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视角及其影响分析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视角及其影响分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从当时现实的角度来看,汉斯立克的观点和主张则是尖锐、直接地指向了瓦格纳和自己所处的整个社会。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美学应该以音乐所特有的美为根据,从它自己特殊的条件中探索它的规律,强调了音乐的自律性。然而,在汉斯立克看来,似乎只有音乐艺术还未能达到这一客观的观点。汉斯立克著作的第四章的标题就是“音乐的主观印象的分析”。

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视角及其影响分析

爱德华·汉斯立克(1825—1904)出生于布拉格父亲是布拉格大学美学教授,是一位图书学家和学者。为了六个孩子的早期培养,父亲早早退辞公职,居家从教。汉斯立克早年从父学音乐,18岁投入托马舍克门下学钢琴乐理和作曲,练习巴赫等人的作品。为了糊口之生计,他同时开始在布拉格,后来在维也纳学习法律,而音乐则始终是他内心的爱好,他广泛地研究古典派音乐和浪漫派音乐。他一方面研究音乐美学,一方面不断地和柏辽兹瓦格纳舒曼李斯特等当时欧洲一流的音乐家结识和交流,并为他们写音乐评论。汉斯立克是个聪明的观察家和敏锐的批评家、热情的传道者和冷静的报道者。他的广博的学识,他对每一部作品的彻底的研究和卓越的判断,使他成为当代欧洲音乐评论的权威。1854年,他出版了《论音乐的美》,立即引起公众极大的注意。众多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但也由于该书反对音乐情感论的主旨,倡导音乐的客观主义态度,而招致了当时大红大紫的瓦格纳及其信徒们的极度敌视。从1856年开始,汉斯立克受聘于维也纳大学,担任音乐史和音乐美学的教学,直至退休。

史家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斯立克在19世纪50年代提出的“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是作为自从18世纪舒尔巴特以来的关于音乐美是表情,而表情就是“内心的流露”这一命题的对立面而提出的。[2]从当时现实的角度来看,汉斯立克的观点和主张则是尖锐、直接地指向了瓦格纳和自己所处的整个社会。情感美学代表了19世纪音乐美学的狂飙突进运动,而汉斯立克认为,对美的事物来说情感动机和效果绝对不是第一位的。音乐作品的形式就是它的内容,形式本身就是美的。或者说,音乐美就在于其自身的形式。汉斯立克认为音乐美学应该以音乐所特有的美为根据,从它自己特殊的条件中探索它的规律,强调了音乐的自律性。他说:“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会与我们的情感发生某种关系,但是,任何艺术作品都不独占这种关系。”而音乐所特有的,独占的,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他认为音乐的情感说把音乐自身以外的东西认作为音乐的内容,比音乐自身更重要。这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注意到,伴随着对音乐与情感之关系的论述,在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中,出现了关于音乐的“主观性的”和“客观性的”说法。汉斯立克说:“正像造型艺术家作曲家也不能被他的材料所控制;因为他也必须客观地把他的(音乐的)理想呈现出来,把它造成纯粹的形式。”乐音造型是一种积极自发的人类精神活动,而不是消极地为情感的力量所控制或支配。作曲家塑造的乐音形象存在于时间中,正像造型艺术家的形象存在于空间中一样,它们都具有客观性。汉斯立克在该书的第一章中说:“审美探讨的研究对象,首先是美的物体,而不是感受着的主体。”这显然是受到了18世纪客观说理论中的沉思理论和异世界理论的影响。相对于情感说,客观说理论的研究视线就是从创作者和感受者移位于对作品本身的静观。然而,在汉斯立克看来,似乎只有音乐艺术还未能达到这一客观的观点。它把理论性、语法性、材料技术的规则性探讨同审美探讨严格地区别开来,把前者弄得尽量枯燥和理智化,把后者弄得尽量抒情和伤感化。要把音乐的内容作为一种独特的美的种类来仔细观察,这对于音乐美学来说,迄今为止还是一件力不胜任的工作。[3]

人们始终还是从主观印象方面来观察谈论音乐。人们每天都在声言说,只有情绪才是音乐艺术的唯一的审美基础,似乎只有情绪才能有权规定音乐判断的界限。汉斯立克著作的第四章的标题就是“音乐的主观印象的分析”。汉斯立克说:“我们把作曲活动看作一种造型过程;作为造型过程它完全是客观性的。作曲家塑造一个独立的美的事物。”汉斯立克认为,虽然“具有无限表现力和精神性的乐音材料,使乐音造型者的主观的特点能在塑造的方式中表现出来,作曲者性格上的显著特点,如多情善感,强劲,愉快,可以很好地通过贯彻选用某些调性,节奏和过渡,就音乐所能再现的一般因素表达出来”。[4]但是,不管是多情善感的作曲家,才思丰富的作曲家,还是优雅或崇高的作曲家,所给予我们的首先和首要的是音乐,是客观的形体。(www.xing528.com)

汉斯立克说:不是作曲家实际上的情感,作为单纯主观的激动,唤起了听众中间同样的情感。如果我们承认音乐有这样的一种强制的力量,那就得承认这种力量的根源是在音乐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这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只能说某一主题有着高傲或暗淡的声调,但不能说,它表现了作曲家的高傲或暗淡的情感。”尽管作曲家的个性肯定会在他的创作中获得象征性的表现,但如果人们想从这一主观因素中得出一些只能以艺术造型的客观存在为真正依据的概念来,则是错误的。

汉斯立克在著作的结尾这样论及主观和客观问题,他说:“我们既不能同意黑格尔的音乐艺术无内涵的看法,我们尤其觉得他认为音乐只是表达‘无个性的内心’的看法更是谬误了。甚至,从黑格尔的音乐观点来看问题,即他忽视作曲家的基本的造型的、客观的活动,而把音乐单纯地看作主观性的自由表露。即便我们从他的这一观点也不能得出音乐‘无个性’的结论。因为主观的创造精神主要地就是被作为个体而出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