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及其影响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导学关系的影响度,首先就导师对博士生影响度进行分析,所涉及的问题项共10项,主要来自门哈德的导师人际风格量表,原量表共有41个问题项,问题项涉及了大量导师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情景性信息。综合考虑影响度和信任度因素,可以形成对导学关系进行类型划分的标准。表5-5导学关系信任度描述性分析结果从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得分来看,得分均值介于4.13至3.24之间。

透视导学关系:信任及其影响

对导学关系的测量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导师对博士生的影响度(Influence),影响度在管理学领域中,也与控制度基本同义。鉴于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关系仅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类关系,这类关系的主体具有特殊性,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避免使用控制一词,以便在分析过程中在对导师或博士生的行为进行描述和定性时不引起歧义。同时,采用影响度来替代控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对师生交往特征、导师指导特征的观察视域,把导师可能更多地利用学术声望、文化陶冶等隐性的方式对博士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产生启发、放大、限制、区分等作用纳入考察的范围,这些因素恰好可以用以区分导学关系与公司和企业中的师徒关系,区分在组织和机构中形成的纯粹的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从师生情感距离远近来分析师生交往的特征和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特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路径。但是,仅从关系的亲密程度难以从根本上去确定师生关系的稳定属性。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师生关系在情感上的亲密程度也仅是其中之一。单就情感因素而言,也存在多种类型的情感。为此,本研究从众多情感因素中,选取信任这一既能代表情感的距离,又能更为贴切地反映这种情感距离的本质,还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和发展主题一致,从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度、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度进行双向测试,综合考虑导师对博士生的影响度。

为了解导学关系的影响度,首先就导师对博士生影响度进行分析,所涉及的问题项共10项,主要来自门哈德的导师人际风格量表,原量表共有41个问题项,问题项涉及了大量导师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情景性信息。门哈德的量表从两个维度测量了导师在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人际风格。一个维度是命令-遵从维度,另一个维度是对抗-合作维度,前者主要测量的是导师对博士生的影响程度,后者测量的是师生之间在情感距离的远近程度。其基本的假设是师生之间的影响程度和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远近共同作用,会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师生交往风格,也会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风格,进而对博士生的科研绩效、科研能力、从事科研的意愿产生影响。

在测量博士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影响度和信任度的基础上,将影响度和信任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综合考虑影响度和信任度因素,可以形成对导学关系进行类型划分的标准。基本操作步骤为:

第一,求出导学关系影响度均值。将导学关系影响度各问题项相加,求和,然后除以影响度问题项项目个数。

第二,对导学关系影响度均值进行降序和升序排列,求前27%和后27%的临界值,分别为3.64和5.64,根据影响度均值情况,将数据分为三组,其中低影响度组(lc)均值小于3.64,中影响度组(mc)均值介于3.64和5.64之间,高影响度组(hc)均值大于5.64.

第三,求导学关系信任度均值。将导学关系信任度各问题项相加,求和,然后除以信任度问题项项目个数。

第四,对导学关系信任度均值进行降序和升序排列,求前27%和后27%的临界值,分别为3.36和4.18。根据导学关系信任度均值情况,将数据分为三组,其中低信任度组(lt)小于3.36,中信任度组(mt)介于3.36和4.18之间,高信任度组(ht)均值大于4.18。(表5-1)

第五,在对导学关系的信任度和影响度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对导学关系进行分组。(表5-2,表5-3)

表5-1 导学关系影响度分组说明

表5-2 导学关系信任度分组说明

表5-3 导学关系的分组说明(www.xing528.com)

表5-4 导师对博士生影响度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表5-4中数据从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支持角度分析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影响度:“说我不老实”“挑剔我的工作”“给我很多建议”“对于我的提议总是犹豫不决”和“对我表现很烦躁”。

从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反馈角度分析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影响度:“说我缺少训练”“很严厉批评我们的进展”“讨论论文显得很内行”“研讨时很内行”“认为我不可靠”和“对我的进展很不满”。

用于测量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之间的影响度的共有12个题项,按降序排序情况为:“说我不老实”(6.66),“挑剔我的工作”(3.83),“给我很多建议”(3.82),“很严厉批评我们的进展”(3.72),“对于我的提议总是犹豫不决”(3.68),“讨论论文显得内行”(3.57),“对我表现很烦躁”(3.50),“研讨时内行”(3.39),“说我缺乏训练”(3.35),“对我的进展不满”(3.30),“认为我不可靠”(3.26)。12个问题项主要是对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博士生过程中,导师对博士生意见的接纳程度,导师对指导博士生过程中的自信程度,导师对于博士生在论文和科研过程中的办事效率问题的反应方式,对于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所出现的研究程序上出错的态度,对于师生之间交往的诚信问题的态度。整体而言,测试了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交往过程中,博士生处于欠佳状态,甚至是出错状态时的态度,同时,也对博士生导师以怎样的方式对博士生的论文进行反馈进行测试,所测的内容基本是博士生导师在对待博士生指导工作方面的负面情绪,负面态度和负面行为,就博士生针对自己经历的实际情况的打分情况而言,得分普遍较低。

表5-5 导学关系信任度描述性分析结果

从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得分来看,得分均值介于4.13至3.24之间。得分均值按降序原则排列如下:“我很欣赏导师的学术品行”(4.13)、“我喜欢导师的研究思想”(4.03)、“我认为导师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3.98)、“信任度—我佩服导师的科研项目管理才能”(3.95)、“我认为导师善于处理与其他学生的关系”(3.94)、“导师的研究方法很合我的口味”(3.93)、“导师与我有足够的面谈时长”(3.59)、“导师与我每月有足够的见面的次数”(3.58)、“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3.57)、“导师向同行推荐我”(3.37)、“读博期间导师常给我经济支持”(3.24)。整体而言,能反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均值最高的是问题项“我很欣赏导师的学术品行”,最低的是问题项“读博期间导师常给我经济支持”。

把导学关系信任度各项得分均值按降序排列,前三名的得分均值的问题项为“我很欣赏导师的学术品行”“我喜欢导师的研究思想”“我认为导师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把导学关系信任度各项得分均值按升序排列,排列前三名的得分均值的问题项为:“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导师向同行推荐我”和“读博期间导师常给我经济支持”。这说明了,就被调查的418名博士生而言,导师在课题参与方面所给予的信任是不够的,导师信任博士生的能力和品行而向同行推荐博士生的情况不多,推荐程度也不够。“读博期间导师常给我经济支持”这一项均值低,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存在导学关系上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不是“导师是否给了博士生经济支持”,也不是“导师是否给足了博士生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博士生所期待的信任和博士生所欠缺的信任源自经济因素范围之外。

测量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度的问题项包括:“我很欣赏导师的学术品行”“我喜欢导师的研究思想”“我认为导师善于处理与同事的关系”“我佩服导师的科研项目管理才能”“我认为导师善于处理与其他学生的关系”“导师的研究方法很合我的口味”“导师与我有足够的面谈时长”和“导师与我每月有足够的见面的次数”。测量的出发点有三个,第一个出发点是从道德层面测量导师的品行因素,第二个出发点是从能力侧面测量导师的科研设计能力、科研管理能力及团队沟通与管理能力,第三个出发点是从师生交往质量与过程感知层面测量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过程、指导方式及与博士生的指导需求的匹配度。从得分均值来看,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度整体是比较高的。

测量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度的问题项为:“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导师向同行推荐我”和“读博期间导师常给我经济支持”。这三个题项主要是从博士生与导师的交往过程体验出发,测量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状态,包括导师基于对博士生能力的信任和个人品行的信任而做出的对博士生的支持性行为。从得分均值来看,相对于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度而言,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度是比较低的。有可能是博士生科研参与状况整体情况不好,而让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评价偏低,进而缺乏对博士生独立主持科研的能力的信任,缺乏对博士生深度参与科研的能力的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