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有舞龙传统的古村落,数不胜数,但像濠头村这样坚持几百年舞龙历史的则很少。每当春节或是其他重大节日,濠头龙就开始舞动起来,一时间,四乡八邻都齐聚濠头,人声鼎沸,万人空巷,共同为远近十里八村祈福迎祥。
濠头舞龙历史悠久。南宋绍定年间,浙江籍郑谷彝、郑谷纯两兄弟从中山长洲乡沿石岐海至东头沙,到濠头涌,定居五马峰下,耕田种稻,成为濠头的开村之祖。因年年风调雨顺,为了感谢上天降福之德,遂开创龙头年,并延续至今。
漫步濠头,一些古旧的建筑上不乏龙的形象。龙,成为濠头繁荣吉祥的象征。由于有这样一段历史,舞龙人在濠头地位崇高,村中男人也以加入舞龙队而骄傲。
郑锡祺人称祺叔,是一位年近花甲、头发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在村里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虽然他不是干部,也算不上大款,但是作为濠头村数百名壮汉的总教头,他在村子里可有了不得的权威。祺叔年轻的时候,就是舞龙的好手,加上他对舞龙长年累月的热爱与痴迷,到了晚年,他便成了濠头村舞龙的权威。在他眼里,龙就是濠头精神的化身,也是祖先创业精神的延续。
“我们以前舞龙是要派帖的,现在是自动报名参加”,祺叔说,“年轻人觉得自己也有资格舞龙,如果自己没份参加,那会很没面子的。人家在舞龙,你却站在一旁看着,别人就会问:‘嗨,你是不是濠头人?’这种想法对村里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平常,濠头龙被供奉在祠堂里,钥匙有专人保管,要去看看,得与村里几位有声望的老人同去。祠堂虽然旧了些,但因为有龙,仍是村民们心中的圣地。这两条龙,一雌一雄,雄龙浑身金光闪闪,角浪凹峭,目深鼻豁,鬣尖鳞密;雌龙银光粼粼,角糜浪平,目肆鼻直,鬣圆鳞薄。两条龙长约40米。由于龙体沉重,舞动这两条金银龙就需要上百的人马。每次出游时都需要全村壮汉集体出动,百人舞龙,金银交错,气势非凡。
“喜庆的日子我们舞龙往往要舞上一天”,祺叔说,“以前濠头村分一村、二村、上陂、三村,舞龙的时候,几个村子同时竞争,看谁舞龙舞得好,越是竞争场面就舞得越大,观众就越多,想要参加舞龙的青壮年就更加踊跃。我记得有一年,我们濠头村舞龙的队伍出发,打头的都已经到达紫马岭了,尾巴仍然在濠头村里面等待出发。那个场面,那个气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呀!”
祺叔说,在传统的舞龙活动中,村民无论身体强弱,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相互扶持,密切配合,这种互相帮助的精神延续了一百多年,让这个古老的村落一片祥和。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龙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更加神圣,每次舞龙归来都有虔诚的仪式。“龙一开光,马上拿锁锁住龙口,因为龙本来就很生猛,要是它张大着嘴巴就更厉害了!”
树下龙舞 摄影 张结超(www.xing528.com)
以前,这种长龙都是从佛山买来。为了光大濠头龙舞,村里决定培养自己的工匠。濠头篾匠郑继勇成为了挑大梁的制作者。他和祺叔不眠不休,潜心研究,终于制作出了两条巨龙。祺叔说:“当时扎这两条龙的时候,我们专门到佛山学习。佛山的龙是很出名的,双龙走珠的场面深入人心啊,还有他们石壁的石画,也是栩栩如生,我们就是照着石画中龙的款式来进行设计的。”
郑继勇说:“我们做这两条龙,一共扎了八天,日夜赶工。扎这条大龙辛苦啊,整天都在想着怎么去扎好它,觉都睡不着。”
虽然现在濠头村的青壮年外出的较多,组织一场舞龙也越来越不容易,但祺叔不担心,他坚信象征着全村奋进精神的龙舞一定会继续下去。
祺叔说:“我不担心濠头舞龙会失传,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传统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打个比方,父亲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姓氏还在,我们对后辈人有信心。”
年轻的时候,祺叔就曾经见过濠头六龙腾飞的恢弘盛大场面,这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那就是,在他这一生中,能够续写濠头舞龙的辉煌,能够组织一次大型的舞龙表演。
“20世纪30年代的濠头村,曾经舞过金、银、翠、飘色、凤、鹤、鱼、虾、蟹等节目,我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有三四条龙,一起舞上‘慈善万人行’。我们濠头村有的是人才。”祺叔说。
如今,濠头龙舞不仅是全村的骄傲,也在中山及周边城市闻名遐迩,这让濠头倍感珍惜。事实上,这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悠远历史的民间艺术,已逐渐成为中山精神的象征!
(供稿 郑秀兰 吴书丽 徐一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