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京与临安:城市公共园林的历史

东京与临安:城市公共园林的历史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公共园林以东京、临安为例。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景园形式。东南部的园林景观造景十分别致,具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的象征意义,表现了当地居民“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图5-16浙江楠溪江苍坡村衙署园林,宋代中央官署普遍建有园林绿化。

东京与临安:城市公共园林的历史

城市公共园林以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城内池沼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柳树,池畔建亭桥台榭,成为居民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

南宋临安的西湖开发成为风景名胜游览地,相当于一座特大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天然山水园林。环湖小园林相当于“园中之园”,诸园布局大体分南、中、北三段,各园基址的选择均能着眼于全局,著名的“西湖十景”也是在南宋时形成。

“西湖十景”(见表5-1)最早是由南宋宫廷画院的画师们为湖山胜景题名画作而成,后世各代亦多有佳作传世。晚明之后,士人造园风盛行,由此掀起了以实景为绘画题材的创作之风。在此背景下,“西湖十景图”的创作也进入高峰期。“西湖十景”题名景观包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三潭印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柳浪闻莺、南屏晚钟、花港观鱼、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从景点分布来看,西湖十景属于“潇湘八景”型,即所列之景观围绕湖展开。每个景点都表达一个内容,围绕在西湖周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

表5-1 “西湖十景”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市。苏轼(见图5-13)与“苏堤”、湖中三塔颇有渊源。当年他到杭州任知州时,看到西湖已经淤塞过半,于是发动民工开浚西湖,筑起了一道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的长堤,同时还建造了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拱桥。据说苏堤建成之后,东坡喜出望外,作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之后人们在苏堤周围栽种了杨柳、碧桃等植物,无论春夏秋冬晨昏雨雪,苏堤景色永远美丽迷人,尤其是春天的风景更是让人魂牵梦绕,因此也有了“苏堤春晓”的美名。袁宏道曾说:“六桥杨柳,一路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图5-13 苏轼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曲院风荷”中的“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由于它临近西湖湖岸,近岸湖面种了无数荷花,夏季来临时,荷香与酒香交织在一起,在风中似有若无,令人心旷神怡……在此明山秀水中,古代文人墨客品酒香、嗅花香,把酒当歌、对月抒怀,寄情托情怀于西湖山水之中。

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写诗云:“最爱湖东行,绿杨荫里白沙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堤命名为白堤。唐朝时,在白堤东端修建了断桥,这原本是一座普通的石拱桥,静静地卧躺在西湖之上,然而人类却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得断桥成为西湖上一道别致的风景——“断桥残雪”,每当雪后初晴,断桥上的部分积雪开始慢慢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远远望去就犹如一条白链在此中断,体现出无言之美。

“三潭印月”(见图5-14)和“断桥残雪”(见图5-15),一个是月照潭影,湖中三座小岛月色朦胧;另一个是银装素裹,断桥之上还留有雪后的残痕。“柳浪闻莺”则是柳丝在风中婀娜多姿地起舞,树上还传来了一阵阵黄莺婉转动听的歌唱声。(www.xing528.com)

图5-14 西湖“三潭印月”

图5-15 西湖“断桥残雪”

“南屏晚钟”,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由于山上寺庙众多,因此晨钟暮鼓、香火兴旺,每当钟声敲响之际,回音经久不息,震荡而悠远。在这样的佛教圣地,人自然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空净化之感,尽享眼前美景。“花港观鱼”后面有一座花家山,山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南宋时期内侍官卢允升在此兴建花园,还蓄养了几十种奇异的鱼以供玩赏,故名“花港观鱼”。清代许承祖在游玩后有诗云:“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诗人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这些景物之中,渴望自己像水中的鱼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在西湖西南、西北耸立着两座高峰——南高峰和北高峰。南高峰山峦陡峭,山石嶙峋;北高峰树木葱葱,苍翠重叠。据前人考察认为,每当山雨欲来之时,云山雾海,两峰时露双尖,若隐若现就像插入云端,清康熙皇帝到此,命名为“双峰插云”。简简单单四个字,代表的是一个奇妙无比的自然景观:双峰巍峨挺拔,气势磅礴,尤其是雨后或多云时节,奇幻似海市蜃楼,朦胧如世外仙境。同时,“双峰插云”也完美地呈现了山与水的和谐组合,山衬托出水之清,水反衬出山之秀。

“西湖十景”彰显出寄情山水的诗情画意。历代文人创作了一系列对“西湖十景”进行描写的作品。比如明代杨周的《苏堤春晓》:“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元代尹廷高的《雷峰夕照》:“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图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曾有无数文人墨客选择了西湖,他们在西湖游览或隐逸,或寄情山水、疗治心伤。在他们眼中, “西湖十景”绝不仅仅是一地建筑、一处风景,更是绝妙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

农村公共园林,以浙江楠溪江苍坡村(见图5-16)为例。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呈现为开朗、外向、平面铺展的水景园形式。建筑物均为木结构。东南部的园林景观造景十分别致,具有笔、墨、纸、砚的“文房四宝”的象征意义,表现了当地居民“耕读传家”的心态和高雅的文化品位。

图5-16 浙江楠溪江苍坡村

衙署园林,宋代中央官署普遍建有园林绿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