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团
濠头业余粤剧团成立于1951年2月,团长是郑洪元和周振华,成员有郑敬然、郑丽韶、郑惠斌、古文盛等四十余人。
为响应国家号召,粤剧团大力配合文化宣传,先后演出的剧目有《欢迎你入社》《两条道路》《两兄弟》《妇女代表》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1953年,粤剧团参加中山县第四届民间业余文艺演出,荣获优秀奖。1957年到石岐中华戏院演出粤剧《搜书院》,深受观众赞赏,门票供不应求。当时买不到票的群众就站在戏院门口听戏。
粤剧团除常在本乡演出外,还到石岐中华戏院、张家边、沙边、朗尾、神涌、濠四、榄边等地演出,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剧团经费靠自筹。团员出外演出靠步行,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排练和演出。然而他们团结合作,不辞劳苦,坚持数年。粤剧团坚持了七年后,于1958年因团员工作繁忙而解散。
灯棚歌
灯棚歌是濠头村的一种风俗,邻近各乡村也有,但没有濠头那么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如果家里生了男孩,则于翌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为男孩“开灯”。各村有各村的开灯日。濠头村的开灯日为正月初十,在祖祠及“社坛”处盖搭棚厂,悬挂彩色纸灯以示庆祝,并唱“灯棚歌”,以庆祝“开灯”的儿童出生。灯棚歌最先由儿童唱起来,后来对歌谣感兴趣的男女老少也参加进来,同他们一起唱。
唱歌也有规律,由开唱的人先唱几句吉祥语,例如,“灯棚歌,今年好过旧年多,撒落老糠就系禾,收成谷来一箩箩”。一人唱完,另有一人作答,以四句为一首,中间亦有四句以上的。意思不外是祝颂乡中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农夫收获丰富、五谷丰登。亦有人借此机会来唱唱自己的难处,也有的借此机会来嘲笑他人。例如有一个人唱:“有人难无我咁难,搭起茅寮无下间(厨房),伙计又多米又贵,一天还要吃三餐。”他的伙计答道:“有人悭无你咁悭,朝朝晚晚空菜篮,番薯芋仔多过饭,伙计常要吃单餐。”不管内容是什么,总之都是一种娱乐方式,甚为流行。其他村的爱好者也前来参加助兴,在乡民比较集中的地方对唱,非常热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种风俗渐淡。(www.xing528.com)
宣传队
1968年,在“文革”期间濠联大队成立了一支毛泽东思想业余文艺宣传队,简称宣传队。
宣传队成员来自濠联大队的13个生产队,成员有陈帜玲、卢丽瑜、钟伟奇、郑胜英、郑燕萍、郑子光、郑金燕、黄连金等18人,队长是郑志雄。宣传队是业余性质的,队员回生产队领劳动工分。
那时经常召开社员大会,由宣传队表演文艺节目,以唱革命歌曲和毛主席语录歌为主,还有相声、小品、“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选段。此外他们还要当群众的老师,教唱毛主席语录歌和革命歌曲。
当时男女老幼都会唱一些毛主席语录歌和革命歌曲,特别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
宣传队于1970年解散。
舞蹈队
濠头村中老年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自发组织起来,每天清早在大操场练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六通拳等。开始只有十余人,后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约有八十多人。他们中的精英队员分别组建了濠头常青健身舞蹈队、濠头晚霞健身舞队和濠头大众健身舞队。他们不管寒冬酷暑,都坚持练耍拳剑,练健身操,跳民族舞和形体舞等,从不间断。
濠头常青健身舞蹈队于2006年4月正式命名,现有队员四十余人,队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常青健身舞蹈队多次代表濠头村参加区举办的表演、比赛及迎宾演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代表火炬开发区体委参加中山市的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广场健身舞比赛,获得优秀奖一次、特等奖两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