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炉位于中山市政府东14.2公里,张家边东5公里处。灰炉村民委员会驻地在烟管山北面,横门水道南岸,与小隐、二洲、黎村相邻。灰炉村有316户人家,共有1306人,灰炉有8户华侨,港澳同胞327人。
灰炉的春天是开发区优美画卷的一个缩影。三月正春风,人道木棉红。村中三棵古老的木棉树,木棉花开满枝头,繁花似锦,为小村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一条河涌纵贯整个灰炉村落。清朝初年,这里由海洋淤积成为陆地,人们到此建起灰炉,挖出蚝壳烧灰,日子久了便挖成一条大涌,称之为“灰炉涌”。1949年前后,各地村民来此垦荒,聚居成村,并沿用涌名,就有了现在的灰炉村。
1958年灰炉村称灰炉大队,1971年与二洲合并称永红大队,1981年再度分开,灰炉之名沿用至今。1985年至1987年灰炉与小隐、海傍、义学、二洲合称小隐乡。1987年时分出,仍称灰炉大队;1988年成立灰炉村民委员会;1989年2月改为灰炉管理区;1998年又由管理区改称灰炉村民委员会;2002年进行行政区域合并,大环、义学、小隐、海傍、二洲及灰炉六个村民委员会合并由城东行政村管辖,灰炉村民委员会取消,改称灰炉自然村;2003年进行股份制改革,2005年3月,成立中山火炬开发区灰炉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2007年12月,经“村改居”后过渡到小区。(www.xing528.com)
灰炉村坐落在小隐涌西北与东南两岸,呈线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平房,村中央有三棵百年木棉树。耕地面积1830亩,主产稻谷,次为甘蔗、蕉类,有船舶修理厂、粮食加工厂,小学是港澳同胞捐资和村民集资兴建的二层混凝土结构楼房。这里有卫生站,有港澳同胞捐资兴建的灰炉门楼。村内各主街道已铺设水泥路面。村里有公路接岐茂公路。小隐涌可直达横门水道,可航行30吨位船只。
小区居住面积约1.5公顷,2014年成立灰炉服务站,服务范围1.79平方公里,东起健康路南至环茂路,西至小隐涌,北止沿江路。灰炉涌为小隐涌的一条支流,主要用于排放烟管山及黎村一带山地的地表水。
改革开放后中山市道路建设完善,有环茂路与东镇东二路连接,并开通公交路线,村民出行方便快捷;村东面有神农路连接,四通八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