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存完整的青龙河桥-滦南古今概览

保存完整的青龙河桥-滦南古今概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善桥坐落在东黄坨村东的小青龙河上,所以又名青龙河桥。青龙河南北流向,继善桥东西横架,如虹卧波,如龙现身。继善桥头,立碑四通。从《续修东黄坨青龙河石桥碑记》中可以清楚看到:同治二年,尤可修采纳民众意愿,重新修建了继善桥,竣工后请四品衔滦州知州吴积銞撰写碑文。这大概就是这座古石桥之所以叫“继善桥”的由来。此小桥称西桥,为东面大桥分洪而建。

保存完整的青龙河桥-滦南古今概览

东黄坨继善桥,始修于清雍正二年(1724),重修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道光十九年(1839)再修。至同治二年(1863),“河水屡次涨发,东大桥日见摧坏,行人过涉时虞危险,乃有尤君可修,集众议修,倾囊乐助,共成是举,规模仍复如初”。今存之古桥,即当年复修之桥。算来它已经度过了155年光阴,至今基本保存良好,犹可过车过人。

继善桥坐落在东黄坨村东的小青龙河上,所以又名青龙河桥。青龙河南北流向,继善桥东西横架,如虹卧波,如龙现身。遥想当年,“当山海津芦之冲”,河水汹涌,阻隔两岸;桥上人行缕缕,车走辚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修桥者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这座古石桥,八墩九孔,桥身、桥墩及两端桥堍,皆用青石造就。桥的结构为梁架式,每座桥墩架一架石梁,八架石梁并两端桥堍,架起了这座宏伟的古桥。桥墩北侧迎水面,修作锐角,以减少水流阻力。基础牢固且设计合理,故久历洪水冲刷、风雨剥蚀而未毁。

这座古石桥,今以米尺测量,桥面长16.5米,加引桥共33米;桥面微拱,宽3.9米;石梁与桥面等长,桥墩高2.1米,墩距1.8米。桥面下石梁和两端堍壁石上,皆雕有头北尾南的神兽,形状各异。据说这9头神兽,象征的是龙的9个儿子。桥面上两旁,各立0.7米高的方形圆头石柱11根,石柱间镶嵌长方形石板10块,构成护栏。石板与石柱、石柱与桥面,皆为卯榫相接,坚实牢固。护栏石板,除南侧一块阳刻正楷“继善桥”三字外,其余皆雕刻花鸟图案,以为装饰。东西桥头两侧,在长0.7米、宽0.45米、高0.4米的石座上,各置一尊身高1米的石狮。底座四周刻动物花卉。四尊石狮尖耳环眼,鼻阔口方,尾贴脊背,颈系响铃,雄姿勃然。东南向那尊背卧小狮,其他足踏小狮,模样姿态各不相同,或喜或怒,或智或憨,皆栩栩如生。

继善桥头,立碑四通。其中记事碑高1.56米,宽0.58米,记载了修建此桥的起始缘由。芳名碑(又称布施碑)则记载了捐赠者姓名及善款数目。

从《续修东黄坨青龙河石桥碑记》中可以清楚看到:同治二年,尤可修采纳民众意愿,重新修建了继善桥,竣工后请四品衔滦州知州吴积銞(读jūn,同钧)撰写碑文。碑文记载,尤可修对吴积銞说,他这次修桥,只是为了继承前人的遗愿,发扬前人的美德,把桥修好,绝不是为了博取身后的名誉。原来在道光十九年再修此桥时,庄里好行善事的郑德重,奉献石料,带头捐款,和庄里管事的十余人,带领全村共同完成了拆旧建新。桥西地势低洼,郑德重又建议筑堤修道数十丈,再建一座小桥来分流河水,以方便行旅。可惜这个美好的愿望,没有来得及实现。吴积銞很受感动,于光绪十九年(1893)夏天把碑文写就。他在《乐述颠末》后写道:“予深慕郑君之为人,且嘉尤君让善之意,使乡之人皆行郑君之行,心尤君之心。”这大概就是这座古石桥之所以叫“继善桥”的由来。这位吴知州,为倡导这种继善之风,还带头为这次复修“施银伍拾两”。他喟叹:“不独修桥一事为然,凡事莫不皆然。将见风俗由此而厚,忍让由是而兴矣,尤为予之厚望也!”(www.xing528.com)

继善风俗在继善桥旁发扬光大。后大桥西60多米处,又修一小桥。长4.15米,宽3.2米,一墩两孔,桥面由二纵五横、厚0.34米的石板铺成。桥面两旁亦有高0.6米的护栏。此小桥称西桥,为东面大桥分洪而建。

从继善桥修成,古桥方便村民,村民爱护古桥,流传下来好多趣事轶闻。桥头石狮,路过者往它嘴里抹油,它就保佑行人一路平安。旧时用铁瓦车,车把式到此,看见石狮嘴里的油渍,也跟着这样做。后来开汽车、拖拉机,司机们仍然照样这样做。传说村里一辆大车被拖拉机撞到桥下,马仰车翻,车上的人却毫发未损。一郑姓青年在桥头放肆,弄断一条石狮腿,不久过桥车翻桥下,腿断命亡,而车上另一人却仅受轻伤。村人争相护桥护路,民风淳朴而善良。

但古石桥毕竟年代弥久,已经濒于老化。为保护祖宗留下的文物和继善传统,也为了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2015年,东黄坨镇政府决策、村民赞助,更有崔二庄艾顺刚先生,慷慨捐献修缮古桥主体的全部资金,继行善事,古桥复又修葺一新。为纪念这新的善举,专请县内文化俊彦朱永远先生撰文,勒石以记之。

(刘振广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