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眼构造及其影响-服装色彩学

人眼构造及其影响-服装色彩学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外层是坚韧的囊壳,保护人眼的内部,称为纤维膜。近视眼、老花眼、远视眼以及各种色彩与形态的错觉等,大都是由于水晶体的伸缩作用引起的。若缺少某一种感光蛋白元时,将产生色盲的视觉状态。视杆细胞是人眼适应夜间活动的视觉机制,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共同完成物体的明暗度与彩色关系的视觉感受。由于每个人的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多少不同而形成个人之间的视觉差异。

(一)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眼因外形呈球状,故称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收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中枢神经,产生色感。眼球壁由三层膜组成。外层是坚韧的囊壳,保护人眼的内部,称为纤维膜。它的前1/6为角膜,后5/6为白色不透明的膜,称为巩膜。中层总称葡萄膜(或称血素层、血管层),颜色像黑紫葡萄,由前向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简称网膜(图2-22)。

1.角膜

角膜俗称眼白。光由这里折射进入眼球而成像。

2.虹膜

虹膜又称彩帘。虹膜能控制瞳孔的大小,光弱时大,光强时小。因此,虹膜能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

图2-22 眼睛解剖示意图

3.水晶体

水晶体的作用相当于透镜,可以起调节焦距的作用。光通过水晶体的折射,传给视网膜。近视眼、老花眼、远视眼以及各种色彩与形态的错觉等,大都是由于水晶体的伸缩作用引起的。水晶体内含黄色素,黄色素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它影响着对色彩的感觉。

4.玻璃体(www.xing528.com)

光必须通过玻璃体才能到达视网膜。玻璃体带有色素,这种色素,随年龄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5.黄斑与盲点

黄斑是视网膜中感觉最特殊的部分,稍呈黄色。人的色彩感觉之所以有很大的差异,与黄斑是有关系的。黄斑位于瞳孔视轴所指之处,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最集中的地方。这是视觉最敏感的位置。

黄斑下方是视神经,这是物体在视网膜上刺激信息传入大脑视觉中枢的通道。其入口处形成乳头状,因缺少视觉细胞而没有视觉能力,故称为盲点。

6.视网膜与中央凹

视网膜在眼球的内侧。它是视觉的接收器,是感受物体形与色的主要部分。这里是一个复杂的神经中心。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影像。

在视网膜的上方是中央凹。中央凹是看到物体最清晰的位置,物体影像距中央凹越远,越显得模糊。

(二)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亦称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

眼睛的感光是由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所致。视觉细胞分为两类: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强光下感觉灵敏,能感觉色彩信息。视锥细胞含有三种感光蛋白元,分别接受红、绿、蓝三种色的感光作用,与色光的三原色相对应。若缺少某一种感光蛋白元时,将产生色盲的视觉状态。如三种感光蛋白元都没有或都很少,即为全色盲或色弱。

视杆细胞能够感受弱光的刺激,它在弱光下能辨别明暗关系。对色彩的明暗感觉反应敏锐,但不能分辨色相关系。因视杆细胞没有彩色的感光蛋白元,故色盲者虽没有或缺乏辨认彩色的能力,但具有视物的能力。视杆细胞是人眼适应夜间活动的视觉机制,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共同完成物体的明暗度与彩色关系的视觉感受。视杆细胞多者在弱光下视觉反应较强,少者视觉反应则差。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凹内,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边缘。靠近眼球前方各处有很多视杆细胞,但视锥细胞很少。由于每个人的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多少不同而形成个人之间的视觉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