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底,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孙中山敏锐地看到这一新事物对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提出了航空救国的思路。香山人杨仙逸成为实践先生梦想的第一人。同一时期,开发区的张惠长、朱卓文等人也不愧为“航空先驱”。
大环村人张惠长(1899~1980年)读小学时,孙中山元帅府庶务司司长朱卓文(张惠长的表叔)返西桠村探亲,见张惠长身材魁梧、长相英俊,就把他带到广州读书,并介绍给孙中山。1915年,张惠长与杨仙逸、吴东华等一起成为孙中山创办的中华革命党航空学校首批学员,并成为最终入选的20名优秀学员之一,进入美国纽约寇蒂斯航空学校深造。1917年毕业回国,任大元帅府侍从武官,次年任航空处副处长。1920年桂系军阀占据广州,张惠长同杨仙逸各驾使一架“鸭婆机”,轰炸了叛军的指挥所。桂系军阀立足未稳,落荒而逃。那时陆军还未赶回参战,由空军独立收复了广州。由此,孙先生认定“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之武器”。
从1922年初孙中山组织第一次北伐,张惠长任航空局副局长、北伐军飞机队队长,空军为北伐胜利起到很大作用。张惠长晚年同晚辈谈起,自己担任航空局副局长时,只有6架飞机,第一次北伐时,也只有12架。他们轰炸军阀阵地时,没有轰炸机,只有双翼飞机,左右机翼只能各携带两个50磅炸弹,他就在机腹开了个井形口,坐在用粗铁丝捆紧的竹凳上,手持炸弹往下投。当时杨仙逸驾机,他投弹,嘴里还不时喊着“左边、右边、高一点、低一点”,为杨仙逸指示。用飞机投弹,大大威慑了敌人,帮助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为赢得胜利,他说服了直系军阀孙传芳的一班飞行员,不阻止北伐军前进。后来在北伐军进入上海时,他还策反了这些飞行员,接收了孙传芳军队的全部飞机器材。这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1927年,张惠长任广东航空学校校长、航空处处长。广东航校在他的主持下培训了199名学员,建立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基础。1928年,张惠长擎起孙中山“航空救国”大旗,组织两架飞机分两路环飞神州。他驾驶陆地型“广州”号经汉口、南京、北平、沈阳,再转往天津、上海返回广州,全程5890公里。另一架水上机“珠江号”,由他的副手陈庆云领队,沿海岸线经汕头、福州、宁波飞到上海,同“广州号”会合后,再齐飞往烟台、天津,经长沙、桂林一同返回广州。当时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也没有导航设备,单靠罗盘和目测校正航线,自是困难重重,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成功长途飞行。此举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空前盛事,一度掀起了全国“航空救国”热。他们驾驶的飞机每到一个城市都引起轰动,成千上万人集会欢迎。1928年11月24日的北平《世界晚报》刊登了张恨水的短评《欢迎飞机》,文中提到“这样横贯中国的长途飞行,在中国倒是破天荒的举动,怪不得昨天上午天安门欢迎飞机大会,到会的多达数万人了。”
张惠长一直牢记孙中山国共合作的主张。时任陆海空军总司令的蒋介石一直想控制他,1929年通过孙科劝说他担任南京政府的航空署长、中央航空学校校长。但他有所防范,坚持兼任广东航空处处长并任西南军区空军总司令,他积极扩充广东空军为五个中队,每个中队有九架飞机,成为国内实力最强的一支空军。期间他曾发出号召空军誓不参加内战的通电,得到广东省空军的签名响应。1932年,他派丁纪徐驾机北上赴上海支援淞沪抗战。1933年,李济深、蔡廷锴等人在福建建立反蒋抗日政府,张惠长又派杨官宇、刘植炎等人率一百多名广东空军,取道香港,前去协助组建十九路军飞机队。但由于福建政府解散,他们只能中途折返。
朱卓文(1875~1935年),西桠村人。1896年,朱卓文与同乡朱会文到美国旧金山,经营一间小裁缝店。1910年初,他加入同盟会。从此,他一直追随孙中山。孙中山在欧美演讲,发动华侨捐款,他侍应身边,保卫孙中山的安全,照顾生活起居。孙中山在其著作《建国方略》中,曾提及他同朱卓文考察欧洲的经过。在孙中山的鼓励下,朱卓文开始学习飞行技术。1911年9月,芝加哥同盟会用孙中山及朱卓文在欧美募捐的资金购买了六架飞机,送回国内。1912年,朱卓文随孙中山回国,任总统府庶务司司长。1920年年底,孙中山再度组织政府,成立航空局,朱卓文任首任局长,组建了两个飞机队,并购置水上飞机两架、陆上飞机四架、双翼飞机一架,建立了中国空军的雏形。(www.xing528.com)
窈窕村民吴东华同张惠长一起,于1915年成为首批在美国学习飞行的人员,毕业后回国参加组建空军。1919年2月,他随张惠长一起到福建建立援闽粤军飞机队,为福建培养了一批飞行员和机械员。1922年,孙中山重组北伐军飞机队,吴东华也参与其中。当他们逼近南昌时,忽闻广州陈炯明叛变,飞机队立即回师南雄,配合陆军张民达部队在福建水口与北洋军队李厚基作战,收复水口,进军建城。在这次战斗中,吴东华不幸受重伤,从此退出空军队伍。这次血洒长空,使得吴东华终生不能生育,且早早离开人世,但他永远活在故乡人民心中!
中国早期的航空事业中,三位来自中山的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也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西桠村的朱慕飞(1897~1932年),另两位出自大岭村,名字同音的欧阳英(1895~1920年)与欧阳瑛(1896~1932年)。朱慕飞原名朱慕菲,她的父亲便是1920年年底孙中山成立航空局时首任局长的朱卓文。孙中山见她喜爱飞行,特地为她改名,希望她能够为航空救国事业贡献力量。她出生于美国,性格豪爽,胆识过人,是颇具江湖豪气的新女性。她跟表哥张惠长学习飞行,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飞机飞行和修理的知识和技巧,还能进行飞行特技表演。1912年,她随父回国,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的飞行员,是当时中国的第一位女飞行员。可惜的是,1922年春,她驾驶一架试飞飞机,经过虎门附近莲花山时突遇气流漩涡,强行在水面降落时不幸负伤。1932年病逝于香港。
欧阳英的父亲欧阳初、丈夫李培芬早年就追随孙中山。丈夫在美国航空学校学过飞行。欧阳英自小聪颖过人,又热爱体育活动,骑马、驾驶汽车都很出色。20岁结婚后,在丈夫鼓励下进入航空学校,在著名教练Frank Bryant训练下,很快掌握了全套飞行技术,能单独驾机飞行,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女飞行员,教练也称赞她是极难得之航空人才。她想回国在广州创办航空学校,并设飞机制造厂,她的丈夫为此给张惠长等人写信,得到肯定答复。可惜当时美国正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一时不能成行。她得知很多华工被调往战地服务,却不能享受美国人的待遇,便积极参加取消歧视华人的斗争,为华工争取了同等待遇。1920年,她终于回到祖国,着手创办飞行学校。然而那年11月,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发生故障,她不幸坠机身亡,年仅25岁。
欧阳瑛的父亲欧阳克航是旅美华侨,她的两个兄长都学习飞行,欲追随孙中山航空救国。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全家遇难,仅存她一孤儿,幸被当时的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同乡欧阳庚夫妻收留。她16岁时,欧阳庚告知其父兄的遗志,于是她决心考上航空学校。1924年,她已成为美国知名女飞行家,曾驾机由美国洛杉矶长途飞抵智利圣地亚哥,比1930年英国两位女飞行员的长途飞行还早六年。当时获美国总统接见,媒体作了大幅报道。欧阳庚曾将此事报告给北京段祺瑞政府,可惜没有受到重视。在1932年的一次空难中,欧阳瑛不幸去世,未能实现报效祖国的宿愿。
(供稿 陈永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