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的影响在中外园林史中

中国的影响在中外园林史中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坦普尔认为中国园林这种无秩序的,模仿自然而浓缩自然的这种美的形式比规则式园林更胜一筹。虽然当时英国人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极为推崇,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其中精髓,但是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英国园林的风貌。钱伯斯认为中国的园林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

中国的影响在中外园林史中

17、18世纪中西方的交流频繁,西方对中国的文化极为崇拜,特别是在园林艺术方面。早在1685年,威廉·坦普尔《论伊壁鸠鲁的花园》中,认为中国艺术运用更自然和更自由的方式来表现美。坦普尔认为中国园林这种无秩序的,模仿自然而浓缩自然的这种美的形式比规则式园林更胜一筹。虽然当时英国人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极为推崇,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其中精髓,但是中国园林对英国园林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的改变了英国园林的风貌。18世纪,威廉·钱伯斯曾随父亲来到中国,此后他对中国的建筑园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潜心研究建筑。先后出版了《中古的建筑意匠》和《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和器皿的设计》。钱伯斯在邱冈中工作了6年,在园中留下了一些中国风的设计,如中国宝塔和孔子之家。钱伯斯认为中国的园林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他曾写到:“尽管自然是中国艺术家的巨大原型,但是他们不拘泥于自然的原型。而且艺术也决不能以自然的原型出现;相反,他们认为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一批传教七来到中国,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随之传到西方。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参与了圆明园四十图景的绘制工作。1747年,王致诚在《中国皇家园林特记》中赞赏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这本书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另一位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曾参与了圆明园西洋楼和“大水法”的设计与建造。中国的自然式园林动摇了古典主义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虽然中国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同林在形式上大相径庭,但是他们追求共同的自然之美。这就是法国人称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英中式园林”原因所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