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电特点
雷电流是一种冲击波,是一个幅值很大、陡度很高的电流,具有很强的冲击性,其破坏性极大。
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分是有一定规律的,易受统计发现建筑物雷击部位如下:
(1)平屋面或坡度不大于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屋檐。
(2)坡度大于1/10且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屋檐。
(3)坡度不小于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
(二)雷击的基本形式
1.直击雷
当雷云较低飘近地面时,就在附近地面特别突出的树木或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时,雷云就会通过这些物体与大地之间放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直击雷。直接雷击使被击物体产生很高的电位,从而引起过电压和过电流,不仅可直接击毙人畜、烧毁或劈倒树木,破坏建筑物,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2.感应雷(www.xing528.com)
当建筑上空有雷云时,在建筑物上便会感应出相反电荷。在雷云间放电后,云与大地间电场消失了,但聚集在屋顶上的电荷不能立即释放,因而屋顶对地面便有相当高的感应电压,造成屋内电线、金属管道和大型金属设备放电,引起建筑物内的易爆危险品爆炸或易燃物品燃烧。这里的感应电荷主要是由于雷电流的强大电场和磁场变化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造成的,所以称为感应雷或感应过电压。
3.雷电波侵入
当输电线路或金属管路遭受直接雷击或发生感应雷,雷电流便沿着这些线路侵入室内,造成人员、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伤害和破坏。雷电波侵入造成的事故在雷害事故中占较大的比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4.球形雷
球形雷的形成研究,还没有完整的理论。通常认为它是一个温度极高的特别明亮的眩目发光球体,直径约在10~20cm以上。球形雷通常在电闪后发生,以每秒几米的速度在空气中漂行,它能从烟囱、门、窗或孔洞进入建筑物内部造成破坏。
(三)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
雷电的大小与多少和气象条件有关,评价某地区雷电的活动频繁程度,一般以雷暴日为单位。
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或者看到雷闪就算一个雷暴日。由当地气象台站统计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称为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15天的地区称为少雷区,超过40天的地区称为多雷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