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流行色研究现状及服装色彩学

我国流行色研究现状及服装色彩学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流行色的预测、发布和应用研究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规道路。稍后,随着我国流行色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并正式加入了国际流行色协会,随着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及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流行色的更迭日趋国际化。但是,纵观我国流行色研究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尚属初级阶段。

我国流行色研究现状及服装色彩学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消费水平相对都不高,在对外贸易中,纺织产品和服装的加工深度及档次也较低,因此,我国对于流行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

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流行色协会,尔后又首次向国内外发布了流行色。这些年来,情况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流行色”已不再是人们陌生的词汇,也没有人怀疑中国是否能存在流行色的可能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流行色的预测、发布和应用研究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规道路。

虽说中国参与国际流行色活动较晚,实际上局部、分散的研究工作却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经开始有所萌动了。当时为恢复经济和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国家急需大量外汇,轻纺产品的出口额度随着国际经济潮流的发展逐年稳步增加。广大纺织品设计工作者通过国外来样分析及广交会的贸易窗口,摸索、发现了国际流行色信息的存在,开始注意使用流行色进行产品设计,以提高出口选用率。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工作,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在有关工业及外贸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先后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如上海于1958年首先成立了“上海图案研究室”,天津于1962年成立了“河北省纺织工业局图案研究室”。他们除了分析研究图案花样派路外,还收集国外各地区的流行色信息,从中探索流行规律及时差。其间,掌握应用的国际流行色彩有:20世纪50年代末的“果子色”,以低明度、低纯度的深棕、深秋香、深铁灰为地色,点缀小面积橘、粉绿、宝蓝等色,色调沉稳、大方,暗中透亮;60年代初的“宇宙色”,高明度、较低纯度的淡蓝、浅妃、淡绿、浅橘、银灰等色,色调淡雅、明快;60年代中期的“深复色”、“中复色”、“浅复色”,纯度均低,接近于中性灰色;70年代中期的“面包色”,纯度较高、明度不一的暖色组,如棕、土红、锈红、豆沙、姜黄等色;80年代初的“自然色”,中明度、高纯度的海洋湖泊沙漠贝壳等色,色调富有大自然情趣

稍后,随着我国流行色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并正式加入了国际流行色协会,随着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及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流行色的更迭日趋国际化。

继1981年开始流行的“牡丹黑”之后,其间出现了1983年后的“月季红”,1984年后出现的“玫瑰白”,1985年后出现的“菊花黄”,1986年后出现的“宝石蓝”,1988年后出现的“宝石绿”,1990年后出现的“葡萄酒红”,1992年后出现的“玫瑰红”、“橘黄”、“果绿”,1994年后出现的“海蓝”、“绛红”,1996~1998年后出现的“古铜”、“耳语绿”、“冰蓝”,2000~2001年世纪之交出现的“标准红”、“灰”、“明黄”、“绿黄”、“黑”、“妃色”,2002~2004年出现的“卡其”、“咖啡”、“橄榄绿”、“深酒红”、“珍宝蓝”,2005~2007年出现的“中红紫”、“亚马逊绿”,2008~2010年出现的“水蓝”、“青花瓷蓝”、“橙”、“黄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系列。同时,“色彩渐变”这种时尚的设计形式,在经过多年的流行、演变以后,仍然是最受广大服装设计师及消费者所欢迎的颜色搭配手法之一。只是在继续风行之时,又推出了色彩变化方面的全新诠释(彩图62)。

时装的色彩被不断地更新。特别是1981年上海根据国际流行色推出的针织纯涤纶“黑牡丹”做成旗袍和男领女衬衣上市后,即刻受到消费者欢迎;继而出现了“黑几何”、“黑鸡毛”等系列产品,面料发展到灯芯绒、平绒、丝绸、尼龙、乔其纱、棉布等各类品种,久销不衰,其销量之大,流行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0年开始出现的“葡萄酒红”服装色彩大潮,由于流行消费群体冲破了局限于女性世界的“孤芳自赏”局面,随着男性消费者的大量加入而显得更为“声势浩大”,更为世人所瞩目,人们的服饰流行心理、观念也更趋成熟。(www.xing528.com)

分析其中原因,因为红色是我国众所皆知的传统喜庆色彩,普遍为人们所喜爱,在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另外,再从色相环分析,“葡萄酒红”是介于红与紫红之间的色相。无论从国际流行色协会、《国际色彩权威》、国际羊毛局等哪个组织发布的流行预测资料来看,紫红色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灰色,是一种中明度、中纯度的暖色,比较纯红色而言,感觉热烈,但不火爆,积极中又显沉稳,略带一点高贵,加上我国古代尚有“红男绿女”之传统习惯。因此,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见人爱,无不欣赏,以置身流行之列而后快,从而使适应、覆盖面大为扩展,甚至超过了“牡丹黑”的流行程度。

但反观有些国际流行色彩,如黄、紫等色在中国却反响甚微或流行周期甚短,其原因可能与我国的传统观念及生理肤色等因素有关,与民间的“黄与紫,不如死”之谚语有关。由此可见,民族文化兴旺发达与否的特征、标志,不仅是在于对我们民族精神的简单阐发,也不仅仅是对民族传统的简单继承。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借鉴、吸收外来精华以丰富自己,关键在于消化。这种民族性选择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流行色彩也不例外。因此,在国际流行新潮中,不盲目追随固然重要,而根据国外预测结合国情、民情进行再预测,进一步正确引导设计、生产、销售、消费,则显得更为重要(彩图62)。

但是,纵观我国流行色研究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尚属初级阶段。机构有待扩大完备,流行色预测的正确性还需提高,尤其要重点解决如何实际应用的问题,也就是流行色必须更好地与生产、消费结合起来。流行色研究机构的活动,要有纺织行业、服装行业、服装辅料行业、商业部门一起参加,彼此协调,才能避免宣传、生产、供应之间的脱节现象,使流行色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引导消费、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

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如日本流行色协会自1953年成立后,在内部组织逐步完善的同时,又扩大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协调,工作严密而细致,条理清晰,卓有成效,为日本的经济腾飞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化、深化,我国纺织工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国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内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内外销差别正在逐步缩小,专业化研究队伍进一步加强。在有关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纺织品流行色的研究工作必将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流行色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