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区内储层主要涉及三角洲前缘相水下分流河道砂、砂质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砂体以及浊流砂体和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下面以不同沉积微相下的砂体岩石学特征为例来进行总结。
3.2.3.1 三角洲平原相河道砂岩
主要发育在长81层位。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基本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石英含量平均为35%,长石含量平均为25%,岩屑含量平均为40%。粒度相对较粗,为细砂岩,少数为中砂岩。杂基含量相对较少,颗粒分选较好,磨圆度为次圆。绿泥石黏土膜发育,标志着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粒间溶孔。
3.2.3.2 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
主要层位为长63和长8。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岩性基本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粒度相对较细,为细砂岩和粗粉砂岩。颗粒分选较好,有一定量的杂基和一定的碳酸盐胶结物。物性差异较大,成岩作用较强。石英含量平均为45%,长石含量平均为20%,岩屑含量为35%。(www.xing528.com)
3.2.3.3 砂质碎屑流砂岩
主要层位为长6。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岩性基本为长石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粒度相对较细,为细砂岩和粗粉砂岩。杂基含量相对较多,颗粒分选较差,次棱角为主。成岩作用强烈,物性差异较大,部分砂岩物性较好,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石英含量平均为45%,长石含量可达到25%,岩屑含量为30%。
3.2.3.4 浊流砂岩
主要层位为长6。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岩性基本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粒度相对较细,为细砂岩和粗粉砂岩。杂基含量相对较多,颗粒分选较差。成岩作用强,物性较差。石英含量平均为40%,长石含量可达到27%,岩屑含量为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