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江汉大学“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共分四个部分,即发展新起点、发展新形势、发展新目标和发展新举措。力求四个部分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学校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描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关于发展新起点
“十一五”时期是江汉大学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学校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师生生活显著改善的时期。学校“十一五”的成就,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全校上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中,对地方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有了新的增强,学校发展核心竞争力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积累了又快又好发展的宝贵经验。其发展的新起点表现为:办学规模稳步增长,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科研实力明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与交流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与社会互动办学深入推进,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等方面。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影响,江汉大学“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校生规模增长、留学生培养、征地等目标尚未按质按量全面完成。
《江汉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中提出学校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够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强,学科专业、科研、师资队伍等方面整体实力偏弱;二是结构不够合理,包括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结构,本专科比例,全日制与成教学生比例,生源地域等结构,师资队伍中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不尽合理;三是服务地方能力不强,服务地方发展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四是办学效益不高,资源短缺和浪费现象并存,管理水平和自我造血功能不够,办学规模和办学资源发展不够协调;五是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办学特色的培育力度不大。该规划力求分析问题准确,透彻,能够对学校确定未来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二)关于发展新形势
主要分析国家、省、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要求,国家科技、人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导向以及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的任务,也分析江汉大学与省内外同类高校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差距,提出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迫切。[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人才、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必将助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腾飞周期。
湖北省委、省政府也确定了未来十年把湖北省建成高等教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并与教育部合作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促使武汉城市圈率先在中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全国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新路。[6]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集聚武汉,中央对武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武汉市已明确了壮大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建设高端制造业基地,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规模和层次,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努力打造中部医都等发展思路。
合并组建以来,江汉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与湖北省属院校相比,该校与它们中领跑者的差距却在扩大,特别是在核心竞争力和办学规模方面差距较大。新的形势,使江汉大学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果江汉大学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就有可能提高水平,再上新台阶;如果误判形势,在国内新一轮高等教育的重新洗牌中,江汉大学就可能丧失机遇、被动落后。江汉大学应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抓住机遇,用卧薪尝胆、背水一战的精神和勇气,积极应对挑战,参与竞争,奋勇拼搏,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三)关于发展新目标
1.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式
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办学思路上:一是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主题,把育人为本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二是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三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把多元开放、彰显特色、服务地方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发展方式选择的核心是提高学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学校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要求江汉大学在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前提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紧紧抓住该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所带来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创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为主;差异化发展;优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谐发展等。
2.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中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为“五个新突破”、“六大新任务”。
综合考虑该校目前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趋势,在奋斗目标中首次提出“十二五”期间预期取得的五个新突破,它是学校综合实力在办学层次、科研实力、教学成果、高端人才、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升的标志,也是实现“在国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许多“两难”问题需要解决,做好这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为此,规划在编制中的主要任务归纳为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六大新任务,其指标带有约束性。
这“五个新突破”和“六大新任务”是经过多次反复讨论而形成的,该校认为这个目标既是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也是振奋人心的,应该说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四)关于发展新举措(www.xing528.com)
规划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主线,围绕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以下九个方面的新举措:
(1)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综合实力,加强重点学科基地建设,强化重点(品牌)专业建设,完善学位管理。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抓好研究生培养质量。
(3)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师资队伍实力。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江汉学者”发展计划,加强现有师资队伍梯次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4)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5)深化共建合作,增强服务地方能力。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筹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学院,积极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加大继续教育服务地方力度。
(6)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拓宽国际合作交流领域、渠道,加大外籍教师聘用及教师派出力度,积极开展培养留学生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合作。
(7)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办学经费持续增长,加大实验室建设和开放力度,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强校园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
(8)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行新的聘任(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
(9)推进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优化文化育人环境,美化校园硬环境,支持独立学院、附属单位发展,实施惠民工程改善民生。
这九项举措从标题字面上来看并不是很有新意,但其内容都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江汉大学之所以用新举措来描述,主要是想强调要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必须用改革、创新的思维,用超常规的手段,用与众不同的方法,用敢为人先的勇气去努力拼搏。也就是说要在创新规划的执行、落实上狠下工夫。
【注释】
[1]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EB/OL].2004-02-29,http://www.sina.com.cn 2016-07-18.
[2]张丽萍,邓传德,李进才.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3]周济.谋划发展 规划未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3(2).
[4]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评价与管理,2010(9).
[6]高家龙,梁炜.武汉城市圈成国家教改实验区 部分政策经费对鄂倾斜[N].楚天都市报,2008-8-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