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储层效应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储层效应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构造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全面抬升。新生代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形成一系列断陷,而盆地内部主体仍以前期的构造面貌继续抬升遭受剥蚀至今。现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总体上呈东翼宽缓、西翼狭窄的不对称形态。盆地内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仅发育一系列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砂体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储层效应

鄂尔多斯盆地地处华北克拉通西部,兼受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地壳运动的影响,是一个古生代稳定沉降,中生代凹陷迁移,新生代周边扭动、断陷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早元古代末期中条运动敛合、固化逐渐形成较稳定的统一陆块,但因地壳薄,固化程度低,在中晚元古代受秦岭海槽裂开、扩张的影响,在北高南低的基底背景上,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裂陷槽。

早古生代,该区进入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阶段;到晚古生代,进入克拉通内碎屑岩沉积发展阶段。直至中生代早期,鄂尔多斯盆地仍属于大华北盆地的一部分,是大华北盆地的一个主体坳陷。

中生代内陆湖盆阶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形成和聚集的重要时期。晚三叠世,由于受到印支运动的影响,华北盆地解体,至白垩纪逐渐演变为独立的内陆盆地,共发育5个陆相碎屑岩沉积旋回,厚约3000m。其中晚三叠世延长组,早侏罗世富县组、延安组是中生代主要含油层系。晚三叠世延长期是大型内陆湖盆发生、发展到消亡的主要时期,沉积厚度约为1000m。特别是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第一段(T3y1)沉积之后,盆地地形出现明显分异,南部以明显的斜坡向盆地内部倾没,北自马家滩,南至旬邑铜川,东起延安、黄陵,西达环县、镇原,面积4×104km2的范围为深湖盆地区,形成了厚达300~400m的深湖相沉积,这套深湖相地层是盆地中生界主要的烃源岩。之后,盆地抬升,湖盆开始萎缩。在盆地的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两大沉积体系,形成了巨大的(长6期)三角洲沉积体。这是自晚三叠世以来湖盆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沉积建造,形成了巨厚的三角洲沉积体,它是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重要的储集层之一。随后盆地下沉,湖盆又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扩张时期,沉积了一套以粉细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的薄互层为主的沉积建造(长4+5)。而后,随着地壳的再次抬升,湖盆又一次进入萎缩期,湖盆北部抬升速度加快,湖水逐步向南退缩,沉积了一套以厚层、块状砂岩夹泥岩为主的沉积建造(长2+长3)。晚三叠世—侏罗纪湖盆进一步缩小,盆地局部出现河流—沼泽环境,发育了一套砂、泥岩夹薄煤层沉积。(www.xing528.com)

新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进入周缘断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构造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全面抬升。新生代仅在盆地周缘地区形成一系列断陷,而盆地内部主体仍以前期的构造面貌继续抬升遭受剥蚀至今。

现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总体上呈东翼宽缓、西翼狭窄的不对称形态。盆地边缘断裂褶皱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一般倾角不足1°。盆地内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仅发育一系列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