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生导学关系对科研投入和效能感的影响

博士生导学关系对科研投入和效能感的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本研究中的导学关系,在时间上强调的是博士生在攻读博士生学位过程中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所产生的关系。此外,为叙述方便,后文中提及科研投入这一概念,仅指博士生科研投入;效能感指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导学关系指博士生在其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导学关系。第六,通过对小范围的博士生进行预测试,对问卷进行再次修订。

博士生导学关系对科研投入和效能感的影响

(一)变量设置

本研究对需要测量和分析的变量做如下设置。

1.因变量

博士生科研投入:博士生科研投入包括认知性科研投入、行为性科研投入和情感性科研投入。

认知性科研投入:博士生对科研投入活动所持的观点和主张,指对科研价值,科研性质,科研状态以及对科研任务的看法和主张。

行为性科研投入:博士生在科研过程中的行为状态与特征。

情感性科研投入:博士生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对科研活动的情绪与态度。

2.自变量

导学关系影响度: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之间的交往在控制-遵从两者之间的平衡程度。

导学关系信任度: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程度和博士生对导师的信任程度。

(二)变量使用的排除性说明

在使用变量时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在此对这些特殊情况做限定与说明。(www.xing528.com)

关于本研究中的导学关系,在时间上强调的是博士生在攻读博士生学位过程中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所产生的关系。本研究对产生导学关系的地点不做明确限制,本研究认为导学关系主要是发生在教学或实验场所里的关系,本研究也关注与博士生的能力成长紧密相关的场所,如导师课题论证或结题现场,博士生可以与导师直接接触并讨论学术性问题的场所。导学关系包括师生之间在学术研究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关系,如经济利益分割,读博士前后所形成的工作关系,领导或被领导关系等,不在本研究的考虑范围之内。本研究的博士生导师是指博士生的第一导师,在现有条件下,博士生导师有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行业导师也称为校外导师,本研究暂不研究行业导师,校外导师。对于工科生,存在高年级博士生带低年级博士生的学习现象,本研究中的导师不包括扮演了导师角色但实际身份是博士生的博士生。本研究中的导学关系包括:博士生对导师的人际交往特征感知、博士生对师生交往质量感知、博士生对导师的角色与功能感知。

关于本研究中的博士生科研投入,本研究的博士生科研投入也仅指博士生在攻读博士期间在博士培养单位里,独立或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的行为。不包括博士生在工作单位里的科研行为。本研究所指的博士生是通过正式招考,参与了高校规范培养的博士生,不含荣誉博士和仅通过论文答辩而取得学位的博士。本研究中为了研究方便,主要把研究的范围缩小到还未取得学位的博士生和刚取得博士学位未满三年的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士。

此外,为叙述方便,后文中提及科研投入这一概念,仅指博士生科研投入;效能感指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导学关系指博士生在其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导学关系。

(三)测量工具

为了研究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验证前面所提出的假设,采取了自编的博士生导学关系和科研投入问卷。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为418名在读博士生,包含取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博士,设置量表的问题项时,参考了来自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实证研究工具,这些量表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实际验证和修订,所测试的信效度较高。在开发了新的量表后,通过初步测试,对少量与中国实际情况存在差异的题项进行了修改和删除。通过对问卷进行项目测试和因子分析及相关指标证实,再经专家最终确认,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四)对导学关系的测量操作设计

对“导学关系”的测量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博士生所感知到的博士生导师的人际交往特征进行测量。二是测量博士生所感知到的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的信任程度。三是测量博士生对博士生导师的信任程度。

在测量博士生导师人际交往特征时,本研究采用了博士生导师人际关系量表,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了问题项表述上的修订。本研究使用博士生导师的人际关系量表的目的有以下三个:第一,测量博士生导师与博士生交往的关系特征是什么。第二,测量导学关系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第三,了解不同博士生群体在师生关系上呈现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特征。为了确保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做了以下一些工作:第一,对量表的开发历史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解。第二,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第三,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别以及时间因素所带来的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上的变化。第四,对原始量表的维度的问题项进行细致的研究。第五,由多个专业人员对英文版的量表进行汉化,对他们进行访谈,分析问题项的最可靠的表达,进行筛选。第六,通过对小范围的博士生进行预测试,对问卷进行再次修订。第七,从考虑问卷发放方便的角度将问卷设计成了网络版和纸质版,并探讨会影响问卷答题质量的技术因素和操作性因素。

本研究部分吸收了门哈德的研究成果、西安交通大学梅红教授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王茜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师生交往量表进行以下几点改进性设计:相关研究成果用综合的量表和问卷测量了人际关系的结构度、人际关系的亲近度。本研究将改变这种测量方式,对博士生和导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结构性和人际关系的亲近性进行了单独测试。从原量表中选取了测量信效度较好的题项,将量表进行拆分,保留原量表中测量人际关系结构度(控制度)的问题项部分,吸收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在量表中增加了测量导学关系信任度的题项,用导学关系的信任度的测量代替亲近度的测量。考虑中西文化的差别,将表述方式本土化,综合考虑文化差异因素,把无须在新的量表中存在的问题项去掉,去掉在中文环境读者不能理解和区分的关键词。

(五)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测量操作

在对博士生科研投入进行测量时,使用自编的博士生科研投入量表。选择样本时,把来自全国各地的418位博士生作为样本,邀请被试在网上填写量表,被试人员以在读博士生为主,测量的范围包括测量博士生科研投入质量,科研投入任务认知,科研过程自我感知情况,本量表区分了博士生和硕士生,区分了工作投入和学习投入,同时,还考虑了中国博士生教育的文化特征。在对博士生科研投入进行测量时,不仅考虑了博士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特征,也考虑了博士生科研投入的时间因素,科研任务观,科研价值观,科研结果期望和困难应对策略;科研投入的问题项共19项,问题项来自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科研投入量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