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士生科研行为的研究价值-透视导学关系影响

博士生科研行为的研究价值-透视导学关系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士生科研行为相关问题所存在的潜在研究空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它是本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并开展调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国内外对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的科研行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与之相关成果的质量也是让人满意的。

博士生科研行为的研究价值-透视导学关系影响

博士生科研行为相关问题所存在的潜在研究空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它是本研究提出研究问题并开展调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与现象,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深入探讨,对这些现象进行深入了解。博士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指导,离不开导师的监督,也离不开导师的影响。博士生的成长一般而言都不会如想象那样一帆风顺,当博士生遭遇到科研的困难或学习的坎坷的时候,离不开导师的支持和鼓励。博士生具有准研究者的身份,他们要成为正式的研究者,需要热情的引路人为他们进入学术圈铺好前进的道路,为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学术前辈与同行建立高效的平台。博士生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活动或独立开展科研活动,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研究,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为社会所承认的一种默契,这一过程中,博士生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博士生导师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是很容易被常人所忽略,人们很难意识到对这其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会具有什么样的特殊价值,人们也很难进一步去探讨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人们也不会去深入地思考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会因之受到怎样的影响。博士生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现象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这些现象中不一定没有值得深思的问题。

第二,博士生教育过程中不断有新问题产生,为我们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任务。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教育环境的变化,博士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轨迹也势必发生变化。在持续变化的条件下,博士生的科研行为和导师的指导行为以及相互的关系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会带来什么样的新的影响,会衍生出什么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于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博士生的过程中,博士生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和情感模式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的教育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情景下,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行为模式、认知模式和情感模式受影响的过程和特征应当是一个值得倍加关注的问题。(www.xing528.com)

第三,不同国家和地区因为历史和文化原因而对博士生教育中的问题有不同的观察视角,这种差异会为博士生教育研究带来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对于博士生自身成长和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博士生进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既有博士生的问题和博士生导师的问题,也有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的关系的问题。国内外对博士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多有探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对博士生教育进行研究的行列中,有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也有在高校从事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还有高等教育领域之外的其他学科的学者,如社会学、心理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法学和伦理学领域的学者。其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现博士生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博士生教育的规律,提出对博士生教育应然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方面的主张和观点,对博士生教育历史、现在和未来可能存在的命题进行诠释。其讨论的主题涉及了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标准、博士生教育的时代内涵、博士生教育的资源分配、博士生教育的过程与环节监控与调节、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举证与评估和博士生教育的内容布置与学科布局。其研究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博士生个人的素质、能力、水平和幸福感,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角色意识、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意识、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所在集体的团队素质,发展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文化适应能力、工作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改善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所处的管理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的交往模式、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之间的信息分享模式、情感共鸣模式、知识传递模式和科研成果分享模式。其研究的基本假设是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是相互独立又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人,博士生群体和博士生导师群体是既相互独立又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两个群体。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既具有独立的思想,又具有自己的情感,他们会受到经济制度的影响,受到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影响,他们也会受到社会的群体差异、群体融合和群体分裂等事件的影响。国内对相关主题研究的手段多为访谈研究、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国外的研究以访谈研究和问卷调查分析为主;国内的研究前期以经验总结为主,后期则多是改编和利用国外的成熟的问卷,对不同背景和不同特征的博士生、博士生导师进行调查。其研究的手段从简单的数据描述发展到了对新的统计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甚至是利用了计算机模拟技术,实现了对复杂现实的再现与再生,拓展了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增加了研究的精度,加大了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深度,使研究结论更接近事实的本身。国内外对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的科研行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与之相关成果的质量也是让人满意的。但是,任何一种研究都会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学科的发展状况或研究者自身条件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研究的局限性。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类交通、通讯、娱乐、饮食服装、起居条件和习惯等都在以极快的速度、迥异于过去、超乎于普通经验的方式改变人的认知方式、情感模式和交往模式。新的习惯、新的文化在这种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巨变的情况下也在悄然沉淀,被无声地形塑。在这种条件下,研究者即使有很好的想象力,研究者即使有不同于常人的前瞻性的眼光,其思考的策略也难于驾驭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其研究也难于从错综复杂的生活世界中发现事物的真相。社会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学科与学科之间也在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产生相互的影响。学者应以怎样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以怎样的方式从学科体系中吸取营养,辅助自己的研究,支持自己的研究,充实自己的研究,学者应以怎样的方式去反思学科建设,支持学科建设,加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完善性,增强学科的影响力和文化辐射能力,这些都值得思考。

第四,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和学科方法在争论中不断完善,为定位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其他学科一样,高等教育学科也在各种争鸣中发生着形态上的突变和本质的渐变。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和思辨,本学科的研究是应该立足于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还是执着于问题导向的思考。这些争论和分歧现象的存在,表明了学者们已经清楚意识到:不同的研究趋向、不同的研究动机会导致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而确立不同的研究出发点、选择不同的研究路径,寻求不同的研究归宿,都会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分歧和主张上的区分。研究者自身的条件与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也存在某种清晰可见的关系。研究者的学历背景、工作背景、生活背景、语言和文化背景是形成研究思想方法和形成具体研究思路的基础,它们也是研究者观察和理解研究对象,理解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的基础。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持的伦理观念会影响到研究者如何对待研究对象、研究的成果及研究的发现。研究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会影响到研究者制定研究计划的科学性与完美性,影响到研究者实施计划的进展与速度。研究者的个人兴趣会影响其在研究过程中如何确定研究的重点,如何发现研究的关键点,影响研究者如何确立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参照物,寻找能够解释其结构、关系、特征和变化的概念与模型。研究者的综合素质也会影响研究的分析思路与研究方法的选择。总之,宏观社会与微观世界的变化、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变动趋势,研究者自身条件的形成与改变都会影响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研究结论以及研究者本身。对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及其关系和行为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研究手段、研究视野上都会因外在条件和研究者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变化而有新的改变。只有这个命题成立,对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及其关系和行为进行研究才可能有研究思想上的转变,研究视野上的拓展、研究方法上的升级转型,才可能有新的研究成果产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变“简单的经验总结、低创造的模仿、随机的拼凑”的低层次的研究范式,推动博士生教育研究向深入、实效发展,提升理论层次,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促进高等教育学科的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生产水平提升,强化具有本学科权威、独立的话语体系的产生,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形成对话、理解的文化氛围。高等教育学科自成一家,在学术界独树一帜的同时,也与其他学科产生必要的交集,适应社会和文化条件的变化。这是本研究努力的方向,也是本研究要努力寻找的创新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