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中,混合用地密度最大
东京都心中心区内,硬核的整体建筑密度高于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达到了52.97%,而中心区则为44.60%(表5.38)。中心区内密度最高的用地为混合用地,建筑密度高达60.78%。硬核的整体建筑密度与中心区较为相似,除其他用地建筑密度更低外,其余用地类别建筑密度均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最高的仍是混合用地,建筑密度高达64.16%。其中,秋东桥硬核连绵区与硬核整体密度特征较为接近,但其余硬核建筑密度变化较大。整体来看,东京都心中心区内,混合用地建筑密度最高,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也较大,中心区及硬核内居住用地建筑密度较为接近,也均超过了50.00%,反映了中心区内混合用地以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是更为密集的用地类别,而居住用地也表现为高密度的形态特征。
表5.38 都心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续表5.38
大阪御堂筋中心区内,硬核整体的建筑密度也高于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但两者相差不大,分别为50.94%及47.75%(表5.39)。中心区内商业服务业用地及混合用地建筑密度相近,分别为56.70%及56.57%,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建筑密度较为接近,分别为49.76%及47.41%。硬核内也基本保持了这一结构关系,但混合用地略高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表5.39 御堂筋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综合来看,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硬核内建筑密度超过50.00%,达到了51.96%,而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也较高,为46.18%,且中心区及硬核内各用地类别建筑密度的高低顺序一致(表5.40)。其中,混合用地建筑密度最大,其次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建筑密度排在第三位,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比值略低,其他用地建筑密度最低。可以看出,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内,混合用地的建筑形态最为密集,而其他用地建筑密度过低,大大降低了中心区及硬核用地的使用效率。
表5.40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2)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中,混合用地仍是密度最大的用地类别
新加坡海湾-乌节中心区内,硬核内建筑密度同样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但两者的差距较大,硬核内建筑密度高达63.47%,而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则仅为43.06%(表5.41)。中心区内,混合用地仍然是建筑密度最大的用地类别,达到63.96%。从硬核层面来看,混合用地建筑密度同样是最大的,达到了70.77%,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筑密度则超过了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两者比重分别为68.42%及63.61%。而硬核连绵区及硬核内,各用地类别的建筑密度变化较大,总体来看,混合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较高。
表5.41 海湾-乌节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www.xing528.com)
首尔江北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均较低,硬核内建筑密度甚至低于中心区整体水平,仅为36.88%,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也仅为39.78%(表5.42)。中心区内,无论是从中心区整体层面,硬核整体层面,还是从各硬核连绵区层面来看,各用地建筑密度的大小关系较为接近,除东大门硬核连绵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最大外,混合用地均是建筑密度最大的用地类别。
表5.42 江北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香港港岛中心区内,硬核整体建筑密度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达到60.23%,而中心区内建筑密度则仅为42.95%(表5.43)。中心区内建筑密度最大的用地类别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达67.68%,混合用地建筑密度比之略低,为61.89%,其余三类用地类别建筑密度较为接近。而硬核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筑密度更高,达到了70.25%,混合用地建筑密度也有所提升,达到了65.3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筑密度提升较大,达到了43.14%,其余两类用地建筑密度基本相当。中环硬核连绵区及铜锣湾硬核内,建筑密度也基本保持了这一关系。
表5.43 港岛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上海人民广场中心区内,硬核内建筑密度与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52.17%及50.25%(表5.44)。人民广场中心区各类用地的建筑密度较为特殊,中心区内建筑密度最高的用地类别是其他用地,为57.32%,最低的则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44.25%,且各类用地的建筑密度值较为接近。硬核内各类用地的建筑密度值更为接近,最高值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54.36%,最低值则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44.02%。人民广场硬核连绵区及各硬核内,各类用地的建筑密度也均较为接近,整体建筑密度波动不大。
表5.44 人民广场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综合来看,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与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建筑密度形态较为接近(表5.45)。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内,中心区整体建筑密度44.01%,其中混合用地密度最大,其次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两者建筑密度分别为57.64%及54.72%,其余三类用地建筑密度较为相当;而硬核内,同样是混合用地建筑密度最高,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与之差距缩小,两者建筑密度分别为58.49%及57.21%,此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建筑密度提升较大,达到了46.62%,其余两类用地变化不大。
表5.45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功能的密度形态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