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园林史-殷、周园林的景观与休闲场所

中外园林史-殷、周园林的景观与休闲场所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殷墟的布局和宫室建筑的情况来推测,当时建有园林的可能性。其中“置野兽蜚鸟”,则说明其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望天的地方,也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的场所。图2-1殷纣王宫苑分布示意图周文王在灵囿看到母鹿体态之肥美、白鸟羽毛之洁白光泽,在灵沼看到鱼儿跳跃在水池中。

中外园林史-殷、周园林的景观与休闲场所

殷代和西周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大小奴隶主(王、诸侯、卿士大夫)均为贵族。他们占有土地、财富和奴隶,追求生活之享乐,他们所经营的园林,可统称为“贵族园林”。虽尚未完全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但却是后者的前身。它们之中,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见于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

殷王的都邑宫室遗址——殷墟,规模宏大,其建筑基址的平面有方形、长方形、条状、凹形、凸形等,最大的基址达14.5 米×80 米。基址全部用夯土筑成,很多基址上面尚残存着一定间距和直线行列的石柱础。所有础石都为直径15 厘米至30 厘米的天然卵石,个别的还留着若干盘状的铜盘——锧,其中隐约能看出盘面上具有云雷纹饰。这些铜锧垫在柱脚下,起着取平、隔潮和装饰三重作用,并且在础石附近还发现木柱的烬余,足以证明商朝后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木构架建筑了。从殷墟的布局和宫室建筑的情况来推测,当时建有园林的可能性。

商自盘庚迁殷,传至末代为帝辛,即纣王。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宫室。“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朝歌在河南安阳以南的淇县境内,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县境内。《史记·股本纪》:“(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说的就是南至朝歌、北至沙丘的广大地域内的离宫别馆的情况。殷纣王宫苑分布示意图(见图2-1)。

鹿台在朝歌城内,“其大三里,高千尺”。这个形容不免夸张,但台的体量确是十分庞大,北魏时尚能见到它的遗址。鹿台存储政府的税收钱财,除了通神、游赏的功能之外,还相当于“国库”的性质,因而附近的宫室建筑亦多为收藏奇物、声色犬马的场所。

“沙丘苑台”中的“苑”也就是“囿”,“囿”“台”并提意味着两者相毗连为整体。其中“置野兽蜚鸟”,则说明其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望天的地方,也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的场所。纣王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荒淫之君,殷末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修造如此规模的宫苑,并非不可能。

周族原来生活在陕西、甘肃的黄土高原,后迁于岐,即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时国势逐渐强盛,公元前11世纪,又迁都洋河西岸的丰京,经营城池宫室,另在城郊建成著名的灵台、灵沼、灵囿。它们的大概方位见于《三辅黄图》的记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灵囿)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 “灵沼在长安西三十里”。今陕西户县东面,秦渡镇北约1 千米处的大土台,相传即为灵台的遗址。秦渡镇北面的董村附近的一大片洼地,相传是灵沼遗址。至于灵囿的具体位置,也应在秦渡镇附近。此三者鼎足毗邻,总体上构成规模甚大的略具雏形的贵族园林。

诗经·大雅》叙说了周文王兴建灵台,老百姓踊跃参加,因此施工进度很快。《三辅黄图》言灵台的体量仅“高二丈,周围百二十步”,比起殷纣王的鹿台要小得多,亦足见吊民伐罪的周文王还是比较爱惜民力的。筑台所需的土方即从池沼中得来,据刘向《新序》:“周文王作灵台,及于池沼……泽及枯骨。”灵沼也是人工开凿的水体,并在水中养鱼。

图2-1 殷纣王宫苑分布示意图

周文王在灵囿看到母鹿体态之肥美、白鸟羽毛之洁白光泽,在灵沼看到鱼儿跳跃在水池中。显然,其赏观的主要对象是动物植物则偏重实用价值,观赏的功能尚在其次。且定期允许老百姓入内割草、猎兔,但要交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周文王以后,囿成为奴隶主统治者的政治地位的象征,周王的地位最高,囿的规模最大,诸侯也建有囿,但规模要小一些。《诗经》毛注:“囿……天子百里,诸侯七十里。”

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成熟于周代。农业文明是和人民的定居生活相联系的,而人民的定居生活又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都城建设。因此,周代的都城,其位置比夏、商更为稳定,建都与迁都的决策也更为慎重。武王灭殷后,周王朝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如何控制天下、巩固统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政治中心的都城的位置。可是,镐京偏居国土西隅,难以控制北至燕山、东至大海、南至江淮的广大地域。必须选择一处适中的理想的地方另建新都,这就是武王所选定的“占天下之中、据伊洛之胜”的东都洛邑。

西周后期,国势日衰,周平王时放弃西都镐京,正式迁都洛邑,是为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的王城比西周的成周城晚四百多年建成,而城市建设则达到更为成熟的地步,形成了以王宫为中心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商业经济发达,全国各地大小城市林立。城市工商业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繁华了,城乡的差别扩大了,与大自然的隔绝状况也日益突出。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帝王、国君等贵族们为避喧嚣,纷纷占用郊野山林川泽风景优美的地段修筑离宫别馆,从而出现宫苑建设的高潮。台与囿结合、以台为中心而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已经比较普遍,台、宫、苑、囿等的称谓也互相混用,均为贵族园林。其中的观赏对象,从早先的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已收摄作为成景的要素了。

树木花草以其美姿而成为造园的要素,建筑物则结合天然山水地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有了以游赏为目的而经营的水体。春秋战国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众多贵族园林之中,规模较大、特点较突出因而也是后世知名度最高的,当推楚国的章华台、吴国姑苏台。(www.xing528.com)

1.章华台

章华台又名章华宫,在湖北省潜江市境内,始建于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6年后才全部完工。《水经注·水》中记载“水东入离湖……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穷土木之技,单府库之实,举国之数年乃成。”经考古发掘的遗址范围东西长约2000 米,南北宽约1000 米,总面积达220 万平方米,位于古云梦泽内。云梦泽是武汉以西、沙市以东、长江以北的一大片水网、湖沼密布的丘陵地带,自然风景绮丽,流传着许多上古神话,益增其浪漫色彩。遗址范围内共有大小、形状不同的台若干座,还有大量的宫、室、门、阙遗址。可以设想,当年楚灵王临幸章华台,率领众多的官员、陪臣、军士、奴婢,游观赏玩以及田猎活动的盛大场面。其主体建筑章华台更是钜丽非凡,据考古发掘,方形台基长300 米,宽100 米,其上为四台相连。最大的一号台,长45 米,宽30 米,高30 米,分为三层,每层的夯土上均有建筑物残存的柱础。昔日登临此台,需要休息三次,故俗称“三休台”。章华台不仅“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乃是当时宫苑中“高台榭”的典型。

据文献记载可知,章华台的具体位置在云梦泽北沿的荆江三角洲上,西距楚国国都郢约55 千米。台的三面环抱人工开凿的水池,临水而成景,水池的水源引自汉水,同时也提供了水运交通之方便。这是摹仿舜在九嶷山的墓葬的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的首例。

2.姑苏台

姑苏台在吴国国都吴(亦名阖阊,今苏州)西南12.5 千米的姑苏山上,始建于吴王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后经夫差续建历时5年乃成。姑苏山又名姑胥山、七子山,横亘于太湖之滨。山上怪石嶙峋,峰峦奇秀,至今尚保留有古台址十余处。

这座宫苑全部建筑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规模宏大,主台“广八十四丈”“高三百丈”。宫苑的建筑极华丽。除了这一系列的台之外,还有许多宫、馆及小品建筑物,并开凿山间水池。其总体布局因山就势,曲折高下,人工开凿的水池,既是水上游乐的地方,又具有为宫廷供水的功能,相当于山上的蓄水库。宫苑横亘五里,可容纳宫妓数千人,足见其规模宏大。为便于吴王随时临幸而“造曲路以登临”,从山上修筑专用的盘曲道路直达都邑吴城的胥门。

今灵岩山上的灵岩寺即馆娃宫遗址之所在,附近还有玩花池、琴台、响廊裥、砚池、采香径等古迹。响廊裥即“响屐廊”,相传是吴王特为宠姬西施修建的一处廊道。廊的地板用厚梓木铺成,西施着木底鞋行走其上,发出清幽的响声,宛若琴音。唐代诗人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云“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即此。采香径,顾名思义,则是栽植各种花卉以供观赏的“花径”。吴王夫差兴建馆娃宫,所需大量木材均为越王勾践所献,由水路源源运抵山下堆积数年,以至于木塞于渎。此地后来发展成为小镇,即今之木渎镇。

始苏台是一座山地园林,居高临下,观览太湖之景,最为赏心悦目。并且其建筑地段的选址十分优越。包括馆娃宫在内的姑苏台,与洞庭西山消夏湾的吴王避暑宫、太湖北岸的长洲苑,构成了吴国沿太湖岸的庞大的环状宫苑集群。

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个重要实例。它们的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比较多,包括台、宫、馆、阁等多种类型,以满足游赏、娱乐、居住乃至朝会等多方面的功能需要。园林里面除了栽培树木之外,姑苏台还有专门栽植花卉的地段,章华台所在的云梦泽也是楚王的田猎区,因而园内很可能圈养了动物。园林里面人工开凿水体,既满足了交通和供水的需要,又提供了水上游乐的场所,创设了因水成景的条件——理水。所以说,这两座著名的贵族园林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是过渡到生成期后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诸侯国君不惜殚费民力经营宫苑,卿士大夫亦竞相效仿,这类园林在史籍中偶有记载,但语焉不详,而具体的形象表现则见于某些战国铜器的装饰纹样中。例如,河南辉县出土的赵固中一个战国铜鉴纹样图案(见图2-2)所描绘的贵族游园情况:“正中是一幢两层楼房,上层的人鼓瑟投壶,下层为众姬妾环侍。楼房的左边悬编磬,二女乐鼓击且舞。磐后有习射之圃,磐前为洗马之池。楼房的右边悬编钟,二女乐歌舞如左,其侧有鼎豆罗列,炊饪酒肉。围墙之外松鹤满园,三人弯弓而射,迎面张网罗以捕捉逃兽。池沼中有荡舟者,亦搭弓矢作驱策浴马之姿势。”看来它的内容与前述的宫苑颇相类似,只是规模较小而已。

图2-2 战国铜鉴纹样图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