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荟萃之地。银杏树高25 米左右,直径7.5 米。图7-73大觉寺舍利塔2.北京白云观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西便门外。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此时期的佛教道教虽处于式微阶段,但由于政府的倡导,全国范围内新建、扩建的寺观仍有很多,城市及其近郊的寺观十分重视本身的庭院绿化,往往成为文人吟咏聚会的场所、群众游览的地方。杭州西湖是闻名海内外的风景名胜区,也是寺观园林集中荟萃之地。

1.北京大觉寺

大觉寺(见图7-72)又称西山大觉寺、大觉禅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始建于辽代咸雍四年(1068年),称清水院,金代时大觉寺为金章宗西山八大水院之一,后改名灵泉寺,明重建后改为大觉寺。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环境优雅而闻名。寺内共有古树160 株,有1000年的银杏、300年的玉兰,古娑罗树,松柏等。大觉寺的玉兰花法源寺丁香花与崇效寺的牡丹花一起被称为北京三大寺庙花卉。大觉寺八绝是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

图7-72 大觉寺入口

①古寺兰香,它是指四宜堂内高10 多米的白玉兰树,相传为清雍正年间的迦陵禅师亲手从四川移种,树龄超过300 岁。玉兰树冠庞大,花大如拳,为白色重瓣,花瓣洁白,香气袭人。玉兰花于每年的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

②千年银杏,在无量寿殿前的左右各有一株银杏树。北面的一株雄性银杏,相传是辽代所植,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故称千年银杏、辽代“银杏王”。银杏树高25 米左右,直径7.5 米。乾隆皇帝曾写诗赞誉:“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缘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③老藤寄柏,大觉寺山门内的功德池桥边有一古柏,上有老藤从下部树干分支长出。

④鼠李寄柏,四宜堂院内,古玉兰的西面,有一颗大柏树,在1 米多高分成两个主干,在分叉处长出一颗鼠李树,故称鼠李寄柏。

⑤灵泉泉水,寺院最高处的龙湾堂前有一方兴水,池山后的灵泉汇集到水池的龙首散水上,喷入池中。

⑥辽代古碑,在大悲堂的西北侧有一辽代古碑,刻有天王寺志延撰写的《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据碑上文字记载是奉辽朝道宗皇帝及萧太后之旨意于戊申年(1068年)三月所立。

⑦松柏抱塔,迦陵舍利塔为松柏环绕,南面一棵松树,北面一棵柏树,松树和柏树的枝条向白塔生长,似乎是要伸手将白塔抱住,因此得名松柏抱塔。

⑧碧韵清池,在北玉兰院中有一个用整块黑色大理石雕刻出的水池,上面流下的泉水蓄在池中,又从池中顺水道向下流淌。石头上刻有“碧韵清”三个大字。

除了八绝以外,寺内还有其他独特的风景,如独木成林的银杏树,树龄达500年的娑罗树,从龙王堂前分两路流下的泉水等。九子抱母也非常著名。迦陵舍利塔(见图7-73)又称迦陵和尚塔、大觉寺塔,是清代雍正年间寺内住持迦陵禅师的墓塔,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

图7-73 大觉寺舍利塔

2.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为道教全真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邱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构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www.xing528.com)

白云观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白云观罗公塔和白云观窝风桥(见图7-74、图7-75)。

图7-74 白云观罗公塔

图7-75 白云观窝风桥

3.承德普宁

普宁寺(见图7-76),又称为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普宁路1 号,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外八庙”之一。外八庙是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周围八座藏传佛教寺庙的总称,清康熙时期,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属理藩院的庙宇,其中的八座坐落在承德,而承德地处北京和长城以外,故将它们称为“外八庙”。这八座庙宇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现已不存)、普宁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和广缘寺。

普宁寺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军队平定了准噶尔蒙古台吉达瓦齐叛乱。冬十月,厄鲁特蒙古四部来避暑山庄朝觐乾隆皇帝,为纪念这次会盟,乾隆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了这座喇嘛寺。普宁寺是一座典型的汉藏合璧式的寺庙。整座寺庙平面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伽蓝,即寺庙。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分是藏式形式,是仿西藏三摩耶庙的形式修建的曼陀罗——大乘之阁(见图7-77),又称三阳楼。它依山就势,雄踞在青石须弥座台基上,面阔7 间,进深5 间,阁通高37.4 米。南面6 层檐,佛教意为空,对称“六合”。东西两侧出檐5 层,佛教意为“五大”(地、水、火、风、空)。北面4 层檐,佛教意为四曼,即四种“曼陀罗”。下设抱厦,前后檐下安装汉式三角六菱花窗,东西两侧下檐封以实墙,墙面涂红,饰有藏式盲窗,逐层向内收进。在第5 层四角各置一座小方亭,中间再起一层,用大方亭压顶,这种手法既美观又牢固,是国内楼阁中仅见的一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见图7-78)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其通高27.21 米,是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寺院主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则对称地分列两边。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双层歇山式,称为“九脊十龙”殿,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像,壁画环绕。前后两座主体建筑均建在1.4 米高的石砌须弥台基之上,殿前的月台有雕刻美的石栏杆环绕,台阶中央辅有石雕艺术精品“云龙石陛”,四角又称“螭”的龙头。寺庙中有“金龙和玺”与“六字真言和玺”彩画。

图7-76 普宁寺入口

图7-77 普宁寺大乘之阁

图7-78 普宁寺千手千眼观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