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探索汽车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探索汽车文化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3个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199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产量是50.9万辆,其中,轿车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探索汽车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3个阶段:创建阶段、成长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1)中国汽车工业创建阶段

1953—197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创建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采取了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的方式,先后建成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现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简称一汽)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为东风汽车公司,简称东风)及一批零部件厂,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产品主要是中型载货汽车,全部由国家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这一阶段,国家对汽车工业实行计划管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汽车工业发展缓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见图2.16)下线。

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1956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如图2.17所示,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

图2.16 解放牌汽车

图2.17 东风牌轿车

1958年左右,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汽车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一起进入自力更生的时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础工业之后,我国各地纷纷仿造和试制了多款汽车,逐渐形成了几个较有规模的汽车制造厂。除第一汽车制造厂外,规模较大的还有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制造厂等。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了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辆轿车,起名“井冈山”,如图2.18所示。1959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见图2.19)试制成功。

图2.18 井冈山牌轿车出厂

图2.19 凤凰轿车

凤凰轿车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4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轿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投入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轿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 m,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9年,一汽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红旗车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非常罕见,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车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20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红旗车外,中国唯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就是上海牌轿车。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并对制造设备作了一系列改进。首先制成了车身外板成套冲模,结束了车身制造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生产方式,又以此为基础制成各种拼装台,添置点焊机,实现拼装流水线生产,轿车质量得到稳定和提高。1965年,上海轿车通过国家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到1979年,上海牌轿车共生产了17 000多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出租车的主要车型。1972年,对车身进行了改型,并减轻了自重。1980年,该车年产量突破5 000辆。

(2)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

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1979年到199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单一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被突破,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市场需求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拉动。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推动下,一批生产轻型、重型载货汽车的地方企业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汽、二汽、重汽、南汽、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生产基地,开始出现国内汽车工业的竞争,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矛盾得到缓解。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轿车需求量猛增,但是轿车生产能力微乎其微,供需矛盾十分尖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汽车工业对外开放和合资合作开始展开。1984年,中国第一家汽车整车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吉普)成立;1985年,国内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大众)诞生,上海轿车工业开始大规模建设;1987年,国家决定加快发展轿车工业,为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始了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的历程。

1985年,已经开始与德国大众公司合资的上海轿车厂和嘉定县联营另行建厂继续生产上海轿车,并作了一些技术改进,一直生产到20世纪90年代。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海轿车支撑着国内对轿车的需求,为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还没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很少有交流提高的机会,因此,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20世纪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这一时期,外国轿车如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

(3)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阶段

1990年至今,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全面发展阶段。

199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产量是50.9万辆,其中,轿车的产量只有4.2万辆。中国汽车工业最近20年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大致分为4个阶段进行的:

第一个阶段(1991—1995):中国汽车工业深化改革,发展提速,产销跨入百万辆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重要时期。由于1987—1988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88年第四季度起,国家对经济实行严厉的“治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得到了快速抑制,同时,中国经济也陷入了长达一年多的市场疲软与增速滑坡。198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仅为4.1%,1990年,又降至3.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最慢的两年。

1991—1995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一个通过不断改革调整走出困境,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及其前后,中国曾先后两次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和银行信贷。这一时期,汽车市场疲软,汽车生产遭到严峻的挑战。1989年和1990年,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下滑,汽车企业资金严重不足,效益大幅度滑坡,生产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据1990年统计,汽车行业212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中,亏损的有37家,占17.5%;资金利润率为0~6%的有70家,占33%。一汽、二汽等老企业由于包袱沉重,销量又上不去,这一时期经营都出现了严重困难。虽然中国汽车工业力图改善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低的状况,但是结构调整进展缓慢,收效甚微。厂点多而分散,批量小,规模经济效益差,专业化水平低,“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观。因此,机械工业部在1990年全国汽车工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集团化、专业化、高起点、大批量的道路,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围绕这一发展方向和目标,国家在汽车管理体制和汽车产业政策方面一直在进行改革与探索。

1990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简称中汽总公司)在北京成立。中汽总公司是管理汽车工业直属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实体,对全国汽车(含摩托车)工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中汽总公司成立后,一方面作行业统筹规划;另一方面作自身的经济实体管理,原来的中汽联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成为社团法人。

中汽总公司作为一个实体性公司生产和销售着汽车,又承担着行业管理职能,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模式显然不利于汽车行业发展。1994年1月,国家将汽车行业管理职能从中汽总公司分离出来,由新组建的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承担。汽车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制订行业发展战略、布局、产业政策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中长期发展对相关工业需求规划,对重点基建、技改、引进、利用外资项目进行审查,编制行业产品试制、科研计划,组织编制行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组织审定并颁发汽车、改装车、摩托车等产品目录等。直到1998年,机械工业部撤销,汽车行业管理职能又转至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国家经贸委)的机械工业局。

除了汽车行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90年12月30日,在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汽车制造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当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使其健康发展”。中汽总公司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简称国家计委)1989年颁发《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制订了《汽车行业贯彻执行产业政策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指导全国汽车行业的合理调整与发展。由于当时汽车市场疲软,汽车供销矛盾突出,因此,这个《实施办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联合、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方针,对汽车工业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力图通过集中有限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大力支持发展大企业集团,以此来打破地区、部门界限,逐步实现资产和经营一体化,按生产要素重新分配和优化组合,提高总体结构效益。《实施办法》规定,轿车行业“重点是发展中级以下的普及型轿车;要按国家统一安排发展,禁止同级产品重复布点,各地区部门和企业一律不得擅自安排轿车生产点。”同时,对重型货车、中型货车、轻型货车、微型车都进行严格控制,不上新项目;客车专用车行业压缩生产点,对技术落后、不成规模的生产点进行改造淘汰。这个《实施办法》对于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企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用行政手段对汽车行业实行严格控制的思路与依赖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趋势是相悖的,特别是1992年汽车市场出现47%的高增长之后,这种严格控制的政策很快就被突破。

为了适应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1994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国第一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简称《产业政策》),提出了20世纪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的指导方针和主要措施。这部《产业政策》的目标是“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摩托车产量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并有一定数量出口。”同时,《产业政策》提出“在本世纪内,支持2~3家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6~7家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成为国内的骨干企业”“同一类汽车产品居国内前三家企业的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产业政策》对汽车企业发展重点产品、加强技术开发、提高国产化率、扩大出口和汽车行业的投、融资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汽车工业企业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国家支持其直接利用境外金融资本或间接利用外资进行发展”。这一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合资合作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1995年9月20—21日,机械工业部贯彻《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何光远部长作了重要讲话。何部长在讲话中明确了汽车工业的发展方针:以汽车零部件国产化为基础,以发展轿车工业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以大集团为主体,逐步促进联合重组,实施规模经营:以我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联合开发,建立自我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

国家汽车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汽车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深化,带动汽车企业在运行体制机制和产品结构上不断进行改革调整,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在这一时期,老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调整、脱困是汽车行业的一大主题。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批转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的通知》,明确提出企业集团要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确定了首批55家试点企业集团,以后又扩大到120家。一汽、二汽、重汽等企业集团都被列为首批试点单位。1992年,经国务院“三委”(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批准,进行企业集团试点。同年3月20日,东风汽车工业企业联营公司(二汽集团)更名为“东风汽车集团”。6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正式成立,这两大集团的更名和成立拉开了中国汽车行业集团化发展的序幕。随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跃进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天津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广州骏达汽车企业集团等相继成立或更名。这些企业在组建集团公司的同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调整,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活力。在改革、改制的过程中,大型汽车企业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进行了区域性的兼并联合及重组,以实现规模经营。在改制调整的过程中,各大汽车集团对由于内部历史原因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本着有进有退的原则,采取股权转让、资产划转、规范破产等手段,有效地清理整顿了一批连年亏损、债台高筑、产品老化、经营困难的企业。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为富余人员再就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稳定。

这一时期,中国国防事业的主要力量——航天、航空和军工系统,坚持贯彻“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积极从事汽车生产,形成了一些汽车企业集团和汽车企业,主要有北方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与第二机械制造厂;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旗下的哈飞汽车、昌河汽车、贵州汽车总厂;中国航天汽车工业总公司旗下的江南航天汽车、中法合资三江雷诺汽车公司等。这批企业在转化、利用军工技术的基础上,广泛采取技术引进、对外合资等手段,开发生产出微型车、重型载货车、轻型客车、特种车、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对中国汽车工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上,国家在“七五”期间就已经将轿车工业作为汽车工业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给予积极扶持,并确定了一汽、二汽、上海“三大”生产基地和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小”轿车生产点,这就是俗称的“三大三小”。“三大三小”中的一汽、二汽两大基地在“八五”期间才开始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汽大众和神龙汽车两大合资企业。

除了神龙汽车和一汽大众两大项目外,在“八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国家又从实际出发,适当突破“三大三小”的定点限制,批准增加了一些新的轿车生产项目,包括长安铃木和昌河铃木两个军工企业的微型轿车合资项目、贵航云雀的引进项目、福建省的闽台合资项目等,基本形成了50多万辆的轿车生产能力和50多万辆的在建生产规模。在积极推进合资项目的同时,国家还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合资企业提高国产化率和生产规模。1993年,上海桑塔纳轿车产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中国轿车工业形成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到1995年,上海桑塔纳基本型的国产化率已达88.56%,一汽奥迪C3 V6的国产化率为40.86%,一汽捷达为62.35%、广州标致为84%、神龙富康为26.18%、天津夏利(两厢)为89.23%、北京切诺基CX型为82.26%。“八五”期间轿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商用车与乘用车产量的比例从“七五”末期(1990年)的8.7∶1.3转变为“八五”末期(1995年)6.6∶3.4,乘用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这5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工业首次与资本市场的结缘。1990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股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建立和交易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汽车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中国汽车企业,如华晨、厦门金龙、北京旅行车公司、骏威汽车等整车企业开始尝试上市融资,这为中国汽车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加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打开了大门。

第二个阶段(1996—2000):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开放,合资与自主全面勃兴。

“九五”计划实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纲要》),提出“九五”期间按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到2000年,按1995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从5.76万亿元增加到8.5万亿元,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事实上,“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97年即实现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元,按当时汇率,突破了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我国整体上从“八五”时期的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行列。在这一时期,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 280元,消费特点由生存型消费逐步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这为汽车行业加速向私人消费市场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纲要》对汽车行业发展也有具体的表述,使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内容包括:进一步增强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作用:汽车行业要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建立自主的汽车技术开发体系,实行规模经营;以大集团为主,促进汽车工业集中投资和产业重组;国家支持2~3家汽车集团向40万辆及以上的生产能力发展;促进8~10家摩托车重点企业,达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2000年,汽车产量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90%以上。《纲要》还预计,汽车产品在2000年的产量目标为270万辆,比1995年的150万辆增加120万辆,这高于后来实际达到的指标。这些表述涉及汽车行业在“九五”期间的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及发展目标,对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996年6月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的意见,放宽了对轿车的限制。1998年3月,国家政府机构改革撤销机械工业部成立国家机械工业局,由国家机械工业局行使全国汽车行业管理的职能。2000年2月,为进一步实施政企分开,淡化政府行政管理,撤销国家机械工业局,把全国各工业行业的综合业务管理归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职能向市场化转变。

“九五”期间,合资合作仍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旋律。上汽集团在上海大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决定利用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挑选一个既有强大实力和世界一流水平又有优惠商务条件的合作伙伴,建设新的合资项目,发展中高档轿车。经过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多次谈判,1997年3月25日,在国务院总理李鹏和美国副总统戈尔的共同见证下,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协议正式签署。1997年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通用)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奠基。上海通用汽车项目总投资15.7亿美元,是当时中美最大的合作项目。1998年12月17日,上海通用第一辆别克新世纪轿车正式下线。它标志着上海通用汽车项目建设胜利完成。投产第一年,上海通用就实现销售额52亿美元,利润1.64亿美元,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新纪录。上海通用在成立时就同步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合资研发企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创了技术合作的新模式。

在这一时期,广州本田的成立开创了汽车行业重组失败合资企业的新范例。曾被国家定为“三大三小”轿车基地之一的广州标致在“九五”前期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广州市政府下决心对广州标致进行重组。在经过与宝马、奔驰、欧宝、菲亚特、现代和本田等多家跨国公司进行深入接触后,最后确定标致退出,由本田接手。1998年3月5日,《广州轿车项目更换合作伙伴的实施方案》获国家计委批准。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次重组,广州不仅争取到了优厚的商务条件,还成功处置了广州标致遗留下来的巨额债务,盘活了存量资产,安置了原广州标致的2 000多名员工,同时,本田还承诺把最新、最好、最能让客户喜欢的车型拿到中国来生产,以及在中国建技术研发中心。1999年3月26日,广州本田首款车型雅阁2.3VTi轿车正式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广州本田汽车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广州本田在成功推出雅阁轿车的同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4S店的营销模式,成为汽车行业的标杆。

“九五”时期,丰田与天汽建立合资公司也是汽车行业的重大事件。早在1964年,丰田皇冠轿车就以进口车形式进入中国市场,20世纪80年代,丰田皇冠还被北京市选为出租车,但是当大众、标致—雪铁龙、通用等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之后,丰田才如梦方醒。丰田从其子公司日本大发与天汽的技术合作项目——夏利轿车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遂决定与天汽集团合作在中国生产轿车。1997年9月,天汽提出了与丰田建立合资轿车生产厂的项目建议书,报请有关部门批准。2000年6月12日,天津丰田汽车公司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2002年10月8日,天津丰田第一款轿车威驰(VIOS)在天津正式下线,丰田翻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崭新一页。

奇瑞汽车公司的成立无疑是“九五”期间汽车工业史的一件大事。1995年,安徽省芜湖市借引进福特汽车英国公司的CVH发动机生产线项目,决定代号为“951”的轿车项目上马。1997年3月,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52亿元。此后,芜湖市轿车项目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建设,1999年12月,芜湖生产的第一辆轿车奇瑞“风云”下线,但却无法在全国市场上销售。为获得轿车生产资质,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汽车加入上汽集团,并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奇瑞进入上汽集团后,不仅获得了轿车整车生产和销售的资格,还利用上汽集团的名牌效应和知名度,实现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为后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吉利是国内第一家制造轿车的民营企业。1996年,吉利以制造摩托车的名义在浙江省临海市征下了850亩[1]工业用地,开始建设“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它是吉利汽车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为获得汽车生产资质,1997年,吉利分两步收购了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的全部股份,拿到了微型客车生产资质。1998年8月,吉利汽车首款产品“豪情6360”下线,它虽然是一款两厢轿车,却打着微型客车的名号上市销售。2001年,吉利与江南汽车实业公司在湖南湘潭合资成立了江南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吉利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质。吉利进入轿车行业后,以低成本的优势对我国轿车行业原有格局发起了猛烈冲击,使汽车行业价格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在这一时期,长城、中兴、华泰等民营企业也相继产生。奇瑞、吉利等新生力量的出现是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对汽车行业僵化的管理体制的一次突围,他们的造车冲动和潜在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和生态,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三个阶段(2001—2005):中国汽车工业扩大开放,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

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表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修改了3 000多条法律法规,这也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大幅降低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逐步取消了汽车及零配件的进口许可证与配额限制,放宽了对外商投资、外资进入国内汽车贸易领域等的限制,逐步实现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大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汽车产业这个以前被预言为将受冲击最大的“幼稚产业”并没有出现进口车价格大幅跳水、国产车溃不成军的局面。相反,国内汽车市场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井喷式”增长,连续3年国内汽车的产销量净增百万辆,到2004年产销量首次突破500万辆,比2001年翻了一番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家对汽车行业的管理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2002年年初,国务院领导根据体制改革的思路,结合当时中汽总公司要求转让上汽大众汽车公司部分股权的请示报告,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研究确定撤销中汽总公司。中汽总公司设立的十几年间,特别是在1982—1993年,作为全国汽车工业的领导部门,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培养了不少干部,至此,中汽总公司完成了其历史使命。2004年6月,上汽完成对中汽总公司的重组,并成立上海汽车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在这5年中,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更加开放宽松,同时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内汽车企业为了在短短的“保护期”内迅速做大做强,中外双方都有合资合作的强烈意愿和要求。因此,合资合作在2001—2005年再次掀起一轮高潮,而且,合资的广度与深度都进一步扩大。过去的合资只是单一车型、单一项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则大多扩展为全系列车型、全方位的合作。

首先是一汽与丰田公司的牵手轰动业界。丰田公司与天汽合资之后并不满足,它更中意的合作对象是一汽。一汽为与丰田公司牵手,先是在2002年6月14日,与天汽签署了联合重组协议,将天汽并入一汽,为一汽与丰田公司合作铺平道路。2002年8月29日,一汽与丰田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拉开双方合作的序幕。一汽与丰田公司先后在中国合资成立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引进威驰、花冠、皇冠、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PRIUS)等新产品,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汽与丰田公司的“强强联合”合作的项目是全系列产品,而不是单一的轿车,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合作的领域跨越长春、天津、成都3个城市,将多个城市跨地区组合成有机、紧密的汽车产业基地,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实践证明,这种联合不仅有利双方自身的发展,也有利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布局。

其次是东风公司与日产的大手笔合作。东风公司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建立合资企业神龙汽车公司之后,东风公司从盘活整个公司资产的战略高度,又开始了与日产公司的合资谈判。2002年9月19日,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长期全面合作协议,至此,东风日产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03年5月20日,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67亿元,双方股权各半。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其商用车使用东风品牌,乘用车使用日产品牌。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的合作是中国汽车行业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注册资本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从日产公司角度讲,这也是日产公司历史上仅次于在美国投资的海外第二大投资项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员工达7万人,是当时国内汽车合资人数最多的企业;产品涵盖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全系列产品的合资公司。东风公司与日产公司合资的同时,又与韩国起亚、日本本田两家跨国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东风公司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整体上还处于困境的北汽集团找到了复苏的机会。2002年3月12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原则同意北汽控股公司与韩国现代、戴姆勒—克莱斯勒等跨国汽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对北京汽车工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北汽集团自此拉开了与韩国现代、德国奔驰合资、合作的序幕。

上述合资项目外,“十五”期间,乘用车领域还有上汽、通用、五菱三方签约合作;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德国宝马集团签约成立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长安集团与美国福特公司合资成立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等。至此,我国汽车工业新局面初现,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拥有多个合作伙伴,几乎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已落户中国。这一阶段,随着中国轿车市场进入辉煌的行业繁荣期,中国车企也从合资企业受益,为后来发展自主品牌进行了宝贵的资金、制造、管理、技术经验及人才的积累。

在客车领域,厦门金龙与日产柴油机、宇通客车与德国曼公司等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产品获得了技术升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湖北随州、山东梁山等地,逐步形成了专用车企业集聚的局面。

第四个阶段(2006年至今):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与消费大国。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持续增长,逐渐迎来了“大国崛起”的新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是其显著标志。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稳步提高,汽车消费持续保持旺盛需求,给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几年中,汽车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制造能力与水平大幅提升,具备了超常发展的能力。5年间,我国汽车产量由2005年年底的571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 826万辆,年均增长26.2%,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阶段。由于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2008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全行业产销量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9年1月起,国家陆续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减征1.6 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通知》《汽车摩托车下乡实施方案》等政策,对汽车行业和汽车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与鼓励措施。在相关汽车产业鼓励政策的刺激下,极大地提升和振奋了消费信心,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2009年,我国累计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 379.10万辆和1 364.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全年汽车产销量、乘用车产销量实现双双超过千万辆的历史性跨越。伴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产销大国。中国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10.4%增长到2010年的23.5%。其中,2010年乘用车、重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产量世界排名第一,轻型商用车产量世界排名第二。

在这一时期,中国汽车企业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手抓合资合作,一手抓自主创新与自主品牌发展,企业规模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形成了以第一阵营四大汽车集团(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和第二阵营四大汽车企业(北汽、广汽、中国重汽、奇瑞)为主力的产业格局,第一阵营四大汽车集团全部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中国汽车工业无可争议地完成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各汽车跨国公司的战略必争之地,各汽车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在华战略。他们不仅将中国视为生产制造基地,还视为采购基地、出口基地,并将区域研发中心纷纷迁至中国,向全汽车产业链渗透。同时,也加快了新产品的导入速度,开始在研发阶段考虑中国元素。从总体上看,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战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过去相对独立的“中国战略”转变为符合其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全球战略”,中国市场逐步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二是把原来中外双方相对平等的“合作型”战略转变为谋求单方面主导的“控制型”战略。为了实现这种战略的转变,在具体的策略上,跨国汽车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在投资策略上,从过去的相对谨慎向积极扩张转变;在经营策略上,从过去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在布局策略上,从过去的“抢滩式”布局向全面布局转变;在产品策略上,从过去的少品种单一型策略向多品种系列化策略转变。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不断调整与变化,使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汽车产业的分工体系中。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乘用车企业奠定基础和大发展的5年。在这5年中,很多企业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从无到有,实现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大发展,特别是独立于大型企业集团之外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发展最为迅速。2006年1月,力帆520轿车全球同步上市,标志着力帆集团正式进军汽车产业,2010年力帆集团轿车产量达到6.0万辆;江淮公司的轿车项目于2007年1月17日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的核准,2007年7月首款轿车下线,2010年轿车产量达到11.7万辆;2007年10月,长城汽车公司轿车生产资质获批,10月16日首款轿车车型精灵和首款MPV车型嘉誉下线,2010年轿车产量达到14.0万辆;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2006年推出比亚迪F3,市场热销,后来相继推出其他产品,产量由2005年的1.1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52.1万辆,成长非常快。

“十一五”期间,大型企业集团也非常重视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在这一阶段,大型企业集团的乘用车板块基本上进入了由原来的合资经营发展为主转变为自主开发和合资经营发展并举的新阶段。大型企业集团大多采用通过收购海外企业、国外企业的技术或(和)国外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合作来进行自主品牌汽车的研发和提升。上汽通过收购罗孚和上南合作,发展中高端自主品牌汽车,2010年产量为10.4万辆;一汽集团在引进马自达6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奔腾轿车,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2010年产量达到13.5万辆;东风汽车公司2007年开始筹划开发自主品牌汽车,2009年风神S30上市,2010年销量达到2.7万辆;北汽集团通过收购萨博技术来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www.xing528.com)

在这一时期,乘用车生产合资企业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纷纷开始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神龙汽车等合资企业先后宣布开发合资自主品牌车型。其中,广汽本田开发的自主品牌“理念”于2010年4月上市销售;上汽通用五菱开发的自主品牌“宝骏”于2010年11月下线;东风日产和一汽大众也发布了自主品牌“启辰”和“开利”。合资企业开发自主品牌车型成为中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又一模式。

客观地讲,国内本土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领域还处在成长阶段,产品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本土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合资品牌和合资自主品牌的冲击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既带来了汽车市场的空前繁荣,也使能源、环境、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21世纪提上日程。早在“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曾拨款8.8亿元,支持电动车项目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并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示范运行。长安、比亚迪、上汽、北汽、奇瑞、江淮、东风等企业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在2010年之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十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文件,同时,国家还出台了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财政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早日进入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服务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汽车维修市场急速扩张,汽车用品、汽车改装、汽车租赁等方兴未艾,尤其是汽车展会业发展迅猛,国内已逐渐形成北京车展、上海车展、广州车展、成都车展、长春车展五大车展,其中,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已跻身国际A级车展行列。

中国汽车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重要事件中,中国汽车企业都积极行动,用捐资、提供车辆、提供服务等方式,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大国。面对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如何实现由大到强,成为中国汽车人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迎接新的挑战。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世界六大汽车公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家独立的汽车公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公认的汽车诞生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汽车之父”。

4.汽车设计师之父是__________。

5.内燃机技术的奠基人是德国工程师__________。

6.第一个ABS系统的制造商是__________。

7.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是以__________为燃料。

8.发明子午线轮胎的公司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956年7月,我国第一辆(  )牌4 t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A.东风      B.解放      C.红旗      D.跃进

2.最早的电动汽车是(  )。

A.1847年,美国的法莫(M.Farmer)制造了第一辆无导轨蓄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

B.1880年,法国的卡米·福尔最先制造出利用蓄电池作动力的、实用的电动汽车

C.2002年,中国武汉理工大学研制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D.1978年,日本研制的复合燃料的汽车,即内燃机—电动汽车

3.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叫(  )。

A.民生牌 B.民族牌 C.民权牌 D.山西牌

4.我国第一辆轿车是(  )。

A.红旗CA770高级轿车 B.东风牌轿车

C.SH760中级轿车 D.凤凰牌轿车

5.第二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个车型是(  )。

A.EQ240越野汽车 B.东风EQ140货车

C.解放EQ140货车 D.东风小王子

6.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第一汽车制造厂于(  )年7月15日举行奠基典礼。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7.世界上第一款全铝合金车身的大型豪华轿车是(  )。

A.奥迪A6 B.别克GLX C.奥迪A8 D.奥迪A4

8.最早采用启动机的汽车是191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  )。

A.雪佛兰 B.别克 C.凯迪拉克 D.林肯

9.最先发明充气轮胎的是(  )人。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10.1895年,由(  )人组织了第一次汽车比赛。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三、判断题

1.戴姆勒和本茨所发明的汽车都采用柴油机。(  )

2.汽油机排气污染主要成分是CO、HC和NOX。(  )

3.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汽车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的。(  )

4.我国从国外进口的第一辆汽车供毛泽东使用。(  )

5.戈特利布·戴姆勒制造的是四轮汽车,卡尔·本茨(Karl Benz)发明了三轮汽车,他们两人都被世人尊称为“汽车之父”。(  )

6.我国的第一辆国产汽车在沈阳问世。(  )

7.1914年,全钢车身的别克牌客车问世。(  )

8.1922年,橡胶悬挂装置在美国问世。(  )

9.1930年,超低压轮胎问世,提高了汽车在松软路面行驶的性能。(  )

10.1948年,丰田公司成立。(  )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2.简述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3.简述汽车的主要发展趋势。

【注释】

[1]1亩≈666.67 m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