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话汉书第27卷:上五行志第7篇

白话汉书第27卷:上五行志第7篇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的相互伤害,则称为沴。雨水过多,会伤害五谷,其结果造成衣食不足,既而盗贼蜂起,这种情况很糟糕。水中的动物也会有怪异,会产生龟孽。视力会受伤,出现上火。听觉因为受寒,受到伤害,这是气息受伤。气息逆行,达到极致则为恶;气息顺行,获得福佑,叫好德。两年过后,晋国人杀害了晋厉公。屈瑕此次出征,军容不整,没有应敌的防备。鲁釐公二十一年,晋惠公去世,儿子晋怀公即位,晋人杀了晋怀公,拥立晋文公。

白话汉书第27卷:上五行志第7篇

尚书·洪范》讲:“要谨慎地施行五件事:一是仪容,二是言语,三是眼力,四是听觉,五是思虑。容貌应恭敬,言语应依顺,眼力应精明,听觉应聪颖,思虑应睿智。仪容恭敬就显严肃,言辞依顺就能治理,眼力锐利、观察清楚就能智慧不昧,听闻广博就能善于谋略,思虑睿智周全就能达到圣明。善政的效验:容貌恭敬严肃,雨水就会及时降落;善于治理,阳光就会顺时而来;智慧不昧,气候就会顺合时令;谋略有方,天寒就会适可而止;达到圣明,和风就会拂面。恶政的效验:狂妄,则会阴雨连绵;僭越,则会酷日连连;迟缓,则会持续高温;急躁,则会严寒不断;昏昧,则会大风不止。”

《洪范五行传》讲:“仪容不恭敬就是不严肃,错误表现在狂妄,受到的惩罚是阴雨连绵,危害极大。有时会有奇装异服出现,有时会有龟妖出现,有时会有鸡祸出现,有时会有身体下部长到上身的毛病,有时会有青色的怪异现象或青祥的怪物。用五行解释,就是金克木。”

据说:无论植物动物出现的怪异都称之为妖。妖就是妖胎,意思是还处于细微之态而未显明。虫豸之类的怪异也叫孽。孽也就是妖孽。孽附着于家养的牛羊等六畜上,则称为祸,意思是怪异已经显明。怪异的东西长在人身上,叫病疴。病疴,是疾病的形态,意味着病得很厉害。甚至会有异物长出来,这种不详之物,则称为眚;如果是外来之物侵入,则称为祥,祥也叫祯。气的相互伤害,则称为沴。沴就是来临会不顺畅、不如意。每一种情况都以“有时发生”做结束语,就是说不一定全部这样,而是或有或没有,或事前显示或事后显明。

武帝朝,夏侯始昌通晓《五经》,善于推导发挥《五行传》,将其传给家族子弟夏侯胜,往后来又接着传给许商,许商传给信任欣赏的弟子。这种所传的学说内容与刘向的相同,只是与刘歆所传的解释有差异。仪容不恭敬,就不会端庄肃静。肃,就是敬。在内心叫恭,在外表叫敬。君王的行为举止,如果仪容不恭,骄矜傲慢,就不能处理复杂的国事,错在狂妄,容易冲动,处理政务时,容易出错。君王傲慢,臣下暴虐人民,这时,阴气占据上风,上天会以连绵雨告诫。雨水过多,会伤害五谷,其结果造成衣食不足,既而盗贼蜂起,这种情况很糟糕。有另外一种说法,老百姓多次受到惩戒,导致相貌丑陋,就会有这种情况。如果民风狂躁、傲慢,喜欢反复无常,人们穿着随便,穿着奇装异服。这种情况称为服妖。水中的动物也会有怪异,会产生龟孽。在《易经》里,鸡为《巽卦》的对象,鸡有鸡冠、尖爪,这是文武大臣之貌。如果不注重仪表,外在面貌不雅,会有鸡祸。还有一种说法,在闹水灾年,鸡会死得很多,人们认为这很怪异,就是这个道理。君王失去威仪,强势的大臣会威胁君王,所以就出现身体下部会长到上面的病。木的颜色为青,所有会有青色怪异、青祥。凡是面貌受伤,就是伤了木气,木气生病,引来金气伤害,各种气之间可以相通激荡。在《易经》里,东方为《震卦》,为春,为木;西方为《兑卦》,为秋,为金;南方为《离卦》,为夏,为火;北方为《坎卦》,为冬,为水。春季和秋季,昼夜时间相等,寒暑气温均衡,此时金木之气,容易变化,面貌受伤,秋天会阴雨连绵,春天会多晴而出现旱情。在冬季、夏季,昼夜时间相反,寒暑温差较大,水火之气不能和谐相处。视力会受伤,出现上火。听觉因为受寒,受到伤害,这是气息受伤。气息逆行,达到极致则为恶;气息顺行,获得福佑,叫好德。刘歆在谈到面貌时讲,有鳞虫妖,有羊祸,有鼻疴。还说,从天文讲,东方的星辰是龙星,龙也叫鳞虫;在《易经》里,羊为《兑卦》,木受金伤,既而生病,会有羊祸,与阴雨连绵相似。这种说法欠妥。春季和秋季,阴阳气息对抗,木生病,金势强,才能相互依存,这是一定之规。妖祸或妖疴祥眚,指的是同一类事,不可能此事与另一事相异。

史书上记载,鲁成公十六年,成公与诸侯在周朝会盟,周王室大臣单襄公看到晋厉公高视阔步,对成公讲:“晋国将会有祸乱。”鲁成公问:“请问是天罚,还是人祸?”回答:“我既不是乐官也不是史官,怎么会知道天道?我只是看到晋国国君这副面貌,从而判断出晋国会有祸乱。君子的眼光来自稳定的身体,脚步要从容不迫,这样通过观察行路的样子,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一个人的眼光充满祥和、友善,脚步会表现出来。晋侯高视阔步,目光散乱,脚步与目光不合拍,这表明,晋侯的内心,一定存有邪念。目光与身体不能保持一致,作为国君,怎么能长久握有君权?再说,与其他诸侯会合,这是国家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国家生死存亡的苗头。如果国家没有问题,那么国君在举行会盟时,说话走路、观看、谛听,都应该无可挑剔才对。从这些也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品行。目光远视,这是不顾及与邻国的友谊;脚步迈得远,处事不谨慎;说话随意,讲话不顾信义;喜欢欣赏淫声,不顾及名声。一个人以目光传递友谊,以脚步表现德行,言谈举止给人以信任感,以善于谛听,传递美德,这些事情,决不能轻率随意。如果有一事不注意,就会为自身和国家带来损害;全部不注意,国家就会危亡。现在,晋侯的目光与脚步这两方面失去分寸,我才这样讲。”两年过后,晋国人杀害了晋厉公。凡是这种情况,都说明仪容不恭导致的灾难。

《左氏传》记载,鲁桓公十三年,楚国大夫屈瑕讨伐罗国,斗伯比为屈瑕送行,返回时对驾车的驭手说:“屈瑕一定会损兵折将,我看他趾高气扬的样子,就知道,此次出征,心不在焉。”随后觐见楚王,谈了自己的看法。楚王即刻派一位赖国人,追赶屈瑕,没有追上。屈瑕此次出征,军容不整,没有应敌的防备。到了罗国,罗国人发起进攻,楚军大败。屈瑕自缢身亡。

鲁釐公十一年,周室派一位叫过的内史,向晋惠公传达王命,晋惠公接受玉璧,态度傲慢,表现不恭敬。过返回向周王汇报,说:“晋侯恐怕要绝后!天子赐予玉璧,晋惠公疏于礼仪,心不在焉,这是自我放弃天子赐予的福气,怎么可能有继嗣!礼,是立国之本;敬,是礼的基础。没有恭敬的态度,难以实施礼,不能实施礼,上下浑噩无知,怎么能长久保有地位!”鲁釐公二十一年,晋惠公去世,儿子晋怀公即位,晋人杀了晋怀公,拥立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

鲁成公十三年,晋侯派郤锜向鲁国求救,受君命而处事不恭敬。孟献子说:“郤氏要亡了吧!礼,是人立身的根本;敬,是做人的根基。郤子失去根基。况且他作为父亲卿位的继承者,这次领受国君命令,为着社稷安危来鲁国求援,却有辱使命,不亡还等什么!”鲁成公十七年,郤氏被杀灭亡。

鲁成公十三年,诸侯到朝见天子,在大夫刘康公的率领下,讨伐秦国。周室大夫成肃公在宗庙接受祭肉,傲慢无礼。刘康公说:“我听人讲,百姓接受天地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天命。有礼义、举止、威仪的约束,才能获得福佑,福寿安康。能够遵守礼仪,才能福寿绵长;不能遵守礼仪,就会遭受祸殃。因此,君子要勤于礼仪,小人要尽力而为。勤于礼仪,莫过于恭敬;尽力而为,莫过于敦厚。恭敬,可以获得神灵福佑;敦厚,则要安分守己。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征伐。祭祀时,要分祭肉,征伐前,要分牲肉,这些都是祭祀的大礼节。现在,成肃公傲慢无礼,舍弃神灵的福佑,难以挽救了!”当年五月,成肃公去世。

鲁成公十四年,卫定公设宴招待晋国大夫苦成叔,由卫国大夫宁惠子陪同。苦成叔倨傲不逊,宁子说:“苦成家族要亡了!在古时,设宴招待客人,要在酒筵上观察客人的仪表,以此判断吉凶祸福。《诗经》讲:‘兕觥其觩,美酒味柔,不骄不傲,享受福祐。’今天在酒筵上,这家伙竟然傲慢无礼,这是自取灭亡啊。”又过了三年,苦成氏家族灭亡。

鲁襄公七年,卫国大夫孙文子出使鲁国,鲁国国君迈上台阶,孙文子也迈上台阶。叔孙穆子作为赞礼官,急忙走过来对孙文子讲:“诸侯在会盟时,我们国君没有怠慢过卫国国君。今天,你不肯走在我们国君后面,我们国君不知错在那里,还是请您走得慢些!”孙文子哑口无言,但也没有表示歉意。叔孙穆子说:“孙文子一定会亡。作为臣子,却拿出国君的派头,有错误还不知道改正,这就是要亡的根本原因。”鲁襄公十四年,孙文子驱逐卫国国君而外叛到他国。

鲁襄公二十八年,蔡国景侯从晋国返回蔡国,途经郑国。郑伯设宴招待,在酒筵上,蔡景侯倨傲无礼。郑国大夫子产说:“蔡君恐怕逃脱不了祸殃!往日蔡侯途经郑国,我们国君派子展在东门外慰劳,蔡侯就非常倨傲。我当时说:‘这是可以改正的。’此次返回,接受宴请,蔡侯依然如故,看来他就是这个样子。蔡国是小国,事奉大国,态度倨傲不逊,以为应该如此,能善终吗?如果不能逃脱惩罚,祸殃必然来自他儿子。蔡侯行为过度,没有做父亲的样子,将来恐怕要遭受儿子造的祸殃。”鲁襄公三十年,蔡侯被世子般杀害。

鲁襄公三十一年,鲁襄公去世。季武子要立鲁襄公的儿子公子姬裯(chóu),公孙穆叔说:“姬裯这个人,在服丧时,没有哀痛的表示,服丧期间,面露喜色,这是不孝。不孝之人,很少不带来祸殃,如果真的立了公子姬裯,一定是季氏的祸患。”季武子不听,还是立了公子姬裯。及至丧葬完毕,鲁昭公三次更换丧服,新的丧服,很快就和旧的丧服一样,变得肮脏不已,这就是鲁昭公。在位二十五年,听信谗言,攻打季氏。兵败,出逃在外,死在外面。

鲁襄公三十一年,卫国大夫北宫文子注意到楚国令尹围之的仪态,对卫侯讲:“楚国令尹的表现,好似国君的派头,将来会有异志;即使得逞,恐怕也难以善终。”卫侯问:“你怎么知道?”回答:“《诗经》讲:‘敬慎威仪,民众效法。’令尹毫无威仪,民众无从效法。民众不效法,位置又在民众上面、身居高位的人,是得不到善终的。”

鲁昭公十一年夏天,周室大夫单子在卫国的戚地与诸侯相会时,目光下视,说话迟钝。晋国大夫叔向说:“单子恐怕要死了!朝见天子时,朝堂上有固定的位置,野外会见时,有一定的位序。衣服上有袪(衣领交叉处),腰带上有结。在会盟时,王室大夫讲话,要让每一个人听到,这样出席的诸侯,才能听懂天子传达的声音;目光要看着诸侯的腰带及衣领处,以示神情专注。传达天子的诏命时,语音高亢,目光专注,表明天子使臣的威仪,做不到这样就会有失误。今天,单子作为天子使臣,在传达天子诏命时,目光超不出腰带,声音传达的距离还不过一步远,神情不专注,语言迟钝,吐字不清。失去威仪,人们便不恭敬;诏命传达不清楚,诸侯难以从命,单子没有守身之气了。”到了当年十二月,单子去世。

鲁昭公二十一年三月,在蔡国国君平公下葬的葬礼上,蔡国太子朱没有处在应站的位置,而是站在卑下的位置。送葬的鲁国大夫返回,告诉大夫昭子。昭子叹息道:“蔡国要亡吗!即使不亡,这位新国君也难以善终。《诗经》讲:‘国君在政务上不懈怠,民众才会安宁。’刚开始站位,就站在卑下的位置,以后他整个人也将卑微下去。”到了十月,这位新蔡侯出逃,逃亡到楚国。

晋国大夫魏舒在翟泉与各诸侯国派来的大夫相会,将要共同修建成周城。魏子代替周王室的大夫来处理此务,卫国大夫彪傒说:“诸侯为天子筑城,魏子代替国君发号施令,这不合乎礼仪。大事不合乎礼仪,一定会有祸殃。晋国即使不失去诸侯位,魏子也不会有好下场!”这次为天子筑城,魏献子将具体事务,交予韩简子负责,自己去旷野狩猎,放火驱赶动物,被烧死。

鲁定公十五年,邾国国君隐公到鲁国朝见鲁国国君,邾隐公高举玉圭,仰着脸。鲁定公谦卑地接下玉圭,俯着身。子贡在旁边观看,说:“从礼仪上看,这二位国君都有死亡的征兆。礼,关系着生死存亡。左右周旋,进退俯仰都要合符礼仪;在朝会、祭祀、丧葬、阅兵时,要观察是否合乎规范。今在正月,两国国君相会都不符合礼仪,心不在焉。会见这样的大事,不符合礼仪,何以长久?目光高视,是傲慢;卑身俯下,是颓唐。傲慢近乎叛乱,颓唐近乎生病。鲁国国君作为主人,恐怕要先死吧!”

许多效验中的久雨不停,刘歆认为是《春秋》上记载的大雨,而刘向认为是大水。鲁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十日),下大雨,有雷电;庚辰(十七日),下大雨雪”。大雨,就是降水;震,就是打雷。刘歆认为,三月癸酉,历法上是春分后的第一天,是开始有雷电的时节,天上会下雨,但不应该是大雨。下大雨,是以长期下雨来惩罚。在开始有雷电的八日之内,又下大雨雪,这是以长期寒冷来惩罚。刘向认为,周历的三月,是汉代的正月,应该有雨水,一般是雪夹雨,不应该有雷电。既然有雷电,就不应该再下雪。这不符合时令节气,是一种异象。《易经》讲,雷在二月出现,其卦象为《豫卦》,意思是说万物会随着雷声复苏,钻出地面,生机勃勃。在八月雷声隐没,此时的卦象为《归妹》,意思是说雷友回去了。地下的植物开始孕育根茎,冬眠的虫子开始隐藏,避开盛阴之害;地面上的果实成熟,准备收藏,以显示盛阳之德。隐藏则能避害,展露则能兴利,这是人君之象。在当时,鲁隐公以弟弟桓公的年龄幼小,代替弟弟摄政。公子翚(huī)看到鲁隐公摄位的时间很久,劝鲁隐公代替弟弟即位。鲁隐公不同意,公子翚害怕,赶忙改换口词,而后与鲁桓公一起杀害了鲁隐公。上天看到这种情况,在正月里下大雨、雷电交加。这表明阳不能蔽阴,阴气造成危害,伤害到万物。上天以此告诫,国君不能抓住时机,贼弟佞臣就会作乱。此后八天,又下大雨雪,阴气在此时出现,胜过阳气,篡杀的灾祸出现。鲁隐公没有悟过来,二年后被杀。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天上下大雨,从七月一直连绵下到十月。成帝建始三年秋天,大雨连绵下了三十余日;建始四年九月,大雨连绵十余日。

左传》记载,鲁愍公二年,晋献公派太子申生率领军队出征,晋献公让太子穿着左右异色的衣服,身上佩带金玦。狐突看到后,叹息道:“时机的选择是事情成败的征兆;身上穿的衣服,表明身份;身上佩戴玦,表明祝愿。重视此次出征,就应该在年初发布诏命;穿在身上的衣服,是颜色纯正的衣服;表明对太子信任,还要佩带表示忠心的玉佩。而今,在一年的末尾出征,表明事情难以成功;穿着杂色的衣服,表明对太子态度疏远;佩带金玦,表明不再信任。用衣服表示疏远,选择的时辰表示难以成功,杂色衣服表示感情疏远,金玦表示离心离德,还有什么可依靠的!”晋国大夫梁余子养说:“领兵出征的统帅,在祖庙受命,在神社接受祭肉,都有规定的礼服。现在,没有穿规定的礼服,穿这样的杂色衣服,接下来的命运可知。与其死而不孝,不如逃走。”晋国大夫罕夷说:“异色衣服表示此次出征不吉,金玦表示此去难以返回,国君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此后四年,申生被谗言伤害,而被迫自杀。这大概就是服妖的例子吧。

《左传》讲,郑国子臧喜好收集一种用鹬(yù)羽毛编织的帽子,郑文公厌恶子臧,派人暗杀了子臧。刘向认为,这件事类似于穿杂色衣服惹祸的例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件事的验效不仅在子臧身上,也告诫了郑文公。当初,郑文公对晋文公傲慢无礼,又违背天子诏命,讨伐滑国,不尊重天子,不礼敬上位者。再后来,晋文公复国,讨伐郑国,郑国几乎灭亡。

在昭帝朝,昌邑王刘贺派中大夫到京师,制作很多仄注冠,用来赏赐昌邑国的大臣,还让奴仆戴着这种冠。刘向认为,这种冠类似于奇装异服。当时,昌邑王刘贺狂悖,知道天子身体有病,仍然带着猎犬打猎,驰骋如故,与奴仆、伙夫玩耍,骄纵恣肆。冠是戴在头上的礼帽,奴仆是卑贱之人,刘贺毫无道理地制作这种不合常礼的冠,这是对尊显不敬。把冠赐予奴仆戴,是自己从至尊坠落到低贱位置。再后来,昭帝驾崩,没有子嗣,朝中大臣征召刘贺作为昭帝的继嗣。刘贺刚即位,就表现出悖逆无道,绑缚谏议大臣夏侯胜等。大臣们奏报皇太后,废黜刘贺为庶人。刘贺还在做王时,还看到大白狗戴着方山冠,没有尾巴,这是服妖,也是犬祸。刘贺就此事问郎中令龚遂,龚遂说:“这是上天发出警告,意思是大王身边的人像戴着冠的狗,不懂礼仪。如果疏远这些人,可保王位;如果不肯疏远,恐怕会灭亡。”刘贺被废黜几年后,宣帝封刘贺为列侯,再次获罪,死后不再保留爵位传于子孙,这就是犬祸里没有尾巴的应验。京房在《易传》里讲:“行为悖逆,会有奴仆戴冠,天下大乱,国君没有嫡子,妾生的庶子继承王位。”又说:“君不走正道,大臣篡位,这种情形出现的妖孽就是妖狗戴着冠走出朝门。”

成帝在鸿嘉、永始年间,喜欢微服出行,在宫外游玩,选择一些有勇力的期门郎官,还有一些私家奴仆,人多的时候有十余人,人少的时候有五六人,穿着白衣,不戴冠而用帻布把头发一扎,身上带着佩剑。有时是乘坐小车,成帝与御手坐在垫子上,有时是骑马出行。出入城内市场或郊外游玩,远的可以到达长安之外的县邑。在当时,车骑将军王音与刘向等,多次劝谏成帝。谷永说:“《易经》讲:‘得臣无家。’意思是说,天子家天下,没有私家。现在,陛下弃万乘之尊,与奴仆、家人享受贱事;厌弃至尊的帝位,与匹夫做贱事;聚集轻浮无义之人,把他们当作私客;在民间购置私田,在北宫畜养奴仆车马;多次放弃南面之尊,离开深宫,只身与小人朝夕相处。如乌合之众一般在小吏百姓家中开怀畅饮,身上穿着乱七八糟的衣服,杂坐在一起,没有尊卑之分,乐而忘返,白天黑夜在宫外游玩。负责宫门宿卫的大臣,手执干戈,守卫一座没有君王的宫殿,公卿百官不知陛下的下落,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在古时,虢公无道,有神灵警告:‘赐予你田地。’意思是说,国君以庶人身份,接受田地。诸侯梦见田地,就是失去国家的不祥之兆,更何况皇上贵为天子还在宫外畜养私田财物,乐意做着庶人做的事呢!”

《左传》讲,在周景王时候,大夫宾起看到雄鸡自己咬断尾羽。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鸡祸。当时,天子有一位爱子姬鼌。天子与宾起商议,欲立姬鼌为太子。周景王原打算在北山狩猎,动用军队,将嫡子的党羽铲除,还未来得及实施计划,周景王驾崩。三个儿子争夺王位,发生争斗,周室大乱。再后来,宾起被杀,姬鼌逃往楚国而最终失败。京房在《易传》里讲:“有始无终,这类情况的征兆是妖雄鸡自己咬断尾羽。”

宣帝黄龙元年,未央宫的辂軡厩中,有一只雌鸡变成雄鸡,羽毛变了,可不会打鸣,也不会率领鸡群,也没有爪距。元帝初元年间,丞相府少史的家里有一只母鸡孵卵,渐渐变成公鸡,有鸡冠爪距,还会打鸣和率领鸡群。元帝永光年间,有人献上一只头上长角的公鸡。京房在《易传》里讲:“鸡能知道时,知道时的人,当死。”京房认为,自己是知时的人,担心会应验在自己身上。刘向认为,京房用鸡占卜不准确。鸡是小畜牲,清晨报时,提醒人们起床,这是小臣掌握大权的象征。意思是,小臣将会把持君王的权力,妨害国家政事,就是石显这一类人。元帝竟宁元年,石显伏罪自杀,这就是效验。还有一种说法,石显怎么能对应此种效验?在古时,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武王说:“古人有言:‘牝鸡不能报时;牝鸡报时,就会败家。’现在,纣王只相信妇人的话。”由此判断,黄龙、初元、永光年间,母鸡变为公鸡,是国家将会出现变故的征兆,是后宫妃嫔作为的预兆。宣帝甘露二年,孝元帝王皇后生下一个男孩儿,立为太子。生下男孩儿的太子妃,就是王禁的女儿。黄龙元年,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这是元帝。生下男孩儿的太子妃成为皇后,这一年,未央殿的母鸡变为公鸡,表明其效应在正宫。不会打鸣、不能率领鸡群、也没有爪距是表明,已经开始显贵,只是尊位还没有立起来。元帝初元元年,元帝立王皇后,先封为婕妤。三个月后癸卯(七日),元帝制诏书:“封王婕妤的父亲丞相府少史王禁为阳平侯,享受特进礼遇。”到了丙午(十日),元帝立王婕妤为皇后。第二年正月,元帝立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这正好验证,丞相府少史王禁家里的母鸡变为公鸡,应验在丞相府少史王禁的女儿身上。在孵鸡卵,说明已经有了儿子。有鸡冠、爪距、会打鸣,也能够率领鸡群,说明尊位已经立起。元帝永光二年,阳平顷侯王禁去世,儿子王凤继承爵位,担任侍中兼卫尉。元帝驾崩(竟宁元年),皇太子即位,这是成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任命皇太后的弟弟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负责尚书事务,成帝将朝中大权委托予舅舅,不加干预。从王凤起王氏开始崛起,在王凤接受爵位时,雄鸡头上长出角,这表明,王氏开始作威作福,在朝中专权,危害到皇权及国家利益。再后来,王凤的弟弟在朝中先后执掌朝政,直至王莽篡位,篡夺汉家天下。王莽当上皇帝五年,王太后驾崩,这正符合效应。京房在《易传》里讲:“贤者处于衰世,知道天时受到伤害,奸臣以假象迷惑众人,好似鸡生角。鸡生角,暗示君王大权旁落。”又讲:“妇人专权,国家不宁;这就好像牝鸡打鸣,象征君王不幸。”京房认为,此后发生的事,都在他的占卜中。

鲁成公七年,“正月,鼷鼠啃食郊祀的牛角;改用其他牛占卜,鼷鼠又再次啃食牛角”。刘向认为,这类似于青祥,也叫牛祸,是不敬加上无知导致的。从古时周公制定礼仪,奠定周室治理天下的基础。周成王诏命,鲁国可以像天子一般郊祀天地,以表示对周公的尊敬。到了鲁成公,三家(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在鲁国专权,鲁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上天哀怜周公有这么好的德行,他的封国却有败亡之祸,在郊祀时提出警告。老鼠,是小动物,喜欢盗窃,鼷又是最小的鼠。牛是大牲畜,用来祭天的尊贵之物。角,象征权力、征战,高高在上,显示国君的权威。小小鼷鼠,却一而再地啃食至尊的牛角,这象征季孙氏等陪臣都是盗窃之人,将要篡夺国柄,伤害君权,危害到对周公的祭祀。改换另外的牛进行祭祀,鼷鼠又啃食牛角,是上天反复发出的警告。鲁成公昏庸,君臣先后被晋国扣留。到了鲁襄公,晋国在溴梁举行会盟,许多诸侯大夫篡夺国君的权力。再后来,鲁国三家驱逐鲁昭公,鲁昭公死在外边,几乎断绝周公的祭祀。董仲舒认为,鼷鼠啃食郊祀的牛角,是因为养祭祀的牲畜时不谨慎。京房在《易传》里讲:“祭天不谨慎,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妖孽是鼷鼠啃食郊祀的牛角。”

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鼷鼠啃食郊祀的牛,牛因此而死”。刘向认为,鲁定公知道季孙氏驱逐鲁昭公,罪恶已经显露,所以亲自参加在夹谷与齐国会盟,让孔子做陪臣。在会盟坛上,孔子迫使齐国归还郓、灌,还有龟山背面的田地。孔子的功德如此大,鲁国国君回国重用季桓子,沉湎于女乐,斥退孔子,真是无道至极。《诗经》讲:“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一年五月,鲁定公去世,这是牛因老鼠啃食而死的效应。京房在《易传》里讲:“人不知道做人的道理,老鼠啃食郊祀的牛。”

鲁哀公元年,“正月,鼷鼠啃食郊祀的牛”。刘向认为,上天的意思是执意指示,鲁国国君应该重用孔子,将季氏三家斥退,再次发出告诫。鲁哀公年少,没有亲眼看到当年鲁昭公被驱逐时的情形,上天再次显示败亡迹象。鲁哀公还是不醒悟,最终逃亡到粤,这就是效应。

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国有黄老鼠衔着尾巴,在王宫的端门跳舞。燕王前去观看,老鼠仍然在跳。燕王派官吏用美酒、肉脯喂它,老鼠仍然跳个不停,持续跳了一日一夜后死去。这种征兆类似于黄祥。这是当时燕剌王刘旦谋反,将要灭亡的征兆。这个月,谋反案被查处,刘旦伏罪而死。京房在《易传》里讲:“诛杀不留情面,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妖孽是有鼠在宫门跳舞。”

成帝建始四年九月,长安城南面有老鼠衔着黄蒿、柏叶,爬上民间坟地的柏树、榆树上做巢,桐柏地方的最多。巢中没有幼崽,有数十粒干鼠粪。朝议的大臣认为,恐怕会有水灾。老鼠,是盗窃的小动物,昼伏夜出;现在大白天离开鼠洞,爬上大树筑巢,象征卑贱之人将要居于尊贵的位置。桐柏是卫思后的陵园所在地。这以后,赵皇后以微贱出身,登上皇后尊位,与当年卫思后类似。赵皇后最终因没有为成帝生下孩子而做害。第二年,有鸢隼焚烧巢穴,杀害幼鸟的怪事发生。上天已经多次显示异象,相当恐怖。还有人说,这是王莽篡位的象征。京房在《易传》里讲:“臣私自为自己封爵,欺君罔上,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的妖孽就是老鼠筑巢。”

鲁文公十三年,“大屋毁坏”(周公庙)。这类似于金伤木,木气摇动。此前,一个冬天,鲁釐公去世,过了十六个月,才在祖庙建立神位。此后六个月,在太庙举行禘祭时,摆上鲁釐公的神位,《春秋》讥讽了此事。《经》上讲:“在太庙举行祭祀,摆上鲁釐公的神位。”《左传》讲:太庙,是周公的庙,飨有祭祀者,才能在里面祭祀;祀,是国家大事。厌恶他们在太庙弄乱了国家的祭祀,所以说是大事。跻,就是登、升也,把鲁釐公摆在鲁愍公的上面,违背礼制。鲁釐公虽然是鲁愍公的庶兄,但做过鲁愍公的臣子,应属于臣子之列,不能摆在鲁愍公的上面。另外,不到三年就举行禘祭,前后次序颠倒,这不符合贤父、圣祖祭祀大礼。从内心讲,是态度不恭敬,表现悖乱;从做事讲,是行为不恭顺,表现僭越。所以这一年从十二月不下雨,直到来年秋天七月。连续几年,有三次这样的旱灾,接着太室的大屋损坏。前堂叫太庙,中央庙堂叫太室:屋,就是太室顶上的重楼,是太室最高、最尊贵的地方。重屋受损,象征鲁国将会受到欺凌,周公的祭祀将要废弃。《穀梁传》《公羊传》记载,世室,是鲁公伯禽的庙。周公的庙叫太庙,鲁公伯禽的庙叫世室。大事是指举行祫祭。所谓跻鲁釐公,是先祭祀父,后祭祀尊祖。

景帝三年十二月,吴国两座城门自毁,大船自己倾覆了。刘向认为,这近乎是金伤木,木气摇动。此前,吴王刘濞的太子死在长安(景帝做太子时,受到景帝误伤而死),刘濞佯称有病,不到长安朝觐皇帝,暗中与楚王刘戊谋乱。城代表国家,毁坏的城门,一座叫楚门,一个座鱼门。吴国之民以船为家,以鱼为食。这是上天在告诫,如果吴国与楚国背叛朝廷,将会倾国覆家。吴王不醒悟,第二年正月,吴、楚同时发兵叛乱,最终落得身死国亡。京房在《易传》里讲:“上下都逆,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城门损毁的异样。”

在宣帝朝,大司马霍禹居住的宅邸大门突然自己损毁。当时,霍禹对皇帝内心不恭顺,显露不尊敬,被上天警告,仍然不知悔改,导致家族败亡。

在哀帝朝,大司马董贤居住的宅邸大门突然自己损毁。当时,董贤受到哀帝宠幸,身居高位,哀帝给予董贤的赏赐难以计数,董贤在朝中骄纵不法,丧失做臣子的操守,受到上天告诫,不知悔改。最终,董贤夫妻自杀,家族被流放至合浦。

《洪范五行传》讲:“君王言辞不依顺,就会出问题,会有僭越的过错,错误的惩罚,就是恒阳,达到极致,就会有祸患。有时会有诗妖,有时会有甲虫孽,有时会有犬祸,有时会表现为人的口舌生疮,有时会有白眚白祥。用五行解释,是木克金。”

“言之不从”,从,就是依顺。“是谓不乂”,乂,就是解决问题。孔子说:“君子坐在屋里,出言不逊,即使千里以外,其他人也会反对,更何况身边的人!”《诗经》讲:“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意思是说,君王的号令,不能顺应民心,众人喧哗,议论纷纷,上下意志乖谬,不能统一,就不能治理好国家,问题就出在说话不经过思考,出现偏颇、咎僭。僭,就是错误。滥施刑罚,群阴不附,阳气就会过胜,所以上天要以常阳惩罚。大旱伤害百谷,会有盗贼,国家上下都会感到焦虑,结果很可怕。君王焦躁横暴,臣下恐惧钳口不肯讲话,于是乎怨恨诽谤的事情,就会以歌谣形式出现,这叫诗妖。介虫之孽,是指小虫有甲,能够飞翔,这是阳气产生的昆虫。《春秋》记载,叫螽,现在叫蝗虫,属于同一种虫子。在《易经》里,口为《兑卦》,犬以吠叫看家,但不能相信犬吠,阳气受伤会有犬祸。一种说法是,干旱年景犬会大量死于犬病,人们认为这很怪异,就是这个道理。涉及人,则会有口舌生疮,或咽喉肿痛、咳嗽,这是口舌有病。金为白色,这是白眚白祥。凡言论之伤,都是病在金气。金气受害,木气就来伤害。情况严重时,能理顺它,有了福祐,就会康宁。刘歆讲,传上认为,会有毛虫之孽。还讲在天文上认为,西面的参宿为虎星,所以有毛虫出现。

史书记载,周室大夫单襄公与晋国大夫郤锜、郤犨、郤至、齐国大夫国佐交谈,告诉鲁成公:“晋国会有内乱,三郤要遭乱了!郤氏是晋国的宠臣、贵族,有三位担任上卿、五位担任大夫,应该有敬畏之心。处于高位,实际上很危险;味道厚重,其实是有毒。而今,郤伯说话常触犯国君的忌讳,郤犨敢胡言乱语,没有根据,郤至在讲话时,常自我吹嘘。说话触犯忌讳会冒犯他人;没有根据乱讲话,容易伤害他人;自我吹嘘,则容易掩盖他人的功绩。作为宠臣,有这三种容易与人结怨的毛病,谁能容忍!齐国的国佐也有这种毛病,同样会惹祸上身。身在淫乱之国,说话毫无顾忌,招人嫉恨,这些都是结怨的祸根。只有善人能够忍受这样无所顾忌的言谈,齐国有这种人吗?”鲁成公十七年,晋国国君杀了三郤。鲁成公十八年,齐国国君杀了国佐。凡是这一类人,都是祸从口出。

晋穆侯在讨伐条国时,生下太子,起名字叫仇;在千畮打仗时,仇的弟弟出生,起名字叫成师。晋国大夫师服说:“真是奇怪,国君这样给儿子起名字!名字关系义理,人有义理,才有礼仪,有礼仪,才能规范政令,有政令,才能够治理百姓,政令合理,百姓才会服从;否则就会有祸乱产生。好的配偶叫妃(配),冤家对头叫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今天国君给太子起名字叫仇,给太子的弟弟起名字叫成师,这是从一开始,就昭示有祸乱,哥哥的位置要被弟弟夺去!”仇后来即位,这是晋文侯。文侯去世,文侯的儿子晋昭侯即位,把成师封在曲沃,这是桓叔。后来,晋国人杀了晋昭侯,迎来桓叔即位,不成功。又立了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桓叔的儿子严伯杀害晋孝侯。晋国人又立了晋孝侯的弟弟鄂侯。鄂侯生下哀侯,严伯的儿子武公杀害哀侯及他的弟弟,灭掉太子一脉,代替国君享有晋国。

鲁宣公六年,郑国公子曼满与王子伯廖谈话,欲成为上卿。伯廖告诉他人:“无德而贪婪,在《周易》里,《丰卦》转为《离卦》,不到三年,曼满一定会灭亡。”又过了一年,郑国人果然杀了曼满。

鲁襄公二十九年,齐国大夫高子容与宋国司徒觐见晋国大夫知伯,晋国大夫汝齐担任司仪。客人走后,汝齐对知伯讲:“这二人都逃不过祸殃!子容自以为是,司徒奢靡无度,都是亡家的主儿。人自以为是,会亡得快一点儿,奢靡无度则会恃力而骄,也会败亡,自以为是的人遭受挫败还要快些。”当年九月,高子容逃亡到燕国。

鲁襄公三十一年正月,鲁国大夫穆叔与晋国会盟后返国,告诉鲁国大夫孟孝伯:“晋国大夫赵孟要完了!他讲话缺乏长远考虑,只知道苟且偷安,不像是为民做主的官员;年龄还不到五十岁,讲起话来像八九十岁的老者絮絮叨叨,活的时间不会太久。如果赵孟死了,为政者会是韩子(韩宣子)吗?我说你何不与季孙谈谈?可以早一点结交韩宣子,韩宣子是一位君子。”孝伯说:“人生几何,谁不想苟且偷安!本来就是朝不虑夕,结交什么!”穆叔此后告诉他人:“孟孙也快要完了!我告诉他晋国的赵孟在苟且偷生,他比赵孟还要苟且偷生。”当年九月,孟孝伯去世。

鲁昭公元年,周室派大夫刘定公到晋国慰劳赵孟,乘机对赵孟讲:“你头戴冠冕,以臣子身份与诸侯会盟,何不像大禹一样,为百姓多谋取些利益?”赵孟回答:“老夫诚惶诚恐,还常担心有罪,怎么敢想得那么遥远?我只是苟且偷安罢了,朝不虑夕,做什么长远打算?”刘子返回,奏报周景王,说:“俗话讲得好,人老心思多,人的颓废也会随之而来,晋国大夫赵孟就是这样的人!担任晋国正卿,代表国君会盟诸侯,将自己等同于一般人,朝不虑夕,不顾及神灵及民众的嘱托。将会导致民怨神怒,怎么可能长久?赵孟活不过这一年了!”这一年,秦景公的弟弟赢后子逃亡到晋国,赵孟问:“秦君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一位无道昏君。”赵孟又问:“秦国会亡吗?”回答:“怎么会呢?国君无道,国家并没有过错。国家位于天地之间,有德者立国,不经过几代荒淫的国君,不会那么快衰亡。”赵孟又问:“国君会短命吗?”答:“有可能。”赵孟再问:“大约在什么时间?”答:“我听说,国君无道,庄稼仍然丰收,这是上天在帮助,有了丰收年景,至少可以延续五年。”赵孟凝视着树荫说:“朝不虑夕,谁能等五年那么久?”赢后子退出,告诉他人:“赵孟快要死了!主持国家大事,每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只顾眼前利益,还能活多久?”这一年冬天,赵孟去世。鲁昭公五年,秦景公去世。

鲁昭公元年,楚国公子围参加诸侯会盟,会盟时,公子围摆出国君的派头,穿着礼服,设置卫兵。鲁国大夫叔孙穆子说:“楚国公子美得像一位国君!”楚国太宰伯州犁说:“这一次来会盟,出发前找国君借的衣服。”郑国大夫行人子羽说:“借了国君的衣服,不会还了吧。”伯州犁说:“你还是为郑国的子哲担心吧,他就是个叛逆。”子羽说:“借而不还,你难道不为此担心?”齐国大夫国子说:“我替你们二位担心。”陈国公子妫招说:“不担心怎么行?我看你们二位为此很高兴呢!”卫国大夫齐子说:“预先知道了,就是有问题,不会造成危害。”会盟结束,子羽对人讲:“齐、卫、陈的大夫都逃不过祸殃!国子替人担心,公子招以忧为乐,齐子虽然担心,但认为无害。只会替人担心,却不知自己也处于危险中,与应忧愁而高兴,担心而认为无害,都一样会遭受祸殃。《尚书·太誓》讲:‘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位大夫都有了祸殃的兆头,忧患能不来吗!观察谈吐,可以知道其结果,指的就是这个吧。”

鲁昭公十五年,晋国大夫籍谈到成周参加穆后的葬礼,葬礼完毕,周景王举行酒筵,款待来宾,问籍谈:“诸侯都有礼器献给王室,只有晋国没有,为什么?”籍谈答:“诸侯受封,从王室接受明德礼器,所以能够贡献礼器。晋国位于深山之中,与戎狄为邻,礼拜戎狄还不够,那里有多余的礼器贡献?”周景王问:“叔氏难道忘了!当初成为叔父的唐叔,是成王的同胞兄弟,难道没有分到礼器?你的高祖从前掌管晋国典籍,家族以籍为姓氏。你是掌管典籍的后人,为什么忘记了这些事?”籍谈答不上来。客人退席,周景王说:“籍父要绝后吗!数典忘祖。”籍谈返回,就此事询问叔向。叔向回答:“周王恐怕不得善终!我听人讲,人有所好,会为喜欢的东西而丧命。现在,天子举办丧事,竟然向诸侯求取礼器,恐怕要死在丧事上,这不是善终,天子一年遇上两个服三年的大丧,在招待参加丧礼的宾客时,还不忘记向宾客索要礼器,真是过分。三年大丧,即使是天子,在服丧时也要谨慎,这是礼制要求。天子即使不服三年丧,这宴饮之乐也早了点儿。礼制,是天子约束自己及治理天下的大法;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遵守礼仪;这一举动违背两个礼法,已无纲常可言。言语应经典有据,典籍是用来记录礼仪的。忘记礼仪,还喋喋不休于典籍,有什么用!”

鲁哀公十六年,孔丘去世,鲁哀公为孔子致悼词:“苍天不垂顾,没有留下这位老人,辅佐我,保护我。”子贡说:“国君可能不会死在鲁国吧?老师生前讲过:‘人失去礼,会昏聩,人不顾名分,会犯错。’失去礼,会昏聩,失去名分会犯错。老师活着时,不能重用老师,现在人死了,悼词却念得这么伤心,这不是礼;自称‘予一人’,不符合名分。国君有两个地方失误。”鲁哀公二十七年,鲁哀公在邾逊位,随后逃亡,最后死在越国。

各种恒阳的征兆,刘向认为在《春秋》记载的大旱。夏天出现大旱,祭天求雨叫“雩祀”,也叫大雩。没有伤害春秋二季的谷物,只叫作“不雨”。京房在《易传》里讲:“求得贤才,却不能重用,就是虚张声势,对应天气,就是灾荒。荒,是旱荒,天气大旱,有阴有云不下雨,变为无云,因而除。军队出征超过时限,叫旷日持久,大旱持久,庄稼不能生长。上下受到蒙蔽叫阻隔,将会引起大旱,持续三个月,有时会有冰雹杀死飞禽。攀附身份高者,欲求娶配偶,叫僭越,大旱三个月,天气炎热,无云。在高处修建府第,叫阴侵犯阳,大旱会使万物从根上死去,常多次发生火灾。卑微逾越制度叫僭越,引起的大旱会使有水分的东西变得干枯,像火烧过一样。”

鲁釐公二十一年“夏天,大旱”。董仲舒、刘向认为,齐桓公死后,诸侯依附楚国,鲁釐公尤其得到楚王的欢心。楚国到鲁国释放俘虏,释放宋国的俘虏。鲁国国君对外依附强大的楚国,对内失去民心,又修建南门,劳民伤财,大兴徭役。因此,久旱不雨,大致上都是这类失众而受到上天的惩罚。

鲁宣公七年“秋天,大旱”。这一年夏天,鲁宣公与齐国讨伐莱国。(www.xing528.com)

鲁襄公五年“秋天,大旱,举行祈雨祭祀”。此前,宋国大夫鱼石逃亡到楚国,楚国讨伐宋国,夺取彭城,封予鱼石。郑国背叛中原,依附楚国,鲁襄公与诸侯围困彭城,在原郑国的虎牢,修筑虎牢关,抵御楚国。这一年,郑伯派公子姬发出使鲁国,鲁襄公派大夫在吴国的善道与吴国会盟。外面结盟两国,国内又有郑国来访,鲁襄公有了炕阳扰民的效验。

鲁襄公八年“九月,举行祈雨祭祀”。当时,鲁国军队扩充为三军,季氏的权力扩大。

鲁襄公二十八年“八月,举行祈雨祭祀”。此前,晋国派大夫荀吴、齐国派大夫庆封,连续几年出使鲁国。这一年夏天,邾国国君来鲁国朝见。鲁襄公有炕阳暴虐自大的效验。

鲁昭公三年,“八月,举行祈雨祭祀”。刘歆认为,鲁昭公即位,已经十九年了,仍然有童心,居丧期间,没有悲哀的表示,炕阳暴虐自大,失去众心。

鲁昭公六年,“九月,举行祭祀祈雨”。此前,莒国大夫牟夷以两个城邑,投奔鲁国,莒国大怒,讨伐鲁国,鲁国大夫叔弓率领鲁军迎战,打败莒国军队,鲁昭公到晋国朝拜。对外和睦大国,对内获得二邑,打败邻国,鲁昭公有了炕阳兴师动众的效验。

鲁昭公十六年“九月,举行祭祀祈雨”。此前,鲁昭公的母亲夫人归氏去世,鲁昭公没有悲哀的表示,在比蒲聚众打猎。晋国大夫叔向说:“鲁国有大丧,还要打猎。国民不为国丧而哀,是心里不敬重国君;国君也没有悲哀的意思,不念亲人之亲情,恐怕要失去国家。”这与鲁昭公三年的征兆相同。

鲁昭公二十四年“八月,举行祭祀祈雨”。刘歆认为与下列事情有关。《左传》记载的鲁昭公二十三年,邾国军队修筑翼城墙,返回时途经鲁国,鲁国袭击邾国军队,俘虏三位大夫。邾国向晋国控告,晋国逮捕鲁国大夫叔孙婼,直到来年春天才释放。

鲁昭公二十五年“七月上旬辛卯日,举行祈雨祭祀。下旬辛亥日,再次举行祈雨祭祀”。旱情严重。刘歆认为,在当时,郈(hòu)昭伯与季氏有矛盾。加上季氏有淫妻谗言,季平子与族人的关系紧张,大家谮毁季平子。子家驹懿伯进谏言:“说季平子坏话的谗人想使国君您冒险取胜,这不大好。”鲁昭公还是去讨伐季氏,被打败,逃亡到齐国。

鲁定公七年,“九月,举行祈雨祭祀”。此前鲁定公亲自率领军队讨伐郑国,返回,修筑中城城墙。又派二位大夫率领军队围攻郓邑。

鲁严公三十一年,“冬天,没有下雨”。这一年,一年内三次修建台榭,鲁国国君奢侈淫靡,不怜恤百姓。

鲁釐公二年,“冬天,十月不下雨”。鲁釐公三年,“春天,正月不下雨。夏天,四月不下雨,六月开始下雨。”此前,鲁严公夫人与鲁国公子庆父通奸,并先后杀了两位国君。鲁国人攻打庆父,夫人退到邾国,庆父逃往莒国。鲁釐公即位,南下打败邾国,东进打败莒国,俘虏莒国大夫。鲁国有炕阳的效验。

鲁文公二年,“从十二月起,不下雨,直到来年秋天七月”。鲁文公即位,天子派大夫叔服参加鲁釐公的葬礼,一起来的周室大夫毛伯赐予文公玉圭。鲁文公又与晋侯在戚地会盟。公子姬遂到齐国纳币(订婚)。又与诸侯会盟。上得到天子赐予的玉圭,对外与诸侯会盟,遂骄傲自大,把父亲鲁釐公的神主升入太庙。大夫季孙行父开始擅权。

鲁文公十年,“从正月起不下雨,直到秋天七月”。此前,公子姬遂与四个诸侯一起救援郑国。楚国派越椒出使鲁国。秦国送来禭衣问丧。鲁国有炕阳的效验。

鲁文公十三年,“从正月起不下雨,直到秋天七月”。此前,曹伯、杞伯、滕子到鲁国朝见国君,郕伯到鲁国避难,秦国派大夫出使鲁国,季孙行父在诸城及郓城筑城。两年之内,五个诸侯国君、大夫到鲁国来,在两个城邑筑城。鲁文公炕阳,失去众心。另一种说法是,天不下雨,五谷丰登,是一种异象。在鲁文公时,大夫在国内擅权,主持会盟,公孙敖与晋国会盟,又与诸侯在垂陇会盟。之所以不下雨,还能丰收,是阴气弱缺私下出来,象征诸侯乱政,不由国君发出政令,臣子作威作福,自作主张。另一种说法是,天不下雨是对天气常阴的一种惩罚,表明国君的权力在衰弱。

汉初惠帝五年夏天,大旱,江河里的水在减少,山谷里的溪水断流。惠帝征发男女百姓十四万六千人,修筑长安城,这一年完成筑城。

文帝三年秋天,大旱。这一年夏天,匈奴右贤王侵犯上郡,文帝诏命丞相灌婴率领车、骑、步兵八万五千人进抵高奴县,抵御匈奴右贤王,把匈奴赶出边塞。当年秋天,济北王刘兴居造反,文帝派大将军棘蒲侯柴武讨伐,刘兴居伏罪自杀。

又过了六年后的春天,大旱。此前,文帝征调车、骑、步三军驻扎在广昌县,这一年二月,再次征调步兵驻扎在陇西郡。此后,匈奴入侵上郡、云中郡,战争波及长安,派三位将军驻守在边郡,三位将军守卫京师。

景帝中三年秋天,大旱。

武帝元光六年夏天,大旱。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将军征讨匈奴。

武帝元朔五年春天,大旱。这一年,武帝派出六位将军,率领十余万汉军征讨匈奴。

武帝元狩三年夏天,大旱。这一年,武帝征发被贬黜的官吏,在上林苑砍伐棘林,挖掘昆明池。

武帝天汉元年夏天,大旱;天汉三年夏天,大旱。此前,武帝派出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凯旋。天汉元年,武帝征发服刑的百姓,补充军队。天汉二年夏天,武帝派出三位将军,征讨匈奴,李陵率领的汉军战事不利,没有回到汉朝。

武帝征和元年夏天,大旱。这一年,武帝征调三辅骑兵,关闭长安城门,在城内大肆搜捕,惩治巫蛊案犯。第二年,因为巫蛊案,卫皇后、太子败亡。

昭帝始元六年,大旱。此前,昭帝派大鸿胪田广明征讨益州,连续几年军队在外面征战,风餐露宿。

宣帝本始三年夏天,大旱,旱情蔓延,达数千里。此前,宣帝派出五位将军,率领二十万汉军征讨匈奴。

宣帝神爵元年秋天,大旱。这一年后将军赵充国征讨西羌。

成帝永始三年、四年,连续两年夏天,大旱。

《左传》记载,晋献公时,有童谣唱:“丙子之晨,尾宿隐藏在日光里,军队威武,是征服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像只鹑鸟,天策星没有闪亮,鹑火星下整顿队伍,率军出征,虢公逃亡。”在当时,虢国是小国,有夏阳险阻,还有虞国的帮助,抗衡晋国,国君有炕阳的表现,失去众心。晋献公讨伐虢国,询问大夫卜偃说:“能成功吗?”卜偃以童谣回答:“能成功。十月初一丙子早晨,太阳在龙尾星上,月亮在天策星上,鹑火星在日月中间,必定是在此时灭掉虢国。”当年冬天十二月丙子初一,晋军灭亡虢国,虢公姬丑逃亡到成周。周历是十二月,夏历是十月。谈到天象的人,用的是夏历。

史书记载,晋惠公时,有童谣唱道:“恭太子改葬兮,此后十四年,晋国也不会昌盛了,晋国要昌盛必须用兄长。”在当时,晋惠公倚仗秦国的力量,回国即位,而后背叛秦国,在国内杀了两位大夫,晋国人对此十分不满,惠公重新安葬哥哥恭太子申生,不能以礼制安葬,所以有诗妖出现。后来,晋国又与秦国发生战争,惠公被秦军擒获,在位十四年,去世。晋国人没有立惠公的后嗣为国君,而拥立惠公的哥哥重耳为国君,这是晋文公,此后成为春秋霸主。

《左传》记载,在鲁文公、鲁成公时,有童谣唱道:“八哥鸣叫,国君出逃,备受屈辱。八哥理羽,国君住在荒郊,缺少马匹。八哥蹦跳,国君在乾侯,服饰缺少,啼饥号寒。八哥归巢,惊恐不安,裯父丧命,宋父即位而骄。八哥八哥,去的时候歌,来的时候哭。”到鲁昭公时,有八哥来筑巢。鲁昭公攻打季氏,失败,出逃齐国,露宿野外,后来住在乾侯。在国外八年,死在外面,归葬鲁国。鲁昭公的名字叫姬裯。公子姬宋即位,这是鲁定公。

元帝朝有童谣唱道:“井水溢,灭灶烟,灌玉堂,流金门。”到了成帝建始二年三月戊子日,北宫的井水上涨,溢出井口,流向南边,这事就像春秋时,先有八哥的歌谣,后有筑巢的验证。井水,属于阴;灶烟,属于阳;玉堂、金门,都是皇帝的居处。这事象征阴盛而灭阳,窃据王宫的象征。王莽生于元帝初元四年,在成帝朝时受封为列侯,担任三公辅政,在辅政中篡汉夺位。

成帝朝,有童谣唱道:“燕呵燕,尾如剪,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后来,成帝经常微服出行,出外游玩,与富平侯张放一起,自称是富平侯的家人。一次路过阳阿公主家,在酒宴上看见舞女赵飞燕,带回宫中,既而加以宠幸,因此说“燕燕尾”,意思是美貌。张公子就是富平侯张放。“木门仓琅根”,指的是宫门的铜环,意思是将要尊贵了。后来,成帝果然立赵飞燕为皇后。立赵飞燕的妹妹为昭仪,赵昭仪害死成帝的子嗣,最后二人都伏罪被杀,这就是所谓“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的意思。

成帝朝,还有歌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将巢倾。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树,是赤色,是汉家的象征。华不实,就是没有继嗣。王莽自称新朝以黄色为命,正是应了黄雀将汉室的巢穴倾覆。

鲁严公十七年,“冬天,麋鹿繁育很多”。刘歆认为,这是毛虫之孽,会成为灾祸。刘向认为,麋鹿的颜色是青色,类似于青祥。麋的发音为迷,在牝兽中最淫。在当时,鲁严公将要迎娶齐国的淫女,事情的征兆先显示出来了,上天似乎在告诫,不要娶齐国的淫荡女子,她会惑乱国家。鲁严公没有醒悟,还是娶了齐国的淫女。夫人娶进来,与二位小叔子通奸,最终三人被杀,几乎危及社稷。董仲舒的看法与此相同。京房在《易传》里讲:“荒废正道,行为淫乱,处事不明,国内的麋鹿会增多。”又说:“在《震卦》里,雷霆震响,坠入泥中,出现灾难,国内的麋鹿会增多。”

在昭帝朝,昌邑王刘贺听到有人喊:“有熊!”果然看到一只大熊。左右的人都没看到,刘贺询问郎中令龚遂,龚遂答:“熊,是山野中的巨兽,进入大王的宫室,只有大王能看到,这是上天告诫大王,宫室将会空虚,这是危亡的征兆。”刘贺没有醒悟改正,终于失去了封国。

《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七年十一月甲午日(二十二日),宋国人追打疯狗,疯狗跑进华臣的家,国人追进来。华臣惊恐不安,逃亡到陈国。此前,华臣的哥哥华阅是宋国上卿,华阅去世,华臣派人杀了华阅的家宰,霸占华阅的妻子。宋平公听说此事,说:“华臣不仅是他的宗室的乱贼,还会祸乱宋国。”欲将华臣逐出宋国。左师向戌说:“大臣不顺,是国家的耻辱,不如将此事掩盖起来。”宋平公没有驱逐华臣。华臣暴虐,失去仁义,内心不安,因此疯狗祸至,惊慌失措,逃出宋国。

高后八年三月,在霸上举行禳灾的祭祀,返回时,高后途经轵道,看见一物,好似一只苍狗。抓住高后腋下,忽然不见了。让人占卜,说是赵王如意鬼魂作祟。于是高后腋下生病,不久驾崩。此前,高后鸩杀赵王如意,斩断赵王母亲戚夫人的手足,挖去了她的眼睛,使戚夫人变为所谓的人彘。

文帝后元五年六月,齐国的雍城门外有一条狗,头上长角。此前,文帝的哥哥齐悼惠王去世,文帝把齐国领地加以分割,立齐悼惠王的七个庶子为诸侯王。这些兄弟长大后,有炕阳的野心,所以犬祸出现。犬是看守门户的家畜,角象征着兵器,生在头顶,是尖向上的武器。犬不应该生角,就像诸侯王不应该举兵造反。上天告诫世人,要注意了,可这几个诸侯王都不醒悟。此后六年,吴、楚叛乱,济南国、胶西国、胶东国三国响应,三国举兵包围齐国。齐王还为朝廷据城坚守。汉朝军队平定叛乱,杀了四位追随叛乱的诸侯王。当时,天狗星对应梁国,吴、楚叛军猛攻梁国,齐国的狗头顶上长角,三个叛乱的诸侯王围困齐国。朝廷在梁国打败吴、楚叛军,在齐地杀了四位叛王。京房在《易传》里讲:“执政失误,臣下就会有邪念,出现妖祥就是狗长角。君子侥幸免祸,小人作乱,出现妖祥也是狗头上长角。”

景帝三年二月,在邯郸城,有狗和猪交配。这是悖乱之气,类似于犬豕之祸。在当时,赵王刘遂悖逆,与吴、楚二王阴谋叛乱,还派使臣出使匈奴,请求援兵,叛乱失败,刘遂伏罪自杀。犬,象征战争中失去众心;豕,象征北方的匈奴。赵王刘遂不听逆耳忠言,与匈奴异族勾结,祸害苍生。京房在《易传》里讲:“夫妇关系不当的妖象狗与猪交配,这叫背德,国家有战争。”

成帝河平元年,长安有石良、刘音两位男人住在同一个房间,看到一个像人的东西在室内待着,一打,那东西变成狗,跑出去。此后有数人身披盔甲,手持兵器,来到石良家,石良等与他们格斗,打死或打伤者,都变成狗。这事从二月到六月,才终止。

成帝鸿嘉年间,有狗与猪交配。

《左氏传》记载,鲁昭公二十四年十月癸酉日(十一日),王子姬鼌把周王室的玉圭投入黄河,希望能获得神灵保佑。到了甲戌(十二日),渡口有船家在黄河岸边捡到玉圭,周室大夫阴不佞将宝圭取回来,欲卖掉,玉圭又变成石头。在当时,王子姬鼌篡位,百姓不服,发出的号令,无人响应,因此有玉圭变化,这种变化类似于白祥。十一日投入黄河,十二日在黄河边出现,这说明神灵不愿意保佑。玉圭变成石头,说明尊贵也会化为卑贱。过了两年,王子姬鼌逃亡到楚国,死在楚国。

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有一位郑国客人从崤山以东来,途径华阴县,远远看见白马拉着一辆白色的车从华山上下来,客人知道这不是凡人,在道旁站住,等候车子过去。车子一会儿来到身边,停了下来,车上人手持一枚玉璧交给客人,说:“把这枚玉璧替我交给镐池君。”又说:“祖龙今年死。”说完忽然不见。郑国客人呈上玉璧,这正是秦始皇二十八年泛舟长江,投入江中的玉璧。这事与当年王子姬鼌的玉璧一样。这一年,有陨石坠落在东郡,有民众在陨石上刻字:“秦始皇死,天下分裂。”这些都属于白祥。秦始皇即位,炕阳暴虐,号令不行,君王孤独,是阳火旺盛,群阴不从所导致的。还有一种说法,石头属阴,阴处于高位,臣下将危害君王,这是赵高、李斯的象征。秦始皇没有畏惧感,不自我反省,反而屠戮陨石附近的百姓,烧毁陨石。这一年,秦始皇驾崩,又过了三年,秦朝灭亡。

孝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泰山旁的莱芜县山边,人们听到轰隆隆的响声,犹如千军万马。民众前去观看,一座大石头自然耸立起来,石头高达一丈五尺,有四十八围粗,入地八尺,有三块石头支撑。石头耸立的地方,有数千只白鸟落在旁边。眭孟认为,石头属阴,是下民象征,泰山就是岱宗,五岳首岳,表明是要发生改朝换代,新天子将要在泰山祭告,这预示民间将有人登基成为天子。因为这些解释,眭孟被杀。京房在《易传》里讲:“‘《复卦》认为,崩来无咎。’自上而下,叫崩,这验证泰山的石头从高处坠下,圣人受命为君王,人君将会成为俘虏。”又说:“石头像人一样站立,这是庶民将要成为天子的象征。立于山边,天子是同姓;立于平地,天子是异姓。立于水边,天子是圣人;立于泥塘,天子是小人。”

武帝天汉元年三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白毛;天汉三年八月,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白氂(强韧而卷曲的毛)。京房在《易传》里讲:“前乐而后忧,会下白毛雨。”又讲:“邪人进,贤人逃,天上下毛雨。”

史书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礼器九鼎震动。金震动,这是木气震荡所致。当时,周室衰微,刑罚重且暴虐,号令不行,从而乱了金气。宝鼎,是供奉在宗庙里的神器。宗庙将会废弃,宝鼎被人搬走,所以震动。这一年,晋国的三位上卿,韩、赵、魏篡夺国君的权力,瓜分晋国,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天子不抚恤同姓,反而为逆贼封赏爵位,天下从此不再归附周室。又经历三代,周室的德胙转至秦人。再后来,秦国灭亡周室,取走九座宝鼎。九鼎震动,这是木害金,是失去天下的象征。

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长安城章成门的锁闩不翼而飞,函谷关次门的锁闩也自己丢失了。京房在《易传》里讲:“饥荒之年不注意节俭,叫奢侈,会有水灾,其征兆就是锁闩丢失。”《妖辞》里讲:“关门震动,锁闩不翼而飞,象征君王无道,大臣为非作歹,乱臣贼子,阴谋篡国。”谷永在回答策问时,说:“章城门是通往天子正宫的必经大道,函谷关是防御崤山以东、镇守关中的要隘,城门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固防,国家的安危受到威胁,所以城门的锁闩就会自己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