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控制的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控制的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对孔隙的改善和破坏情况,将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高岭石析出作用、方解石胶结物沉淀作用、硅质胶结作用、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的沉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长6段砂岩中基本上以长石颗粒和岩屑颗粒溶解作用为主。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控制的研究

根据研究区孔隙产状特征及溶蚀作用对孔隙的改造,长6段砂岩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隙(Ⅰ类)、粒间溶孔(Ⅱ类)、粒内孔隙(Ⅲ类)共3种类型。其中,Ⅰ类孔隙是原生粒间残留孔隙,其含量高低直接决定了砂岩的储集条件;Ⅱ类孔隙,是在Ⅰ类孔隙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基本上反映了砂岩中次生孔隙的发育条件和发育状况;Ⅲ类孔隙(主要包括晶间孔、杂基孔和粒内溶孔),既有原生的也有次生成因的,孔径较小、连通性较差,对储层物性贡献有限。统计表明,长6-A成岩序列地区的储层砂岩的孔隙类型以Ⅰ类孔隙为主,所占比例为45%~78%,平均为67%,Ⅱ类平均为28%,Ⅲ类所占比例平均为5%;长6-B成岩序列地区的储层砂岩的孔隙类型以Ⅱ类孔隙为主,所占比例为45%~62%,平均为55%,Ⅰ类孔隙平均为30%,Ⅲ类所占比例平均为15%。

根据对孔隙的改善和破坏情况,将成岩作用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成岩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高岭石析出作用、方解石胶结物沉淀作用、硅质胶结作用、晚期含铁碳酸盐矿物的沉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无疑使储层孔隙得到改善,主要发生在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早期,此时生油岩中的有机质开始大量脱羧基,并释放出CO2,进入孔隙流体后,使水介质呈较强的酸性,在热对流作用驱动下,酸性流体可以在砂岩孔隙系统中流动并对其中易溶骨架颗粒和早期碳酸盐胶结物进行溶蚀,形成大量粒间和粒内溶蚀孔隙。长6段砂岩中基本上以长石颗粒和岩屑颗粒溶解作用为主。(www.xing528.com)

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是通过占据孔隙而达到破坏储层的目的,机械压实作用在成岩作用早期,使碎屑沉积物迅速压实,粒间孔隙度损失较快;高岭石、石英、碳酸盐等自生矿物的形成,主要是在粒间孔壁和粒内溶孔中结晶沉淀析出,从而使得孔隙度减小;对于矿物颗粒的溶解作用在孔渗条件较差、孔隙喉道比较细的砂岩中即便发生溶蚀作用后,大部分溶蚀物质不能随孔隙流体带出,从而在粒间孔隙中发育了大量自生黏土矿物,砂岩的孔渗条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相反大量的黏土矿物妨碍了石油的流动,使储层物性变差,通常见到的产油较差的暗色储层,大多是这类储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