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功能高度形态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功能高度形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高度最高的为品川硬核,平均层数达到了13.61,最低的为日暮里硬核,平均层数仅为6.06。表5.34江北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香港港岛中心区内,由于用地条件的局限性,整体高度均较高,且硬核整体高度高于中心区平均水平,平均层数高达21.50。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功能高度形态

1)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中,混合用地高度最高

东京都心中心区内,硬核整体平均层数8.55,而中心区整体平均层数仅为6.48,硬核整体高度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表5.30)。其中,中心区最高值为混合用地,平均层数为8.72,此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也较高,平均层数达到8.44。但在硬核层面来看,最高的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平均层数为9.03,此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混合用地以及居住用地平均层数也较高,且高度较为相近,分别为7.59、7.93以及7.43。其他用地的高度均较低。整体看来,硬核高度要高于中心区其余地区,从各用地的情况来看,除混合用地外,硬核内各用地也均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这也反映出硬核具有更高的空间高度,使得其用地更为集约。

从各硬核的高度情况来看,秋东桥硬核连绵区与硬核整体水平较为接近,并略低于硬核的整体水平,而其余较小的硬核内高度变化较大(表5.30)。整体高度最高的为品川硬核,平均层数达到了13.61,最低的为日暮里硬核,平均层数仅为6.06。而高度最高的用地类型集中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如饭田桥硬核、两国硬核、浅草硬核、三之轮硬核等)、混合用地(如田町硬核、品川硬核等),以及居住用地(锦系町硬核、日暮里硬核、国际展示场硬核等)。

表5.30 都心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续表5.30

大阪御堂筋中心区内,硬核整体高度水平也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但与都心中心区相比,两者的高度水平较为接近,中心区平均层数7.34,而硬核平均层数则为7.69(表5.31)。中心区内,混合用地高度最高,平均层数为8.34,此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及居住用地高度也较高,平均层数分别为7.49以及7.66。而从硬核层面来看,混合用地的高度也是最高,平均层数9.09,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同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较高,达到了7.97。此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居住用地高度相当,分别为6.63以及6.73。整体来看,硬核内用地高度普遍高于中心区整体水平。从各用地具体高度来看,无论是中心区内,还是硬核内,混合用地都是高度最高的用地类型。

表5.31 御堂筋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综合来看,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内,无论是中心区层面,还是在硬核层面,混合用地均是高度最高的用地类别(表5.32)。中心区整体层面来看,整体平均层数6.91,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平均层数高于中心区平均水平,分别为8.53及7.97。而硬核内整体平均层数8.12,也仅有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高于硬核整体水平,且两者极为接近,分别为8.51及8.50。

表5.32 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2)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中,混合用地同样最高

新加坡海湾-乌节中心区内,中心区整体高度水平与硬核整体高度水平较为接近,平均层数分别为7.06及7.12(表5.33)。中心区内,居住用地整体高度最高,平均层数8.28,混合用地高度也较高,达到了7.82,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则低于中心区平均水平,平均层数仅为6.70。中心区内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高度较低,平均高度仅为4.96,主要是由于其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相关设施基本均采用独立的,并与一定开放空间结合的,高度较低的建筑形态。硬核整体高度也表现了类似的特征,但混合用地的高度已经高于居住用地,平均层数分别为8.08及8.05,此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有所提升,达到了7.22,超过了硬核的平均水平。海湾硬核连绵区内,混合用地高度最高,平均层数达到了9.07;乌节硬核连绵区内,居住用地高度最高,平均层数达到了12.45;小印度硬核由于偏向于传统商业功能,其整体高度较低,硬核整体平均层数仅为3.16。整体看来,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始终以较高的形态出现,而混合用地以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也较高,且在硬核内表现出更高的高度形态,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高度则相对较低。(www.xing528.com)

表5.33 海湾-乌节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首尔江北中心区内,硬核整体高度同样高于中心区平均水平,但相比较而言,江北中心区整体高度水平较低,中心区平均层数5.09,硬核内平均层数也仅为6.90(表5.34)。中心区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最高,平均层数为6.5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混合用地高度也相对较高,平均层数分别为5.96以及5.30。而硬核内则是混合用地最高,平均层数为7.8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高度也超过了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平均层数分别为7.38及7.18。中心区内居住用地高度较低,平均层数仅为4.28,而硬核内居住用地高度反而更低,平均层数仅为3.37。南大门硬核连绵区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混合用地高度较为接近,而东大门硬核连绵区内,混合用地高度较为突出。整体看来,中心区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及混合用地高度相对较高。

表5.34 江北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香港港岛中心区内,由于用地条件的局限性,整体高度均较高,且硬核整体高度高于中心区平均水平,平均层数高达21.50(表5.35)。中心区内混合用地高度最高,平均层数达到了22.37,居住用地也以较高的形态出现,平均层数为20.64,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平均层数也达到了18.28,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高度较低,平均层数为10.97。硬核内,混合用地高度同样最高,平均层数更是高到23.98,且除居住用地外,其余用地高度均有所提升。中环硬核连绵区及铜锣湾硬核内,混合用地同样是高度最高的用地,此外,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也相对较高。整体看来,香港港岛中心区各类功能的高度均较高,其中混合用地最为突出,高度最高,且在中心区层面居住用地高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但在硬核内,则正好相反,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于居住用地。

表5.35 港岛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上海人民广场中心区内,整体高度不高,中心区整体平均层数仅为5.92,硬核内平均层数则相对较高,达到了8.45(表5.36)。无论是中心区还是硬核内,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及混合用地均是高度最高的用地类别。中心区内两类用地高度相当,分别为8.26及8.25,而在硬核内,混合用地更高,两者平均层数分别为9.40及11.54。其余各硬核也基本均保持了这一规律,即混合用地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最高。整体来看,上海人民广场中心区内,混合用地及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高度较高,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高度较低,居住用地高度更低,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中心区及硬核内,居住用地的使用效率不高,高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5.36 人民广场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综合来看,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及硬核的整体高度均高于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各类用地的高度也均高于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这主要与两个成熟型中心区均是日本的城市,受日本滨海、多自然灾害等条件,以及历史文化、居住文化等影响有关。而与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相似,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及硬核内,混合用地高度均是最高,平均层数分别为10.94及12.87(表5.37)。此外,中心区整体层面而言,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及居住用地高度较为接近,但在硬核内,商业服务业用地则明显高于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高度较低,也是唯一低于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高度的数值。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尚有较大的更新及发展空间。

表5.37 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功能的高度形态统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