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后,欧洲各国为了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开始对美国汽车进口提高了关税,特别是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加以重税,迫使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汽车总装厂改造成为汽车制造厂,由此也促进了欧洲各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欧洲各国还利用本国的技术优势,以多品种和轻便普及型新产品与美国汽车进行竞争。例如,意大利的菲亚特省油轿车、德国大众的甲壳虫普及型轿车(见图2.13)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汽车工业均为军事目的服务,生产坦克、装甲车等军用装备和物资。战后,随着经济复苏与政府支持的加强,欧洲汽车工业开始大发展。特别是联邦德国在战后仅用了5年时间,就使汽车产量达到30万辆,超过了其战前的最高水平。1960年,德国汽车年产量已达205.5万辆,超过了英国,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汽车制造国。欧洲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逐步由美国移向欧洲。欧洲汽车工业的特点,既有美国式大规模生产的特征,又有欧洲式多品种高技术的趋势。
(www.xing528.com)
图2.13 甲壳虫汽车
当时,欧洲各国的汽车制造厂虽不能在售价上与美国竞争,但它们凭借技术优势,在品种、车型风格、道路适应性,以及某些性能上具有特色,因此,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许多新技术,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节能型微型轿车等,都首先出现在欧洲,从而为欧洲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新型车。如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利、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 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年,欧洲汽车产量提高到1 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由美国转回欧洲。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车累计生产量达15 007 034辆,成为世界上最畅销和最流行的车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