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父女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他们不知用琴声送走了多少个黄昏,又迎来了多少个黎明。没有老师的指导,全靠自己的摸索,父女俩感到进步的艰难。高耀晃于是决定,送女儿到广州拜师。
“我们要从石岐坐一个晚上的船,第二天一大早到达广州大沙头,早上天还没亮,一点光线都还没有,4点就要步行到教授家里了。我们也不敢叫醒教授,就在他门口等,等他起床后跟他学一个小时的古筝。”
求学生涯很是辛苦。在连续数年的时间里,高春霞都奔波在广州和中山之间,风雨无阻。高春霞回忆起那段学艺的日子,说“当时真的很苦”。但她深知自己肩负着父亲的重托和拯救古筝的使命。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她学得很认真,琴艺突飞猛进。那个时候,她经常代表中山纪念中学去演出。后来学了音乐专业,她也经常代表学校演出,这给了她很大的动力,感觉好像拯救了快要面临失传的古筝,觉得十分骄傲。
对于女儿的进步,高耀晃感到十分欣慰。他觉得这不仅是圆了自己的梦,他也看到了古筝的未来。高耀晃开始指导更多的人学习古筝,他知道,只要有一块肥沃的土壤,古筝就会有希望。在女儿求学的时候,高耀晃也没有闲着,他开始研究古筝的演奏方法。在深入研究了现存的七大流派的演奏方法后,他大胆进行了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演奏特色。为了丰富古筝的演奏曲目,他又对中山传统的民歌进行了重新编配,变成了一曲曲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筝曲。(www.xing528.com)
他说,要让古筝重焕生机,除了继承外,还要创新。只有创作出合乎现代人欣赏品位的新作品,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为古筝多找几个知音。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古筝,他和女儿频繁参加各种演出,唤起人们对古筝的兴趣和关注。
“我们出去演出,不是商业性质的,并非为了报酬,而是为了宣传和弘扬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听众的广泛认同,给了高耀晃更大的信心。特别是一次在香港的演出让他难以忘怀,很多香港的名人都来观看了他们的演出。有一名德国友人,每天晚上都来聆听,高耀晃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就问了一位翻译。翻译告诉他说,德国友人是在说虽然他听不懂演奏的是什么,但感觉到这样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很优雅很好听。高耀晃听了后心头比吃了蜜还要甜。
之后,高耀晃在《南方日报》的帮助下,联系上了那篇旧报道中的饶宁新老师。于是,高耀晃决定把女儿送往广州请求饶老师指点,同时也打算好好考查一番自己的水平。饶老师在听过其女儿的弹奏之后,为其节奏感打了85分。高耀晃心里乐滋滋的,因为这不仅是对女儿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他自己技术的认可。饶老师当即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好好练琴。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弹奏中潮州味道太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