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工业化以迅猛之势席卷着中山大地,激越的都市之音在新兴的城镇上空回荡,曾经流传在蕉林、渔港之间的民歌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面临失传的窘境。
陈三妹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年逾70的古稀老人了。作为能完整演唱古老民歌《望夫归》唯一健在的民歌手,陈三妹显得有几分孤寂和无奈。因为在她年轻的时候,演唱民歌曾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独立存在过,仅仅不到一代人,就已经很难听到民歌那淳朴、悠扬的声音了。那时,《望夫归》这类民歌十分流行,村民们在插秧、拔草时都非常喜欢唱。由于上了年纪,陈三妹已经没有什么力气演唱《望夫归》了,只能凭记忆给大家哼哼歌词:“正月望夫夫不归,我夫出路去广西。广西有个留人洞,广东有个望夫归。”
记者询问陈三妹,是否会担心民歌即将失传。陈三妹不无遗憾地叹息道:“那都没办法,歌本也没有了,当年会唱的人现在也都不唱了,渐渐遗忘了。我们现在也只能是在晨练的时候,哼一下,还惹得旁人笑话呢,说你唱的什么啊!唉,恐怕只会失传了!没有了!”
担心民歌失传的还有高耀晃。作为一个热心民间音乐的人士,几年前他就开始了对中山民歌的搜集和整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年近70岁的东乡白庙村村民,高耀晃自小就对东乡民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到现在仍是热情不改。热爱民谣的高耀晃多年前就开始寻找民间艺人进行歌词和乐谱的采访记录,并将老艺人演唱的民歌进行录音,整理出较全面的东乡民谣原生态版本。目前,高耀晃已经记录整理出十多首比较经典的东乡民谣,如《水仙花》《啼夫歌》《三爷尽孝》《望夫归》《拆蔗寮》《傻佬叹五更》《白庙校歌》《一个花碗打开十三边》等。由于得到较好的收集和整理,处于濒危状态的东乡民谣得以重新流传。
高耀晃说:“之前我还在张家边的街头给人摆摊画像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在我面前哼唱,我觉得旋律很好听,当时就不由得惊叹起来,心想这可不是随便哼哼那么简单的,一定是有专门作曲的人写出来的。因为我平时就很喜欢音乐,就用我学到的音乐知识把它整理出来,打算流传给后代的人去学、去唱,不要让这些古老的民歌失传了。”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高耀晃对中山民谣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由于很多民歌手年事已高,搜集工作进行得异常困难。他对记者说:“做这项工作的确很辛苦,每天到处跑,一跑就是八九个村子。民歌手都是这么大的年纪了,我上次来,现在又来,是因为她的声音升不上去了,所以我要多来几次,一遍一遍地录音,又跑另外两三个村,再听,再录音。录完了,回到家里,再慢慢整理。整理出一首完整的民谣,差不多要跑五六个村。”也正是因为有像高耀晃这样的有心人,我们还能从盒式录音带上听到陈三妹当年演唱《望夫归》的美妙歌声。
对于自己的努力,高耀晃说充其量只是保存。要让中山民歌发扬光大,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时代不同,古老的民歌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高耀晃说:“现在媒体上虽然都有提一提保护民歌的事,但现在的年轻人的确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化。”
高耀晃认为,要让这些经历了时间洗礼的民歌重新传唱,就必须赋予它们新的形式和内容。仅仅为了保留而保留,是没有出路的。他说:“可以用以前的旋律,加上现在的歌词,把新词填上去,尽量让社会上的人都有兴趣去研究,去学唱。”(www.xing528.com)
关注此事的还有雷建国,火炬开发区歌舞团(原艺术团)原专业作曲家(现已离世)。他长期扎根湖北三峡地区,从事民歌搜集整理和创新工作,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新民歌作品。他说:“我研究了不少中山民歌,很多歌词很古老陈旧了,不适应现在飞速发展的形势,但它的旋律像咸水歌,是很优美的。《望夫归》的旋律也是很不错的。”2003年,雷建国来到中山以后,就开始关注中山民歌。刚到火炬开发区不久,他就注意到了《望夫归》这首传唱已久的民歌。虽然歌词内容较为陈旧,但他认为,只要赋予这首歌曲新的时代精神,推陈出新,就有可能继续传唱下去。
他还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歌曲、流行歌曲在我们内地开始大量流行起来了。在这种冲击下,这些古老的民歌逐渐就没有人唱了,再这样下去,迟早就会面临失传的境地。你若是现在把这些民歌教给年轻人去唱,他们往往都不太愿意学。所以,这些民歌必须从词到曲进行改进。只要我们把握好中山民歌的主旋律,掌握好它的主题,根据目前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去写新的歌,我想最初一段时间人们可能还不太能习惯与接受,但说不定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也就可以慢慢接受了。虽然说要循序渐进,但我们到可以飞跃的时候,为什么不飞跃呢?”
基于这种考虑,雷建国和火炬开发区内的几位文化工作者,决定以民歌《望夫归》为蓝本,创作一部大型的歌舞剧《望夫归》。
雷建国说:“民歌的继承不能仅仅停留在搜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我想大家能够一起把这件事做好。首先我们有政府的支持,还要大胆去创新,我们只要尽心尽力,我想我们的中山民歌不仅有希望把它们保存下来,而且还能发扬光大。”
“正月望夫夫不归……”一声声,如诉如泣,如杜宇悲啼。东乡民谣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犹如即将被社会发展浪潮湮没的珠玑,只要有心人细细拂去她身上的尘灰,她自然就会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和独有的魅力!
(供稿 徐一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