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极核结构:研究范围与案例选择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极核结构:研究范围与案例选择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整理出亚洲城市等级体系如图3.1所示。表3.2亚洲高等级城市中心区发展情况续表3.2*资料来源:中心区调研及边界计算方法详见本书第一章1.1.2部分;中心区调研、计算及数据整理过程为导师工作室共同完成进一步对比表3.1与表3.2可以发现,极核结构中心区的产生与城市的GDP具有较为直接的对应关系。

亚洲城市中心区的极核结构:研究范围与案例选择

1)亚洲城市等级规模体系

极核结构的中心区是一种存在于高等级城市中心区的形态结构类型,其形成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具有国际乃至全球尺度范围的区域影响力以及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因此,应先对亚洲城市等级规模体系进行研究,明确研究及案例筛选范围。

根据全球化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简称GaWC)2012年的世界城市排名[9],将城市分为3个级别及数个副级别,由高到低顺序为Alpha级,下设四个副级别Alpha++、Alpha+、Alpha和Alpha-;Beta级,下设三个副级别Beta+、Beta和Beta-;Gamma级,下设三个副级别:Gamma+、Gamma和Gamma-(Alpha、Beta及Gamma分别为希腊字母表的前3个字母,这里用以表示3个城市级别)。其中,Alpha++级中没有亚洲城市,Alpha+级有6个亚洲城市,在亚洲乃至世界城市体系中均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亚洲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因此单独提出,作为亚洲的一级城市。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清晰地反应不同的城市等级,将同一级别内的副等级合并,形成其余3个等级,其中:Alpha及Alpha-级合并作为亚洲的二级城市,共9个;Beta级全部三个级别合并,作为亚洲的三级城市,共20个;Gamma级全部三个级别合并,作为亚洲的四级城市,共10个。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一体系内,日本的大阪市被分为Gamma级,但在实际的调研中发现其城市及中心区发展水平及规模均较高,在实际的亚洲城市体系中发挥作用较大,与台北、首尔等城市相当,因此,将其提升至亚洲第二级城市。据此整理出亚洲城市等级体系如图3.1所示。

图3.1 亚洲城市等级体系图

*资料来源:亚洲地图为作者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网站下载亚洲地图绘制,网址:http://www.sinomaps.com/城市等级数据来源于GaWC官方网站:http://www.lboro.ac.uk/gawc/world2012t.html

由3.1图可见,亚洲的核心城市较为集中在太平洋西岸地区,包括了东京、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级城市,首尔、大阪、台北等二级城市;其次为印度洋北岸地区,包括新加坡吉隆坡孟买曼谷等高等级城市;波斯湾地区则形成了以迪拜为代表的高等级城市集聚区;此外,地中海东岸也集中了伊斯坦布尔等高等级城市。这些高等级城市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且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图3.2)。高等级城市与人口高密度区域的基本重叠,也反映了亚洲特殊的人口高密度的城市化背景,及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城市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第三级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程度及区域合作水平,某些城市中心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多核结构形态。但由于国际化程度及区域影响力有限,使得城市及中心区的集聚力度有限,难以形成突破多核结构的驱动力,其中心区无法形成极核结构形态,如我国的广州、深圳等城市。而第四级城市则基本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有些城市的主中心甚至还处于单核结构阶段。因此本书将研究重点放在亚洲的第一级及第二级城市中心区,这些城市均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对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控制、协调及资源分配的作用,形成了较高的区域影响力及集聚力,具体情况如表3.1所示。

图3.2 亚洲人口分布密度

*资料来源:中国地图出版社网站,网址:http://www.sinomaps.com/

表3.1 亚洲高等级城市基本情况统计

2)亚洲城市中心区极核结构发展状态

由于城市的等级体系重点考察的是城市的高端国际化职能,因此,从表3.1中也可以看出,城市的等级与其经济实力、人口及城市规模等均没有较为直接的关系。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虽然这些城市均是等级规模较高的城市,但其中心区的发展状态却不尽相同。(www.xing528.com)

在实际的发展中,由于城市及人口规模普遍较大,城市往往具有多个中心区,多个中心区之间分工协作,形成完善的城市中心体系。中心体系内,可按类型分为综合商业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行政中心等,也可按等级分为主中心、副中心及特殊功能区。而对于这些高等级城市来说,其中心区参与国际竞争,吸聚高端生产型服务业的能力是衡量城市等级的一项重要指标,使其中心区具有明显的外向性,这也就形成了中心区的另一种分类方式,外部区域服务型及内部城市服务型。外部区域服务型具有更大的集聚能力,也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及辐射力,与其余中心区具有明显的等级及规模的差异,且由于城市主中心一般具有更高的知名度、更好的服务设施水平,外部区域的高端生产型服务职能也多会选择在城市主中心集聚。因此,城市的主中心往往具有更高的外向性,具有更大的等级规模,也更易形成突破性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城市主中心的考察,发现其均已经突破了较为简单的单核结构,以及中心区空间拓展初级阶段的圈核结构,无论城市是1个还是多个主中心,均已经达到了多核结构阶段或极核结构阶段,有些中心区还表现了明显的由多核阶段向极核阶段演进的趋势[10]。据此可将亚洲高等级城市中心区的空间结构形态分为3个阶段:成熟型极核结构形态、发展型极核结构形态及多核结构形态(表3.2)。

表3.2 亚洲高等级城市中心区发展情况

续表3.2

*资料来源:中心区调研及边界计算方法详见本书第一章1.1.2部分;中心区调研、计算及数据整理过程为导师工作室共同完成

进一步对比表3.1与表3.2可以发现,极核结构中心区的产生与城市的GDP具有较为直接的对应关系。GDP最高的两个城市日本的东京(7 740亿美元)与大阪(4 014亿美元)的主中心均为极核结构,而GDP紧随其后的上海(3 514亿美元)、新加坡(3 276亿美元)、北京(3 181亿美元)、香港(3 028亿美元)及首尔(2 401亿美元),除北京外,其余城市的主中心均表现了明显的向极核结构发展的趋势,而北京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及政治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受到限制较大,其中心区目前仅发展到多核结构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高端要素集聚对中心区空间结构形态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书的案例研究重点为成熟型及发展型极核结构形态的中心区,共6个案例。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设施指数法[11]逐个计算量化中心区数据,明确中心区边界范围,并得到各中心区基本情况如表3.3所示。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有2个,均为日本城市中心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2个中心区无论用地规模还是建筑规模,均与其余中心区有着质的差距,东京都心中心区的差距尤为明显。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的用地规模差距不大,除香港受地形条件限制,用地规模较小外,其余3个中心区用地面积均在1 500公顷左右;4个中心区的建筑面积则较为接近,在2 000~3 000万平方米左右。而成熟型极核结构中心区中,大御堂筋中心区用地面积超过了2 300公顷,东京都心中心区更是达到了6 840公顷,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建筑面积上,大阪御堂筋中心区也已经超过了5 000万平方米的规模,东京都心中心区则超过了13 000万平方米,是大阪御堂筋中心区的2倍以上,是其余发展型极核结构中心区的4~6倍以上。

表3.3 极核结构中心区基本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作者及所在导师工作室共同调研、计算,作者整理绘制(下同)

由表3.3可以看出,东京都心中心区及大阪御堂筋中心区的硬核主体已经形成了完全的连绵形态,东京都心中心区甚至在外围地区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形成个别小的硬核。而其余4个城市中心区则基本形成了连绵趋势,硬核基本形成2个主体连绵区,且连绵区之间呈现出进一步连绵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