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夏河段几乎每年都封冻,属于南北流向,时序相反的倒封、开河形势极易导致流凌不断聚集形成冰塞、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抬高,导致水体漫滩或决堤,形成凌汛灾害(赵炜,2007)。冰凌灾害多发河段主要分布在中宁县石空—渠口农场、青铜峡—叶盛、永宁县望洪—石嘴山(张国军,2013)。历史上冰凌引发的凌汛灾害严重,给沿河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杨淑萍,2005)。因此,观测冰凌的形成、封河和解冻开河等过程对大江大河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所用的遥感数据为环境减灾卫星(HJ-1)CCD数据,与MODIS数据相比,环境减灾卫星CCD数据30m的空间分辨率有了大幅的提高,为冰凌识别提供了技术基础。此外,环境减灾卫星CCD幅宽大,通常情况下,一景影像可覆盖黄河宁夏河段,大大减少了数据镶嵌等工作量,提高了冰凌信息提取的效率。选用的CCD数据为2级产品,分波段以压缩包的形式存储,首先对数据进行解压缩和波段合成,然后利用几何精校正过的TM影像开展几何精校正,最后利用内部平均法(IARR)开展相对反射率反演。
(一)主要地物影像解译标志与光谱特征
冰凌、陆地、水体是自然地物,形状不规则,图型随机,纹理破碎粗糙;在HJ-1CCD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冰显示为蓝白相间颜色,颜色不均一;陆地显示为灰棕色,颜色不均一;水体为深蓝色,颜色相对均一。道路是人工地物,形状规则,纹理较细,呈线状,在HJ-1CCD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上显示为白色,颜色相对均一。解译标志如图8-1所示。
利用IARR方法对CCD数据开展辐射校正,得到相对反射率图像。根据解译标志,选取冰凌、水体、陆地、道路等主要地物的样本,测定光谱值,得到光谱响应曲线(图8-2)。
图8-1 主要地物解译标志
图8-2 主要地物HJ-1CCD光谱特征
1.典型地物的波段响应关系
(1)冰的相对反射率:b1>b2>b3>b4,b1和b2相对反射率接近。
(2)道路的相对反射率:b2>b1>b3>b4,b1和b2相对反射率接近。
(3)陆地的相对反射率:b1>b3>b2>b4,4个波段相对反射率接近。
(4)水体的相对反射率:b1>b2>b3>b4,b1和b2相对反射率接近。
由此可知,4种地物光谱特征存在差异,冰凌的反射率最高。
2.典型地物波间相对反射率关系
(1)在B1上:冰>道路>水体>陆地,陆地和水体易混淆。
(2)在B2上:冰>道路>水体>陆地,陆地和水体易混淆,但陆地在第二波段附近存在吸收谷,冰凌和道路在该波段附近存在反射峰。
(3)在B3上:冰>道路>陆地>水体,陆地和水体易混淆。
(4)在B4上:冰>道路>陆地>水体,4种地物相对反射率都比较接近,难以区分。
由上可知,4种地物光谱响应存在差异。
(二)决策树分类方法与结果
根据光谱响应差异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开展地物识别。决策树分类是一种分层处理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些判断条件对原始数据集进行逐步二分和细化。冰识别的基本思路如图8-3所示。
(www.xing528.com)
图8-3 冰识别流程图
(1)陆地的光谱曲线和其他3种地物的光谱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在b2附近存在吸收谷,在b4附近出现抬升,因此可利用b2与b4的关系,构建指数,来区分陆地和其他3种地物。据此,构建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
式中,b4,b2分别代表利用内部平均法计算得到的HJ-1CCD数据第四波段和第二波段的相对反射率。根据样本统计后确定,NDSI<0.155为陆地,NDSI≥0.155则为水体、冰和道路。
(2)冰和水体光谱响应曲线走势大致相似。但在b1上,冰的相对反射率远远大于水的相对反射率,利用该特征区分水体、冰和道路。根据采样统计确定阈值,确定NDSI≥0.155且b1>1.13的地物为冰和道路,NDSI≥0.155且b1<1.13的地物为水体,其中,b1代表利用内部平均法计算得到的HJ-1CCD数据第一波段的相对反射率。
(3)冰和道路在各个波段相对反射率都比较接近,利用相对反射率难以有效区分。但是冰和道路在位置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道路距离黄河河道距离较远,冰则在黄河河道上,因此根据与黄河河道的距离,生成掩模图像。NDSI≥0.155、b1>1.13且在掩模区的地物为道路,NDSI≥0.155、b1>1.13在掩模区外地物为冰凌。
(4)使用ENVI软件提供的分类后处理类别筛选工具(sieve)解决分类图像中出现的孤岛问题。主要采用斑点分组方法来消除这些被隔离的分类像元。观察某像元周围的4个像元,来判定该像元是否与周围的像元同组。如果一类中被分组的像元数少于50,则这些像元从该类中删除,然后用聚类功能(clump)将这些删除的像元聚类到周围的大类当中。
图8-4(a)为HJ-1CCD b3影像,图8-4(b)、图8-4(c)、图8-4(d)分别为决策树分类中间过程,图8-4(e)为决策树分类结果。在图8-4(e)中,黄色区域是陆地和道路等地物,白色区域是冰,蓝色区域是黄河河水。
图8-4 信息提取结果
(三)分类精度评价
目视解译具有客观、精度高的特点,因此本节选择目视解译结果作为分类精度评价的参考数据。选择冰和水体两类样本,建立混淆矩阵,评价决策树分类与目视解译的分类结果,如表8-1所示,其中冰正确识别率为92.67%,错分误差为7.33%,漏分误差为1.63%;水体正确识别率为90.59%,总体精度为92.38%,kappa系数为0.7249。结果基本满足业务要求。
表8-1 分类精度评价
(四)凌情动态监测
本节累计获取了2012年冬季至2013年春季冰凌发展关键期内HJ-1A、HJ-1B两颗卫星的12景CCD数据。数据受云雾影响很小,图像清晰,范围覆盖黄河宁夏河段。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开展冰凌信息提取,使用ArcGIS软件提供的矢量量算工具对分类处理后得到的冰凌区进行长度测量,得到封河长度,结果如表8-2所示。
表8-2 2012年冬季2013年春季HJ-1CCD数据凌情监测结果
2012年12月25日,黄河宁夏河段部分地区出现冰凌,之后随着气温的降低,冰凌开始分段冻结,并不断增加。2013年1月31日,黄河封河长度达到了100km,达到了阶段性的最大值。之后,随着1月底气温升高,冰凌部分融化,2013年2月12日冰凌全部融化(图8-5)。整个封河和开河过程平稳,未发生凌汛灾害。
图8-5 冰凌发展关键期遥感监测图(局部)
决策树分类算法能根据冰凌、水体等不同地物在环境减灾卫星CCD不同波段的影像特征和光谱特征开展地物识别,识别总体精度为92.38%,能够满足业务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