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体色:服装色彩学中的明度变化及其影响

物体色:服装色彩学中的明度变化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见的黑、白、灰是指物体色彩的明度变化,是由物体对色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形成的。因此,光源色的色相是影响物体表面色相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固有色又会发生改变,有可能加强或减弱,甚至会失去原来的色相感。如月光下的绿色会变得模糊、晦暗,失去了色相感,接近黑色;反光强的有色物体在日光下,其高光处几乎是白色。同一件服装放在室内的窗口与屋角,由于光照度不同,两者的色彩演示有较大的区别。

物体色:服装色彩学中的明度变化及其影响

色光是发光体引起的视觉反应,而一般情况下人眼是不能直接感受直射入眼的光源色的。人们在生活中见到的色彩,一般来自物体的表面,而这些物体本身是不发光的,它们使人眼产生的色彩感觉,是由于发光体的照射而发生的。在光照下,物体对光有反射、透射、折射等现象,这种现象使人眼产生的色彩感觉就是物体色。

(一)物体色

色的本质是光。物体有千变万化的色,只是它们对于各种单色光反射与吸收的能力不同而产生的。

1.物体色的产生

自然界的物体对色光都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反射、透射等现象。某物体在阳光下,如果它只反射蓝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吸收了,该物体的表面看上去呈蓝色。如某物体只反射或透射出红光,其他色光都被吸收,则该物体给人的视觉反应是红色的。一张白纸是由于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而呈现白色;一块墨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故呈黑色。从理论上说,白色与黑色是这样的道理,但实际上任何物体对色光都不可全部吸收或全部反射,因此,没有绝对的白色和绝对的黑色。

常见的黑、白、灰是指物体色彩的明度变化,是由物体对色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形成的。白色的反射率是92.3%~64%;灰色的反射率是64%~10%;黑色的吸收率在90%以上。

2.物体色与物体肌理的关系

物体表面的肌理状态,是影响它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的重要因素。如一般的玻璃表面光滑、平整,透射性能强,所以物体色彩清晰;而花玻璃表面凹凸不平,使光产生漫反射现象,反映出的色彩灰暗不清。又如,用同一种色染的丝绸和呢绒,丝绸因表面光滑,组织细腻,对色光的反射较强,看上去色彩鲜艳;而呢绒因表面粗糙,对光的反射不规则,使人感觉色彩比丝绸灰暗。

物体表面肌理越光滑,其反射和透射能力越强;而物体表面肌理越粗糙,其反射和透射能力越差。

3.光源色与物体色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相同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会出现不同的表面色。一张白纸在红光下呈红色,在绿光下呈绿色,在蓝光下又变成蓝色。因此,光源色的色相是影响物体表面色相的重要因素。

因日光是含有各种波长的光,它能充分满足物体对色光吸收与反射的要求,故人们习惯将日光下的物体色称为该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光源下,物体的固有色又会发生改变,有可能加强或减弱,甚至会失去原来的色相感。如红光下的红色会更红,而红光下的绿色会变得近似于黑色。光源色的冷暖,也会使物体的固有色产生偏冷或偏暖的变化。如月光荧光灯的色光会使物体色偏冷并带有青色或青绿色光;而阳光或白炽灯下的物体,则偏暖,并带有黄色或淡黄色光。

4.光照强度与光照角度对物体色的影响

光源色的光照强度,也会对被照的物体色产生影响。强光下的物体色会提高明度,而且色相与纯度也同时发生变化;弱光下的物体色会降低明度,同样色相和纯度也会发生变化。有时色光(日光)增强或减弱到一定程度时,物体会失去色彩视觉。如月光下的绿色会变得模糊、晦暗,失去了色相感,接近黑色;反光强的有色物体在日光下,其高光处几乎是白色。

光照的角度不同,会使物体表面色发生明度变化,而且在物体不同角度出现不同色相。如白色的石膏体,在日光下,迎光面是白色,侧面和背光面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灰色。

总之,物体色既取决于光源色的作用,又取决于物体内部的特性,形成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二)颜料色与染料

目前所用的颜料和染料,是根据各种物质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不同而制成的。有天然植物性和矿物性的,也有人工制造的化学合成物质。颜料与染料同样是能反射日光中的某一色光,吸收其他所有色光,而形成某一色的固有色相。染料比颜料纯净,具有一定的透明感。

颜料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这些丰富的色相只要有三个色,就可用不同的比例混合出来。这三个色是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它正好是色光三原色的三个间色,即红(品红)、黄(柠檬黄)、青(湖蓝),它们处于色光三原色红、绿、蓝的补色位置上。

(三)服装色彩中的色彩物理学知识

服装是由面料和饰物组成的。服装面料是由各种纤维和织物组织形成的各类品种。这些面料与饰物对色光有着各不相同的吸收、反射、透射能力,这决定了它们自身的色彩特性。

1.面料材质与色彩

服装面料的色彩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原料,如棉、毛、丝、麻或其他各种化纤织物。不同的纤维织成的各种面料,对光的吸收、反射、透射程度各不相同。如用同种染料染制的织物,麻织物因表面粗糙,对光的反射力弱,色的纯度与明度有减弱的趋势;而丝织物表面光滑,反射力强,相对来讲色彩明度较高,鲜艳度好;另一方面是织物的组织形式,如用同一种纤维织出的织物,因织物组织不同,可形成不同的物体色特性。缎纹组织的织物反射力强,其次是斜纹、平纹组织,而凹凸组织的织物反射力最弱。

服装中饰物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对服装的色彩影响也很大。服装饰物种类繁多,材质范围也极其广泛,因此,它们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饰物中有些是金属制品,有些是天然的宝石钻石,或人造的闪光配件、透明饰品。它们具有较强的反光、透光和折光能力。

面料与饰物除天然色彩外,还有人工染制的色彩。这种人为的色彩取决于织物和饰物本身的表面肌理、选用的染料、染色的工艺等。

2.不同的光源对服装色彩的影响

光源对物体色彩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服装与所有的物体一样,在不同的光源条件下会演示出不同的色彩。

(1)人工光源与自然光源。一般将太阳光与白天的光称为自然光源,电灯、日光灯等称为人工光源。不同光源的三原色刺激值百分比不同。照明工程学上记载的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的三原色刺激值百分比如表2-3所示。

(2)日光的演色性。日光由于时间的早、中、晚不同以及季节、方向、环境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演色性。服装在这些不同的日光光源条件下,能演示出各不相同的色彩倾向。早、晚的日光偏暖,中午日光发白;不同季节,日光有强弱的变化;室内朝北的光较稳定,朝南的光明度变化较大。同一件服装放在室内的窗口与屋角,由于光照度不同,两者的色彩演示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光照度的变化,色相和纯度也有改变。日光下的服装,受光面的色相倾向于光源变化,背光面色彩灰暗,纯度很低,色相有变化,与受光面的明度相差很大,阴影部分色相有与受光面色相成补色倾向,纯度也较低。

(3)普通电灯的演色性。普通电灯的色光是低纯度橙黄色的暖色光。这种灯光下的服装色彩有许多变化。如:

红色服装,变成含有黄色味的红;

黄色服装,变成光亮的红色味的黄;

橙色服装,橙色更鲜艳明亮;

绿色服装,变成暗浊的黄绿色

青色服装,变成灰青,暗色;

紫色服装,变成暗紫,近黑色。

普通电灯照射下的服装色彩,明度一般都较低,但整个服装在黄光的照射下,色调比较统一。在设计服装色彩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www.xing528.com)

(4)日光灯的演色性。以白色光的荧光灯为例来分析它的演色性。这种灯的色光稍偏冷,它的演色性也有很多变化。如:

红色、橙色系统包括褐色类的色彩——色相没有什么变化,但明度和纯度降低;

黄色系统视黄色性质决定——色相变化不大,柠檬黄带有青色味,土黄类色彩的纯度变低;

青色或绿色系统——色相不受影响,但是变得更冷、沉着而生辉;

紫色或紫色类的色彩——会失去一部分红色味,有近似玫红色的倾向。

日光灯的直接照射与强度都会产生不同的演色性。

(5)彩色灯光的演色性。彩色灯光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广告宣传中的霓虹灯,节日里的建筑装饰和会场布置的彩灯,俱乐部、展览会、舞台照明等。彩色灯光的演色性比其他光源的演色性更强。服装色彩在彩色灯光下的色彩演示情况举例如下:

黑色服装:红光——紫黑色

绿光——深橄榄绿

青光——青黑色

红色服装:黄光——鲜红、微带橙味

绿光——黑褐色

蓝光——暗紫蓝色

紫光——红色

橙色服装:红光——红橙色

黄光——橙色

绿光——淡褐色

蓝光——淡褐色

紫光——棕色

黄色服装:红光——红色

绿光——明亮的黄绿色

蓝光——绿黄色

紫光——带暗红色

绿色服装:红光——暗灰色

黄光——鲜绿色

蓝光——淡橄榄绿色

紫光——暗绿褐色

蓝色服装:红光——暗蓝黑色

黄光——绿色

绿光——暗绿色

紫光——暗蓝色

紫色服装:红光——红棕色

黄光——红褐色

绿光——带褐色味

蓝光——暗紫蓝色

服装色彩与灯光色相同或近似,受光后原色更鲜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