春秋末年,孔子去世,对过往历史的批评,就停止了,孔子的七十弟子去世,没有人再为经学申张大义。孔子编撰的《春秋》分为五家学派,孔子整理的《诗经》分为四家学派,《易经》则有更多家。战国时,诸侯合纵连横,学者在典籍的解释、真伪上的争论,可谓百家争鸣。秦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始皇忌惮学术流派,一把火将诸子百家的书籍焚毁,认为治下的百姓愚昧,对统治有利。汉建国,矫正对知识、学派的态度,征集散失在民间的典籍,鼓励献书。在武帝朝,征集上来的书籍很多,但残存的简册散乱,古代遗存,可供阅览的典籍残缺不全。目睹这种情况,武帝喟然叹息:“朕很忧虑!”武帝诏令,建立藏书机构,安排官员,将春秋以来的百家学术,收藏在秘府。到了成帝朝,收藏的书籍仍不完整,成帝派遣谒者陈农到民间搜求散落的书籍,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整理点校六经典籍及诸子百家、诗辞歌赋;步兵校尉任宏点校兵书;太史令尹咸点校天文、地理、卜筮;侍医李柱国点校技艺。每一种书籍点校完毕,由刘向汇总,编辑书目,列出总纲,写出纲要,上奏成帝。刘向去世,在哀帝朝,哀帝诏命刘向的儿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继承父业,在刘向点校的基础上,将所有的书籍分门别类,总括为《七略》,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择其概要,以供查考。
《易经》有十二篇,分别是施氏、孟氏、梁丘氏三家。
《易传周氏》有两篇。周氏,字王孙。
《服氏》有两篇。
《杨氏》有两篇。杨氏,名何,字叔元,菑川国人。
《蔡公》有两篇。蔡公是卫地人,曾经向周王孙学习。
《韩氏》有两篇。韩氏,名婴。
《王氏》有两篇。王氏,名同。
《丁氏》有八篇。丁氏,名宽,字子襄,梁国人。
《古五子》有十八篇。从甲子到壬子,用篆书书写,讲解《易经》的阴阳学说。
《淮南道训》有两篇。是淮南王刘安聘请通晓《易经》的九位士人编写,又叫九师学说。
《古杂》有八十篇,《杂灾异》有三十五篇,《神输》有五篇,还有图书一卷。
《孟氏京房》有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有六十六篇,五鹿充宗著的《略说》有三篇,《京氏段嘉》有十二篇。
《章句》有施氏、孟氏、梁丘氏的著作,各有两篇。
《易经》解释,有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
《易经》讲:“伏羲氏仰观天象,俯查地理,观察鸟兽之纹理,以及生活的区域,从身边观察,扩展至遥远,演绎出八卦,借以与神明沟通,解释万物存在。”在商、周二代,纣王以帝王之尊,暴殄天物,逆天行事;文王以诸侯顺应天命,推行王道,在思考天文与人事时,感悟道理,从《易经》排列六爻,写出上下两篇《卦辞》《爻辞》。孔子写了《彖(tuàn)卦》《象卦》《系辞》《文言》《序卦》等十篇。通过圣人的解读,《易经》有了详细的解释,这是三代圣人对《易经》的贡献,时间跨越上千年。始皇焚书,《易经》与卜筮有关,没有禁止,得以流传。汉建国,田何教授《易经》。在宣帝、元帝朝,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等不同学派,朝廷将几家学派列于学官,民间有费氏、高氏学派,没有列于学官。刘向用宫中收藏的《古文易经》作底本,校对施氏、孟氏、梁丘氏《易经》,与古文有些不同,“无咎”“悔亡”等处残缺,费氏传授的《易经》与古文相同。
《今文尚书》有经文二十九卷。有大夏侯、小夏侯二家的学说。《欧阳尚书》有经文三十二卷。
《尚书大传》四十一篇。
《欧阳尚书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尚书章句》各有二十九卷。
《大、小夏侯尚书解故》有二十九篇。
《欧阳尚书说义》有两篇。
刘向著的《洪范五行传论》十一卷。
许商著的《洪范五行传记》一篇。
《周书》七十一篇。这是周代历史。
《议奏》四十二篇。这是宣帝朝学者在石渠阁讨论经文异同时的记录。
与《尚书》有关的有九家,四百一十二篇。加上刘向的《稽疑》一篇。
《易经》讲:“黄河出图,圣人模仿之,演绎八卦;洛水出书,圣人取法之,著述《洪范》。”由此推断,《尚书·洪范》的时间有很久远的历史。孔子整理《尚书》,《尚书》内容,上至尧帝,下至秦国,有一百篇。孔子写了序言,阐明整理《尚书》的目的。始皇焚书时,禁止各家学派,济南国人伏生将《尚书》藏在墙壁里。汉建国,《尚书》内容已经有许多缺失,伏生整理、保存下来二十九篇,在齐、鲁讲学授徒。在宣帝朝,又有了欧阳《尚书》和大、小夏侯氏《尚书》问世,朝廷把它们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是在孔子旧宅的墙壁里发现的,武帝末年,鲁恭王刘馀扩建王宫,毁坏孔子的旧宅,在拆毁旧宅时,发现藏在旧宅墙壁里的《古文尚书》,其中有《礼记》《论语》《孝经》等几十篇,这些书籍用篆体书写。鲁恭王刘馀来到孔子旧宅,听到钟鼓石磐琴瑟的声音,有些害怕,停止拆毁。孔安国是孔子的嫡系后裔,取走这些书籍,经过考证,除了问世的二十九篇《尚书》,比伏生教授的《尚书》多出十六篇。孔安国把这些书籍献予朝廷。正碰上巫蛊案,武帝没有心情,没有将古文《尚书》列于学官。刘向用孔子墙壁里发现的古文《尚书》,校对欧阳及大、小夏侯三家《尚书》,发现《酒诰》少了一个简牍,《召诰》少了两个简牍。一根简牍上写有二十五个字,少了二十五字;一根简牍上写有二十二个字,少了二十二字,还有些文字有差异,大约有七百余字,遗漏几十字。《尚书》内容,是古时中央政府的文告,用以号令天下,如果内容有差错,执行法令的官员就不能按照法令行事。在阅读古文时,需要正音训读,通过注音,按照今文阅读。
《诗经》有二十八卷,分为鲁、齐、韩三家。
《鲁诗解释》有二十五卷。
《鲁诗说明》有二十八卷。
《齐诗后氏解释》有二十卷。
《齐诗孙氏解释》有二十七卷。
《齐诗后氏传》有三十九卷。
《齐诗孙氏传》有二十八卷。
《齐诗杂记》有十八卷。
《韩诗解释》有三十六卷。
《韩诗内传》有四卷。
《韩诗外传》有六卷。
《韩诗说》有四十一卷。
《毛诗》有二十九卷。
《毛诗故训传》有三十卷。
《诗经》注释有六家,著作有四百一十六卷。
《尚书》讲:“诗言志,歌咏言。”悲哀,激起人们心中的情感;乐声,随着情感而慨然发声。歌咏是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无音律朗诵,谓之诗;有音律歌咏,谓之歌。在古时,王室有专门采诗的乐官,君王通过诗歌了解百姓的疾苦及民风民俗,掌握政策得失,纠正失误。孔子采选诗歌,向上采选至殷商,向下采选至鲁哀公,编辑三百零五篇,诗歌容易被人们吟诵,通过吟诵,不仅写在竹简、绢帛上,经历始皇焚书,《诗经》保留下来。汉建国,鲁国人申公为《诗经》做注解,训读解释,齐国人辕固、燕国人韩生为《诗经》的传播做出贡献。有的注解来自诸子百家,有的来自诸家学派,有些已经脱离诗的本义,鲁国人对《诗经》的解释较为准确。三家《诗经》均列于学官。河间国博士毛公也注解《诗经》,据说来自子夏的传授,河间献王很喜欢,但没有列于学官。
《礼古经》有五十六卷,《礼经》有十七篇。分为后氏、戴氏二家。
《礼记》一百三十一篇。这是孔子七十弟子及后学弟子的记述。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这是古时有关建立明堂的记述。
《王史氏》二十一篇。这是孔子七十弟子后的学生所写。
《曲台后仓》有九篇。
《中庸说》有两篇。
《明堂阴阳说》有五篇。
《周官经》有六篇。王莽时,刘歆安排博士撰写。
《周官传》有四篇。
《军礼司马法》有一百五十五篇。
《古封禅群祀》有二十二篇。
《封禅议对》有十九篇。这是武帝朝封禅时的奏议、对策。
《汉封禅群祀》有三十六篇。
《议奏》有三十八篇。这是在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时,学者们的著作。
《礼经》有十三家,收入五百五十五篇。加上《司马法》一家,收入一百五十五篇。
《易经》讲:“夫妇、父子、君臣上下,有区别,需要制定礼仪,规范关系。”帝王施政,须文武兼备,时代不同,会有所损益。在周代,礼制完备,每件事情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周室自诩:“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周室衰落,诸侯僭越礼制,一切做法均按照利益取舍,诸侯国君厌恶礼仪约束,弃之不用,孔子时礼仪已经残缺,到了秦朝更是礼崩乐坏。汉建国,鲁国人高堂生传授《士礼》十七篇。在宣帝朝,后仓是《礼经》的权威。戴德、戴圣、庆普等是后仓的弟子,三家《礼经》都列于学官。《礼古经》的作者,鲁国淹中里人,是孔氏儒学门徒,书的内容与十七篇《礼经》的文章类似,多出三十九篇。有《明堂阴阳》《王史氏记》,内容与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礼仪相关联,虽然不完备,已经超出后仓推崇的《士礼》,学者向天子上奏,推荐这些书籍。
《乐记》有二十三篇。
《王禹记》有二十四篇。
《雅歌诗》有四篇。
《雅琴赵氏》有七篇。赵氏,名定,勃海郡人,在宣帝朝,由丞相魏相举荐。
《雅琴师氏》有八篇。师氏,名中,东海郡人,据说是师旷的后人。
《雅琴龙氏》有九十九篇。龙氏,名德,梁国人。
《乐经》有六家,收入一百六十五篇。删去淮南王、刘向等人的《琴颂》七篇。
《易经》讲:“先王制定礼乐,弘扬道德,殷商荐予上帝,祭祀祖先。”从黄帝至夏商周,制作许多礼乐。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仪更好的方法;移风易俗,弘扬道德,没有比礼乐的作用更大。”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周室衰落,礼崩乐坏,音乐的作用变得微不足道,原来的雅乐,有铿锵有力的节拍,此后被郑、卫淫声所干扰,已经没有可供遵循的成法。汉建国,制氏以雅乐的音律为基调,雅乐保存在乐官,音律的基调是铿锵的鼓乐,配合节拍顿挫的舞蹈,但讲不出义理。战国时,六国君主,魏文侯最喜欢古乐,文帝朝有一位乐人窦公,献上有关乐理的书籍,这是《周官大宗伯》里的《大司乐》乐章。在武帝朝,河间献王刘德喜欢儒术,与河间国博士毛生等,采集《周官》及诸子百家有关乐理的书籍,写出《乐记》,献王刘德向武帝献上八佾舞,与制氏的乐舞相去不远。宫中内史丞王定将这些乐舞传出宫廷,授予常山郡人王禹。王禹,在成帝朝担任谒者,多次上书谈论乐理要义,献上二十四卷有关乐理的书籍。刘向在校勘图书时,得到《乐记》二十三篇,有些内容与王禹的不同,乐理已经式微。
《春秋古经》有十二篇,《春秋经》有十一卷。分为公羊、穀梁两家。
《左氏传》有三十卷。左丘明,是原鲁国太史官。
《公羊传》有十一卷。公羊子,齐国人。
《穀梁传》有十一卷。穀梁子,鲁国人。
《邹氏传》有十一卷。
《夹氏传》有十一卷。有目录,无原书。
《左氏微》有两篇。
《铎氏微》有三篇。这是楚国太傅铎椒的著作。
《张氏微》有十篇。
《虞氏微传》有两篇。这是赵国丞相虞卿的著作。
《公羊外传》有五十篇。
《穀梁外传》有二十篇。
《公羊章句》有三十八篇。
《穀梁章句》有三十三篇。
《公羊杂记》有八十三篇。
《公羊颜氏记》有十一篇。
《公羊董仲舒治狱》有十六篇。
《议奏》有三十九篇。这是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时,学者们的相关论述。
《国语》有二十一篇。左丘明著。
《新国语》有五十四篇。这是刘向整理的《国语》论著。
《世本》有十五篇。这是上古史官记述的黄帝以来直到春秋,有关诸侯、大夫的文献。
《战国策》有三十二篇。记述春秋以后诸侯的事迹。
《奏事》有二十篇。这是秦朝宫中大臣的奏章,还有在名山上刻录的碑石原文。
《太史公》有一百三十篇。其中十篇有目录,已经没有原书内容。
冯商所续的《太史公》七篇。
《太古以来年纪》有两篇。
《汉著记》有一百九十卷。
《汉大年纪》有五篇。
《春秋》专著有二十三家,共有九百四十八篇。删去《太史公》四篇。
古代君王都有专门的史官,随时记录君王的言行,君王一定要谨言慎行,率先垂范。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录事情叫《春秋》,记录言论叫《尚书》,帝王没有不遵循这一原则的。周室衰落,典籍残缺,孔子深感文史的重要,希望能够记录前圣所做的事情,留存后世,孔子说:“夏礼我能讲一些,夏的后裔杞国已经难以考证;殷礼我能讲一些,殷的后裔宋国已经难以考证。文献不够是主要原因。如果有足够的文献,我也愿意考证。”鲁国是周公儿子伯禽的封国,周室的礼仪保存下来,史官记录国君的言、行,有完备的制度,当时,史官左丘明看到周礼的历史沿革,王室行事的方式,按照制度配备官员,都是按照礼仪。官员如何建功立业,振兴王室;因为失误,如何受到惩罚;按照日月运行的变化,如何制定历法;朝见天子,如何使用礼乐。这里面有褒贬,有损益,有忌讳,不能抄写,只能口授,传授予宫外的弟子,弟子在复述时,就有了差异。左丘明担心弟子按照个人理解妄加评议,以致失去真实含义,所以研究本来的事实并加以解释,以表明读书人不能仅凭转述来阐释经义。《春秋》褒贬的人物,都是当时的君臣,有权力,有威势,《左传》记录,以传记形式保存,其内容有所避讳,不能讲得太明白,当时人不容易评论当时事。春秋末年,《左传》记录的历史已经以口头形式传播开来,此后又有了《公羊春秋》《穀梁春秋》《邹氏春秋》《夹氏春秋》。《公羊春秋》与《穀梁春秋》,在汉朝被列于学官,《邹氏春秋》没有老师传授,《夹氏春秋》没有完成著作。
《论语》有二十一篇,是从孔子的旧宅夹壁发现,比已经流传的《论语》多出两篇《子张》。
《齐论语》有二十二篇。多出《问王》《知道》两篇。
《鲁论语》有二十篇,《论语解释》有十九篇。
《齐说》有二十九篇。
《鲁夏侯说》有二十一篇。
《鲁安昌侯说》有二十一篇。
《鲁王骏说》有二十篇。
《燕传说》有三卷。
《议奏》有十八篇。这是在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时,记录的学者论述。
《孔子家语》有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有七篇。
《孔子徒人图法》有两卷。
有关《论语》的著述有十二家,共有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的内容,是孔子与弟子的答问及相互间对话,以及学生转述孔子的谈话,在当时,弟子将孔子的谈话整理。孔子去世,弟子们加以编辑,使之条理化,称之为《论语》。汉建国,《论语》有齐、鲁区别。教授《齐论语》,有昌邑国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国人庸生,王吉(字子阳)是教授《论语》的名家。教授《鲁论语》,有常山郡都尉龚奋、长信宫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国人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都是教授《论语》的名家。张禹的著作流传下来。
《孝经古孔氏》有一篇。共二十二章。
《孝经》有一篇,共十八章。有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
《长孙氏说》有两篇。
《江氏说》有一篇。
《翼氏说》有一篇。
《后氏说》有一篇。
《杂传》有四篇。
《安昌侯说》有一篇。
《五经杂议》有十八篇。这是石渠阁讨论经学异同时,记录的学者讨论。
《尔雅》有三卷二十篇。
《小尔雅》有一篇,《古今字》有一卷。
《弟子职》有一篇。
《弟子职说》有三篇。
《孝经》分为十一家;共有五十九篇。
《孝经》,是孔子为曾参阐释孝道的一部著作。对父母行孝天经地义,是做人的原则。因为是行为准则,所以称之为《孝经》。汉建国,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议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讲授《孝经》,成为当时的名家。《孝经》内容大致相同,在孔子旧宅里发现的《孝经》,有些地方有出入。“父母生育,存续后代,是大事。”“应该有亲生儿女绕于膝下”,各家解释有所不同,对于古文句子的句读也有争议。
《史籀》有十五篇。这是周宣王的太史官用大篆写成的十五篇著作,建武年间(东汉光武帝刘秀年号,公元25—56)遗失六篇。
《八体六技》。
《苍颉》前七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写;《爰历》有六章,是秦朝车府令赵高所写;《博学》有七章,是秦朝太史令胡母(又作“胡毋”)敬所写。
《凡将》一篇,是司马相如著作。
《急就》一篇,是在元帝朝,黄门令史游写作。
《元尚》一篇,是成帝朝,将作大匠李长写作。
《训纂》一篇,是扬雄写作。
《别字》十三篇。
《苍颉传》一篇。
扬雄写作《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写作《苍颉训纂》一篇。
杜林写作《苍颉故》一篇。
小学共有十家,有四十五篇。增加了扬雄、杜林二家的三篇。
《易经》讲:“在古时,人们结绳记事,后世圣人将其发展为文字,有了文字,就有了著述,有了著述的方便,百官用在治国理政,百姓用在记事,《夬(guài)卦》有描述。”“《夬卦》有解释,君王用文字,在廷议时,决定政务,”意思是,以书写形式,在朝堂上决定重大政务,书写的作用远大于口述。在古时,儿童八岁进入小学学习,《周官》有记载,保氏负责孩子读书,在学校,要学习文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它们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建国后,萧何草创制度,也强调这六种方法,萧何说:“太史官考试学童,要求能读写九千字以上,才能够担任官员。同时还要考试用六种字体写字的能力,成绩好者,可以担任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官员百姓上书,写字不规范,要予以惩戒。”这里说的六种字体,是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以此判断学生掌握古今文字的能力,这些字体在不同地方使用,譬如辨认印章,书写书信、旗幡等。按照古时制度,字体的书写必须统一,如果不懂得字体的书写,可以向老年人请教。周室衰落,诸侯没有统一的标准,写出来的字混乱。孔子批评:“史籀篇上的文字,我还能看得懂,而今的文字,已经不知其所以然!”伤感字体书写混乱。《史籀篇》是周代负责教育的官员指导学生掌握常用字的一本教科书,与孔子旧宅里发现的古文,在字体上已经有差异。《苍颉》七章,是秦朝丞相李斯编写;《爰历》六章,是秦朝车府令赵高编写;《博学》七章,是秦朝太史令胡母敬编写。他们使用的文字,多取自于《史籀篇》,篆体字的书写已有差异,只是把它们称为秦篆。在当时,还有隶书,据说是秦朝监狱里的事务太多,狱吏为了加快书写速度,隶书产生,也可以说,促使隶书形成。汉建国后,乡间闾巷的老师,将《苍颉》《爰历》《博学》三部儿童启蒙书混合编辑,按照六十字为一章节,分出五十五章,起名叫《苍颉篇》。在武帝朝,司马相如编了一部识字课本,名字叫《凡将篇》,从头到尾没有一字重复。在元帝朝,黄门令史游编了一部识字课本,名字叫《急就篇》,在成帝朝,将作大匠李长编了一部识字课本,名字叫《元尚篇》,与《苍颉篇》的体例一样,用以帮助学童识字正音。《凡将篇》比《仓颉篇》的文字多很多。在平帝朝元始年间,朝廷征召研究小学的学者,有上百人,让他们在朝廷写出认识的文字。扬雄取这些文字中常用的,编写一部字典,名字叫《训纂篇》,以补充《苍颉篇》的字数,又将《苍颉篇》重复的文字删去,整理成书,编写八十九章。臣(班固)续写扬雄的字典,编撰十三章,加起来有一百零二章,没有重复的字,可以满足阅读六经、诸子百家书籍的需要。《苍颉篇》有许多古字,一般老师难以辨认,更不懂得读音,在宣帝朝,朝廷征召齐国学者,能正确校正读音,张敞向老师请教,传授予外孙的儿子杜林,在阅读古文时,对古文字训读、正音,一起列在这里。
六经有一百零三家,共有三千一百二十三篇。比《七略》增加三家,增加一百五十九篇;删去重复的十一篇。
六经的内容,《乐经》用以调养精神,是仁在外的表现;《诗经》用以端正言行,是义在应用上的体现;《礼经》用以端正举止,可以直观,不需要文字记述;《尚书》使人博闻多识,增加治国理政的智慧;《春秋》使人明辨是非,作为判断诚信的标准。这五经,涵盖五种道德(仁义礼智信),相辅相成,《易经》解释事物的本质。因此说:“《易经》可以意会,但难以表述,没有阴阳,难以解释乾坤。”意思是说,《易经》对于阴阳的解释,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至于其他五经,随时代变化,犹如五行更替。古时的学者,将耕读融为一体,三年学习,可以通读一经,了解经学大意,对经文的学习,仅供玩赏,用时少,受益多,到了三十岁,就可以学完五经。后世经学,已经与旨意相背离,所谓博学的学者,不能深入钻研原意,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对于疑难处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断章取义,巧饰令辞,破坏主旨;解释五个字的文辞,能写出二三万字的注解,学生也按照这种方法研究。因此,幼童学习一经,直至白首才能读懂,真可谓皓首穷经;只满足于学到的知识,固步自封,对没有听说的予以诋毁。这是研究学问的痼疾,是学者中的通病。在此列出六经的九家学派。
《晏子》有八篇。晏子,名婴,谥号平仲,是齐景公的宰相,孔子说,晏子善于与人打交道,《史记》有其列传。
《子思》有二十三篇。子思是字,姓孔,名伋,是孔子的孙子,鲁缪公的老师。
《曾子》有十八篇。曾子,名参,是孔子的弟子。
《漆雕子》有十三篇。是孔子弟子漆雕启的后人所写。
《宓子》有十六篇。宓子,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是孔子的弟子。
《景子》有三篇。据说是宓子的讲话,好像是他的弟子写的。
《世子》有二十一篇。世子,姓世,名硕,陈国人,是孔子七十弟子的弟子。
《魏文侯》有六篇。
《李克》有七篇。李克,是子夏的弟子,魏文侯的丞相。
《公孙尼子》有二十八篇。是孔子七十弟子的弟子。
《孟子》有十一篇。孟子,姓孟,名轲,邹国人,是子思的弟子,《史记》有其列传。
《孙卿子》有三十三篇。孙卿子,姓孙(荀),名况,赵国人,是齐国稷下祭酒,《史记》有其列传。
《羋(mǐ)子》有十八篇。羋子,姓羋,名婴,齐国人,是孔子七十弟子的后人。
《内业》有十五篇。不知作者是谁。
《周史六弢(tāo)》有六篇。记录的时间是周惠王、周襄王时,也有人说是周显王时,还有人说这是孔子的问话。
《周政》有六篇,是有关周代法律、制度、政治、教育。
《周法》有九篇,是有关周代法律、祭祀天地、百官制度。
《河间周制》有十八篇,好像是武帝朝河间献王所献。
《谰言》有十篇。不知其作者,讲述的是关于君王与法律、制度的关系。
《功议》有四篇。不知道作者,是有关功德的事情。
《宁越》有一篇。宁越,是中牟人,周威王的老师。
《王孙子》有一篇。也叫《巧心》。
《公孙固》有一篇。共有十八章。齐闵王失去国家,这是有关此事的对话,是关于古今成败的经验教训。
《李氏春秋》有两篇。
《羊子》有四篇。一百章。羊子,是原秦朝博士。
《董子》有一篇。董子,姓董,名无心,曾经诘难墨子。
《俟子》有一篇。
《徐子》有四十二篇。徐子是宋国外黄人。
《鲁仲连子》有十四篇。《史记》有其列传。
《平原君》有七篇。朱建所写。
《虞氏春秋》有十五篇。虞卿所写。
《高祖传》有十三篇。这是高祖与大臣讨论古语的对话,以及皇帝的诏书、臣子的对策。
《陆贾》有二十三篇。
《刘敬》有三篇。
《孝文传》有十一篇。是有关文帝的言论,还有诏书、策书。
《贾山》有八篇。
《太常蓼侯孔臧》有十篇,孔臧的父亲是孔聚,在高帝朝,作为功臣,受到封赏,孔臧继承爵位。
《贾谊》有五十八篇。
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有三篇对策。
《董仲舒》有一百二十三篇。
《兒宽》有九篇。
《公孙弘》有十篇。
《终军》有八篇。
《吾丘寿王》有六篇。
《虞丘说》有一篇。这是诘难孙卿(荀子)的记录。
《庄助》有四篇。
《臣彭》有四篇。
《钩盾冗从李步昌》有八篇。这是宣帝朝有关上书言事的记录。
《儒家言》有十八篇。不知道其作者。
桓宽著述《盐铁论》六十篇。
刘向写的序言有六十七篇。《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有序言。
扬雄写的序言有三十八篇。《太玄》有十九篇,《法言》有十三篇,《乐经》有四篇,《箴言》有两篇。
以上的儒学著作,共有五十三家,有八百三十六篇。加上扬雄一家,增加三十八篇。
儒家学派原来是周代的司徒,掌管教化,从司徒负责的工作,发展出儒家学说,司徒的职责,在于帮助国君理顺阴阳,阐明教化。儒学的施教内容,来自六经,着重于对仁义的解释,以尧帝、舜帝作为帝王的楷模,以文王、武王作为帝王治国的榜样,以孔子作为教化的宗师,孔子的言论,成为后世儒学的行动指南。孔子说:“我如果称誉过谁,要听其言,观其行。”唐尧、虞舜盛世,殷商、周代的繁荣,孔子对儒学的贡献,已经历过历史的检验,他们是先圣、先贤。然而,有些学者对儒学已经有困惑,某些学者失去对儒学精髓的把握,只是以投机为务,对于儒学的解释,随时代需要而俯仰,背离儒学经义,更有一些学者,只是为哗众取宠,妄加评议。后来的学者,对《五经》的理解产生乖谬,教义乖离,这是儒学式微的原因,也是儒学发展的悲哀。
《伊尹》有五十一篇。伊尹是商汤的丞相。
《太公》有二百三十七篇。吕望是周文王的老师,被尊为尚父,是一位有道之人。在近代,有些人以为某些著作与太公术有联系,又加进去一些。《谋》有八十一篇,《言》有七十一篇,《兵》有八十五篇。
《辛甲》有二十九篇。辛甲,是商纣王的大臣,在七十五岁时,向纣王提出谏言,得不到采用,离开纣王,在周室受封爵位。
《鬻子》有二十二篇。鬻子,姓鬻,名熊,是周王的老师,从文王以下,有问题都要向他请教,周室把鬻子封在楚地,是楚国的始祖。
《管子》有八十六篇。管子,姓管,名夷吾,是齐桓公的丞相,齐国九次联合诸侯,不以军队耀武扬威,在当时雄冠诸侯,是当时的霸主,《史记》有管子列传。
《老子邻氏经传》有四篇。老子姓李,名耳,《邻氏传》是关于老子的学说。
《老子傅氏经说》有三十七篇。是解释老子的学说。
《老子徐氏经说》有六篇。徐氏,字少季,临淮郡人,教授《老子》。
刘向《说老子》有四篇。
《文子》有九篇。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假托周平王向他请教,回答周平王的询问。
《蜎子》有十三篇。蜎子,姓蜎,名渊,楚国人,是老子的弟子。
《关尹子》有九篇。关尹子,姓关,名喜,担任守关官员,老子在过函谷关时,关喜辞去官职,跟随老子出关游历。
《庄子》有五十二篇。庄子,姓庄,名周,宋国人。
《列子》有八篇。列子,姓列,名圄(yǔ)寇,先于庄子,庄子对列子很尊敬。
《老成子》有十八篇。
《长卢子》有九篇。长卢子,是楚国人。
《王狄子》有一篇。
《公子牟》有四篇。公子牟,是魏国公子,先于庄子,庄子对公子牟很尊敬。
《田子》有二十五篇。田子,姓田,名骈,齐国人,在稷下游学,号称天口骈。
《老莱子》有十六篇。老莱子是楚国人,和孔子是同时代人。
《黔娄子》有四篇。黔娄子是齐国隐士,坚守道义,不向王侯屈服,齐威王尊为上宾。
《宫孙子》有两篇。
《鹖(hé)冠子》有一篇。鹖冠子是楚国人,隐居在深山,据说以鹖的羽毛为冠。
《周训》有十四篇。
《黄帝四经》有四篇。
《黄帝铭》有六篇。
《黄帝君臣》有十篇。战国时,六国著作,与《老子》相类似。
《杂黄帝》有五十八篇。战国时,六国贤者的著作。
《力牧》有二十二篇。战国时,六国著作,假托力牧所著。力牧,是黄帝的丞相。
《孙子》有十六篇。战国时,六国著作。
《捷子》有两篇。战国时,捷子是齐国人,这是武帝朝的著作。
《曹羽》有两篇。战国时,曹羽是楚国人,这是武帝朝的著作,据说,曹羽游说齐王。
《郎中婴齐》有十二篇。这是武帝朝的著作。
《臣君子》有两篇。这是蜀郡人的著作。
《郑长者》有一篇。战国时,六国著作。早于韩非子,韩非子对其很尊敬。
《楚子》有三篇。
《道家言》有两篇。这是近世著作,不知道其作者。
以上的道家学说,有三十六家,共有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学派来自周代的史官,发展出道家学派,史官负责记录过往的历史,总结历史发展的兴衰成败、祸福咎由,供后世借鉴,道家学派强调清净虚无自守,卑下谦恭,国君南面为王,这是要旨。道家的理论合乎尧帝的克己谦恭,《易经》强调谦恭的妙处,人如果能够掌握要义,就可以获得四益(天益、地益、神益、人益),这是道家学说的核心。只懂得道学皮毛者,以为只要抛弃礼学,摒弃仁义,有了清静无为,虚心克己,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宋司星子韦》有三篇。他是春秋时宋景公的史官。
《公梼生终始》有十四篇。据说,公梼生将邹僰的《始终》书传下来。
《公孙发》有二十二篇。战国时,六国著作。
《邹子》有四十九篇。邹子,姓邹,名衍,齐国人,担任燕昭王的老师,住在齐国稷下,号称谈天衍。
《邹子终始》有五十六篇。
《乘丘子》有五篇。战国时,六国著作。
《杜文公》有五篇。战国时,六国著作。
《黄帝泰素》有二十篇。战国时,韩国公子著作。
《南公》有三十一篇。战国时,六国著作。
《容成子》有十四篇。
《张苍》有十六篇。张苍在汉初担任丞相,受封为北平侯。
《邹奭子》有十二篇。战国时,邹奭子是齐国人,号称雕龙奭。
《闾丘子》有十三篇。闾丘子,姓闾丘,名快,战国时魏国人,生活在南公以前。
《冯促》有十三篇。春秋时,冯促是郑国人。
《将钜子》有五篇。战国时,将钜子是六国人。出生早于南公,南公对他很尊敬。
《五曹官制》有五篇。汉朝初订立的制度,好像是贾谊的奏议。
《周伯》有十一篇。战国时,周伯是齐国人。
《卫侯官》有十二篇。近代人所写,不知道其作者。
于长写的《天下忠臣》有九篇。于长,平阴县人,汉近代人。
《公孙浑邪》有十五篇。公孙浑邪是汉的官员,受封为平曲侯。
《杂阴阳》有三十八篇。不知道作者。
以上阴阳学家有二十一家,有三百六十九篇。
阴阳学派来自上古时的羲、和,羲、和是唐尧、虞舜时,掌管天文、地理、四季更替的官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掌握日历、四季转换,阴阳学家最擅长这些。拘泥于阴阳的人,只知道避讳禁忌,执着于事物的细微末节,把为人服务的阴阳学说,变成了敬事鬼神的玄学。
《李子》有三十二篇。李子,姓李,名悝,战国时,担任魏文侯的丞相,为魏国的富国强兵做出贡献。
《商君》有二十九篇。商君,受封在秦国的商地,被称为商君,姓姬,名鞅,卫国君主的后人,战国时,担任秦孝公的丞相,《史记》有其列传。
《申子》有六篇。申子,姓申,名不害,京师洛阳人,战国时,担任韩昭侯的丞相,其他诸侯不敢侵犯韩国。
《处子》有九篇。
《慎子》有四十二篇。慎子,名到,在申不害、韩非前边,申不害、韩非对他很尊敬。
《韩子》有五十五篇。韩子,姓韩,名非,原来是韩国的公子,出使秦国,被李斯陷害,死在秦国。
《游律子》有一篇。
《晁错》有三十一篇。
《燕十事》有十篇。不知道其作者。
《法家言》有两篇。不知道其作者。
以上法家学派有十家,有二百一十七篇。
法家学派来自古代管理监狱的官员,法家学派主张,有功必赏,有罪必罚,用赏罚辅助国家治理。《易经》讲:“先王用赏罚整饬纲纪。”这也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法家以刻薄寡恩为要旨,漠视教化,舍弃仁爱,以刑法加强统治,甚至戕害自己的亲人,人们相互间感情淡漠,蔑视恩德。
《邓析》有两篇。邓析是郑国人,与子产是同一时代人。
《尹文子》有一篇。尹文子游说齐宣王,时间早于公孙龙。
《公孙龙子》有十四篇。公孙龙是赵国人。
《成公生》有五篇。成公和黄公是同时代人。
《惠子》有一篇。惠子,姓惠,名施,和庄子是同时代人。
《黄公》有四篇。黄公,姓黄,名疵,是秦国博士,善于诗歌,秦国的诗、歌,有他创作的内容。
《毛公》有九篇。战国时,赵国人,与公孙龙等在赵国平原君赵胜家做门客。
以上名家学派有七家,共有三十六篇。
名家学派来自古代的礼官。在古时,人们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应该尊奉的礼仪也不同。孔子说:“首先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端正名分,为名家学派所推崇。但是,让吹毛求疵的人施行名家的礼仪,将会使人手足无措。
《尹佚》有两篇。尹佚是周室大臣,生活在周成王、周康王时代。
《田俅子》有三篇。时间在韩子前边。
《我子》有一篇。
《随巢子》有六篇。随巢子是墨翟的弟子。
《胡非子》有三篇。胡非子是墨翟的弟子。
《墨子》有七十一篇。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时,是宋国大夫,在孔子后面。
以上墨家学派有六家,有八十六篇。
墨家学派来自古代负责宗庙祭祀的官员。他们住在茅屋陋室,崇尚俭朴;尊重乡村三老,平等对待下人,提倡博爱;尊崇贤士,举行射礼,礼敬贤者;敬奉祭祀,敬祀祖宗,敬事鬼神;按照四季安排生活,不相信命运;向天下人宣扬孝道,强调做人做事要言行一致:这是墨家的行为准则。后来的愚人,奉行墨家主张,只看到俭朴的一面,却忽视礼仪的重要,只知道兼爱,却忘记了有亲疏之别。
《苏子》有三十一篇。苏子,姓苏,名秦,《史记》有其列传。
《张子》有十篇。张子,姓张,名仪,《史记》有其列传。
《庞煖》有两篇。战国时,庞煖担任燕国将军。
《阙子》有一篇。
《国筮子》有十七篇。
《秦零陵令信》有一篇。诘难秦国丞相李斯。
《蒯子》有五篇。蒯子姓蒯,名通。
《邹阳》有七篇。
《主父偃》有二十八篇。
《徐乐》有一篇。
《庄安》有一篇。
《待诏金马聊苍》有三篇。聊苍,赵国人,是武帝朝的官员。
以上纵横学家有十二家,有一百零七篇。
纵横家学派来自古代奉诏出使的官员。孔子说:“熟读诗经三百,奉诏出使四方,不能临机应变,读书再多,又有何用?”孔子还说:“使者,使者,人才难得!”意思是说,出使他国的官员,要有临机应变、善于应对的能力,奉诏出使,不可能将所有情况都预先考虑清楚,这是纵横家的长处。如果让邪恶的人掌握这些,则会利口夸辨,巧施奸诈,为达成目的,可以背信弃义。
孔甲写了《盘盂》二十六篇。孔甲是黄帝的史官,也有人说是夏禹时的孔甲,难以确定。
《大禹》有三十七篇。据说是大禹时的著作,其内容好像是后人所写。
《伍子胥》有八篇。伍子胥,姓伍,名员,春秋时,是吴国名将,为国忠诚、耿直,因为谗言,遇害。
《子晚子》有三十五篇。子晚子是齐国人,研究军事,与《司马法》类似。
《由余》有三篇。由余是戎狄人,秦穆公聘请由余担任秦国的大夫。
《尉缭》有二十九篇。战国时,尉缭是六国人。
《尸子》有二十篇。尸子,姓尸,名佼,鲁国人,战国时,是秦国丞相商君的老师。商鞅被杀,尸佼逃入蜀郡。
《吕氏春秋》有二十六篇。秦国丞相吕不韦整理编辑的谋士文集。
《淮南内》有二十一篇。淮南王刘安整理编辑的文集。
《淮南外》有三十三篇。
《东方朔》有二十篇。
《伯象先生》有一篇。
《荆轲论》有五篇。荆轲为了燕国,刺杀秦王,不成功而死,司马相如等有专门论著。
《吴子》有一篇。
《公孙尼》有一篇。
《博士臣贤对》有一篇。这是汉代的文论,主要诘难韩非子、商鞅的文章。
《臣说》有三篇。这是武帝朝文人创作的辞赋。
《解子簿书》有三十五篇。
《推杂书》有八十七篇。
《杂家言》有一篇。有关王霸,不知道作者。
以上杂家学派有二十家,有四百零三篇。增加了兵法。
杂家学派来自古代的议事官员。他们的文章,包含儒、墨,融会名、法,懂得治理国家需要兼收并蓄,君王的治国理政不应该偏重于一家,这是杂家学派的特点。学识浅薄的人,往往以此为掩饰,对什么学问都浅尝辄止,不会专注于一门学问。
《神农》有二十篇。战国时,六国学者痛感农业荒废,农时蹉跎,《神农》的内容,主要关于农耕、播种,种桑、养蚕,有人伪托是神农氏所著。
《野老》有十七篇。战国时,六国著作,是齐、楚之间的事情。
《宰氏》有十七篇。不知什么年代。
《董安国》有十六篇。董安国是汉的内史,不知道是哪一朝皇帝的内史。
《尹都尉》有十四篇。不知什么年代。
《赵氏》有五篇。不知什么年代。
《氾胜之》有十八篇。氾胜之在成帝朝担任议郎。
《王氏》有六篇。不知什么年代。
《蔡癸》有一篇。在宣帝朝,蔡癸上书,谏言朝政得失,担任过弘农郡太守。
以上农学方面的著述有九家,有一百一十四篇。
农家学派来自古代负责农业的官员。指导民众播种五谷,劝民稼穑,保证国家粮食有储备,百姓生活丰衣足食,在《尚书·洪范》八政里,第一是食,第二是商业流通。孔子说:“为君之道,首先考虑百姓的吃饭问题。”这是农家学派关注的要点。让不通政务的人负责农业,他们以为,农业不需要君王关注,农业自然会好起来;另一个极端,君臣要像农民一样耕种,不考虑社会分工的需要,上下等级差别。
《伊尹说》有二十七篇。内容肤浅,好像是伪作。
《鬻子说》有十九篇。是后世人伪作。
《周考》有七十六篇。是有关周代的事情。
《青史子》有五十七篇。古代史官记事。
《师旷》有六篇。师旷在《春秋》出现过,其内容浅薄,附会《春秋》,怀疑是伪作。
《务成子》有十一篇。伪称与尧的对话,但不是古语。
《宋子》有十八篇。是孙卿(荀子)指导宋子,谈的是黄老哲学。
《天乙》有三篇。是有关商汤的事情,但语言不是殷商时的语言,怀疑是伪作。
《黄帝说》有四十篇。内容荒诞不经。
《封禅方说》有十八篇。是武帝朝的著作。
《待诏臣饶心术》有二十五篇。是武帝朝的著作。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有一篇。
《臣寿周纪》有七篇。寿周是项国圉县人,宣帝朝人物。
《虞初周说》有九百四十三篇。虞初周是河南郡人,在武帝朝担任方士侍郎,号称黄车使者。
《百家》共有一百三十九卷。
以上小说家有十五家,有一千三百八十篇。(www.xing528.com)
小说家来自古代宫中的小官吏。他们负责收集民间的街谈巷议,对道听途说、逸闻趣事最感兴趣。孔子讲:“虽然来自街谈巷议,仍有可取之处。谋大事者,会担心受到街谈巷议的影响,君子对此不屑一顾。”街谈巷议有其生命力。闾巷睿智者,善于编造各种逸闻趣事,能使人过耳不忘,兴趣盎然。即使有一言可采,也只是贩夫走卒,割草打猎的群氓饭后茶余,供消遣的谈资而已。
诸子百家的学说有一百八十九家,有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删去蹴鞠一家,计有二十五篇。
诸子有十家,除去小说家一家,学术门派有九家。他们是周室衰落后,王道式微,诸侯各霸一方,国君与贵族好恶不同,九家学说的学术空间,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学派之间各持一端,极力吹嘘所擅长的学问,夸辨口舌,以此取悦诸侯国君。观点相左,其势犹如水火,相互间有相生相灭之势。仁与义,敬与和,有时抵触,有时包容。《易经》讲:“殊途同归,目标一致,有百种解释。”各种学术流派,推销其观点,施展其长处,尽管也有不足,综合其要旨,能够辅助《六经》,作为补充。有明王圣主赏识,这些学者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孔子说:“礼失于朝,而求诸野。”离开圣人的日子很久了,经术有缺失,难以寻求,有此九家学派,作为补充,岂不是远胜于求之于野?若能在六经基础上,将九家学说作为参考,取长补短,包罗万象,在制定方略时,会有所裨益。
屈原写的赋有二十五篇。战国时,屈原是楚怀王的大夫,《史记》有其列传。
唐勒写的赋有四篇。唐勒是楚国人。
宋玉写的赋有十六篇。宋玉是楚国人,与唐勒是同时代人,在屈原后面。
赵幽王写的赋有一篇。
庄夫子写的赋有二十四篇。庄夫子,姓庄,名忌,吴国人。
贾谊写的赋有七篇。
枚乘写的赋有九篇。
司马相如写的赋有二十九篇。
淮南王刘安写的赋有八十二篇。
淮南国群臣写的赋有四十四篇。
太常蓼侯孔臧写的赋有二十篇。
阳丘侯刘郾写的赋有十九篇。
吾丘寿王写的赋有十五篇。
蔡甲写的赋有一篇。
武帝御笔写的赋有两篇。
兒宽写的赋有两篇。
光禄大夫张子侨写的赋有三篇。张子侨与王褒是同时代人。
阳成侯刘德写的赋有九篇。
刘向写的赋有三十三篇。
王褒写的赋有十六篇。
以上辞赋家有二十家,有三百六十一篇。
陆贾写的赋有三篇。
枚皋写的赋有一百二十篇。
朱建写的赋有两篇。
常侍郎庄忽奇写的赋有十一篇。庄忽奇和枚皋是同时代人。
严助写的赋有三十五篇。
朱买臣写的赋有三篇。
宗正刘辟强写的赋有八篇。
司马迁写的赋有八篇。
郎中臣婴齐写的赋有十篇。
官员说写的赋有九篇。
官员吾写的赋有十八篇。
辽东太守苏季写的赋有一篇。
萧望之写的赋有四篇。
河内郡太守徐明写的赋有三篇。徐明(字长君),东海郡人,元帝、成帝朝在五个郡担任过太守,留下很好的政声。
给事黄门侍郎李息写的赋有九篇。
淮阳宪王刘钦写的赋有两篇。
扬雄写的赋有十二篇。
待诏冯商写的赋有九篇。
博士弟子杜参写的赋有两篇。
车郎张丰写的赋有三篇。张丰是张子侨的儿子。
骠骑将军朱宇写的赋有三篇。
以上辞赋家有二十一家,有二百七十四篇。增加扬雄写的八篇赋。
孙卿(荀子)写的赋有十篇。
秦代的杂赋有九篇。
李思写的《孝景皇帝颂》有十五篇。
广川惠王刘越写的赋有五篇。
长沙国群臣写的赋有三篇。
魏王内史写的赋有两篇。
东暆(yí)县令延年写的赋有七篇。
卫士令李忠写的赋有两篇。
张偃写的赋有两篇。
贾充写的赋有四篇。
张仁写的赋有六篇。
秦充写的赋有两篇。
李步昌写的赋有两篇。
侍郎谢多写的赋有十篇。
平阳公主舍人周长孺写的赋有两篇。
洛阳人铸华写的赋有九篇。
眭(suī)弘写的赋有一篇。
别栩人阳写的赋有五篇。
官员昌市写的赋有六篇。
官员义写的赋有两篇。
黄门书写官员假史王商写的赋有十三篇。
侍中徐博写的赋有四篇。
黄门书者王广、吕嘉写的赋有五篇。
汉中都尉丞华龙写的赋有两篇。
左冯翊掾史路恭写的赋有八篇。
以上辞赋家有二十五家,有一百三十六篇。
《客主赋》有十八篇。
《杂行出及颂德赋》有二十四篇。
《杂四夷及兵赋》有二十篇。
《杂中贤失意赋》有十二篇。
《杂思慕悲哀死赋》有十六篇。
《杂鼓琴剑戏赋》有十三篇。
《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有十六篇。
《杂禽兽六畜昆虫赋》有十八篇。
《杂器械草木赋》有三十三篇。
《大杂赋》有三十四篇。
《成相杂辞》有十一篇。
《隐书》有十八篇。
以上为杂赋,有十二家,有二百三十三篇。
《高祖歌诗》有两篇。
《泰一杂甘泉寿宫歌诗》有十四篇。
《宗庙歌诗》有五篇。
《汉兴以来兵所诛灭歌诗》有十四篇。
《出行巡狩及游歌诗》有十篇。
《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有四篇。
《李夫人及幸贵人歌诗》有三篇。
《诏赐中山靖王子哙及孺子妾冰未央材人歌诗》有四篇。《吴楚汝南歌诗》有十五篇。
《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有九篇。
《邯郸河间歌诗》有四篇。
《齐郑歌诗》有四篇。
《淮南歌诗》有四篇。
《左冯翊秦歌诗》有三篇。
《京兆尹秦歌诗》有五篇。
《河东蒲反(板)歌诗》有一篇。
《黄门倡车忠等歌诗》有十五篇。
《杂各有主名歌诗》有十篇。
《杂歌诗》有九篇。
《洛阳歌诗》有四篇。
《河南周歌诗》有七篇。
《河南周歌声曲折》有七篇。
《周谣歌诗》有七十五篇。
《周谣歌诗声曲折》有七十五篇。
《诸神歌诗》有三篇。
《送迎灵颂歌诗》有三篇。
《周歌诗》有两篇。
《南郡歌诗》有五篇。
以上诗歌有二十八家,有三百一十四篇。
共有辞赋家一百零六家,有一千三百一十八篇辞赋诗歌。增加扬雄的八篇辞赋。
古人讲:“没有音律的歌称为赋,登高作赋者,可以担任大夫。”意思是说,作赋的士人,对看到的事物,有感而发,所写的文章,文辞俊美,这样的士人可以与其讨论问题,认为,能作赋的士人可以担任大夫。在古时,卿大夫到诸侯那里去,相互交流,常会以隐喻的方式试探对方;在揖让时,会以《诗经》的内容阐释思想,从旁观察是贤还是不肖,观察国家的虚实。孔子说:“不学《诗》,不能开口讲话。”春秋以后,周室衰落,王道遭到摒弃,王室不再派大夫到诸侯,采集民间的歌咏,学《诗》的士人散落在诸侯,贤者难以抒发志向,常创作辞赋,以抒发个人情怀。大儒孙卿(荀子)与楚国大夫屈原,遭到谗言谮毁,被贬黜,离开国都,为此创作辞赋,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借辞赋讽谏时政,辞赋含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其形式好似古诗,含有隐喻。再后来,辞赋家有宋玉、唐勒,汉建国,著名的辞赋家有枚乘、司马相如,再后来,有扬雄(字子云),他们的辞赋,竞相使用绮丽恢弘的辞藻,失去了辞赋讽谏的意义。为此,扬雄有悔言:“古时的诗人写诗,以华丽为规范;现在的辞人写赋,过于华丽,流于淫靡。如果孔学门徒以赋抒发情怀,贾谊的赋可以登堂,相如的赋可以入室,奈何孔学门人,不屑于辞赋!”从武帝设立乐府,在民间采集诗歌,宫廷诗歌又增加了赵、代的歌咏,秦、楚的风韵,这些来自民间的诗歌,都是民间诗人有感而发,抒发百姓的喜怒哀乐,对身边的事物,所思所想。从诗歌观察民间的民风,了解施政得失。将辞赋诗歌分为五类。
《吴孙子兵法》有八十二篇。有地图九卷。
《齐孙子》有八十九篇。有地图四卷。
《公孙鞅》有二十七篇。
《吴起》有四十八篇。《史记》有其列传。
《范蠡》有两篇。春秋时,范蠡是越王勾践的大臣。
《大夫文仲》有两篇。文仲与范蠡一起辅佐勾践。
《李子》有十篇。
《娷》有一篇。
《兵春秋》有一篇。
《庞煖》有三篇。
《兒良》有一篇。
《广武君》有一篇。广武君的名字叫李左车。
《韩信》有三篇。
以上为兵家、权谋家,共有十三家,有二百五十九篇。除了伊尹、太公、《管子》、《孙卿子》、《鹖冠子》、《苏子》、蒯通、陆贾、淮南王的二百五十九种,将《司马法》归入礼经。
善用权谋者,以坚守正义,保卫国家。用奇计妙策对付敌人,先制订详尽的计划,再与敌方交战,兼顾地形及诸项条件,包含阴阳,重视谋略。
《楚兵法》有七篇。有地图四卷。
《蚩尤》有两篇。在《吕刑》出现。
《孙轸》有五篇。有地图两卷。
《繇叙》有两篇。
《王孙》有十六篇。有地图五卷。
《尉缭》有三十一篇。
《魏公子》有二十一篇。有地图十卷。魏公子,名无忌,《史记》有其列传。
《景子》有十三篇。
《李良》有三篇。
《丁子》有一篇。
《项王》有一篇。项王,姓项,名籍。
以上为军事家,有十一家,有九十二篇。有地图十八卷。
根据敌我形势判断,再决定用兵,把握时机,以雷霆万钧之势后发制人。用兵之法,变幻莫测,以迅猛果断,制敌于死命。
《太一兵法》有一篇。
《天一兵法》有三十五篇。
《神农兵法》有一篇。
《黄帝》有十六篇。有地图三卷。
《封胡》有五篇。在古时,封胡是黄帝的大臣,此书为伪作。
《风后》有十三篇,有地图两卷,上古时,风后是黄帝的大臣,此书为伪作。
《力牧》有十五篇。上古时,力牧是黄帝的大臣,此书为伪作。
《颊冶子》有一篇。有地图一卷。
《鬼容区》有三篇。有地图一卷。上古时,鬼容区是黄帝的大臣,此书为伪作。
《地典》有六篇。
《孟子》有一篇。
《东父》有三十一篇。
《师旷》有八篇。春秋时,师旷是晋平公的大臣。
《苌弘》有十五篇,春秋时,苌弘是周室史官。
《别成子望军气》有六篇。有地图三卷。
《辟兵威胜方》有七十篇。
以上为阴阳家,有十六家,有二百四十九篇。有地图十卷。
以阴阳指导用兵者,顺势而发。强调赏罚的重要,临机决断,克敌制胜,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判断战争胜负的人,会以鬼神作为战胜对方的手段。
《鲍子兵法》有十篇。有地图一卷。
《伍子胥》有十篇。有地图一卷。
《公胜子》有五篇。
《苗子》有五篇。有地图一卷。
《逢门射法》有两篇。
《阴通成射法》有十一篇。
《李将军射法》有三篇。
《魏氏射法》有六篇。
《强弩将军王围射法》有五卷。
《望远连弩射法具》有十五篇。
《护军射师王贺射书》有五篇。
《蒲苴子弋法》有四篇。
《剑道》有三十八篇。
《手搏》有六篇。
《杂家兵法》有五十七篇。
《蹴鞠》有二十五篇。
以上为使用兵器的技巧家,共计十二家,有一百九十九篇。删去《墨子》重复的部分,增加蹴鞠一部分。
以武器制胜,重视器械的应用。训练士兵,熟悉技能,充分利用器械,改进兵器,在攻守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兵书共有五十三家,有七百九十篇,有地图四十三卷。删去十家二百七十一篇重复的,增加《蹴鞠》一家,二十五篇,将《司马法》一百五十五篇移至礼经。
兵家学派来自古时的司马,这是王室的高级官员,负责国家武备。《尚书·洪范》有八政,第八政是军队(师)。孔子说,当政者,要注意“足食足兵”。“不训练民众,就投入战场,这是把战士们送向死亡。”强调武备的重要。《易经》讲:“在古时,弦木为弓,剡木为矢,弓矢齐备,威慑天下,”强调使用弓箭的重要。在后世,熔铸金属,制作矛戈,以兽革为甲,装备各种器械。商汤、周武接受天命,率领军队征伐,以正义之师推翻暴君,拯救百姓,以仁义引导,以礼仪劝诱,《司马法》总结用兵策略。从春秋到战国,兵家出奇制胜,以奇谋诡计作为用兵的方略。汉建国,张良、韩信修订兵法,共计一百八十二家,删繁就简,取其重要者定为三十五家。在汉初,吕氏掌权,盗用一些。在武帝朝,军政杨仆负责收集散逸在民间的兵书,将其汇总,编列书目,还有些不完备。在成帝朝,成帝诏命任宏编辑兵书,整理为四种。
《太一杂子星》有二十八卷。
《五残杂变星》有二十一卷。
《黄帝杂子气》有三十三篇。
《常从日月星气》有二十一卷。
《皇公杂子星》有二十二卷。
《淮南杂子星》有十九卷。
《太一杂子云雨》有三十四卷。
《国章观霓云雨》有三十四卷。
《泰阶六符》有一卷。
《金度玉衡汉五星客流出入》有八篇。
《汉五星彗客行事占验》有八卷。
《汉日旁气行事占验》有三卷。
《汉流星行事占验》有八卷。
《汉日旁气行占验》有十三卷。
《汉日食月晕杂变行事占验》有十三卷。
《海中星占验》有十二卷。
《海中五星经杂事》有二十二卷。
《海中五星顺逆》有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国分》有二十八卷。
《海中二十八宿臣分》有二十八卷。
《海中日月彗虹杂占》有十八卷。
《图书秘记》有十七篇。
以上为天文学家,有二十一家,有四百四十五卷。
天文学家负责观察二十八宿,按照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土五星在空中的方位,对应地上的吉凶祸福,圣王借此检验施政中的得失。《易经》讲:“观察天文,检查朝廷施政的得失。”然而,观察星象,结果往往凶悍,不是缜密思考的人,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就像人看到影子,就责怪形象丑陋,不是圣明的君王,往往会被误判所困扰。不能正确判断的臣子,会以主观臆断,向不够圣明的君王提出谏言,双方都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黄帝五家历》有三十三卷。
《颛顼历》有二十一卷。
《颛顼五星历》有十四卷。
《日月宿历》有十三卷。
《夏殷周鲁历》有十四卷。
《天历大历》有十八卷。
《汉元殷周谍历》有十七卷。
《耿昌月行帛图》有二百三十二卷。
《耿昌月行度》有两卷。
《传周五星行度》有三十九卷。
《律历数法》有三卷。
《自古五星宿纪》有三十卷。
《太岁谋日晷》有二十九卷。
《帝王诸侯世谱》有二十卷。
《古来帝王年谱》有五卷。
《日晷书》有三十四卷。
《许商算术》有二十六卷。
《杜忠算术》有十六卷。
以上为历法、谱系、算术学家,共计十八家,有六百零六卷。
研究历法、谱系的学者,按照四季运行,观察星辰方位,在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时,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有方位上的变化,以此判断气候,为寒为暑,确定农业的种植与收获。历代圣王都很重视历法,以此确定一年的起始,观察五星与日月星辰运行,从中判断吉凶祸福,所有的观察与判断,都要联系日月星辰,这是圣人了解天命的方式,不是真正具备这门知识的人,怎么能解释清楚!大道紊乱,小人猖獗,以主观臆断解释天道,以解释天道为私利服务,有些甚至信口雌黄,将道术蹂躏得支离破碎,扑朔迷离。
《太一阴阳》有二十三卷。
《黄帝阴阳》有二十五卷。
《黄帝诸子论阴阳》有二十五卷。
《诸王子论阴阳》有二十五卷。
《太元阴阳》有二十六卷。
《三典阴阳谈论》有二十七卷。
《神农大幽五行》有二十七卷。
《四时五行经》有二十六卷。
《猛子闾昭》有二十五卷。
《阴阳五行时令》有十九卷。
《堪舆金匮》有十四卷。
《务成子灾异应》有十四卷。
《十二典灾异应》有十二卷。
《钟律灾异》有二十六卷。
《钟律丛辰日苑》有二十三卷。
《钟律消息》有二十九卷。
《黄钟》有七卷。
《天一》有六卷。
《太一》有二十九卷。
《刑德》有七卷。
《风鼓六甲》有二十四卷。
《风后孤虚》有二十卷。
《六合随典》有二十五卷。
《转位十二神》有二十五卷。
《羡门式法》有二十卷。
《羡门式》有二十卷。
《文解六甲》有十八卷。
《文解二十八宿》有二十八卷。
《五音奇胲用兵》有二十三卷。
《五音奇胲刑德》有二十一卷。
《五音定名》有十五卷。
以上为五行学家,共有三十一家,有六百五十二卷。
五行学派,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解释形与气的关系。《尚书》讲:“初一为五行,初二实施五事。”意思是说,实施五事,要顺应五行的顺序。貌、言、视、听、思为五事,如果五事异常,五行就会紊乱,五星的变化,来自律历,排序有一定规律。按照五德排出始终,循环往复。借此判断吉凶的道术家,假借五行,应用于社会,妄加穿凿附会,造成混乱。
《龟书》有五十二卷。
《夏龟》有二十六卷。
《南龟书》有二十八卷。
《巨龟》有三十六卷。
《杂龟》有十六卷。
《蓍书》有二十八卷。
《周易》有三十八卷。
《周易明堂》有二十六卷。
《周易随曲射匿》有五十卷。
《大筮衍易》有二十八卷。
《大次杂易》有三十卷。
《鼠序卜黄》有二十五卷。
《于陵钦易吉凶》有二十三卷。
《任良易旗》有七十一卷。
《易卦》有八具。
以上为蓍草、龟甲占卜学家,共有十五家,有四百零一卷。
蓍草、龟甲,圣人用以占卜吉凶祸福。《尚书》讲:“你如果对事物有怀疑,就以卜筮帮助判断。”《易经》讲:“判断吉凶祸福,让天下繁荣昌盛,没有比蓍草、龟甲更有效。”“君子有所作为,采取行动,事先要用蓍草、龟甲占卜,非常灵验,无论远近幽深,都能做出判断。不是天下的精灵古怪,怎么会这样灵验!”到了朝代末世,斋戒不再虔诚,无论怎样占卜,神明也不会告知。卜筮变得不再灵验,《易经》认为,这是不虔诚的结果;龟甲不再告知吉凶,《诗经》认为,这是占卜者心意不诚。
《黄帝长柳占梦》有十一卷。
《甘德长柳占梦》有二十卷。
《武禁相衣器》有十四卷。
《嚏耳鸣杂占》有十六卷。
《祯祥变怪》有二十一卷。
《人鬼精物六畜变怪》有二十一卷。
《变怪诰咎》有十三卷。
《执不祥劾鬼物》有八卷。
《请官除妖祥》有十九卷。
《禳祀天文》有十八卷。
《请祷致福》有十九卷。
《请雨止雨》有二十六卷。
《太一杂子候岁》有二十二卷。
《子贡杂子候岁》有二十六卷。
《五法积贮宝藏》有二十三卷。
《神农教田相土耕种》有十四卷。
《昭明子钓种生鱼鳖》有八卷。
《种树藏果相蚕》有十三卷。
以上为杂占学家,共有十八家,有三百一十三卷。
各种事物都要占卜,称为杂占,在推断事物时,从表象到内涵,判断吉凶,《易经》讲:“占卜可以预知未来。”在所有的占卜中,以推断梦境最普遍,在周代,有专门解梦的官员。《诗经》有记载,熊罴虺蛇鱼鳖都可以入梦,帮助大人物解梦的方法,以梦境辨别吉凶,以卜筮作为参考。《春秋》讲,梦境近乎妖:“纠结于心,郁结为气,妖由心生。人的心情恍惚,会有妖兴,人的内心坦荡,妖气就会回避。”因此说:“德战胜不祥徵候,义驱除不顺之事。”桑树、楮树共生,商王太戊对此保持警惕,事业兴旺;野鸡落在鼎耳,商王武丁恐惧,谨慎行事,成为高宗。只有执迷不悟的人,才会从自身以外找原因,不考虑自身过失,《诗经》讽刺道:“召来元老,求其圆梦。”哀叹舍本逐末,不认识自身的错误,难以避免灾祸。
《山海经》有十三篇。
《国朝》有七卷。
《宫宅地形》有二十卷。
《相人》有二十四卷。
《相宝剑刀》有二十卷。
《相六畜》有三十八卷。
以上为形法家,共有六家,有一百二十二卷。
形法学派,大的举出九州形制,小的举出城郭、房屋,包括人、六畜的骨骼、体貌,器物的形状、容量,辨别声音、气息、贵贱、吉凶。音律有长短,按照音律辨别声高,不是鬼神决定,是自然形成。然而形状与气息也有其内在联系,有的有形状没有气息,有的有气息没有形状,非常微妙,有其独到精妙之处。
数术学派有一百九十家,有二千五百二十八卷。
数术学派来自古时的明堂、羲、和,还有负责天文、历法、五行的官员及占卜的官员。这些职务废弃已久,古书没有详细记载,即使有,也没有对官员任职的介绍。《易经》讲:“如果没有这一类人,就难以推行道。”春秋时,鲁国有梓慎,郑国有裨灶,晋国有卜偃,宋国有子韦。战国时,楚国有甘公,魏国有石申夫。汉建国后,有唐都,这是一个大概统计。一般来讲,有依据介绍,比较容易,没有依据,就会很困难。通过典籍,介绍数术学派,分为六类。
《黄帝内经》有十八卷。
《外经》有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有九卷。
《外经》有十二卷。
《白氏内经》有三十八卷。
《外经》有三十六卷。
《旁篇》有二十五卷。
以上为医经,共有七家,有二百一十六卷。
医经学派,通过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诊断病情,找到患病的原因,确定医治的方法,判断治疗的效果,确定是否有挽救的可能,医术采用的方法有针灸、砭石、汤剂、文火,辅以百药调和,斟酌配方。方剂对症,就像用磁石取铁,以物降物。如果使用的方剂不对,诊断失误,只会雪上加霜,活人也会治成死人。
《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有三十卷。
《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有四十卷。
《五脏六腑疽十二病方》有四十卷。
《风寒热十六病方》有二十六卷。
《太始黄帝扁鹊俞拊方》有二十三卷。
《五脏伤中十一病方》有三十一卷。
《客疾五脏狂颠病方》有十七卷。
《金创疭瘛(zòng chì 小儿惊风痉挛之病)方》有三十卷。
《妇人婴儿方》有十九卷。
《汤液经法》有三十二卷。
《神农黄帝食禁》有七卷。
以上为医药方剂家,共有十一家,有二百七十四卷。
方剂学家、方剂医师按照本草药石寒温,通过药物甘辛味道,结合观察病人的气息,分辨五苦六辛,用药物熬制出水火汤剂,打通病人的郁积,使病人返回阴阳平衡。如果失去平衡,病人是热症,还要加热,已经是寒症,还要增寒,伤及病人的元气,造成内伤,外表还看不出,这是医师治病最大的失败。人们常讲:“有病不治,好过服错药物。”
《容成阴道》有二十六卷。
《务成子阴道》有三十六卷。
《尧舜阴道》有二十三卷。
《汤盘庚阴道》有二十卷。
《天老杂子阴道》有二十五卷。
《天一阴道》有二十四卷。
《黄帝三王养阳方》有二十卷。
《三家内房有子方》有十七卷。
以上为房中术家,共有八家,有一百八十六卷。
房中术,是古代道士、方士关于节欲养生保气之术。对于圣王来讲,要学会限制情欲,以固住精液,保持健康,这叫节欲。古人讲:“先王在行乐时,克制自己,在求得欢愉时,要有节制。”行乐而有节制,身体就会平和,延年益寿。沉迷者不顾这些,一味纵欲,则会生病,甚至早夭丧命。
《伏羲杂子道》有二十篇。
《上圣杂子道》有二十六卷。
《道要杂子》有十八卷。
《黄帝杂子步引》有十二卷。
《黄帝歧伯按摩》有十卷。
《黄帝杂子芝菌》有十八卷。
《黄帝杂子十九家方》有二十一卷。
《太一杂子十五家方》有二十二卷。
《神农杂子技道》有二十三卷。
《太一杂子黄冶》有三十一卷。
以上为神仙方术家,共有十家,有二百零五卷。
神仙,就是人们传说的,能够延续生命,悠游于尘世以外的仙人。人的心境平和,无所欲求,内心通达,自由跨越生死界限,没有对死亡的恐惧,这就是神仙。有些执迷不悟者,以神仙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荒诞不经的学说充斥于世间,这些都违背圣王的教导。孔子讲:“专注于搜求怪异,让后世人为此而困惑,我不会做这种事情。”
方技家共有三十六家,计有八百六十八卷。
方技,是医者诊病、挽救生命的方术,在古代,是先王设立的一种官职。在上古,黄帝有歧伯、俞拊,春秋战国时,有扁鹊、秦和,这些医师谈到治病与治国间的关系,通过治病,阐述治国的道理。汉建国后,著名的医生有仓公,姓淳于,名意,曾经担任太仓长,被后世人称为仓公。医师们的医术隐秘,难以知晓,在此列出书目,分为方技四种。
图书总括: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比《七略》增加三家,有五十篇,删去兵书十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