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读书人过去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冬时年节,总喜欢用笔蘸上浓墨,在小幅的红朱纸上写些吉祥的字句,例如“万事大吉”“心想事成”之类,这就叫做“开笔”。
郑彼岸的诗作《元旦开笔》却非同凡响,写出了新意。
郑彼岸在《元旦开笔》中,首先指出民间的“开笔”习俗中千篇一律的不足之处:“所谓元旦,即第一日。俗于此日,例写开笔。吉语连骈,千篇一律。旧例相沿,永不能甩。”
他决定一反旧制,有什么写什么。“想起俗例,兴来倏忽。也学涂鸦,乱质几质。心有所触,有乜写乜。伸纸直书,词源汩汩。”
以下更有趣了,既已决定写,用什么笔好呢?
“环顾案上,笔类不一。计算种类,约有六七。有中有西,有尖有崛。”
他决定,每一种笔,都随手写上几句。
他开“朱笔”,祝愿世界和平;
开“文笔”,祝人人暖衣饱食;
开“诗笔”,歌颂天下升平;(www.xing528.com)
开“粉笔”,勉励学生牢记业精于勤;
开“铅笔”,写日记,写读书心得;
开“毛笔”,临写古人的法帖。
每一种“笔”都各有各的专长,各有各的用处。当“开笔已了”,他把所有的笔“排成笔阵,举行犒师”。怎么犒劳呢?“算做慰劳,浊酒一卮。”饮酒的当然不是“笔”,而是他郑老先生本人。各种笔都有功劳(即所谓“厥功甚伟”),是应该给予奖赏的,“封尔即墨,附以砚池,爵管城子,尔其毋辞”。他对排列成笔阵的“笔们”说,仿照古代皇家的惯例,我就把你们都封以爵位,让你们镇守“即墨城”(编者按:即墨是春秋时代的地名,也暗指文房四宝之一的“墨”),连砚池也封给你们,这是你们应得的,千万不要推辞啊。
值得一提的是,郑彼岸虽是大学问家,却从来反对为文艰涩,从不拒绝俗词俚语。他写“新新乐府”等歌行体的旧诗时,特别喜欢以中山口语入诗,可谓开诗界革命之先河。《元旦开笔》中的“乱质几质”意即用笔涂鸦,“有乜写乜”意即“有什么写什么”,这些词句,都是中山人一听就明白的口语。从这一点说,郑彼岸不愧为一位杰出的乡土诗人,他明白如话的行文,距离直到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出现的“白话诗”(现在通称新诗)只有一步之遥了。
(供稿 刘居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