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市区驱车向东约五公里,是一座占地五平方公里的新城。雨后春笋般的建筑,车水马龙的景象,展现着这座新城的活力与生机。这就是中山市城市副中心,日益腾飞的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火炬开发区位于中山市东部,于1990年3月由国家科委、广东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联合创办。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4年创办首家规模最大的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1999年兴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为先进的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外贸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12月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部批准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成为拥有五个国家级基地牌子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包装印刷、化工与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逐步整合形成了电子信息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包装印刷产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民族工业园、临海工业园六大工业园区。火炬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山市经济的“龙头”和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是中山经济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区域。
火炬开发区也是一个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包含了传统农业体制的高新区。目前,这里拥有七个社区居委会,下辖24个小区。常住人口24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七万人,外来人口17万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一直坚持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始终坚持办高新区的宗旨,建高科技园区,引高技术企业,使整个园区开发建设做到“大规模、低消耗、高效益”三者并重。比如,生物医药产业是火炬开发区极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于是充分发挥国家健康基地的优势,紧紧瞄准国际、国内医药50强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形成医药企业“舰群”,使健康基地成为全国最具特色,集“产、学、研、贸”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大光电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引进力度;在包装基地内重点引进一大批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和包装机械制造企业,进一步完善包装印刷上下游产业。
而在科技创新方面,全区引进和建立了近30个研发机构。总投资达五亿元,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的火炬创业园,成为了留学生创业基地、博士后工作基地和软件基地。开发区还投资数千万元,建设医药研究中心、软件科技园和中山火炬大学园等项目,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目前,开发区内一半以上的工业厂房、70%的商铺、高品位的公共建筑都属于开发区本级和各大工业开发公司所有,牢牢控制了开发区土地物业开发的主动权。每年投入到中心城区道路等公共项目的资金就在一亿元以上,还准备拉动投资30亿,土地资产也提升到30亿,并形成了130万平方米的物业。中山城市副中心已然形成。
经营好城市内有限的资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火炬开发区将土地资源、公有资本、社会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起来,从土地物业经营、资源资本转换和公有资产流动中获益。打破过去传统的滚动发展开发模式,采取连片大面积开发,全面拉开路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由区属公司实行园区配套投资建设、租赁,高效带动整个园区物业的升格。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开发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心区承载着对高新园区的聚集和服务功能,成为火炬开发区的行政、经济、文化服务中心和具有生态型居住环境的新型城区,拥有“五纵五横”的道路网骨架。(www.xing528.com)
在引人瞩目的临海工业园,先后投入了二十余亿元,目标是“再造一个开发区”。届时园区面积将增加2.5万亩;工业总产值将增加300亿元以上;税收将增加8亿元以上;出口创汇将增加12亿美元以上;增加规模以上企业300家以上。
为了承载较大规模的工业体系,适应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近年来,开发区党委、管委会把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素质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对全区的工商业配置和产业布局重新进行了调整。按照产业归类整合扩建了包括现在正方兴未艾的临海工业园等六大工业园区,初步形成了“区中有园、园中有区”的规划科学、配置合理、相对集中、管理到位的工业区域体系。坚持“以招引跨国公司、大企业集团为主;以招引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企业为主;以招引龙头企业为主;以招引高效益、纳税多的企业为主”的原则,加大力度,调整思路,实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包装印刷、精细化工材料、汽车配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集聚。佳能、住友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开发区。区内组建了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开发有限公司、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有限公司、工业联合总公司、临海工业园公司六大工业总公司,引进和创办工业企业近4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百家,超10亿元的企业近10家。从1995年起,开发区的工业产值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和出口创汇均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化学工业和生物医药四大主题产业进一步壮大,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四个引进”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余年来,全区共承担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0多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0多项;国家“863”计划9项;国家攻关计划5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9项;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40多项;科技兴贸重点项目5项;经广东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近50家。
开发区努力加快城市化、信息化建设。按照集政治文化中心、科研开发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商业贸易中心和信息物流中心于一体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启动中心城区的建设。会展中心、招商大厦、科技人员创业园、外商活动中心、包装中心大厦、投资大厦等十大工程已经拔地而起。一个展现开发区良好形象、聚集众多的高素质企业、为国内外客商提供集科研、工作、生活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区已然成熟。
近年来,根据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东部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关于城市经济发展组团式布局的部署,开发区20平方公里临海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也正如火如荼,进一步拓宽了开发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到目前,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临海特色工业为方向、以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包装印刷、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和海滨新城,形成了以5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和2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为载体、以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以五大产业为支柱、以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业孵化体系和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全国一流高科技产业示范园区。
火炬开发区处于沿海高速、京珠高速、广珠城际轻轨、伶仃洋航线所构成的交通大网络的中心。前期的投入、规划和产业链的培育已经发挥出可喜的效应,是中山在未来合作又竞争的“伶仃洋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火炬开发区产业规划的科学性和发育的优良性,是未来中山引领珠三角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证。中山市中心城区的东移,将使这片昔日滩涂受益无穷、前程似锦。
(供稿 徐一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