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性”教育的国际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属性之一。中德美跨文化研究、山东-巴伐利亚教育合作等项目已成为学校的“国际名牌”。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如欧盟尽管成员国已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提出仍须进一步改革,其目标是通过推动建立教育质量标准,鼓励多样性并促进就业。以“三性”人才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教育标准、培养规格与教学模式,成为地方大学彰显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城市综合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为例

“三性”教育的国际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属性之一。有学者考察大学历史起源发现,鉴于高等学校作为高深知识创造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和知识的普遍性、无国界性,大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作为一个国际机构设立的,教学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师生来自欧洲不同国家,而且发挥了国际性的影响。它的师生回国后纷纷创办了本国的大学,这其中便包括被视为中世纪“欧洲大学之母”的巴黎大学[26]当我们考察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学,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非常注重学校的国际化。目前美国大学培养着45 万名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雇佣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职员工,其大学教师有50 万专职的学者和科学家。多数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参与着许多国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际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7]

我国地方大学当前面临很多困境,诸如,教育需求与资源配置不足的矛盾,先进教育理念与传统大学体制机制的矛盾,等等,实际都可以通过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找到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追求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国际性人才成为各国大学的改革主旨之一。高水平国际性人才是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其核心标准是创新。通过大学的国际化实现跨越发展有许多成功案例。如青岛大学通过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迅速提升办学水平,该校早在2001年已与美、英、德等4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 所高校建立了互派学生、合作科研的交流合作关系,与近20 个学校签订了姐妹学校协议。有1326 人次出国访问、讲学、合作研究、进修或攻读学位,学成归国的教师达89 人。学校与海尔、海信、美国微软中国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建立了研究项目、技术开发、管理战略等方面的合作。中德美跨文化研究、山东-巴伐利亚教育合作等项目已成为学校的“国际名牌”。[28]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性更加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各国越来越多的大学通过不断拓展国际性模式、增加国际性基本因素、促进师生全球性流动等提升自身国际性水平。(www.xing528.com)

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如欧盟尽管成员国已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提出仍须进一步改革,其目标是通过推动建立教育质量标准,鼓励多样性并促进就业。同样,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步伐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快改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29],深化本科教育教学领域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体系应主要通过三个维度来建立健全:一是建立“国标”,按照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制定实施92 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二是建立“行标”,会同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制定实施相关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三是建立“校标”,每所高校根据国标、行标和学校实际,制定实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0]作为地方高校自身也迫切感到制定自身标准的必要性。要科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以“三性”人才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教育标准、培养规格与教学模式,成为地方大学彰显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