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重视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在博士生专业发展、博士生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这一切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重视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目前,我国针对博士生效能感的调研还不多,对博士生进行连续的跟踪式调查更少,在西方,一些著名高校,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大学都对本校的博士生进行从入校前到毕业甚至是离校多年的校友进行长期的调查,这种调查信息量大,涉及的时间跨度大,避开了学校内管理上的人为因素的影响,获取了大量真实的、动态的、客观的信息。学校在长期收集此类信息的同时,还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定期发布报告,向学校和社会相关人员提供权威报告,与本校的教学和管理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循环。对于博士生满意度的调查,有必要学习国外高校的做法,既有对博士生在校期间的满意度,也有离校时的满意度,让调查贯穿博士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为高校管理提供及时的数据。
(二)从不同途径搜集并利用博士生效能感信息
博士生的效能感是一个综合性的状态。学校和导师难以从某个点或某个侧面发现博士生的自我科效能感的特征。学校应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立体地收集博士生在科研和学习方面的满意度信息,持续性地收集博士生满意度的信息。同时,学校应当以博士生发展为中心,以树立博士生科研能力自信和科研水平自信为目标,客观分析和反省本校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博士生实现个人愿望的成本,优化博士生实现自己愿望的成本结构。
近年来,“大数据”概念已经为普通人所接受。大数据相关统计技术和分析手段已经各个领域所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也改变了收集相关信息的方式,提高了收集信息的效率,使收集到的信息更接近于事实本身,更能全面地反映事物的真相。全面收集博士生所处的学术社区环境信息,学校培养环境信息,并结合博士生的社会网络信息,了解博士生的满意度和自我科研效能感的状态,分析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对于博士生科研行为、科研情感体验的影响,研究影响满意度和自我科研效能感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充分利用新兴、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有效了解和分析博士生的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可行路径和基础。
博士生自我科研效能感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定义的概念,其内涵可以因调查者不同而有不同的界定。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也是一种需要通过间接方式测量和描述的现象。寻找合理的证据则是对博士生的满意度和自我科研效能感进行完整画像的前提。证据的提供者可以是博士生本人,也可以是与博士生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人或事。既可以是定性的命题和结论,也可以是具有特征的数据和证据。以证据为本,可以避免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可以避免一些主观的结论。
(三)充分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www.xing528.com)
自我效能感与个人的主动性和独立意识关系紧密。博士生科研投入程度是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为重要标志的。所调查到的事实表明,由于条件所限,多数博士生仅是有限地参与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少有机会主动地、独立地主持科研。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该建立共享的文化体系,这种共享既是科研资源的共享,也是科研成果的共享。博士生导师在这一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对来说更占主动地位。导师可以创造机会,给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导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让博士生的成果能得到认可,并尽可能从博士生的科研成果中发现博士生的优点。导师在自己的学术团队中形成平等、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博士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才有可能发挥。
(四)提升博士生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不同博士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一样,与博士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有紧密联系,也受到博士生对文化的情感和责任意识有关。国外有关文化因素与博士生发展和博士生成功之间的关系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表明,博士生在传承文化的责任感方面是存在缺失的。
不同背景的博士生对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是不一样的。博士生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的缺失,主要还源于博士生对于本学科的、本人所从属的研究领域的不完全了解,对本人所从属的文化体系缺少兴趣。培养单位应该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设置必要的环节,促使博士生了解本人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让博士生明了传承文化的责任。培养单位应该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机制,促使博士生树立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熟悉文化,从更深层次发现本人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和因之而产生的科研成果的价值,增强科研投入的持久性。
(五)增强博士生的文化自信
从实证的指标和所获取的结果分析,博士生在投入到科研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了某些意识的欠缺,导致博士生的科研参与没有处于最佳状态。从实证结果来看,博士生在学科意识、成果意识以及从事科研必备的社会责任意识几个方面都处于缺失状态。通过对数据的实证分析的结果和访谈资料分析的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文科博士生的学位价值意识要比理工科价值意识弱,而理工科的学科方法意识要比文科博士生强,比较而言,理工科更强调研究的应用价值,但忽视所做项目潜在的社会意义。文科生的成果意识相比而言比较弱,普遍把发表文章作为了文科生从事科研,创造科研成果的唯一途径。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科博士生需要与理工科的同行进行合作,加强科研项目的应用性,在更为合适的位置寻找到文科博士生存在感和价值感。研究表明,不同学历背景和工作背景的博士生理解科研项目的社会意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工作背景和学历背景影响了博士生对自己的角色的认知,影响到了他们的效能感,这导致了博士生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的潜在价值判断会趋向保守,会对自己担负某种社会责任的能力表现信心不足。加强对本学科的了解,同时,也加强对相关学科的了解,是增强博士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