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 孔隙类型
通过岩石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可知,华庆地区主要孔隙类型有颗粒间压实残留粒间孔,粒间胶结物发生溶蚀产生的粒间溶蚀孔,长石和岩屑发生溶蚀产生的粒内溶蚀孔,微裂缝和自生矿物中的晶间孔等。在各种孔隙类型中,根据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贡献,将孔隙类型主要归纳为以下3种类型。
(1)粒间溶孔。是由于碎屑颗粒边缘的溶蚀,早期胶结物、次生加大胶结物及其交代矿物的局部溶蚀形成的孔隙。此类孔隙在工区内是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对储层的物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粒内溶孔。是指岩石碎屑颗粒内形成的溶蚀孔隙,这类溶孔也可能是在成岩早期被易溶矿物交代后又被溶蚀形成的。粒内溶孔在工区内普遍存在,对储层物性起着一定的作用。
(3)压实残留粒间孔。颗粒之间原生孔隙,由于压实作用而变小,但没有完全消失,也没有被胶结,这类孔隙占的比重不是很大,主要发育在绿泥石黏土膜成岩相中的砂岩中。
6.1.1.2 孔隙特征及分布
华庆地区砂岩储层中溶蚀作用比较普遍,总体来说溶蚀孔占主导地位,但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差别。①长63层位。北部和东北部为三角洲前缘相,存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其粒度较粗,分选也较好,抗压实能力比较强,保留有一定的粒间残留孔。其孔隙特征以粒间溶孔+粒间残留孔为主。中部主要为重力流沉积,颗粒粒度较细,分选较差,成分成熟度也较差,因此压实作用强烈,粒间孔基本损失的差不多,但该区域在生烃中心,酸性流体对其溶蚀作用强烈,因此其孔隙特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组合。②长81层位。该层位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相,储层砂体粒度较粗,分选也较好,抗压实能力比较强,孔隙特征以粒间溶孔+粒间残留孔为主。在中部的部分地区沉积相可能为浅湖相,砂岩粒度较细,碳酸盐含量较高,其孔隙类型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组合,其中以粒内溶孔为主。
(1)白233井孔隙类型。
①2085.20m长63(图6-1)。压实强烈,岩屑假杂基化,颗粒之间线接触,颗粒中岩屑含量较高,溶蚀现象很发育。面孔率为8%。孔隙组合主要为:粒间溶孔占40%,粒内溶孔占40%,粒间孔占20%,孔隙中可见黑色原油。
②2227.60m长81(图6-2)。压实强烈,火山岩屑和泥质岩屑都压实变形厉害,颗粒之间线接触,孔隙呈孤立型,连通性能较差,孔隙中可见黑色沥青。面孔率为7%。孔隙组合主要为粒间溶孔占44%,粒内溶孔占22%,粒间孔占33%。
图6-1 白233井(×200,2085.20m长63)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隙中可见黑色原油
图6-2 白233井(×400,2227.60m长81)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隙连通性能较差,孔隙中可见黑色沥青
(2)白168井孔隙类型。2237.92m长81(图6-3)。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颗粒分选较好,次圆状,颗粒之间点—线接触,颗粒表面发育绿泥石黏土膜。面孔率为15%。孔隙组合主要为:粒间孔占50%,粒间溶孔占35%,粒内溶孔占15%。
(3)白120井孔隙类型。2119.11m长63(图6-4)。压实作用较强,颗粒以线接触为主,泥质岩屑压实变形,有少部分粒间残留孔隙。孔隙中可见到沥青。面孔率为12%。孔隙组合主要为:粒间孔占35%,粒间溶孔占53%,粒内溶孔占12%。
图6-3 白168井(×25,2237.92m长81),孔隙结构特征
图6-4 白120井(×200,2119.11m长63),孔隙结构特征
(4)山145井孔隙类型。2122.40m长63(图6-5)。压实作用很强,颗粒之间线—凸凹接触,溶蚀作用发育,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蚀孔。面孔率为3%。孔隙组合主要为:粒间孔占18%,粒间溶孔占35%,粒内溶孔占47%。
图6-5 山145井(×200,2122.40m,长63)粒间和粒内溶孔为主
总之,研究区域内主要储层包括长63和长81两个层位,其共同特点是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的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压实作用较强,岩屑颗粒压实变形现象非常普遍;不同点是,在物性较好的储层中,长81储层由于压实作用较弱,保留了一定的粒间孔隙,而长63储层由于强烈的溶蚀作用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隙。
6.1.1.3 孔隙结构特征
砂岩的孔喉特征主要取决于颗粒的粒度、组成、排列方式以及胶结物的数量和成分。砂岩的有效孔隙度随粒度中值的增大而升高,随填隙物的增多而降低。研究工区地质背景表明,华庆地区长63沉积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相、浅湖相、浊流和砂质碎屑流等陆相沉积。(www.xing528.com)
研究区的储层主要为碎屑岩储层,碎屑岩储层的孔喉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和成岩演化史。储集岩的孔隙系统极为复杂,可以看作是由一套不规则的毛细管网络组成,饱含油、气、水的岩石具有显著的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毛细管的普遍性质和一些特有现象,从而了解储集砂岩中孔喉大小、连通状况、分布及相互配置关系。
(1)白233井孔隙结构特征。
①白233井2085.20m长63(图6-6)。平均孔喉半径0.177μm;分选系数0.159;排驱压力1.42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0.518μm;最大进汞饱和度73.44%;退汞效率(%)为17.02%。孔隙度为9.4%,渗透率为0.11mD。沉积相为砂质碎屑流沉积。
②白233井2227.60m长81(图6-7)。平均孔喉半径0.155μm;分选系数0.185;排驱压力2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0.368μm;最大进汞饱和度70.6%;退汞效率(%)为19.6%。孔隙度为8.8%,渗透率为0.14mD。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
③白233井长63层位和长81层位储层。曲线形态为细歪度,平台作用明显,说明分选中等,排驱压力较大,较小中值半径,且相对集中。反映的储层储渗性能较差,属于细孔喉型储层。
图6-6 白233井(2085.20m长63)压汞曲线特征
图6-7 白233井(2227.65m长81)压汞曲线特征
(2)白168井孔隙结构特征。白168井2237.92m长81(图6-8):平均孔喉半径1.37μm;分选系数2.068;排驱压力0.13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5.65μm;最大进汞饱和度78.5%;退汞效率为34.81%。孔隙度为11.5%,渗透率为2.1mD。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
曲线形态为偏细歪度,排驱压力相对较小,相对较大的中值半径。平台不明显,说明孔道分选较差,储层物性较差,属于偏细孔喉型储层。
图6-8 白168井(2237.92m长81)压汞毛细管曲线
(3)白120井孔隙结构特征。
白120井2119.11m长63(图6-9):平均孔喉半径0.322μm;分选系数0.228;排驱压力1.32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0.557μm;最大进汞饱和度85.99%;退汞效率为24.27%。孔隙度为10.2%,渗透率为0.13mD。为重力流沉积。
曲线形态为偏细歪度,排驱压力较大,较小的中值半径。平台作用明显,孔道分选中等。说明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细孔喉型储层。
图6-9 白120井(2119.11m长63)压汞曲线特征
(4)山145井孔隙结构特征。
图6-10 山145井(2122.40m长63)压汞曲线特征
山145井2122.40m长63(图6-10):平均孔喉半径0.322μm;分选系数0.228;排驱压力1.32MPa;最大连通孔喉半径0.557μm;最大进汞饱和度85.99%;退汞效率为24.27%。孔隙度为10.2%,渗透率为0.13mD。为浊流沉积砂体。
曲线形态为偏细歪度,排驱压力较大,较小的中值半径。平台呈倾斜形,说明孔道分选较差,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细孔喉型储层。
总体来说,长81和长63储层的压汞曲线形态都为偏细歪度,平台呈倾斜形,排驱压力较大,中值半径较小,说明储层物性较差,孔道分选较差,属于偏细孔喉型储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