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第27卷:下五行志第7

《白话汉书》第27卷:下五行志第7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太阳运行的轨迹发生变化,分野之国就会有失政的国君遭殃。以此推断鲁隐公三年的日食,日食贯穿中央,上下发出黑光,有臣下弑君的事情发生,从日食中观察结果。姬朔借助五位诸侯的力量,讨伐新国君,夺回君位,周室的王命遭到破坏。刘歆认为,十月二日,太阳运行在楚、郑分野。此后,齐国对内没有修正错误,对外扣押陈国大夫,陈、楚不再服从齐国霸权,郑伯不再会盟,诸侯不再服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上天予以警告。

《白话汉书》第27卷:下五行志第7

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天上出现日食”。《穀梁传》记载,说日食,不说朔日,这一天其实是晦日。《公羊传》记载,日食两天。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后戎狄在楚丘俘虏天子的使臣凡伯,郑国俘虏鲁隐公,灭亡戴国。卫、鲁、宋都有弑杀国君的事件。在研究《左传》时,刘歆认为,这一天是正月二日,太阳运行在燕、越的分野。凡太阳运行的轨迹发生变化,分野之国就会有失政的国君遭殃。如果国君能修正错误,恭敬对待上天的告诫,祸殃会消弭,迎来福瑞;如果不能恭敬对待,祸殃会接踵而至。在古时,典籍记载灾祸,不记载原因,是因为吉凶没有常规,随着国君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周室衰微,天子不再向诸侯颁告朔日,鲁国的历法不符合实际,闰月、时辰常常出错,月的朔望没有规律。鲁国史书记载的日食缺少;或不是朔日,记载朔日;或没有记载朔日,出现朔日;或记载缺少,没有记载朔日及日食,这些都是史官失职。京房在《易传》里讲:“军队没有训练,国家就不能进行有效的防御,灾异就是日食,是日全食,日食不仅在一个地方出现。不按照法理惩治罪人,将会有祸乱,日食是日全食,日光散漫。放纵叛逆,为政失察,在发生日食之前,会大雨三日,雨过后,天气寒冷,有日食。朝中大臣没有得到优厚的禄位,君主没有授爵,朝臣不安,日食是日全食,太阳出来后有黑斑,日光弥漫,出现日晕。君臣相互猜忌,朝政混乱,三次出现日半食。宗室冒犯国君,叫‘侮慢国君’,日食时,周围布满云彩,日中无云,这一天寒冷。朝中公卿削夺国君的权力,叫‘不智’,日食时,太阳中间会有青白色的光,太阳周围赤红,日食过后,还有地震。诸侯相互侵犯,这叫‘不安其位’,日食三次,恢复三次。国君妒善忌能,臣下算计国君,这叫‘谋乱’,日食结束,天上下冰雹,杀死走兽。弑杀国君是‘谋逆’,日食结束,既而刮风下雨,狂风折断树木,太阳有赤红色光。朝中大臣与诸侯勾结,这叫‘背叛’,日食时,天上下雨,地下发出鸣叫。冢宰(丞相)把持朝政,这叫‘因循守旧’,日食前,刮大风,日食时,太阳被云层包裹,四方无云。诸侯霸主越权行事,这叫与天子分权,日食出现一半。诸侯在天子前争宠,这叫‘泰’,日食时,会遮挡月光,日食进行一半,天空发出鸣叫。征缴赋税不及时,财源枯竭,日食时,天上星星坠落。受命之臣出征,杀伐专断,日食时,太阳被遮蔽,天上仍然明亮,就像文王当年,作为臣下讨伐纣王。小人接受命令,讨伐国君,这叫‘弑杀’,日食时,有五色光彩,在大寒日,会有严霜,就像讨伐纣王的诸侯,服从武王命令。诸侯擅自更改制度,这叫‘叛逆’,日食三次结束,又出现三次,日食结束,刮风,出现地震。嫡子把即位权让予庶子,这叫‘生欲’,日食时,太阳错位,太阳光芒暗淡,月亮会显现。饮酒无度叫‘荒淫’,会有日食,此时,乍青乍黑乍赤,第二天下大雨,大雾弥漫,天气寒冷。”日食时,共有二十个占卜的异象,有二十四个天象,国君及时修正错误,灾祸就会消弭;不能修正,还会有三年日食,过三年仍然不改,还会有六年,六年不改,则会有九年。以此推断鲁隐公三年的日食,日食贯穿中央,上下发出黑光,有臣下弑君的事情发生,从日食中观察结果。再后来,卫国大夫州吁弑杀国君,自立为国君。

鲁桓公三年,“七月壬辰朔日,有日食,是日全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日食前发生的事情大,此后发生的事情会更大,会有日全食。此前,鲁、宋弑杀国君,鲁国促成宋国动乱,交换许田,对天子不恭敬;楚国国君称王。再后来,郑国对抗王室的军队,射伤周桓王,郑国二位国君相继篡位。刘歆认为,六月,太阳运行在赵、晋分野。此前,晋国曲沃伯弑杀晋侯,晋国大乱,曲沃伯在国都翼城,弑杀国君晋君。京房在《易传》里讲,鲁桓公三年,发生日食,贯穿中央,上下有黄色,这是臣下弑君,没有得逞的天象。后来,楚庄公称王,兼并土地达千里。

鲁桓公十七年,“十月朔日,有日食”。《穀梁传》记载,说朔日,不说日食,这一次日食,有二日。刘向认为,在当时,卫侯姬朔有罪,逃往齐国,天子重新立卫君。姬朔借助五位诸侯的力量,讨伐新国君,夺回君位,周室的王命遭到破坏。鲁国夫人在齐国淫乱,杀死鲁威公。董仲舒认为,说朔日不说日食,是厌恶鲁桓公有夫人之祸,将会不得善终。刘歆认为,太阳的运行在楚、郑分野。

鲁庄公十八年,“三月,有日食”。《穀梁传》记载,不说日食,也不说朔日,说在夜间发生日食。史官推断,在夜间,符合朔日,第二天早晨,日食,而后太阳露面,太阳升起,日食消除,所以说,这次日食是在夜间。刘向认为,日食在夜间,是阴通过太阳光的微弱光芒,夺去太阳的光亮,这就好像周天子不能行使王权齐桓公夺去王室的权威,会盟诸侯,行使霸道。再后来,齐桓公九次会盟,天子派世子参加,日食反映当时的情况。《公羊传》记载,在晦日,日食。董仲舒认为,宿星在东壁,对应鲁国。此后,鲁国公子庆父、叔牙与夫人私通,劫持鲁庄公。刘歆认为,在晦日,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庄公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毕宿,象征边境有战事,也象征夷狄。此后狄族灭亡邢国、卫国。刘歆认为,五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

鲁庄公二十六年,“十二月癸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心宿,心宿代表明堂,文武之道遭到废弃,中原发生动乱,叛逆的事情不绝如缕。刘向认为,这是戎狄侵犯曹国,鲁国夫人与庆父、叔牙淫乱,弑杀国君,因此,上天连年日食,予以警告。刘歆认为,十月二日,太阳运行在楚、郑分野。

鲁庄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鲁国二位国君遭到弑杀,夫人被杀,两个弟弟死于非命,戎狄灭亡邢国,徐国兼并舒国,晋国杀死世子,楚国灭亡弦国。刘歆认为,八月,太阳运行在秦、周室分野。

鲁釐公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前,齐桓公行使霸权,江国、黄国到鲁国觐见国君,齐桓公南下征服强楚。此后,齐国对内没有修正错误,对外扣押陈国大夫,陈、楚不再服从齐国霸权,郑伯不再会盟,诸侯不再服从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上天予以警告。此后,晋国灭亡虢国,楚国围困许国,诸侯讨伐郑国,晋国弑杀二位国君,戎狄抢占王室的温邑,楚国讨伐黄国,齐桓公不能救援。刘歆认为,七月,太阳运行在秦、晋分野。

鲁釐公十二年,“三月庚午,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在当时,楚国灭亡黄国,戎狄侵犯卫、郑,莒国灭亡杞国。刘歆认为,三月,太阳运行在齐、卫分野。

鲁釐公十五年,“五月,有日食”。刘向认为,这象征晋文公将要行使霸权,此后,晋国讨伐卫国,扣押曹伯,在城濮打败楚国,会盟诸侯,召周天子的使臣参加会盟,这就是验证。有日食出现,表明臣下厌恶,日食出现在夜晚,是在掩盖罪恶,这是上无明主,齐桓公、晋文公才会行使霸道,抵御戎狄的侵略,安定中原,即使不符合义理,也能够接受,因此《春秋》记载,只讲实际,不涉及义理。董仲舒认为,此后,秦国俘虏晋侯,齐国灭亡项国,楚国在娄林打败徐国。刘歆认为,二月朔日,太阳运行在齐、越分野。

鲁文公元年,“二月癸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前,大夫在国内执掌国政,公子姬遂到京师,此后,楚国世子商臣杀害父亲,齐国公子商人弑杀国君,相继即位为国君,宋国子哀出逃,晋国灭亡江国,楚国灭亡六国,楚国大夫公孙敖、叔彭生负责诸侯会盟。刘歆认为,正月朔日,太阳运行在燕、越分野。

鲁文公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后,宋、齐、莒、晋、郑在八年时间,五位国君遭到弑杀,楚国灭亡舒蓼(liáo)国。刘歆认为,四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宣公八年,“七月甲子,有日食,是日全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此前,楚国的商臣弑杀父亲,即位,楚国在楚庄王时,开始强大。华夏大国只有齐、晋是强国,齐、晋都有篡位、弑杀国君的惨祸,华夏不稳定,楚国乘中原诸侯内乱,横行无忌,八年时间,六次侵略诸侯,灭亡一个小国舒蓼;讨伐陆浑戎,楚军进抵洛水,在洛水检阅军队,窥伺周室;又侵入郑国,郑伯只好肉袒,向楚庄王谢罪;楚军在北边,在邲地打败晋国军队,战场上血流成河;围困宋国九个月,迫使宋国人民用死人的骸骨炊饭。刘歆认为,十月二日,太阳运行在楚、郑分野。

鲁宣公十年,“四月丙辰,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陈国大夫夏徵舒弑杀国君,楚国灭亡萧国,晋国灭亡两个国家,周室王札子杀害召伯、毛伯。刘歆认为,二月,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宣公十七年,“六月癸卯,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邾国肢解鄫国,晋国在贸戎打败王室的军队,在鞍地打败齐国。刘歆认为,三月晦日,月亮出现在西方,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成公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晋国在*陵打败楚国、郑国,羁押鲁国国君。刘歆认为,四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成公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楚国灭亡舒庸国,晋国人弑杀其国君,宋国大夫鱼石依靠楚国,夺取宋国的彭城,莒国灭亡鄫国,齐国灭亡莱国,郑伯被杀。刘歆认为,九月,太阳运行在周室京畿和楚国分野。

鲁襄公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卫国大夫孙林父、宁殖驱逐卫献公,拥立穆公的孙子姬剽。刘歆认为,在前年的十二月二日,太阳运行在宋国、燕国分野。

鲁襄公十五年,“八月丁巳朔,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晋国举行鸡泽会盟,诸侯国君会盟,接下来,大夫又举行会盟,这次会盟就是后来溴梁那一次,诸侯国君在,大夫又举行会盟,国君成了摆设,对这样的大事,国君不能做出决定。刘歆认为,五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

鲁襄公二十年,“十月丙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陈国大夫庆虎、庆寅蒙蔽国君;邾国大夫庶其有叛逆之心,庶其用漆地、闾丘作为进献礼,逃亡到鲁国,陈国杀了二庆,刘歆认为,八月,太阳运行在秦国和周室京畿分野。

鲁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晋国大夫栾盈侵犯国君的权威,返回曲沃。刘歆认为,七月,太阳运行在秦、晋分野。

“十月庚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轸宿、角宿,楚国已经显示大国形象。楚国大夫屈氏谮毁并杀害公子追舒,齐国大夫庆封胁迫国君,危害国家。刘歆认为,八月,太阳运行在秦国和周室京畿分野。

鲁襄公二十三年,“二月癸酉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卫侯到卫国的陈仪邑,宁喜弑杀国君姬剽。刘歆认为,在前年十二月二日,太阳运行在宋、燕分野。

鲁襄公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有日食,是日全食”。刘歆认为,五月,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

“八月癸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频繁地发生日食,又是日全食,象征国君将会丧命,夷狄将会以上国形象出现。六位国君遭到弑杀,楚国王子与诸侯讨伐郑国,楚国灭亡舒鸠国,鲁国国君朝见楚国国君,楚国称霸于中原,楚国讨伐吴国,俘虏庆封,杀了庆封。刘歆认为,六月,太阳运行在晋、赵分野。

鲁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礼义遭到抛弃,已经有了征兆。在当时,吴国王子余祭好勇斗狠,安排刑人(阍人)守门;蔡侯与世子姬般的妻子通奸;莒国不及时立嗣君。阍人杀害余祭,蔡国世子姬般弑杀父亲,莒国人弑杀国君,庶子之间为即位而争斗。刘向认为,从鲁襄公二十年起,八年时间,七次日食,表明祸乱将会反复,上天已经发出警告。齐国大夫崔杼弑杀国君,宋国杀了太子子痤,北边的燕伯出逃至齐国,郑国大夫从外面回国篡位,董仲舒的解释大致相同。刘歆认为,九月,太阳运行在周室京畿和楚国的分野。

鲁昭公七年,“四月甲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楚灵王弑杀国君,即位,会盟诸侯,羁押徐国国君,灭亡赖国。陈国公子妫招杀害世子,楚国灭亡陈国,灭亡蔡国,楚灵王被弑杀。刘歆认为,二月,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古代典籍记载,晋侯问晋国士文伯:“哪个诸侯将会遭遇日食?”回答:“太阳运行的轨迹在鲁、卫间,卫国遭遇的灾祸大,鲁国遭遇的灾祸小。”晋侯又问:“为什么?”回答:“太阳离开卫地,抵达鲁地,才会有灾祸,卫国日食的时间长些,不是吗?鲁国为上卿。”这一年八月,卫襄公去世,十一月,鲁国大夫季孙宿去世。晋侯对士文伯讲:“我上次询问日食,与你所说的结果一样,占卜很准吗?”回答:“不会。六物不同,民心不同,事物的排序也不同,没有一定之规,开始时相同,结尾也可能不同,怎么会一直准确?《诗经》讲:‘或悠闲,或鞠躬尽瘁。’结果不一样。”晋侯又问:“六物是什么?”回答:“六物是岁、时、日、月、星、辰。”晋侯再问:“什么是辰?”回答:“日月相会是辰(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晋侯继续问:“《诗经》讲:‘此日而食,为何不善。’是什么意思?”回答:“就是不能正确处理政事。国君不能正确处理政事,不能正确使用善人,会自取其祸,日月相会时,灾祸降临。国君对待政事,不可不慎重。有三个要务,须特别留意:第一,择人;第二,考虑百姓所需;第三,顺应四季变化。”这些都是推断日食时的必要条件,无论怎样变化,不必害怕。《易经》讲:“悬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这是圣人须重视的,这些记载在三经(《易经》《诗经》《春秋》)。《易经》在《丰卦》的《震卦》里讲:“丰其沛,日中见昧,折其右肱,无咎。”《诗经·十月之交》强调,上至卿士、司徒,下至趣马、师氏。如果朝廷大臣不是贤士、良臣,就要折其右肱。不符合这三个条件,小人压制君子,阴侵犯阳。

鲁昭公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日食”。刘歆认为,三月,太阳运行在鲁、卫分野。

鲁昭公十七年,“六月甲戌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毕宿,对应晋国。晋厉公诛杀四位大夫,失去众心,遭到弑杀。晋国国君不敢责罚大夫,六卿相互勾结,专权,国君反而要侍奉大夫。日食出现,发生在春秋末年,没有记载在典籍。刘歆认为,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左传》记载,季平子说:“只有在正月朔日,阴气没有发出,才会有日食。天子不举行盛大宴会,在社庙击鼓,讨伐群阴;诸侯国君在社庙用币祭祀,在朝堂击鼓,讨伐群阴,这是礼制规定。其他不对。”太史讲:“在这个月,太阳过了春分,还未到夏至,日月星三辰有灾,百官穿上素服,诸侯国君不能举行宴会,避开正殿,等待日食过去,奏乐击鼓,祝祷用币,史官读祝祷辞,诸侯国君进行检讨,啬夫驾车,庶人步行,这个月有朔日。夏天四月,也叫孟夏。”也有人说:正月是周历六月,夏历是四月,正阳纯乾的月份。慝是阴爻,冬至时,阳爻发动,也叫阳气恢复。到了建巳,则为纯乾,没有阴爻,阴侵犯阳,加重灾祸,所以要击鼓、用币,讨伐群阴,这是责备阴的礼仪。降物,就是穿上素服。不举行宴会,取消音乐。天子避开正殿,等待日食过去,诸侯避开正堂,等待日食过去,才能消除灾异。啬夫,是掌管钱币的官吏。庶人,是他的差人。刘歆认为,六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

鲁昭公二十一年,“七月壬午朔,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周景王年老,刘子、单子专权。蔡国国君姬朱骄横,君臣心中都不愉快。后来蔡侯姬朱逃往楚国。刘子、单子拥立姬猛为周王。刘歆认为,五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

鲁昭公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有日食”。董仲舒认为,星宿在心宿位置,这是天子象征。此后,尹氏拥立姬朝为周王,周敬王只好住在洛阳的狄泉。刘歆认为,十月,太阳运行在楚、郑分野。

鲁昭公二十四年,“五月乙未朔,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胃宿,对应鲁国。鲁昭公被季氏驱逐。刘向认为,从鲁昭公十五年以来,十年间有七次,上天发出警告,国君仍然执迷不悟。此后,楚国杀害戎狄蛮子,晋国灭掉陆浑戎,齐豹杀了卫侯的哥哥,蔡、莒国君出逃至鲁国,吴国灭掉巢国,吴国公子光杀害吴王僚,宋国三位大臣向鲁国贡献城邑,背叛国君。这些正如董仲舒所说。刘歆认为,五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鲁、赵分野。这个月,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辰宿。《左传》记载,鲁国大夫梓慎说:“将会有大水灾。”叔孙昭子说:“将会有旱情。太阳过了春分,阳光不强烈,热起来一定很厉害,能不旱吗!太阳不热,是阳气在积聚。”这一年秋天,为求雨,举行大祭祀,旱情很严重。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都发生日食,没有造成灾害。日月正常运行,春分、秋分日夜时间相等,日月是同道;冬至、夏至,日夜时间长短相反,日月相互经过。相互经过或同道,日食轻微,不会造成大灾害,只是有水灾、旱灾

鲁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心宿,这是天子象征。在当时,周室日渐衰微,诸侯相率为王室修筑城墙,宋国大夫仲几没有尊崇天子的意思,不参加筑城。刘向认为,吴国灭亡徐国,蔡国灭亡沈国,楚国围困蔡国,吴国打败楚国,侵入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逃走。刘歆认为,十二月二日,太阳运行在宋、燕分野。

鲁定公五年,“三月辛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郑国灭亡许国,鲁国季氏家臣阳虎作乱,窃取鲁国的国宝玉圭大弓,季桓子解雇孔子,三位宋国大臣献出城邑,叛宋。刘歆认为,正月二日,太阳运行在燕、赵分野。

鲁定公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有日食”。董仲舒、刘向认为,晋国三位大夫拥有食邑,叛晋,薛国人弑杀其国君,楚国灭掉顿国、胡国,越国打败吴国,卫国人驱逐卫国即位的世子。刘歆认为,十二月二日,太阳运行在楚、郑分野。

鲁定公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有日食”。董仲舒认为,在柳宿,周室更加衰微,夷狄称霸诸夏。第二年,诸侯果然跟随楚国围困蔡国,蔡国国君恐惧,将国都迁至州来。晋国羁押戎狄蛮子送予楚国,以楚国为京师。刘向认为,蔡公孙翩杀了蔡侯申,齐国陈乞弑杀国君,拥立阳生为国君,孔子不受重用。刘歆认为,六月,太阳运行在晋、赵分野。

鲁哀公十四年,“五月庚申朔,有日食”。鲁哀公十四年春天,西狩获麟。刘歆认为,三月二日,太阳运行在齐、卫分野。

春秋记载鲁国十二位国君,共计二百四十二年历史,日食出现三十六次。《穀梁传》记载,日食出现在朔日二十六次,晦日七次,夜晚两次,连续两日的一次。《公羊传》记载,日食出现在朔日二十七次,连续两日的七次,晦日两次。《左传》记载,日食出现在朔日十六次,连续两日十八次,晦日一次,没有记载的日食有两次。

高帝三年十月甲戌晦,有日食,在斗宿二十度,太阳运行在燕国。两年后(高帝五年),燕王臧荼造反,被杀,高祖立卢绾为燕王,卢绾又谋反,最终败亡。

高帝三年十一月癸卯晦,有日食,在虚宿三度,太阳运行在齐国。两年后(高帝五年),高帝改封齐王韩信楚王,第二年贬韩信为列侯(淮阴侯),韩信阴谋造反,被杀。

高帝九年六月乙未晦,有日食,是日全食,在张宿十三度。

惠帝七年正月辛丑朔,有日食,在危宿十三度。谷永认为,在岁首正月朔,这是三朝,尊贵者最忌讳这一天发生日食。

惠帝七年五月丁卯,在晦日前一天,有日食,接近日全食,在七星宿开始的位置。刘向认为,五月微阴,刚开始就触犯到阳气,占卜,这种问题很严重。到了八月,惠帝驾崩,吕氏安排嗣君,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京房在《易传》里讲:“凡是日食不在晦朔,叫日光稀薄,标志君王诛杀臣下,没有道理,或贼臣将要兴起,日月不在同一个星宿,阴气旺盛,也会出现日光稀薄。”

高后二年六月丙戌晦,有日食。

高后七年正月己丑晦,有日食,是日全食,在营室宿九度,对应宫室。在当时,高后知道后,很厌恶,说:“这是对着我来的!”第二年,高后驾崩,验证此话。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有日食,在婺女宿一度。

文帝三年十月丁酉晦,有日食,在斗宿二十二度。

文帝三年十一月丁卯晦,有日食,在虚宿八度。

文帝后元四年四月丙辰晦,有日食,在东井宿十三度。

文帝后元七年正月辛未朔,有日食。

景帝三年二月壬午晦,有日食,在胃宿二度。

景帝七年十一月庚寅晦,有日食,在虚宿九度。

景帝中元元年十二月甲寅晦,有日食。

景帝中元二年九月甲戌晦,有日食。

景帝中元三年九月戊戌晦,有日食,几乎是日全食,在尾宿九度。

景帝中元六年七月辛亥晦,有日食,在轸宿七度。

景帝后元元年七月乙巳,在晦日的前一天,有日食,在翼宿十七度。

武帝建元二年二月丙戌朔,有日食,在奎宿十四度。刘向认为,奎宿象征妇人卑贱,此后,卫皇后从卑微舞女入主后宫,还是没有得到善终。

武帝建元三年九月丙子晦,有日食,在尾宿二度。

武帝建元五年正月己巳朔,有日食。

武帝元光元年二月丙辰晦,有日食。(www.xing528.com)

武帝元光元年七月癸未,在晦日前一天,发生日食,在翼宿八度。刘向认为,前年高帝陵园的偏殿发生火灾,与春秋时鲁国宫中御廪发生火灾,出现日食一样,在翼宿、轸宿之间。经占卜,宫内将有女变,封国有诸侯王叛乱。陈皇后被废黜,江都王、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被杀。在日中时,日食从东北方向出现,过了一半,到了晡时(下午三时至五时),恢复。

武帝元朔二年二月乙巳晦,有日食,在胃宿三度。

武帝元朔六年十一月癸丑晦,有日食。

武帝元狩元年五月乙巳晦,有日食,在柳宿六度。京房在《易传》里讲,日食从太阳的右边开始,经占卜,国君会失去大臣。第二年,丞相公孙弘去世。日食从太阳的左边开始,国君会失去大臣;从太阳的上边开始,大臣会失去国君;从下边开始,国君会失去百姓。

武帝元鼎五年四月丁丑晦,有日食,在东井宿二十三度。

武帝元封四年六月己酉朔,有日食。

武帝太始元年正月乙巳晦,有日食。

武帝太始四年十月甲寅晦,有日食,在斗宿十九度。

武帝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有日食,太阳没有被全部吞下,好像钩子一样,在亢宿二度。到了晡时,日食从西北方向显现,黄昏后恢复。

昭帝始元三年十一月壬辰朔,有日食,在斗宿九度,太阳运行在燕国。此后四年,燕剌王谋反,被杀。

昭帝元凤元年七月己亥晦,有日食,几乎是日全食,在张宿十二度。刘向认为,己亥出现日全食,占卜的结果很糟糕。此后六年,昭帝驾崩,没有子嗣。

宣帝地节元年十二月癸亥晦,有日食,在营室宿十五度。

宣帝五凤元年十二月乙酉朔,有日食,在婺女宿十度。

宣帝五凤四年四月辛丑朔,有日食,在毕宿十九度。这是正月的朔日,阴气还没有发出,《左传》认为,这是严重的异象。

元帝永光二年三月壬戌朔,有日食,在娄宿八度。

元帝永光四年六月戊寅晦,有日食,在张宿七度。

元帝建昭五年六月壬申晦,有日食,开始还没有到日全食,好像钩子一样,接着就吞下去了。

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有日食,这一夜在未央宫,感觉到地震。谷永在对策里讲:“天上出现日食,太阳运行在婺女宿九度,占卜对应的位置,是皇后居住的后宫。地震发生,萧墙之内能感觉到,责任在后宫贵妃。两件事情发生,说明同样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一起压制阳,将会危及陛下的子嗣。发生日食时,贵妃没有出现;发生地震时,皇后没有出现。在不同日子发生,好像事情不一样,发生变故,担心皇上对此不知情。这个月,皇后嫔妃有失礼的隐忧,上天同时发出两次灾变的警示,似乎是说,皇后失去妇道,隔离众妾,妨害陛下有子嗣,这一次是两个人。”杜钦在对策里讲:“太阳在戊申日食,与未时接近。戊未,属土,对应中宫。这一夜,宫殿感觉到地震,这一定是皇后与嫔妃间争宠,相互伤害,造成祸患。人做的事情有过错,上天有相应的异象。以德回应,灾异就会消弭;置之不理,祸患则会不期而至。应对异象,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成帝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有日食,几乎是日全食,好像钩子一样,太阳运行在东井宿六度。刘向在对策里讲:“四月、五月相交,与惠帝朝一样,日子与昭帝朝一样。太阳的位置在东井宿,对应京师,几乎是日全食,经过占卜,对陛下的子嗣有危害。”太阳发生日食,从西南方向开始。

成帝河平三年八月乙卯晦,有日食,在房宿。

成帝河平四年三月癸丑朔,有日食,在昴宿。

成帝阳朔元年二月丁未晦,有日食,在胃宿。

成帝永始元年九月丁巳晦,有日食。谷永以京房的《易传》为依据,对策里讲:“永始元年九月日食,这是饮酒过度引起。日食发生,只有京师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似乎是说,君王沉湎于酒色,君臣不加区别,在外面肆意游玩,灾祸在宫中。”

成帝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有日食。谷永以京房的《易传》为依据,对策里讲:“今年二月发生日食,收缴赋敛过度,这次日食,因百姓愁怨而引起。四方都可以看到日食,只有京师被遮蔽,似乎是说,君王修建宫室,大肆营建陵寝,赋敛加重,百姓生活拮据,灾祸发生在宫墙之外。”

成帝永始三年正月己卯晦,有日食。

成帝永始四年七月辛未晦,有日食。

成帝元延元年正月己亥朔,有日食。

哀帝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朔,有日食,几乎是日全食,太阳好像钩子一样,在营室宿十度,与惠帝七年同一个月日。

哀帝元寿二年三月壬辰晦,有日食。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丁巳朔,有日食,在东井宿。

平帝元始二年九月戊申晦,有日食,是日全食。

西汉前后十二位皇帝(包括吕后),经历二百一十二年,日食发生五十三次,在朔日发生十四次,晦日三十六次,晦日前一天三次。

成帝建始元年八月戊午,早晨漏刻不到三刻,有两个月亮出现。京房在《易传》里讲:“‘占卜妇人为祸患,时间在月望之后,君王出征,有凶兆。’意思是,君王弱而妇人强,被阴所压制,月亮同时出现两个。在晦时,月亮在西方出现叫朓,在朔时,月亮在东方出现叫仄慝,仄慝时,诸侯、君王要恭敬,朓时,诸侯、君王要舒缓。”刘向认为,朓就是疾速。君王舒缓,臣下骄慢,太阳走得慢,而月亮走得快。仄慝是停下的意思,君王恭敬、疾速则臣下恐惧,太阳走得快,月亮走得慢,不敢靠近君王。不舒缓不疾速,朝政有缺失,会在朔时发生日食。刘歆认为,如果舒缓,国君就会专权恣肆,臣下则会疾速,月亮走得快。君王恭敬,退缩不敢任事,臣下放纵,月亮运行得慢。在春秋时,诸侯国君大多衰微,不能任事,所以才会有日食两日,月亮仄慝十八次,在晦时发生日食,在月朓时发生一次,这些就是验证。考察西汉历史,在晦时,出现日食和月朓,有三十六次,没有两天出现月亮仄慝,刘歆说的话可信。这是日月妄行的结果。

元帝永光元年四月,日色青白色,没有日影,正中午时有日影,但是没有日光。当年夏天寒冷,到了九月,太阳发出光芒。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有美德,没有体现出来,这叫‘上弱’,灾异是太阳发出白光,连续七天,太阳光芒不强。君王顺从臣下,不能制约,这叫‘君弱’,太阳发出白光,连续六十日,没有霜降,万物不会因霜降而冻死。天子征伐,这叫‘不智’,太阳发出白光,身体活动,感觉寒冷。身体虚弱,努力去做,这叫‘不亡’,太阳发出白光,日光不强烈,表明身体还未活动。君王有了过失,仍在继续,这叫‘不伸’,灾异是太阳发出黑光,大风刮起,天上无云,日光发暗。君王有过失,朝中没有大臣谏言,这叫‘容忍过错’,太阳发出黑光,在侧面,太阳光里的黑子像弹丸一样大。”

成帝河平元年正月壬寅朔,日月都位于营室宿,太阳发出赤色光。二月癸未,太阳早上发出赤红色光,傍晚落下,是赤红色,夜晚的月亮也是赤红色。甲申这一天,太阳发出的光,是赤红色,像血一样,没有光芒,漏刻在四刻半,才发出光芒,是赤黄色,日食过后,阳光恢复。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不闻道会亡,灾异就是太阳发出赤红色光。”河平元年三月乙未,太阳是黄色,有像钱一样大的黑斑,位于太阳中央。京房在《易传》里讲:“祭天不顺叫‘逆’,灾异是太阳发出赤红色光,太阳里有黑子。听到善言不能采纳,叫‘失智’,灾异是太阳发出黄色光。”作为君王,应该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圣王在上,率领群贤,顺应天意,太阳光明亮照耀,五色具备,太阳光照耀,没有一定的对象;一旦针对某人,就会有灾异,根据某人的行为,有程度不同的灾异。色不虚改,形不虚毁,观察太阳光的五种变化,可以鉴往知今。这就是《尚书·洪范》讲的“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恒星没有出现,夜晚落下陨石雨(流星雨)”。董仲舒、刘向认为,经常出现的恒星有二十八宿,这是君王的象征;其他群星,是万民的象征。二十八宿没有出现,象征诸侯国君衰微;流星雨陨落,说明民众失去依靠。在夜晚发生,位置在中原。没有落到地面,又有群星,象征齐桓公崛起,挽救周室的威信,救亡图存。如果没有齐桓公,群星就会坠落,中原就会断绝道统。刘向认为,在半夜里发生,意思是王命还未终结,只是中道有衰微。或者象征叛逆,意思是中道叛逆君王。上天垂象,警示下方,提示君王防止恶人,远离佞臣,要警惕小心,防微杜渐,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如果君王有贤明之才,敬天畏命,好像殷代的高宗武丁,严以律己,像周成王对着《金縢》哭泣,改过自新,立信布德,存亡继绝,修整衰政,振兴败亡,举荐逸民,向臣下广泛征询谏言,遵循天意,减少赋税为什一税,恢复一年三日的劳役,节省费用,简易服饰,施政惠及到百姓,诸侯才能怀德,士人百姓才能归仁,灾害才会消退,既而福瑞臻至。如果不改,执迷不悟,不以古人为借鉴,自行私意,最终君乖臣离,上下交怨。此后,齐、宋都有弑杀国君的悲剧,谭国、遂国、邢国、卫国相继灭亡,宿国合并到宋国,蔡国臣服于楚国,晋国大夫相互间弑杀,经过五世国君,国内才安定,这些都是上天惩罚的验证。《左传》讲:“恒星出现,夜晚明亮;流星雨陨落,好像在下雨。”刘歆认为,白昼象征中原,夜晚象征夷狄。夜晚明亮,应该看到的恒星看不到,象征中原衰败。“流星雨好像在下雨。”如果的意思,就是好像的意思,流星雨陨落,像下雨一样,所以说是“好像在下雨”,把雨与流星陨落联系在一起,两种灾异显现。《尚书·洪范》讲:“庶民就是群星。”《易经·解卦》讲:“雷雨大作,中间为解(解之上卦为震卦,下卦为坎卦。震卦为雷,坎卦为雨。)。”这一年,岁星在玄枵星,是齐国的分野。半夜坠落流星雨,象征庶民中途叛离国君。雨在解卦后开始,表示从上到下,重新开始,象征齐桓公行使霸道,复兴王室。周历的四月,是夏历的二月,太阳运行在降娄宿,是鲁国的分野。此前,卫侯朔逃亡至齐国,卫国公子姬黔牟即位,齐国率领诸侯讨伐,天子派使臣援救卫国。鲁国公子姬溺执掌朝政,会盟齐国,抗拒王室的命令,鲁庄公不能制止,只好跟随讨伐卫国,驱逐王室立的国君,极其不义,还自以为是功劳。民众摆脱国君,朝政由臣下掌握,鲁国的情况更加糟糕,所以流星陨落在鲁国,这是上天发出的警示。

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已经过了半夜,流星雨陨落,好像下雨,长度有一二丈,星光闪耀,还没有落到地面,就熄灭了,一直到鸡鸣才停止。谷永在对策里讲:“日月星辰好似火烛,照耀下方,如果有日食,或流星陨落,不论远近遐迩幽暗隐蔽,都能照得一清二楚。星辰附着在天上,离开天上,就好像庶民依附于国君,又离开国君。国君失去道义,纲纪遭到毁弃,臣下就会叛离,这就好像天上的星星陨落,上天以此异象昭示国君。《春秋》记载的灾异,流星陨落是最大的灾祸,从鲁庄公之后,又再次出现。臣听说,夏商周三代灭亡,都是因为妇人和小人祸乱。君王沉湎于酒色。《尚书》记载:‘多次听信妇人之言,重用四方逋逃的罪犯,委以重任。’《诗经》讲:‘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颠覆败德,沉湎酒色。’到了秦朝,秦之所以在二世皇帝灭亡,也是过于奢侈淫靡,丧葬的花费太大。这些弊端,在本朝都有了,汉代的宗庙社稷要有忧患了。”京房在《易传》里讲:“君王不能任用贤者,会有妖天陨落流星雨。”

鲁文公十四年,“七月,有彗星进入北斗”。董仲舒认为,彗星是恶气所生,也叫孛星,意思是,彗星闪烁,表明妨碍、遮蔽,这是昏昧不清的象征。北斗,是大国的象征,此后,齐、宋、鲁、莒、晋都有弑杀国君的恶性事件。刘向认为,君臣在朝堂权位错乱,政令在朝堂外,不能贯彻实行,这就好像日月星三光之精,金木水火土五星盈缩,颜色改变,逆向运行,达到极致就成为孛星。北斗,是国君的象征;孛星,是乱臣的象征,乱臣贼子篡权谋杀的反映。《星传》记载:“斗魁者,为贵人之牢。”又说:“孛星出现在北斗,大臣诸侯有人被杀。”一般来讲,斗魁对应齐、晋。彗星在北斗堂而皇之地出现,巨大的星体向地面昭示,史书记载,这一点很明确,对应的国君不知悔改。此后,宋、鲁、莒、晋、郑、陈,六个诸侯相继有弑杀国君的事件,齐国两次弑杀国君。中原出现动乱,夷狄入侵中原,兵连祸结,楚国乘机以强大的军队,战胜诸侯,深入华夏,六次侵略诸侯,灭亡一个诸侯(萧国),楚国在王室京畿检阅军队,展示军威。晋国对外灭亡两个诸侯,对内打败王室的军队,又联合三个诸侯在鞍地大败齐军,追亡逐北,东临大海,威震京师,严重挫败齐国。这些都是孛星气焰熏天的反映,时间长达二十八年。《星传》记载:“彗星进入北斗,有大战。彗星流入北斗,得到贤者;不能流入北斗,失去贤者。”宋国大夫华元,是一位贤大夫,在大棘之战,华元被郑国俘虏,这正说明其效应。《左传》记载,有彗星在北斗出现,周室史官叔服讲:“不出七年,宋、齐、晋的国君都会死于内乱。”刘歆认为,北斗有环域,四颗星进入其中。斗,是上天三辰,是纲纪。宋、齐、晋,是天子的方伯,是中原的纲纪。这是彗星在除旧布新。北斗有七颗星,所以说不出七年。鲁文公十六年,宋国人弑杀宋昭公;鲁文公十八年,齐国人弑杀齐懿公;鲁宣公二年,晋国大夫赵穿弑杀晋灵公。

鲁昭公十七年,“冬天,有彗星位于大辰星”。董仲舒认为,大辰星属于心宿,心宿是明堂的位置,是天子的象征。此后王室大乱,三位周王争位,这就是验证。刘向认为,《星传》讲:“心宿,是一颗大星,表示天王。它前边的星,是太子;后边的星,是庶子。有彗星在尾宿出现,表示君臣乖离。”彗星在心宿出现,象征嫡、庶之间为了即位而争权,会有纷争。彗星对应诸侯,在角宿、亢宿、氐宿出现,这是陈、郑的分野;在房宿、心宿出现,这是宋国的分野。此后五年,周景王驾崩,王室大乱,大夫刘子、单子拥立姬猛,尹氏、召伯、毛伯拥立姬鼌,姬鼌的母亲是楚人。在当时,楚国强大,宋、卫、陈、郑已经依附南方的楚国。姬猛去世,周敬王即位,姬鼌进入王城,周敬王只好住在狄泉,相互不接纳。鲁昭公五年,楚平王去世,姬鼌逃亡到楚国,王室这才安定下来。此后,楚国率领六诸侯讨伐吴国,吴国在鸡父打败联军,杀了胡国、沈国的国君,掳获陈国大夫夏齧(niè)。蔡国抱怨楚国灭掉沈国,楚国大怒,遂围困蔡国。吴国前去救援,继而发生柏举之战,吴国打败楚军,在楚国的郢都大肆烧杀抢掠,霸占楚昭王的母亲,将楚平王的墓穴挖开,鞭打楚平王的尸体。这就是彗星的光焰划破长空的效应。《左传》讲:“有彗星出现在大辰星,向西抵达银河。鲁国大夫申(rú)说:‘彗星出现,表示除旧布新,是上天显示吉凶的征兆。而今,大火星隐没,大火星出现,一定会有灾异。诸侯会有火灾吗?’梓慎说:‘去年看到彗星,已经看到灾异的迹象。大火星出现,彗星显现,今年的大火星显现,彗星更加明亮,火星隐没,彗星居于大火星达二年之久,不是吗?大火星出现,夏是三月,商是四月,周是五月。夏历比较符合星辰运行的规律,如果有火灾发生,会有四个诸侯遭受祸殃,宋、卫、陈、郑会有火灾吗?宋国,是大辰星分野;陈国,是太昊星分野;郑国,是祝融星分野:都属于火星。彗星一直抵达银河;银河,是水祥。卫国,是颛顼星分野,这颗星是大水星。水为雄,火为雌。在丙子或壬午会发生火灾吗?水火相会。如果大火星隐伏,一定在壬午,不会过五月。’”第二年,鲁昭公十八年,“夏天五月,大火星在黄昏出现,丙子有风。梓慎说:‘这是祝融风,火灾要来了。今天应该有火灾吧?’戊寅,风刮得很大,壬午,风刮得更大,宋、卫、陈、郑相继发生火灾。”刘歆认为,大辰星,对应房宿、心宿、尾宿的位置,八月份,心宿在西方,彗星从西扫过心宿,向东抵达银河。宋国,是大辰星分野,宋国的先祖掌管大辰星祭祀。陈国,是太昊星分野,伏羲属于木德,木生火。郑国,是祝融星分野,高辛氏是火正官。都是火德住的地方。卫公,是颛顼星分野,主导星为大水星,在营室宿。天上的星宿已经显示灾异,加上四国朝政缺失,正符合其效应,与周室的祸患一样。

鲁哀公十三年,“冬天十一月,有彗星出现在东方”。董仲舒、刘向认为,不说彗星出现在星宿位置,没有星宿的名字,辰星随着太阳出现,这表明气息混乱,蒙蔽国君。第二年,《春秋》记录,到此为止。一般来讲,周的十一月,是夏的九月,太阳在氐宿。彗星从东方出现,经过轸宿、角宿、亢宿。轸宿,这是楚国分野;角宿、亢宿,这是陈、郑分野。还有一种说法,角宿、亢宿是大国象征,应该是齐、晋。此后楚国灭掉陈国,田氏在齐国篡位,六卿瓜分晋国,这些都是效应。刘歆认为,彗星,是东方的大辰星,不说大辰,在早晨出现,与太阳争夺光辉,星星隐没,彗星仍然能看到。这一年再次失闰,十一月,实际是八月。太阳在鹑火星运行,这是周室京畿分野。鲁哀公十四年冬天,“天空出现彗星”,事情发生在获麟之后。刘歆认为,不说具体位置,是史官失职。

高帝三年七月,彗星在大角星方向出现,出现十几天,隐没。刘向认为,在当时,项羽是楚霸王,掌握分封诸侯的权力,汉军平定三秦,汉王与项王在荥阳对峙,天下人心向汉,楚国将要灭亡,彗星在此时出现,预示将扫除楚霸王的尊位。还有一种说法,项王坑杀秦军降卒,焚烧秦廷宫室,弑杀义帝,祸乱王位,彗星在向项王发出警告。

文帝后元七年九月,有彗星在西方出现,彗星头部对着尾宿、箕宿,尾部对着虚宿、危宿,长一丈余,一直飞向银河,十六日后消失。刘向认为,尾宿是宋地分野,当时,是楚国都城彭城,箕宿是燕国分野,还代表吴、越、齐。彗星停留在银河,背倚大海或有水泽的国家。在当时,景帝即位初,信任重用晁错,不断削夺诸侯王的土地,此时异象显现。此后三年,吴、楚及齐的四个诸侯国、赵国举兵反叛朝廷,遭到镇压。

武帝建元六年六月,彗星在北方出现。刘向认为,第二年,淮南王刘安到长安朝见皇帝,与太尉武安侯田蚡有邪谋,陈皇后骄横跋扈,此后,陈皇后被废,淮南王谋反,被杀。

武帝建元六年八月,有彗星在东方出现,彗星在天空的长度,几乎遮盖天空,三十日,才离去。占卜的人讲:“彗星好像蚩尤旗,此次出现,预示君王将要征伐四方。”此后,汉军不断征伐四夷,持续三十几年。

武帝元狩四年四月,有彗星出现在西北方,在当时,汉军正在讨伐匈奴。

武帝元封元年五月,有彗星出现在东井宿,又出现在三台星方向。此后,江充祸乱朝纲,京师纷纷扰扰。东井宿、三台星的位置,对应秦地,这就是小的应验。

宣帝地节元年正月,有彗星出现在西方,离开太白金星两丈远。刘向认为,太白金星对应大将,彗星袭扰太白金星,是大将军要灭亡的象征。第二年,大将军霍光去世,此后二年,霍氏遭到灭族。

成帝建始元年正月,有彗星出现在营室宿,发出青白光,长达六七丈,宽一尺余。刘向、谷永认为,营室宿代表后宫嫔妃怀孕,彗星袭扰,将会伤害皇帝的子嗣,后宫嫔妃不能妊娠。也就是说,后宫受到伤害。此后,许皇后诅咒后宫妊娠的嫔妃,被废黜。成帝立赵皇后,宠幸其妹妹赵昭仪,赵氏害死两位皇子,成帝断绝继嗣。赵皇后姊妹伏罪自杀。

成帝元延元年七月辛未,彗星出现在东井宿,扫过五颗诸侯星(东井宿,共有五颗星),出河戍星向北,经过轩辕星、太微星,在太阳后六度有余,早晨出现在东方。十三日,晚上出现在西方,侵犯次妃星、长秋星、北斗、填星,彗星的锋焰再次贯穿紫宫(皇宫)。大火星在后面跟随,抵达天河,在后宫嫔妃居住的区域,纵横驰骋,向南扫去,经过大角星、摄提星,到天市,按照时令缓缓而行,彗星的光焰扫入天市,到了中旬,又向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星一起隐没。谷永在对策里讲:“这是上古以来,大乱之极,也很少能看到的天象。观察彗星在后宫区域纵横驰骋,彗星的光焰或长或短,所经过的地方,肆意践踏,这是后宫嫔妃居住的地方,会有祸害,宫外象征诸夏,会有叛逆出现。”刘向也说:“夏商周三代灭亡时,摄提星变更方位,发出警告;秦、项羽灭亡时,彗星也是出现在大角星方位。”这一年,赵昭仪害死两个皇子。此后五年,成帝驾崩,赵昭仪自杀。哀帝即位,赵氏遭到免官,被褫夺爵位,流放至辽西郡。哀帝驾崩,没有子嗣。平帝即位,王莽掌握大权,继续追查废孝成赵皇后、孝哀傅皇后的罪行,二人自杀。哀帝的外家丁氏、傅氏被免去官职、爵位,流放至合浦,或贬回家乡。平帝驾崩,没有子嗣,王莽篡国。

鲁釐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有陨石坠落在宋国,共落下五块,同一个月,六鹢退飞,经过宋国都城”。董仲舒、刘向认为,这象征宋襄公推行霸道,失败,自取其辱。石是阴类,五是阳数,从天上陨落,是阴反而显示阳,欲向高抬起,反而落下。石与金是同类,颜色以白色为主,类似于白祥。鹢鸟是水鸟,六是阴数,倒退飞翔,表明欲前进,反而后退。颜色是青色,类似于青祥,不恭敬。上天似乎警戒说,国君德薄,国家又小,不要炕阳,做诸侯霸主,与强国、大国争雄,最终会遭殃,宋襄公执迷不悟。第二年,齐桓公去世,宋襄公在齐国居丧期间,讨伐齐国,羁押滕国国君子婴,围困曹国,在盂地举行会盟,与楚国争夺霸主,被楚国羁押。后来,楚国又将宋襄公释放回国,仍然不思悔改,宋襄公又与诸侯联合,讨伐郑国,与楚国在泓地发生战争,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了重伤,被诸侯嘲笑。《左传》讲:陨石,是天上的星星;鹢鸟退飞,是风、气流的缘故。宋襄公询问周室内史叔兴:“这是什么祥?吉凶在什么地方?”回答:“现在,鲁国有许多大丧,明年,齐国会有大乱,国君将得到诸侯支持,但不会有好结果。”叔兴告诉他人:“关于阴阳的事情,不是用吉凶就能解释得清楚,要看针对谁,我不愿意扫了宋襄公的兴。”这一年,鲁国公子姬季友、鄫国国君夫人季姬、公孙兹去世。第二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嫡、庶争夺君位,发生内乱。宋襄公乘机讨伐齐国,妄图展示霸主地位,被楚国打败。刘歆认为,这一年,岁星在寿星位置,对应降娄星。降娄,是鲁国分野,鲁国有几次大丧。在正月,太阳在星纪运行,压迫玄枵(xiāo)星。玄枵,是齐国分野。石头,是山上的岩石;齐国,是太岳后人。五块石头,象征齐桓公去世后,五位公子争夺君位,发生内乱,因此说,齐国第二年会有大乱。庶民对应流星,陨落在宋国,象征宋襄公得到诸侯支持,干预齐国五位公子因争位爆发的内乱。流星陨落,鹢鸟退飞,表明宋襄公虽然得到支持,但不会有好结果。六只鹢鸟,象征此后六年,宋襄公称霸,逆风飞翔,出现退飞,宋襄公在盂地被楚国羁押。民众违逆道德为乱,乱就会有妖孽、灾异,因此说,吉凶由人掌握,以阴阳压制,才能避免祸患。齐、鲁的祸患不是由国君引起,叔兴说:“我不愿意扫了宋襄公的兴。”京房在《易传》里讲:“拒绝谏言,一意孤行,这叫‘恣意妄为’,鹢鸟退飞。嫡子被废黜,鹢鸟会退飞。”

惠帝三年,有陨石坠落在绵诸道,是一块儿大陨石。

武帝征和四年二月丁酉,有陨石坠落在雍地,是两块陨石,天气晴朗无云,落在地上的声音,四百里外能听到。

元帝建昭元年正月戊辰,有陨石坠落在梁国,是六块陨石。

成帝建始四年正月癸卯,有陨石坠落在槁县,是四块陨石;有陨石落在肥累县,是一块陨石。

成帝阳朔三年二月壬戌,有陨石坠落在白马县,是八块陨石。

成帝鸿嘉二年五且癸未,有陨石坠落在杜衍县,是三块陨石。

成帝元延四年三月,有陨石坠落在都关县,是两块陨石。

哀帝建平元年正月丁未,有陨石坠落在北地郡,是十块陨石。九月甲辰,陨石坠落在虞县,是两块陨石。

平帝元始二年六月,有陨石坠落在巨鹿县,是两块陨石。

从惠帝到平帝朝,十一次陨石坠落地面,每次都会有雷声闪光,在成帝、哀帝朝,天上坠落的陨石最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