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呢?是正值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当时,清政府中的洋务派痛定思痛,感到不能再这样任由西方列强宰割了。他们的对策是大兴军事工业,1861~1864年,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在安庆、苏州和南京等地设立军工厂,1865年,更进一步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1869年,郑藻如被李鸿章聘请到上海,以选用同知衔(后升知府)任江南制造局帮办,不久又升为总理局务。后又接管广东方言馆,主要任务是培养熟悉外语的人才,并聘请西洋人与局内通晓外文的官员协同翻译、刊印国外的科技著作。郑藻如办事认真,熟悉业务,具有管理才干,甚得曾国藩、李鸿章及历任两江总督所赏识。李鸿章自1872年初就有调任郑藻如主持天津机器局的打算,却屡因“沪局乏人”而未能实现。当时李鸿章致函曾国藩说,冯峻光于“局务主持七年,尚一日离郑不得”,“沪局不可无玉轩,鸿章言之屡矣”。同年夏,李鸿章在奏折中称许郑藻如“才大心细,洞悉机要,有裨军国”,荐为记名海关道,透露了他拟提拔郑藻如任津海关道的意图。1874年冯峻光调离江南制造总局后,由郑藻如总理局务。李鸿章对他的工作表现甚为满意,于1877年再次作出了“玉轩机器熟手……无人能替”的高度评价。我们从李鸿章的函扎、奏折中,常可看到对其僚属的缺点与不足予以品评,唯独对郑藻如赞扬备至而无一贬语,足见倚重之深。
作为江南制造总局的一名主要负责人,郑藻如对该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任职十多年中,他监制机器、厂房、轮船、船坞、枪炮、水雷、弹药等,使该局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负责督造我国沿海规模最大、被称为“沿岸诸炮台之冠”的吴淞口炮台。(www.xing528.com)
江南制造总局是封建官僚所控制的官办企业,但从外国引进机器生产和借鉴先进的资本主义经营方法,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任职期间,郑藻如与郑观应等交往甚密,和王韬是文字知己,常就如何使国家富强等问题交换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