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镇史话:山上搬到山下的第二次大搬迁

东镇史话:山上搬到山下的第二次大搬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4月28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2008年9月,职高部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离,指派专人办理相关手续,恢复原校名“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使其成为独立法人单位。为了大局,火炬开发区党委决定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搬离原本属于自己的校园。会议决定将联合鞋业厂区改建成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新校区,6月正式动工。2012年1月11日,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从文伟山上搬下来。

东镇史话:山上搬到山下的第二次大搬迁

从2000年开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客观现实已严重阻碍了火炬开发区产业发展。为打破这一瓶颈,区党委决定创办一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大学

2004年4月28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校址就在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校园内,即“一个校园挂两块牌子”。

2005年9月,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纳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统一管理,成为学院的一个系部——职高部。先后由陈胜春、邓波、杨廷桦、夏义山等人担任负责人。

当时,学院党委对职高部非常重视,大力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职高部教师们整个暑假没有休息,积极参加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

在学院的统一管理下,职高部的教师们看到新的希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先后有13位青年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2005年,职高部参加高考学生人数达97人,其中92人上线,上线率为94.85%,超全市平均上线率2.45个百分点;三个高考班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九科中,有五科平均成绩超过市平均分;总分600分以上的有10人;97名考生中有91人填报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占考生人数的94%。

职高部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在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各专业学生全部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通过实习,完成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过渡。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期满即被所在企业招聘为员工,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同一个校园实行两种学制,学校管理时有统一,也有矛盾。特别是职高部的学生管理难度加大。比如,大学生可以谈恋爱,职高生不允许;大学生可以不上晚修,职高生必须上晚修……

2008年9月,职高部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离,指派专人办理相关手续,恢复原校名“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使其成为独立法人单位。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数量每年递增,课室、宿舍、饭堂、学生活动场地等明显滞后。为了大局,火炬开发区党委决定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搬离原本属于自己的校园。

2011年4月15日,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欣主持召开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择址改建专题会议。会议决定将联合鞋业厂区改建成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新校区,6月正式动工。

新校址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沿江东路20号东利村牌坊侧。校园一片平坦,占地面积132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www.xing528.com)

新校址建设分为两期进行,预算总投资约为2.5亿元,现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8亿元。第一期工程主要包括购买土地、房产,建筑物的装修改造,田径场的新建以及设备设施的采购;第二期工程包括新建一座体育馆、一栋学生宿舍、一栋实训大楼及2000万元左右的设备设施的采购。

新校区分为办公区、教学实训区、生活区、运动区四部分。

办公区为一座办公大楼,内含党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成教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校史室、学生团体办公室等共计三十余间。

教学实训区由四栋相连的三层大楼组成。四栋楼分别为机械加工楼、电子技术楼、信息技术楼、经济管理楼。内含教室45间、实验室49间、大型实训车间3间、校企合作厂房3间、竞赛辅导室15间。

生活区由学生宿舍大楼、师生饭堂、体育馆等组成。

运动区由一个内含300米环形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八个篮球场、四个羽毛球场及其他运动场(室)构成。

2012年1月11日,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从文伟山上搬下来。新校区落成典礼在新校区田径场隆重举行,邀请省、市、区相关领导出席。校园里彩旗飘飘,教师们穿上新校服,师生们兴高采烈。

然而,落成典礼刚刚开始不久,天空阴云密布,淅淅沥沥又下起雨来。

2015年2月,程少辉任校长。

风雨过后见彩虹。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人、其中专业教师61人、双师型专业教师55人,高级职称教师30人。开设有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会计物业管理电子商务等七个专业,全日制教学班45个,在校学生达两千余人。如今,理工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坚持“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的办学思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山市东部地区具有品牌效应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而奋斗。

(供稿 鲁 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