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变化及意义发现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变化及意义发现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和佛山那边的学校,我与他们的校长交流,还是非常看重教材负责人的学科背景,学历背景的。这些硕士生在组织活动方面我还是很欣赏的,上一次在深圳组织年会,参加的实验学校多,实验学校要求也挺多,活动的程序复杂,社会关注度也高,媒体记者也到场,这些措施能够应付得下来,没有一定能力是不行的。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变化及意义发现

(一)学生的能力与责任心是导师对博士生产生信任的基石

G科研团队中W博士对围绕团队中导师物色团队科研项目负责人一事,谈了自己的感受,导师因何而信任博士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理解。W博士回忆了导师物色项目负责人的情景。

导师:教材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两天我在想一个问题,教材应该找一个人来负责,这里面的事情比较多,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教材的编写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思路,每一册计划有什么内容,每一册的重点是什么,要在每一册放多少的单词量,设计多少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一册应该有哪些主题,单元与单元之间应该怎么来连接。实验学校反映我们这个教材应该更加有趣一点,让实验老师更容易设计自己的课堂。我们的实验老师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差不多都是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跟我们团队的成员可以进行对话。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团队更需要有一个领队的人,团队里面的博士硕士倒是不少,我对大家都是信任的,相信大家把教材能够做得非常好,我们喜欢,实验老师喜欢,实验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也喜欢。教材负责人的水平差不多也代表我们团队的水平,负责人应该是对教材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如何来编辑教材,使用教材,对教材本身应该有很好的研究。深圳佛山那边的学校,我与他们的校长交流,还是非常看重教材负责人的学科背景,学历背景的。他们对实验教材有很高的期待,家长、教师、校长也希望看到有很好的教材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多次向我表示,很想知道教材编辑的具体过程,是怎么组织的,教材的质量是怎么把关的。我觉得这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教材的质量没有把好关,里边的错误太多,老师校长肯定会抱怨,我们也没有太多的面子与他们对话。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压力,也是一个动力。不想通过努力就编出一部好教材,这基本上是一句空话。所以教材的质量,还得靠教材的负责人。当然我们团队有很多的硕士,他们也积极参与了教材编写,去读了很多的文章,研究了很多的教材,到实验学校听课也听得不少,与实验教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有一些同学是真正带着研究的目的去干这件事情,自己设计的问卷,了解想知道的问题。我们去课堂听课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通过发问卷去了解,通过与教师交流去了解有用的信息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教材的编写,还得靠这一批能干的硕士生。这些硕士生在组织活动方面我还是很欣赏的,上一次在深圳组织年会,参加的实验学校多,实验学校要求也挺多,活动的程序复杂,社会关注度也高,媒体记者也到场,这些措施能够应付得下来,没有一定能力是不行的。我感觉我们的教材编写工作,使用过程,评价过程,修改过程,很像一个公司在干事情。出的什么产品,能给人家带来什么服务,从领头人到一般的人员,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水平下干这项工作,决定了这个公司的盈利水平,生存状态。我有一个理想,我们团队,应该出这样的领导人,自己办自己的公司,以教材为依托,形成教育公司。这需要在编辑教材的过程中积极锻炼,学会思考教材的编辑和管理。我们学习的机会很多,学习的形式也很多。不仅要研究教材本身,还要研究学校,我们的实验学校很多都是私立学校,他们有很好的管理经验,他们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要学会跟学校打交道,跟当地教育局的领导打交道。教材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扩大我们教材的影响,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家长接受我们的教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考虑了一下,我们团队的几个博士都是比较强的,在学历背景方面还说得过去,W博士的职称还需要提高,你看能不能回去跟单位沟通一下,解决职称问题。X博士现在已经是副教授了,马上要评教授,毕业的也是名校,我看可以考虑承担教材负责的事。但负责教材这件事情担子挺重,X博士目前还需要在核心刊物上发两篇文章,原来单位的好多工作也还没有完全放下来。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教材的编写工作。当老师不容易啊,为找教材负责人的事儿烦恼好久。我很想让X博士和W博士共同负责,但X博士主要还在南京,那边的学业课程也需要完成。你们两个看这事儿怎么来办?如果商量起来比较难的话,我还是在这决定吧,我觉得教材负责人的学历背景还是非常重要,X博士来负责一下怎么样?可能得辛苦一些,又要完成课程作业,要写文章,这边又要调研,思考怎样出好的教材。我们的学科知识没问题,如何编一部好的教材,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X博士(团队内一女博士,在科研项目过程中是主力队员):老师说的是对的,教材是我们团队的生命,我们的教材应该是可靠的教材,我们要认真地编,自己要有基础,编出来的教材没问题,容易用,人家才会接受。我对我的学历背景还是比较自信。当年本科和硕士阶段,老师都比较重视我们基本功的培养。要求我们在写作阅读口语表达方面都应该有较好的锻炼。负责教材这件事情,老师让我来做,这是老师对我的信任,更确切地说,相信我是来自于声誉比较好的学校,我对我的工作的开展有信心。但也有一些担心,以前没有组织过大批的人来和你干一项工作,我自己多花一些时间无所谓,我有精力来开夜车。但编教材这件事情,一个人是干不下来的。我觉得如何带大家来做,把教材做好,才对得起老师的信任。我们的教材已经编了四册,后边还有好几册需要编,团队的人很多,分配下来也显得人手不够。团队的一些成员还有具体的情况需要解决,一是他们不知道要干什么,不明白编教材和他们未来的工作有什么联系,将来他们有的想做中学老师,在广东这边做小学老师也行。还有一些硕士生,以前在中学干过,对中学里面的工作有些厌倦,在想怎么通过读书,来改变工作的性质,要不然到企业去工作,要不然到高校去教书。这样一来,我们编教材和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工作似乎没有太大关系,要尽可能多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喜欢编教材,积极地参与进来,高效率的写稿子,讨论稿子,多与实验学校的老师和校长沟通,了解各个实验学校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多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诉求。如果有可能的话,让他们的实验老师,也部分的参与到教材编写当中来。让实验老师来参与教材编写,这件事情要审慎地做,如果实验老师的素质特别高,既善于教学,又对教学教材有很好的思考,还有大量的时间来参与到教材编写,要找到合适的人选确实不容易。我们周围的教材也很多,他们编的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家长和老师比较喜欢,他们也使用了很多多媒体技术,使教材形式特别丰富。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挑战,我们除了把教材内容组织好,还得考虑引进新的技术。

W博士(团队内一男博士,科研项目中干了大量事情):教材编写的工作主要还是得我们几个博士来干,老师还有其他工作要做,他一直在关注我们的工作进展,对于教材的编写,整体思路进行把控。老师在选负责人的时候,我没表态。老师的意思是明白的,教材负责人,要老师信赖,首先需要好的学历背景,有大量的时间来投入到教材编写工作里边来。与X博士比较,我的职称和学历背景,情况都不是最好的,我其实有大量的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我也愿意带团队,让其他博士和硕士跟在我后边干活。但我们的教材面临考验,社会更相信有良好的学历背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的科研团队。实验学校对我们是不是信任,主要还是对我们编教材的过程的了解,对我们教材本身的认识,如果能够理解我们的教材,更好的使用教材,能够认同这部教材,实验效果会最好。我们的理想也可以实现。我们的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赢得社会信赖的基础,我们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上编写教材,才有足够的信心,教材编写工作才不会显得非常的枯燥乏味。团队内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老师尽管叫了X博士负责教材的事儿,对我来讲,也不能说就不信任。我后边也必须要参与到教材编写的工作当中去,六册稿子要同时修改,X博士怕也做不了,我们俩一起来做也得加班才行。不过老师对我们的信任还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的内容,教材编写的逻辑,绘图的风格,教学用书的编写,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大的自主的权利,我们自己可以去调研,自己去找理论,找工具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如果束手束脚,等待老师来发号施令,有问题等老师来解决,我们这教材早就做垮了。老师的信任不只是让我们放手去做,他在与外边的同行交流的时候,对自己的博士生的能力深信不疑,花很多力气去宣传自己的团队,这让我们也是信心满满。在团队生活了两年半了,每出一册教材,就让人有一种体验,我们自己的小孩子出生了,我们是倍加呵护,倍加珍惜。

L(硕士生):我觉得师兄和师姐两个是不相上下的。师姐是南京师大的博士生,本科硕士都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的学校也不错。我们都很佩服。我们希望有一个高手来带,平常跟老师接触的时间少,向师姐学习的时间很多。师兄是西安的大学老师,英语水平棒棒的。主要是他现在是一个讲师,团队与外边交流的时候,教材主编的背景确实很重要。这次选教材主编,老师的决定和我们的想法基本是一致的,对师兄和师姐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师兄师姐把教材分给了我们,我负责其中一个分册,如果老师对师兄师姐没信心,我们怎么也不可能对师兄师姐有信心的,我们不会跟着他们的身后干,没有一个领队的来管理,来示范,我们这个团队的工作开展起来肯定非常麻烦。当然教材主编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历背景职称情况是基础,能不能带团队,愿不愿带团队,能不能把自己的课程学好,写好课程论文,还带领大家做教材研究,编写教材,对教材的质量进行把关,思考对教材进行修改,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的投入。我听说师姐和师兄经常加班的,工作到凌晨一、二点是经常的事儿……

(二)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对科研质量诉求的差异性

G科研团队的主要科研任务是完成小学综合英语实验,编写、试用并推广中小学英语教材。团队内W博士回忆了导师与出版社编辑见面的情景,可以看到导师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信任中还包含一些疑虑和担忧。W博士一语击破问题实质“还不是为了出一套好教材呗”。对科研质量的诉求,改变了导师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信任状态。

导师:小刘(出版社编辑),你一直在负责我们的教材,还辛苦你!我们的教材能不能按计划出,还靠你的支持了哦。

小刘:教材是必须要按计划出的,这个雷打不动。现在还是有些问题,一是我们出稿的速度太慢,二是我们稿子当中的错误太多。团队里面的成员没有经过培训,稿子如何去修改,稿子怎么样以规范的格式出现,团队里边好多人都还不是很清楚。你的几个博士生工作还是挺卖力的,和我交流的比较多。但有时候也会出现找不到人的现象,我这边一有问题就必须要联系上他们,不然领导会追责的。我们有任务,一年要完成多少本书,多少本教材,这里面要出多少有影响的东西,也跟我们的业绩挂钩,我们的压力大哦!我是觉得现在团队缺一个制度,一册书的质量变差了,总得想办法追责,是时间不够,还是技术不行,还是对这个没兴趣?没有制度约束,没有责任,大家仅仅是凭着一种自觉来干这个事情,质量是没太大保障的。

导师:能不能说一下具体的想法?

小刘:这几个博士生的素质都挺好,让他们多带带硕士生。几个博士生适当分下工,教材里面有好多工作要做,文字啊,图啊,光盘啊,这些事儿都要花时间去弄。他们的时间是用够了的,您大可以放心,但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您的事情太多,未必能够照顾得过来。还是要让几个博士多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然问题堆多了,几个博士生没感觉出来,老是以为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没有什么问题,对他们太放心,这一过程缺乏监管,你跟着隐患就会很多。师生之间嘛,多点信任是应该的,我是觉得,让学生有责任感,让他们在制度下工作,将来对社会也有个适应。团队的科研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这可能是好事情。因为是学生,没办法对他们进行问责,这也是难做之处。我们这边尽可能地发现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跟他们沟通,让他们尽快的把工作中的失误弥补过来。有些事儿我来办可能更方便些,我会从出版社的角度,告诉这些博士生和硕士生,教材不能乱出,必须要负责任的编,不然的话,会害人损己。我会向他们讲清楚,我们出版社是有制度的,不能出次品,编教材不用心,让我们这边出垃圾,是会让我们掉饭碗的。这些东西老师没有办法,可以原谅你们,但我们这边不行!老师信任学生是可以的,老师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但这里跟学校里面的事情不完全一样,我们这是面向市场的单位,市场竞争激烈,竞争对手很多,对手的办法多、技术高、能力强,对我们来说也是威胁……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时间紧,出稿子的时候错误多,我们得想办法,一是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该怎么改,二是要发现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得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是习惯的问题,是技能欠缺的问题,还是以前没有相关的训练,需要补一补课。这批博士生的英语水平都还不错,但是在细节的地方还是老出错。我们这边可能对他们要求会高一点。由于学科背景的限制,这群博士生硕士生在绘图方面美工方面不懂,我建议还是要求助专业的公司,博士生硕士生写稿进行图的说明,可以当面与美术编辑交流,把教材弄得图文并茂、新鲜有趣,这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博士生硕士生在努力的方向上还是要注意一点,只是懂点教学法,英语好就行,除了语言专业的书,教育教学类的书,其他门类的书籍,也还是要看看的。到时候您的学生语言能力强,又懂教育教学,综合素质也不错,那是一件多好的事情……

(三)导师的信任强化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

W博士在团队中不是主要负责人,但在团队中的大量工作都离不开W博士。团队内的W博士回忆了自己制作录音和光盘向导师汇报的情形:

W博士:老师,光盘录制的事儿,我已经办得差不多了,我从我爱人学校里边找了一个老外(外籍人士),他是加拿大的,以前是戏剧表演专业,我让他模仿教材里边的人物朗读课文,效果还真不错。昨天下午已经联系了广州的录音棚,那边恰好空着,明天可以继续,我们半天可以完成一册的工作量。我想请几个师弟师妹去现场听他们夫妇俩读稿,监控好质量。

导师:好的!这工作你在行,跟他们多交流交流,加拿大那边在双语教学方面,有很多可以学的地方,可以跟这两个老外交流交流,看看他们有什么比较好的做法。也可以看看他们双语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见面之前多读读资料,先把我们这边的问题整理一下,与他们才有一个清晰的交流方向。请他们工作是要付费的,租用人家的录音棚费用也很高,这些事你都可以放心,费用支出全部由你来把控,录制完了,剪辑工作你要跟他们多商量商量,注意些细节,去年实验学校反馈回来,说是部分光盘放进去没办法读,要找一下是哪方面的原因。今年在光盘的印刷和包装上,我们还可以下点功夫,我们教材封面的那些漫画,是不是可以直接用来放到光盘的包装封面上,既美观又符合我们教材的精神。下午我从教育厅开会回来也到现场去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比较口语化,但是他们读的过程中,不能偏离我们的教材,如果确实有哪些内容跟他们的口语表达有差异,需要修改,我们得讨论讨论,确认后再做修改,避免因为随意而犯错。在光盘里,形式和内容上,你花的时间还是不少的,我们请的老外语音纯正,录音棚档次不低,出来的效果应该很好,我对这个有信心。但是在光盘操作方面,看还要不要提高,里边设计了一些游戏,一些歌曲,我是感觉光盘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只是听,模仿,动手操作的机会太少,这不符合我们英语教学实验最初一些想法。你在设计游戏时还可以多动动脑筋,让这些东西更符合小孩的口味。让学生能操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感。学生在游戏过后,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成功的感觉,下一步学起来才有效果。

(四)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受制于外界的压力

X博士担任了团队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后,导师对她的信任度是比较高的,但“有一些不放心”仍然是导师没有说出来的真实感受。这一点X博士生也有所体会。X博士明白,不是导师不好,是团队面临外界的压力太大。X博士描述了向导师汇报组织与实验教师见面的情景。X博士说“费了好多口舌,向导师解释和汇报,就是怕他不放心……”

导师:下周六,全省各地实验学校的老师都会来我们学校参加研讨会,对这个不知道你有没有信心?

X博士:老师请放心!W师兄和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和他都不是第一次主持这样的会议,周三的时候我跟团队所有的成员一起商讨会议当中的细节问题,团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安排。分成了几个组,这些组在工作程序上都比较熟悉自己的内容。我们还分组准备了讨论的话题,我们会去就具体的问题跟实验老师讨论。我们已经把网站里边实验老师反馈过来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且把这些内容进行了分类,如何回答和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三次,而且知道哪些是关键问题,哪些是回答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都有充分的考虑,想了相应的对策。目前在考试的方式上和考试的时间上我们的想法和他们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差异,他们现在必须要参加正式的考试,这些考试是由当地的教育局组织,而我们的想法是应该在考试形式上灵活一些,考试的时间安排上不一定严格按当地教育局的安排来做,这点学校和家长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但我们这是实验学校,我们做的是实验教材,我们的理念好不好,需要老师和校长花时间组织学生去体验、去实践。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次研讨会我们还是能够应付得过来与实验学校的讨论,我相信师兄的能力,师弟师妹们也信心满满,他们都觉得自己在编教材流程上非常熟悉,因为是自己编的教材,对每一单元每一册的想法和设计,在与实验学校老师沟通过程中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次研讨会,主要是实验学校的老师,听课比较多,与他们在网上交流的机会多,所以沟通起来没有太多的障碍。为了让交流会有针对性,团队内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还各自准备了一个主题对老师们进行培训。你平常鼓励我们大胆去做放心去做,这也让我们有很多锻炼的机会,这次研讨会又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我们相信我们会成功的,我们有信心来主持好这次研讨会。

(五)反思:信任的变化、意义和影响

G科研团队的师生交往是在围绕团队的科研课题——实验教材编写与出版在进行,G科研团队的导学关系是在依托信任这一主线在变化。但师生交往和信任变化所体现出来的本质是大学精神在现实挤压中痛苦挣扎,大学精神在与现实做艰苦卓绝的斗争。大学精神本质的内容是大学人持有或追求的自认为理想的且努力传播的价值观及其体系,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独立与自由精神、批判与创新精神以及为社会追求真理的使命感。大学以创新知识为天命,以发现、传播、传授知识为己任,它本能地要求大学人具有批判与创新精神。大学精神本质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24]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是师生之间的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基础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二是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勇气。两个因素都是重要的。老师对学生的能力的判断会有很多标准,老师对学生投入科研和献身科研的精神的判断则主要是以师生之间交往的经历来作为依据的。当然,其间也包含了导师对博士生的期望成分。这样一来,导师对博士生产生的信任感就显得复杂起来,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感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博士生的实际能力的判断,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博士生的期望而产生的行为,则是导师的个性和偏好导致的结果,G团队中导师对X博士和W博士的判断和选择,则是这几个复杂成分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博士生的学术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因素,也有导师的个人期望因素,还有导师的个人偏好因素,更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素。

导师对博士生信任,不是某种单一情感的外显。这种情感会受到一种理性因素的约束。导师有较重的科研任务,要胜利完成科研任务,对导师而言,必须更为客观、审慎地对待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持科研活动,对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主持科研活动的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密切的监督并向博士生施以及时的反馈。这种做法的结果,一种基于情感的,理性成分更少的信任就会相对少一些。但对博士生而言,他们可能感知到的信息是导师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人情味会少一些。科研团队G的事例中,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基本是“结果”导向的,导师对博士生信任产生的基础是对科研项目成果的期待,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的消减或增益,则是基于对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的评价与判断的。信任本身是不能用好与坏的标准来判断,但这一点是客观的:导师对博士生信任的变化,也影响了博士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影响博士生对科研成果价值的判断,自然,这会影响博士生下一步的科研工作投入热情。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可以分为多个层次。第一层次,导师信任博士生,是通过相关信息的判断,认为博士生不会反对团队的各种决定,也不会做出与导师意见相反的决定,更不会做出不利科研团队存在和发展、对导师有伤害的事,这是作为对一个人的最为基本的判断。从这一点来说,导师一般不会认为博士生会故意来做这些事,并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有意来阻碍科研项目的进展。这是对博士生在参与科研过程中对科研项目的价值、科研目标的判断上最为基本的认同。这种信任,是排除了技术性因素和能力因素的信任。是基于一种盼望科研项目成功的一种良好的期望。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还存在第二层次的信任,那就是基于博士生能力和科研管理风格、办事原则、办事策略信任。导师对博士生的学术背景、工作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导师也从博士生的学术背景信息、工作背景信息甚至是家庭背景信息中得到了大量的正面信息,能够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性判断,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对博士生处理团队关系、处理师生关系和参与科研活动的可能情况,是基于对博士生背景性信息的综合判断而做出的对未来的预测。通过经验来判断未来的做法,也会存在一些危险,那就是科研项目的进展、博士生个人成长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过去曾经成功做过的事,不一定在未来也会取得成功。所以G科研团队在选择实验教材的主要负责人时,导师会有些犹豫,而对两个博士生来担任教材负责人有一些担心。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还存在第三个层次,那就是科研项目已经有失败或面临挑战的危险的时候,导师仍对博士生信任不减。这是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一种信任。导师对博士生产生这种信任,不是对博士生个人的判断,而是对科研项目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条件的了解,是对科研项目本身的性质和在社会上可能存在的潜在的价值的了解。也是作为一个科研团队的舵手,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形式、水平及影响的综合性判断。这类信任,是导师的科研眼光和科研境界的最好判断标准。在导师与博士生的交往过程中,还存在一种比较复杂的信任,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仅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在团队选择负责人的时候,导师反复强调博士生的职称和毕业学校的背景信息。表明了在特殊情境下,对博士生作为一个符号而存在的需要。G科研团队从事的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实验的学校对教材的编写水平是存在一种相当高的期待的。实验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求编写教材的科研团队是一个有良好学业背景和良好的工作背景的最佳组合。教材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是一个毕业于名校,具有高职称,对国内外的科研和教学动向有深入了解的人才,这样才能对实验教师产生一种良好的影响,也会在实验教材的下一步评估和进一步的推广过程中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博士生担任教材的主要负责人是一种符号,而导师在这个时候信任的也是博士生在组织教材编写,管理教材质量、推广教材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符号价值。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的影响是有多个方面的。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首先影响的是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信任对于博士生科研效能感主要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效能感理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个人经验,二是来自替代性经验。三是来自言语的劝说。博士生的效能感来自个人的成功体验。博士生从导师那里获得信任是来之不易的。取得信任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种成功产生的正能量是巨大的。可以帮助博士生快速确立下一步的科研和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博士生从疲劳、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中调整过来,转入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状态。这种正能量也可以让博士生从各种困惑和迷茫中找到自我,定位个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方向。来自导师的信任可以让博士生直接感知到来自于导师的正能量。一般而言,博士生会相信,导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导师的成功经验是可以迁移,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博士生也会相信,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向自己传递了某种成功的经验。自己在科研过程中一定能获得某种启示,对自己所参与的科研工作会有一种推动作用。博士生在取得导师的信任的过程中,也是感受导师的榜样的力量的过程。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是导师以某一种特殊的形式,包括言语的形式,向博士生传达出一种正向的评价信息,博士生是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工作背景的,是可以胜任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的。这种信任所产生的力量,本质上是一种导师对博士生的激励行为所产生的作用。G科研团队在公开的场合下,向听众传递一种正面的评价信息,博士生有胜任科研组织与管理工作的能力。这从另一角度折射出了导师在引导博士生从事科研过程中的水平和境界。导师充分利用了各种机会和场合,对博士生实施鼓励,让博士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让博士生的价值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得到了认可和提升。总之,G科研团队在确定教材编辑工作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如何产生的过程,如班杜拉所论述,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来自个人的经验:博士生成功取得了导师的信任。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来自替代性经验:导师的成功的失败的经验对博士生间接性地产生了作用。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也来自导师的言语的劝说,博士生从导师在对自己的肯定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正面信息,获取了在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和管理科研活动的正能量。

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在哪种情境下会受到干扰,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会因之而有所增减?G科研团队在与出版社的编辑的交流和与实验学校的交流和接触过程,较为形象地展示出了信任在外界评价与压力的影响下而消涨的过程。在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博士生的个人工作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科研参与的意识、科研参与的状态等涉及博士生科研参与的状态和水平都进行了直接的评价,而且把这种评价信息以最为直接的渠道反馈给了对博士生下一步的科研和学习状态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手里。G科研团队与出版社的交往,呈现了科研团队和编辑部在两种信任上的差异。G科研团队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以情感为载体,非理性成分更重的一种信任。而编辑部工作人员所经历和赞成的是制度性信任,这种信任是以责任和成功为基础的,在利益主导的一种信任。如果编辑部对博士生没有信任,教材编辑的工作是没有办法开展的。如果编辑部对博士生和博士生所在的团队的信任仅停留在一种情感依赖的非理性水平。教材的编写质量会受到一种潜在的威胁,教材可能会因团队中个别人员参与的不积极,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参与质量不高,可能就会导致教材不能如期出版,也会导致教材的问题失误过多,而教材会遭到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批评与拒绝。所以编辑部对博士生的信任实际上是一种强限制性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基本原因在于编辑部的生存受到了来自文化市场上竞争因素的生存威胁和挑战。从G科研团队与教材编辑部的磨合过程来看,G科研团队的情感性信任是受到了制度性信任的挑战的,最终,制度性信任还是占了上风。从某种角度上,这种情形和结果,也反映出了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社会学家将世界上存在的国家分成了很多种类,分类的基本依据是接受观察的社会是在怎样的信任基础上建立社会成员的联系,架构一个社会的基本构架的。社会学家认为基于血缘、亲属关系的信任是一种低水平的信任,而把一些基于责任和利益分割而形成的责任看作一种高水平的信任,社会学家基于此而把不同的社会分成了高信任社会和低信任社会。认为高信任的社会是与社会的发达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与此同时也认为,低信任社会是与社会的欠发达和落后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学家依据信任基础对社会进行发达和不发达的分类,给反思G团队的科研活动带来了启示,一个富有实力,为社会所认可的科研团队,团队内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彼此间存在基本的,以熟悉程度和交往程度为基础的信任是必须的,它是开展团队活动,组织团队从事科研活动,对团队的活动进行管理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是,科研团队要与社会力量进行很好合作,要让团队的科研成果的质量上档次,让团队的科研水平有保障,让团队的科研实力能够最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制度性信任是必须的。制度性信任必须在团队管理和团队运作过程中占主导作用。(www.xing528.com)

团队中师生间信任的逝去与重拾、生成与消涨正是大学精神的逝去与重拾,也是大学精神的生成与消涨。师生间的信任变化是外在的,而背后的大学精神,则是内在的。

【注释】

[1]陈建成,庞新生.北京林业大学重点建设教材统计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0):47.

[2]温忠麟.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70.

[3]王孟成.潜变量建模与MPLUS应用·基础篇[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38.

[4]张军华.产品市场竞争的权益资本成本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32.

[5]董临萍.中国企业情境下魅力型领导风格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2.

[6]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等.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1):98-104.

[7]张敏.教师合作学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38.

[8]雷浩,徐瑰瑰,邵朝友,等.教师关怀行为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V31(2):188-197.

[9]田芊,邓士昌.积极完美主义对拖延行为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21-224.

[10]王秀丽,王丽敏,姚桂英,等.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主观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4):376-377.

[11]周永红,吕催芳,杨于岑.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拖延: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533-536.

[12]黎志华,尹霞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希望的影响机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5):610-617.

[13]倪士光,徐继红,叶霖.非理性拖延量表的修订及其与健康行为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603-605.

[14]严标宾,张兴贵,林知.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软科学,2013,27(12):49-52.

[15]黎志华,尹霞云.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希望的影响机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5):610-617.

[16]赵鑫,史娜,张雅丽,等.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不良的影响:情绪调节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8).

[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0-82.

[18]徐辉富.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步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42.

[19]徐辉富.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步骤[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46.

[20]李秋芳,范真.护理学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136.

[21]孟娟.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研究方案之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5.

[22]徐辉富.现象学研究方法与步骤[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8:41.

[23]李醒民.科学思想文化丛书:什么是科学[M].商务印书馆,2014:202-208.

[24]刘尧.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评论[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45-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