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对比与调和理论概括了一切称之为美的色彩基础内容,同样适合于服装色彩设计。在前述许多有关服装色彩的讨论中,我们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分别加以阐述,是为了表述清晰,而实际工作中,服装色彩美应该立足于追求总体的谐调,常根据服装的特点把两者统一起来加以处理,我们把这种论点称为服装色彩设计的调和理论。
首先,这种论点并不意味着服装色彩可排斥对比,恰恰认为存在对比是服装色彩不可避免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对比之美的价值不容忽视。比如某人怀着一定的动机,需要利用服装色彩获得在环境、气氛中的个性表现,形成一定的注目力,对比之美就成为必要的了。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服装对比色彩的追求,仍然意味着服装色彩与个性、需求、环境、场合等特定条件下的谐调一致。
图4-12 奥赛尔色彩调和示意
图4-13 蒙赛尔色彩调和示意
图4-14 伊顿色彩调和示意
其次,人无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对于服装色彩之美的认识都有许多共同的地方,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总希望与社会意识、周围人群的服装色彩爱好协调一致起来,因此,反映在服装色彩美的评价与趣味追求方面有较普遍的共同标准。
再次,服装色彩更强调服用效果与适销对路的要求,是完全建立在广义调和基础上的配色要求。
以上就是服装色彩调和理论的三个主要依据。
(一)服装色彩的狭义调和
如果把服装概念暂时排除对象、款式、面料、环境与场合等其他内容,只是研究衣服、配件的色彩组合印象,这就是服装色彩的狭义调和。
服装色彩狭义调和理论,着重研究衣服、配件的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获得调和美感,并且把色彩对比与调和统一在创造某种特定的服装色彩效果上。这是本节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
服装色彩的狭义调和,虽然只是研究服装总体的一个局部问题,但作为解决如何组成一套使人得到美感又有个性的服装仍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依据色彩调和理论、原则和方法系统地进行实验,使设计者集中精力、致力探索、掌握各种服装色彩配合的知识与技能。其次,随着个性、感情的多样设想,服装色彩的配合丰富多彩,为具备服装色彩设计的广泛适应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试想一个设计者,如果不懂得或不熟悉一套服装的配色美,不懂得特定色彩组合给人的情绪、情感效果,又怎能去创造服装的总体美感呢!
服装色彩的狭义调和,不只是把配色的范围局限在服装与配件的色彩调和组合上,而是根据同时性原理,使观者眼睛不受尖锐的刺激。它带有纯粹的习作意味,它又是服装色彩的重要基础。
(二)服装色彩的广义调和
把服装色彩的美感,与服装的款式、材质及穿着对象、使用场合、环境、实用功能等方面联系起来,取得综合一致的和谐效果,这就是服装色彩的广义调和。
广义的服装色彩调和,不仅要求服装与配件的色彩组合具有调和美感,而且要求色彩与款式、面料、纹样的情感效果相一致,并与特定的穿着对象、需求心理相协调,与穿着的场合、环境、时代、社会相适应,同时体现一定的功能作用。一句话,对路适销、服用效果好,是服装色彩获得服装总体美的一体性表现。
广义调和与狭义调和相比,无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部分,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它更加完整,更具实用性,后者也是保证服装色彩设计对路适销的关键。服装色彩广义调和有许多内容,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讨论。
1.服装色彩与形象内容的统一
(1)色彩构成形式与服装款式、面料图案内容的统一。如在具象表现中,一般要注意色彩与表现的款式、图案内容的真实与客观自然色彩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表现形象内容真实、亲切的感受。它包括形象的固有色彩面貌、色调的配合和光照、空间、立体的自然关系等,否则,将使人产生反常、误会、不理解等不统一的印象。在抽象形态表现中,要注意色彩性格与形的性格的和谐,以免使人不理解作品的含义,失去感人的力量,如果力感的形象采用了柔和的色调,则力度的表现就显得不调和了。
(2)色彩要与它装饰的内容相统一,这是色彩表现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又一重要方面。服装的色彩是装饰人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个性,而且人是立体的、活动的,服装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的装饰,这些特定内容使服装的色彩组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而区别于平面绘画、图案及服装效果图的色彩。
2.服装色彩与服装构图形式的统一
服装构图指服装要素在服装空间的布局、编排及位置,有一定的形式。构图种种形式法则的应用,不只是形的密度、方向、重心、分割等问题,且与形的色彩关系很大。往往服装上形的安排很好,但因没有注意到色彩与构图的统一考虑而失败。这说明色彩在服装构图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件对称的服装,由于施色的不对称,就破坏了原构图的立意。色彩使用不当,很可能使服装失去平衡,产生空间层次混乱、喧宾夺主、反客为主、宾主不分等毛病。
服装色彩构图还与人体装饰部位有极大关系。色彩的显隐与人体的显美掩丑密切有关,装饰部位的选择正是着装者扬长避短的重要手段。色彩使用不当,同样会使服装装饰部位混乱,使着装人落到可笑的地步。
3.服装色彩与实用功能的统一
色彩具有一定的功能,这在生活中已被广为采用并发展为所谓“色彩调节”这一色彩学上的新课题。从服装的功能作用和目的来看,色彩也是被重视的内容。如运动服活跃、强烈的色彩,使运动员显得活跃、有力、生气勃勃。滑雪衣的醒目配色与雪地形成强烈对比,一方面使滑雪运动员显得健美而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的色彩增加了雪地救护的安全性。泳装的暖色与海水形成对比,一方面显示泳者的健美,也增加了海上救护的安全感;军装的草绿色是一种保护色,以便隐藏自己不被敌人发现,保证有效地取得胜利;猎装的黄咖色是为了便于猎者遮隐而不致惊走猎物;护士的白外套使医院显得安详、卫生、平静;炼钢工人的白色工作服则是利用白色的反射作用,减少炉台高温对工人的侵袭。这些都是把色彩作为服装的重要功能手段,使服装色彩与实用功能协调,取得服装色彩心理的调和感。相反,如果服装色彩采用了与实用功能不统一的色彩,则可能产生不可设想的后果,使人产生不安全等心理上的不调和感。(www.xing528.com)
4.服装色彩与审美需求的统一
色彩的美感还在于提供给人精神的、心理的享受,人们都按自己的偏好来挑选适合的色彩。当着装者获得的服装色彩正是自己需求的色彩时,色彩就使他产生满足感,这是调和的;而着装者不能得到满意色彩的服装,则产生不满、厌恶等不调和心理。因此,服装色彩组合必须针对实用对象的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以使形形色色的消费者各得其所,获得心理的快乐。服装色彩审美需求涉及人的意识、心理的不同品质,又与社会时代有关。在实用美术中常用对路适销来概括这方面的需求。对路适销,对于服装色彩设计同样十分重要,只有面对消费者的需求,采用对路适销的色彩、款式进行服装设计,只有留意不同地区的色彩偏好、流行时尚要求以及消费者的个性偏好,才能使服装消费者得到色彩满足。
5.视觉生理及视觉心理平衡
在服装色彩配色实践中,从狭义调和标准看来,好的色彩关系,有时还会因为过亮、过暗、模糊不清、太单调、不起眼等情况,使人眼容易疲劳而生厌烦、忽略、忽视的情绪,从而得出不调和的结论。如过分调和的配色,显得效果模糊,视力可辨度差而使眼睛紧张,容易疲劳,感觉不适应;过分炫目的配色,对人眼的刺激大,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感觉不适应。又如看红色连衣裙过久,觉得红色衣裙不够红了,人眼极不舒服,一旦红衣裙消失,人眼会自动产生出绿色感;而看灰色衣裙则能久视而又舒适。
上述例子说明,狭义调和解决的是保证提供不带尖锐刺激感的服装色彩组合群。但是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条件,并不能说明服装色彩的总体美感,只有当与人眼发生关系后,色彩深入人的视觉生理、心理深层,服装色彩的美感才能深化。视觉生理、心理的平衡是色彩美感的重要原理之一。
人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使自己的各种机能形成一定的适应客观世界的生理条件,视觉的生理平衡就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人眼内视锥细胞的三种感受蛋白元形成了平衡,感色的过程也就是蛋白元消耗的过程。当某种色彩刺激视网膜时,视锥细胞的这种蛋白元局部大量消耗。过量的消耗还会出现紧张甚至供不应求,引起感色迟钝,视觉疲劳、不适。与此同时,其他感色蛋白元过剩形成不平衡(残象)。由此可知,蛋白元的平均消耗是视觉生理平衡的第一条件。从这一点出发,人眼对三原色、补色、全色相、黑、白、灰的视觉是符合视觉生理平衡原理的色彩组合。
从色彩的明度关系上看,人眼要调节光的刺激量来应变对象的光量度,过大或过小的光量人眼都不适应,从而产生紧张和疲劳。生物学家埃尔德·赫林说:“中间灰色在眼睛中产生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也就是说,人眼需要中间灰才能得到生理平衡。为了得到视觉的生理平衡,只指望单纯的中性灰是不现实的,人们发现各种色彩只要它们的属性关系造成同一视阈的混合效果呈现为中间灰,就可能满足视觉生理平衡。有些色彩学家把一些公认的世界古典名作,按各色彩的面积比例将其涂在色盘上,旋转色盘后即得到中性灰的视觉效果。这就说明各种色彩形成中性灰色觉是美的色彩组合的一个原理,早已被古代大师们应用。
当服装配色注意到不带尖锐刺激,符合视觉生理平衡时,还有可能遇到许多情况。比如,同一色组表现内容不同,可能得出美与丑的不同概念(黑色的煤球与黑色蛋糕);同一色组、同一内容,由于构图不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红、绿的不同面积组合);同一色组表现不同的感情,往往是失败的;同一色组,由于装饰对象不一致,构图不一致,实用目的不一致,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同一色组还会因消费对象、消费需求不同,使评价不一致(红绿对比,小孩喜欢,而成人则多反对);同一物品、同一色彩,由于时间、空间不同,评价也不同(流行时尚、传统习俗)……服装设计人员经常会碰到上述问题,有时亦感到百思不解,困惑无措。这说明服装色彩的组合美的评价确实没有一个绝对的、同一的标准,只是人在不同心理和不同需求的条件下,要求色彩能与之有统一的标准,就是视觉心理满足的标准。色彩与视觉心理的平衡,不仅要求色彩狭义的调和,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使色彩的美感触及视觉深层心理。总之,色彩的视觉心理平衡是服装色彩配合美感的主要根据,它成为服装色彩效果组织的重要原理之一。
观感最舒适、使眼睛最不带尖锐刺激的色彩只有中性灰,而让所有的服装色彩都是中性灰,恐怕是很少有人同意的,因为视觉的生理平衡并不能满足人对于色彩的心理要求。人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彩色世界里,心理上与彩色亲切相伴,而且,心理上要求四原色,如果服装色彩没有彩色或者没有心理上的四原色,人就会不满足,亦即色彩未能达到视觉心理的平衡。
服装色彩的美感并不到此结束,任何色彩总要引起观者的感情冲动,而且往往人们又都按照自己的认识来评价色彩。单纯的视觉生理平衡并不能满足服装消费的多样需求。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满足于眼的不带尖锐刺激色彩或心理色彩的绝对平静,而恰恰相反,人们渴望有一种突破平衡的服装色彩,从不平衡中激起感情的波涛,体会兴奋、热烈的欢乐。
所谓服装色彩的“平衡”,不能只局限于一种服装的配色上,比如某种衣裙的配色,哪怕它是众口一致称赞为悦目、舒适的,但它并不能适应一切人、一切环境和一切场合。服装色彩离开了总体的平衡,有时反而使着装者陷入困境。试想穿一套色彩沉闷、灰淡、毫无生气的服装出现在华丽、欢乐的场合,将是多么格格不入,甚至使着装者陷入难堪的境地。
6.服装性格的总体和谐
服装色彩的感情效果与着装者的个性、趣味、情操,社会意识道德,文明的象征意义相协调一致,就达到服装色彩性格的总体和谐,它是服装色彩广义观点中特别要强调的方面。
我们已经讨论过,任何色彩都具有个性和一定的表情和象征,因而服装色彩的感情可以从服装色彩和组合效果中加以考察。
面对服装色彩,人们总在接受它的感情召唤,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或赞美不绝,或无动于衷,或见之厌恶,原因就在于服装色彩的情感效果与观者的趣味、个性、情操、爱好是一致还是抵触。服装色彩是否与观者的感情共鸣,将使购买者采取不同的购买行动,或争购为快,或一掠而过,或不屑一顾。总之,服装色彩与人们在感情上的联系是十分重要而明显的,“衣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还看到,人不是抽象概念的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必然受政治意识、群体意识、民族传统习惯和经济基础的客观制约。人的趣味、情操、爱好,离不开社会意识、道德标准和时尚的规范,因此,服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时尚的象征性。
此外,服装色彩的感情效果还体现着设计者的精神寄托,这也是客观存在。设计者爱好什么?追求什么?倡导什么?总体上说总是有意无意地体现在他所设计的服装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者总把服装色彩设计的感情效果,与消费者的个性及社会心理看成是一体的,这也是服装色彩设计原则之一。
综上所述,服装色彩调和美从原理上可讨论、归纳为下列几点:
(1)色彩属性的同一、相似、秩序优势关系。
(2)视觉生理平衡。
(3)视觉心理平衡。
(4)使眼睛不带尖锐的刺激。
(5)内容、环境与色彩的贴切。
(6)服装色彩符合消费需求。
(7)功能、目的明确。
(8)形状、位置、构图统一。
以上八条是组成服装色彩调和美的基本原理和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