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李焕民先生的反映现代中国西藏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巨变的一系列杰出的版画作品赞颂为现代西藏的视觉史诗。他的独特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无愧于这一历史定位。
史诗,传统意义上是指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内容为民间传说或歌颂英雄功绩的长篇叙事诗,涉及的主题包括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传说,如同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及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我们也把现代有影响的、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生活面貌的、规模宏伟的优秀叙事作品称为史诗或者史诗式的作品。一般地讲,史诗常常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谈起史诗的时候,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史诗。在他们看来,史诗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类在特定时代创造的高不可及的艺术范本,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说,史诗的概念总是指向历史的发展,在人类的童年时期,它总是为后人传颂吟唱。而在一个民族后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文明发展的宏伟诗篇,则必然地要接续它的以往的历史,它今天的生存现状,还要讴歌这个民族未来的理想愿景。史诗总是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的宏观的社会和民族的历史发展状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李焕民先生的西藏主题版画系列可以被确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民族的整整一个时代的精神状貌的表现,是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史诗般的真实写照。
当然,有所不同的是,在现代语文中,“史诗”这个词在概念上多用来指虚构的文艺作品,涉及大量的地理和时序变迁、背景庞大、人物众多。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战等。但是,“虚构”这一词,对应于李焕民先生的西藏系列版画创作而言,只能对应指代他在作品中的高超有效的艺术性处理,以及作品带给我们的有别于客观物象的艺术美感。就这些作品中所强烈透着的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以及藏民的精神面貌而言,则是真实真切而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的。
一般认为,文学史上对史诗、史诗性质的讨论始于欧洲。苏格拉底等古希腊哲人都论述过史诗,但是,直到16世纪亚里士多德《诗学》被重新发现,人们才开始对史诗进行理论上的讨论。欧洲的古典学在史诗研究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学术传统。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则开启了搜集和研究民间史诗的热潮,促进对史诗的起源、流传和创作等问题上的探索。19世纪中叶欧洲民俗学兴起,史诗转型为民俗学的一种样式,在方法论上开辟了史诗研究的新时代,改变了整个欧洲的艺术、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民族主义者将民俗学与独立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正当性结合起来,认为民族的精神存在于民众的诗歌之中。(www.xing528.com)
中国的史诗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起步,大多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出发,根据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样的观念,探讨史诗的产生和历史源流。认为史诗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是各民族人民的百科全书,也认识到史诗具有表达民族或宗教内容而形成的庄严性。钟敬文认为:“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它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所以,它是伴随着民族的历史一起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民族史诗,往往就是该民族在特定时期的一部形象化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开始树立“活形态”的史诗观,并把史诗研究与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相结合。
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李焕民先生的西藏主题版画作品是西藏民族20世纪后半叶社会发展的真实客观而非抽象概念的明证,也是充满社会哲理反思又深具审美特征的视觉艺术范式。西藏文化网在报道李焕民先生时,称他的艺术是西藏高原的历史巨变,西藏主题的美学叙事,对此我很赞同。我说他的作品是视觉史诗,当然也更多地指向了其作品的形象视觉特点,人们对其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是诉诸各视觉元素的具有时间同一性的形象感知,作品中的认知视域是浓缩的、直观的,并且调动了联觉感知的心理通感张力。它化观念为情感,寓知性于形色。人们常常赞美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民族的伟大史篇,赞美米勒的系列农民题材的油画是赞颂农民善良虔诚品格的史诗弘篇,我们从李焕民先生作品在创作产生的当时以及直到今天的长足的社会影响力来看,他的艺术创作同样是新中国艺术史中最为成功的视觉叙事。进入21世纪后,文化学者们认为,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图像能证史,图像能说事。李焕民先生的系列西藏主题版画作品获得了艺术创造的现实意义和史学价值。这些视觉史篇接纳了西藏历史的变迁,表现了广大藏民从农奴中解放出来的无比喜悦的集体心性,最为本质地反映了藏区牧民在巨大的历史转变中所透现出来的精神心路历程。这些作品是新中国文化图像中杰出的视觉史诗。李焕民先生是新中国美术史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