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国内学者多采用成岩相分析方法,其工作基础就是以储集岩的次生成岩特征(包括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类型、压实和溶蚀组构、孔隙类型及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为依据来划分并定义成岩相,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强调在层序地层学格架下,对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不同类型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藏均赋存在有利相带中,具有明显的相控特点。通常人们对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比较熟悉,其定义是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和沉积特征的物质表现,可以反映出地史时期古沉积环境特征(包括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和古沉积介质条件等)及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古生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等)。有利的沉积相带,如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相和河口坝相对岩性地层圈闭和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对于沉积相,将成岩相定义为:某一储层段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成岩环境及其产物的综合表现。依据成岩环境分析,通常划分为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两种。成岩相的命名主要根据对储层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如压实相、胶结相、重结晶相、溶蚀相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依据压实强度划分弱压实相、中等压实相和强压实相;根据胶结物类型划分绿泥石胶结相、方解石胶结相、硅质胶结相和沸石胶结相等;根据溶蚀组分划分出长石溶蚀相、方解石溶蚀相和岩屑溶蚀相等,具体定名应考虑不同成岩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程度大小,以能反映出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就行。
成岩相分析方法就是要在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演化特征之间建立一种成因联系,在查明主控成岩作用类型的基础上,弄清其在纵向上的分布和组合特征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和制约程度,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为储层纵向上孔隙演化机制和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平面分布特征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其工作方法如下:首先,查明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即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破坏和保存或再生起决定性的成岩作用,如破坏性的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自生矿物沉淀作用、建设性的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其次,弄清主控成岩作用类型在纵向上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制约特征和程度。提出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建立研究区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模型。最后,提出华庆地区延长组储层评价标准,划分出典型的成岩相类型,依据铸体薄片和孔渗分析数据,详细刻画成岩相与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和面貌,结合沉积相研究成果,绘制沉积—成岩相平面图。在深入分析孔隙形成与演化规律基础上,廓清孔隙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据此预测有利的储集区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