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大学的管理手段之一,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是城市综合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促进大学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城市综合大学实施战略规划管理对于大学自身发展及其教职员工而言,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精神层面
大学的战略规划,本身就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其制定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自身精神、使命、愿景等核心价值观进行提炼、继承和发扬的过程。[2]当前,许多大学只将目光放在短期、内部的问题上,缺乏对自身使命的明确认识,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使命[3];还有一些大学只有口号,没有目标,听起来振奋人心,实际办学中却并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4]实施战略规划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所大学,其战略规划中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总体目标等内容就是对自身精神和价值观的概括,更是对这些精神和价值观的强有力塑造。它所追求的不仅是生存,更是繁荣。通过战略规划,大学能够审视自身,重新定位,明确目标,合理谋划,充分利用办学自主权,形成办学特色,塑造旗帜鲜明的大学精神与价值观。
2.有助于凝聚人心,促进大学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
难以想象一所院系、部门间没有共同发展纲领,唯有领导个人意志和要求的大学会有多大的凝聚力。这样的高校,教职员工是不可能上下齐心谋发展的。大学的凝聚力既来自其自身的深厚文化积淀,又取决于其共同的发展纲领。[5]战略规划就是这样的发展纲领,它是一所大学的发展指南,引领全校上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有助于形成凝聚力,并将这种凝聚力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使人们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学校的大发展。[6]
(二)物质层面
当今社会,大学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都在急剧变化。通过实施战略规划管理,大学可以实现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等,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期实现可持续的,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7](www.xing528.com)
1.有助于大学适应外部环境,应对市场竞争
当前,城市综合大学所面对的外部环境是较为严峻的。第一,生源规模持续缩减,以武汉市为例,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降低,2015年较2014年减少了2615 人,占比高达4.7%[8],如何保持规模效益成了城市综合大学必须面对的难题;第二,各高校对优质教师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综合大学要获得优质师资力量所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第三,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综合大学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等都对它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第四,民办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等蓬勃发展,有些甚至和城市综合大学的定位相重叠,必然对传统公立高等教育产生一定冲击;第五,大学发展自主权的逐渐增大、政府通过评估等方式对高等教育质量控制力度的逐渐加强,都对城市综合大学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六,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发展无疑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城市综合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地市级政府,发展也自然受到一定限制。[9]
面对上述挑战和难题,城市综合大学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努力提高质量。其中,实施战略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是关键,这是城市综合大学直面国内外市场竞争并力争不败的首要条件。[10]
2.有助于大学协调内部环境,超越矛盾求发展
大学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内部人员众多,充斥着诸多利益和非利益的关系,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在所难免。现实中,有的大学在处理这些矛盾时选择迁就与妥协,倒向强势一方;有的大学则选择回避或兼顾,搁置或绕开矛盾。显然,上述两种处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解决大学发展的核心问题。
在编制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大学要确定自身优先发展和重点突破的领域、项目等,必将触及各种关系和矛盾。各部门、院系、学科、专业等的战略意义,以及资源的总体流向等都将随之明确。某种意义上,编制战略规划的过程就是城市综合大学直面内部矛盾,进而超越矛盾求发展的过程。通过科学的战略规划制定流程,大学可以全面了解各种矛盾,理解各方诉求,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各方正当需求,进而缓解矛盾,从整体上以战略思维把握自身长远发展的方向。[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