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并起,诸国相争,为各类人才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代之一。各种英雄豪杰在湖北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流传下来许多不朽的佳话。
一、偏安自保的刘表
刘表(142—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西汉鲁恭王的后代。年轻时参加过太学生运动,被誉为“八俊”,公认为当时的英才豪俊,是名士之一。东汉末年,在荆州割据近20余年,是开启三国时代湖北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
单骑赴任 奠定基业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刘表由朝廷的北军中候出任荆州刺史。当时,袁术盘踞南阳,长沙太守苏代、华容长贝羽皆举兵作乱,各地宗族势力都纷纷起兵,保境自守,各级地方政权瘫痪。东汉荆州刺史的治地本来在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东北),但刘表走到宜城(今湖北宜城市)道路就阻塞不通了,只得单枪匹马留在宜城,依靠当地大族蒯良、蒯越、蔡瑁、庞季等,铲除割据各地的宗族首领,收编他们的部曲,组建自己的军队,将荆州移治襄阳。各地太守县令看到刘表已站稳脚跟,纷纷弃官逃命。刘表重新派遣官吏,逐渐控制了荆州八郡。
袁术在南阳,与从兄袁绍不和,刘表支持袁绍。袁术于是与孙坚合谋,试图攻占襄阳。刘表派大将黄祖夜出偷袭,在岘山射死孙坚,袁术被逼,也从南阳撤退至淮南。不久汉献帝即位,刘表遣使贡献,被授为镇南将军、荆州牧。
建安元年(196),骠骑将军张济自关中东下南阳,在进攻穰城时被射死。刘表收降余众,交张济侄张绣率领,驻扎在南阳,防守荆州的北部边界。建安三年(198),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派军平定叛乱。统治范围南至五岭地区,北到汉水流域,地方数千里,军队十余万。在长江中游地区建立起了一个横跨大江南北的割据政权。
重文轻武 提倡儒学
刘表儒生出身,所信奉的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早年,他的老师王畅任南阳太守时,生活过于俭朴。刘表就向老师提意见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凡事要取中庸之道。一个人特立独行,就会脱离社会。”刘表的荆州政权,也是试图在各种势力之间保持平衡,他虽与袁绍结盟,但并不过深地介入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斗争,尽量不直接发生冲突。在内部,他也善于协调各种力量,许多原来的地方割据势力,都被他收编过来,成为安定社会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原来动荡不安的荆州,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
与黄河流域群雄混战的局面相比,荆州社会的安定吸引了大量北方难民游移迁徙至荆襄地区,其中有不少是随之避难而来的士人。刘表积极救助这些落难的知识分子,并延揽其中的儒士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刘表在荆州设立学校,聘请的儒士有300多人,仅在州学就学的生徒就有千余人。他还组织学者为学校编写教材,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改变东汉以来的繁琐学风,简便通俗,便于一般人接受。他接见武将、官吏时,言谈间不涉及军旅之事,也不批改各级官府文书,只是谈论儒家典籍和为人处世的道德。正是在刘表的身体力行影响下,荆州儒学形成了新的学派,并广泛传播,中国南北各地都不同程度受到荆州学派的影响,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偏安自保 一代而亡
作为接受儒家教育成长起来的刘表,其人生的最大理想应该是治国安天下,当时人评价刘表就是“太平年代的宰相之才”,因而对乱世之中诸侯之间的纵横捭阖,并不擅长,多次失去对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在曹操与北方各路军阀逐鹿中原时,他只满足于经营荆州这片乐土。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袁绍派人向刘表求援,刘表虽口头应允,但却不肯出兵。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在占领冀州后,又率大军北上出征乌桓。当时,有人担心刘表会乘机北伐。曹操就说:“我攻吕布时,刘表不敢出面;官渡之战,又不救袁绍;可见他只顾自己,不会有什么作为。”后来当刘备建议刘表乘虚袭击许昌时,果然刘表又不接受意见。事后等他意识到失去良机时,曹操已经平定了乌桓,回过头来准备南征荆州。
刘表单枪匹马出镇荆州,建立起荆州这块基业,主要是依靠荆襄大族的支持,他的主要幕僚、将领也都是荆襄一带的名士大族。刘表为了维持自己的政权,也刻意去笼络这些大族。他娶襄阳大族蔡氏女为妻,委任蔡氏家族子弟在荆州政权担任要职。如任妻弟蔡瑁、外甥张允在荆州政权中执掌兵权。荆州另一大族蒯良、蒯越兄弟也在荆州政权中委以重任。在某种意义上说,刘表只是荆州大族的政治代表、一个象征,实际上重要的权力是由荆楚大族自身掌握的。所以虽然当时荆州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但得到重用的并不多,很多只是点缀,或用于文教事业。不能信任和使用外来人才,这不仅反映的是刘表个人的政治趋向,也是由荆州政权的政治结构决定的。
在刘表的继承人上,荆襄大族的意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来,刘表长子刘琦长得像刘表,个性也与刘表相似,很受刘表喜爱。但刘表小儿子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后,蔡氏偏爱刘琮,她的兄弟蔡瑁、外甥张允也都经常在刘表面前说刘琦的坏话,使刘表逐渐改变了对刘琦的印象,决定废长立幼,让刘琦出任外职,排挤出襄阳。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南征,八月,正在病中的刘表惊惧而死,蔡瑁等扶持刘琮继位。荆楚大族蒯越等劝刘琮投降曹操,虽然刘琮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以荆州投降。刘表创立近20年的基业在他死后不到一个月就变换了主人。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其中有两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讲的是晴日站在黄鹤楼上遥望,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对面汉阳江岸上的丛丛碧树,江中鹦鹉洲上芳草繁茂,可是浮上诗人心头的,一定还有被一片芳草掩盖着的尘封的故事……
天生异才 击鼓骂曹
鹦鹉洲的得名源于一件真实的史事,记录了一个文人悲壮的一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平原般县(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人,祢衡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辗转流落到了汉献帝时的首都许昌。当时的许昌正是曹操当政,许多文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想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机会。
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从颠沛流离中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祢衡,看够了百姓的苦难。自小就胸怀大志,欲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祢衡只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环顾四周,不论是在野的名士,还是当朝的大臣,哪个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蝇营狗苟,追求升官发财?手握重权的曹操,更是一步步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他对现实的政治感到失望,对只顾一己私利的当朝权贵十分鄙薄。来到许昌之初,他本来亲手写了几张名片,可是到最后名片上的字迹都磨损了,还找不到值得他递上名片去拜访的人。
英雄相惜,同样怀有救民于水火之中志向的当朝名士孔融十分欣赏祢衡,他向汉献帝上奏说:“平原祢衡,天资聪颖,过目能诵,经耳不忘,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如授以重任,一定能大有作为。”又向曹操称赞祢衡的才华。曹操以前也听人说起过,想亲自见一见祢衡。可是祢衡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曹操,托病不愿前往曹府,同时还说了些对曹操大不敬的话。权倾一世的曹操大概没有想到,一个年方24岁的年轻人会这样把他不放在眼里。他拉不下这个面子,虽然顾及舆论,不敢将祢衡就地处死,也要羞辱一番出这口恶气。他知道祢衡有击鼓的特长,于是命手下将祢衡录用为鼓手,这是一个在当时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并大集宾客,让众鼓手比试击鼓技艺。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不仅未能羞辱祢衡,反倒被祢衡羞辱了一场。这就是《三国演义》上渲染的《祢正平裸衣骂曹》(祢衡字正平),也是京剧《击鼓骂曹》的由来。
祢衡骂了曹操,自然在许都待不下去了。曹操为了不担杀贤的骂名,把他送到了荆州,想由气量小的刘表帮他杀人。果然,虽然刘表也欣赏祢衡的才华,可是无法容忍祢衡的狂放不羁,又把他送给了性格急躁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是一介武夫,对他来说,有用就行。他让祢衡负责秘书工作,对祢衡为他起草的文书倒也满意,曾握着祢衡的手说:“你写的文章真合我意,正是我心中想说的!”黄祖的儿子章陵太守黄射更器重祢衡,常一起游玩。有一次,两人看到一块蔡邕撰写的碑刻。回来后,黄射觉得文辞十分优美,只是遗憾没有抄写下来。祢衡说:“不要紧,我还记得,只是中间有两个字模糊不清。”说完,顺手就把碑文写出来了。黄射不信,派人去把碑文抄写回来对照,果然一字不误。黄射的器重虽让祢衡多少有些宽慰,但对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感到深深的悲哀。在一次宴席上,有人献一对鹦鹉于黄射,黄射请祢衡当场为鹦鹉写一篇赋助兴。祢衡揽笔即作,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其实,祢衡不是在写鹦鹉,而是在写自己,或像自己一样被束缚于无形牢笼之中的种种文人,虽有“自然之奇姿”“明慧聪善”却只能供给人作为玩物,作为摆设或用具,一种对命运的悲哀与无奈跃然纸上。
然而,即使作为摆设或玩物也不可得,更悲惨的命运还在后头,一个具有个性的文人是难以为独裁专制的军阀所容忍。就是在不久后的另一次宴会上,祢衡仅仅是当面顶撞了黄祖几句,恼羞成怒的黄祖命人拖下去当场杀害,死时年仅26岁,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死后,他就葬在夏口附近江中的沙洲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沙洲起名为鹦鹉洲。
怀古思今 英雄相惜
560年后,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途经夏口,看到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下了《鹦鹉洲》一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深切地怀念祢衡,意犹未尽,又写下了《望鹦鹉洲怀祢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同样命运多舛的李白既是在为祢衡的命运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悲哀。其实,“才高竟何施”的又何止祢衡、李白二人,满腔热血的文人不常常是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沦为“斗筲人”的砧上鱼肉么?正因为如此,祢衡的命运才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曾写有一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其中有: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在对祢衡的追怀中,浸透着自己多少辛酸的人生体验!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潜藏着对古人的一种深刻认同!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更是直接以祢衡自况,他在《出都留别诸公》中写道:
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
正是以祢衡不畏权贵的精神激励自己,愿舍身以求仁。
历代文人对祢衡的追忆缅怀,感叹祢衡命运的不平,都掺杂了太多个人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说,祢衡的命运,是中国古代不甘平庸,不愿屈从于权势的千千万万文人的共同命运!
鹦鹉洲头 沧海桑田
当年祢衡葬身的鹦鹉洲,原在今武昌城外大江中,在鲇鱼套至黄鹄矶之间,长约7里,宽约2里,为一长方形的沙洲。魏晋南北朝动乱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宋一统后成为繁华的商贸之地。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江行》诗谓:“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至宋代更加繁盛,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载:“鹦鹉洲……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尘闬甚盛,列肆为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康、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俨然如一繁华都市。同时,洲上又有宜人风光。据流传下来的古鹦鹉洲图,洲上有祢衡墓、正平祠、鹦鹉寺等与祢衡相关的古迹建筑,还有一排排民居,茂林修竹,又是一派风光,难怪被誉为武昌十景之一。只是后来由于江水对鹦鹉洲的不断冲刷,鹦鹉洲逐步解体,到明末天启(1621—1627)、崇祯年间(1628—1644)渐渐沉沦于江中,清初还有一片荒芜残洲露出江面,而至雍正年间(1723—1735)就完全消失了。千年古洲,带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暂时沉入了江底。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汉阳城外淤起了一座新沙洲,初名补课洲。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三次呈文请恢复鹦鹉洲旧名,终于获准,一个新的鹦鹉洲带着历史的记忆重新浮出江面,祢衡墓、正平祠又出现在洲上。新鹦鹉洲有长约10余里的岸线,水深浅适宜,滩地广阔,逐渐成为两湖商人的竹木集散地。近代以后,新鹦鹉洲与江岸连成一片,20世纪50年代,在洲上沿江筑堤,形成了一个以建材和机械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一条鹦鹉大道贯洲而过,鹦鹉湖、鹦鹉街穿插其间。
祢衡大概也没有想到,两千年后的人们,以这种方式记住了他。
三、曹操与荆州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父祖皆为京城权贵,应是在洛阳长大。他一生活动的舞台也主要在北方,但作为一个欲统一华夏的英雄,在南方的荆州,他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南征荆州 旗开得胜
曹操统一北方后,就积极准备南下,他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专门开辟了一个玄武池,用以训练水军,以适应南方江河湖海的地形。荆州是曹操南下首先要夺取的目标。荆州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占领荆州,就可以进一步为占领江东奠定条件。当时荆州牧刘表年老多病,二子不和。刘表为小儿子刘琮娶后妻蔡氏侄女,因而蔡氏爱刘琮而恶长子刘琦。蔡氏弟蔡瑁、外甥张允皆在刘表政权内掌重权,共同构陷刘琦。军中将领又四分五裂,各有彼此。孙权也正想利用刘表的虚弱夺取荆州,并于建安十三年(208)春攻伐荆州江夏太守黄祖,掳获数万人。刘备也寄寓在荆州。为了怕孙权、刘备抢占荆州,曹操在消灭北方乌桓后,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就亲自率大军南征。
南征大军从荆州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叶县(今河南叶县)进入南阳盆地,直扑襄阳。刘表闻讯,惊惧而死。当时刘琦正出任江夏太守,蔡瑁、张允等就扶植刘琮继任荆州牧。荆州大吏傅巽、章陵太守蒯越皆劝刘琮投降曹操,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有优势;荆州力量也远不如曹操;而所借助的刘备才能也不如曹操。况且即使刘备能抵御曹操,则刘备势必不会长为人下,如其将荆州送给刘备,不如交给曹操。其他僚属也大都称同二人的主张,刘琮于是瞒着刘备派人与曹操秘密联系。
九月,曹操进至新野,刘琮率荆州僚属投降。当时刘备屯据樊城,闻讯慌忙率军民向江陵撤退。江陵是荆州军备物资基地,曹操担心为刘备占据,亲自率五千精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大败,只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人走脱,近十万人众与数千辆车骑为曹操夺得。刘备改向夏口撤退,曹操乘胜进军江陵。
曹操占领江陵后,隆重庆功,授刘琮以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傅巽等15人皆封侯。大批荆州人士进入中央政权,授以各种职务。曹操对在许昌留守的荀攸说:“这次夺取荆州,最高兴的是得到了蒯异度(蒯越字异度)。”
赤壁失利 抱恨终生
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地取得了荆州,收降了刘表的部队,尤其是荆州的水军,获得战船等大量的军用物资,这助长了曹操的骄傲情绪,似乎江南指日可下。当时他的谋士贾诩曾劝曹操在夺取荆州后,先进行战略休整,休养战士,安抚百姓,巩固对荆州的统治,再视孙权的动向来决定对策。但曹操认为自己的将士久经战场,所向无敌,又新收编了荆州水军,兵多将广,乘此兵威,孙权也必定和刘琮一样,不战而降。他派人给孙权送去一封信说:“最近我奉诏南征,讨伐叛逆,刘琮束手投降。现在我有水陆大军八十万人,想至江东与将军会猎。”他想,孙权看到这封信,不会吓死,也会惊慌失措吧。但孙权在周瑜、鲁肃等将领的支持下,决定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
曹操在江陵稍作休整后,十一月,亲自率领大军沿江东下,向夏口进发。在赤壁(今属湖北赤壁市)与孙刘联军相遇。北方诸军不适应南方风土气候,许多士兵患上了疾病,又不熟悉水战,荆州降军也久未操练,初一交战,曹军不利。曹军退守江北乌林(今属湖北洪湖),孙刘联军屯据江南,两军隔江相峙。北方士兵见船在江水上随风浪颠簸,便用铁链将多艘战船首尾连接起来,如在平地,便于操练。周瑜部将黄盖看到有可乘之机,向周瑜献火攻计,并派人向曹操送信诈降。曹操召集使者,详细询问情况,并对使者说:“黄盖如真能投降,一定给以重赏。”
第二天,黄盖以投降为名,率十余首战舰,载满干柴,灌上膏油,裹上帷幕,向曹军大营驶来。曹军士兵闻听黄盖投降,皆出营观看。十余首船同时点火,直冲曹军营寨,正遇东南风急,大火延烧到岸上营房。曹军大乱,人马或烧死,或溺水而死。曹操无奈,只得烧毁余船从陆路撤退。周瑜、刘备率诸军自后追击。曹操狼狈逃至江陵,诸军死伤过半。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自己率部退回北方。赤壁之战,打破了曹操统一江南之梦,自此以后,曹操再也无力大规模地南征,赤壁失利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终生的耻辱。多年以后,他还在给孙权的信中自我解嘲说:“赤壁之役时,正好士兵中流行疾病,所以我才烧船自己撤退,让周瑜凭空得了个虚名。”
四、由荆州兴起的帝王——刘备
刘备是从东汉末年乱世中脱颖而出的一个英雄人物,虽然据说是汉中山景王的后裔,但他自小备尝贫困,与母亲靠贩履织席为生。黄巾之乱时,他才靠地方豪强的资助,拉起一支队伍,逐渐在军阀混战中显露头角。虽然他先后投靠各地军阀,地位不断上升,曾任豫州牧、左将军,但一直都是寄人篱下,直到来到荆州,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寄人篱下 檀溪留迹
建安六年(201),曹操打败袁绍,寄居在袁绍之下的刘备只得向南方逃跑,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是一个传统儒生出身的官僚,虽然割据荆州,但并无大志,只图偏安一隅。因此,在北方军阀混战中,他骑墙中立,依违于各种势力之间。对刘备的到来,他虽以上宾之礼来接待,但并不肯重用,只是让他屯据新野,帮助防范北方军阀的南侵。
刘备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当年曹操就谓天下英雄只有自己和刘备两人。但刘备自起兵以来,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在各种势力之间周旋。来到荆州后,他一直想东山再起,因此四处物色人才,积蓄力量。名士司马徽向他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他不惜三顾茅庐,求教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规划了先占领荆州益州,再争夺中原的战略方针。诸葛亮之外,庞统、徐庶、马良等优秀青年也都聚集在刘备周围,势力日渐强大。但荆州毕竟是刘表多年经营的地方,刘备要想大有作为也很难办到。有一次,他到刘表处做客,入厕时看到股骨里长了肉,不由感慨落下泪来。刘表很奇怪,问:“玄德(刘备的字,古人不直呼其名,称字,以示尊重)何以落泪?”刘备说:“我长年征战,身不离鞍,髀肉皆消。最近几年不再骑马作战,髀里肉重新长起来。想到时光流逝,老之将至,一事无成,所以不由伤心起来。”刘备心情的自然流露也透露了他不甘久在人下蹉跎日月,度过余生。
不仅是刘表对刘备有戒心,刘表手下的将军更是担心刘备久在荆州,留下祸患。当时刘表妻弟蔡瑁掌握荆州兵权,于是借请客之名,请刘备赴会,暗中埋伏士兵,想乘机除掉他。席中有人为刘备报信,刘备借机逃出。据说当时蔡瑁在襄阳城东、南、北三门都埋伏有士兵,只有西门因有檀溪阻隔,无人守卫。刘备逃到檀溪时,水宽数丈,无法渡过。后面追兵又近。于是刘备所乘的卢马一跃三丈,飞上西岸,跃过檀溪。至今在襄阳檀溪还有遗迹,相传就是当年的卢马留下的蹄印。
以人为本 奠定帝业
刘备在襄阳几年,郁郁不得志,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曾建议乘机袭击许昌,但与刘表偏安自保的战略不符,未被采纳。到第二年,曹操在平定乌桓之后,袁绍残余势力已经消灭,独自占据了中原,三分天下有其二,手中又控制了汉献帝,凭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就想统一中国。刘表割据的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占据荆州,西上可以攻益州,东下可以制江东,成为曹操南征的第一目标。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30万大军南下,攻打荆州。而荆州内部正为继承人在明争暗斗。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按惯例应是刘琦继位,但刘琮娶刘表后妻蔡氏侄女为妻。刘表又宠爱蔡氏,蔡氏弟弟蔡瑁实际掌握了荆州的军政大权,其他兄弟子侄也多位居高位,因此刘琦被迫离开了襄阳,到江夏任太守。正在刘表为继承人的事忧心如焚的时候,听到曹操南征的消息,又惊又吓,一病不起,八月病死,蔡氏兄弟乘机扶持刘琮继位。九月,曹军到达新野时,刘琮在僚属裹挟下,遂投降曹操。为了怕刘备反对,还对外封锁消息。
刘表临终前,知道自己儿子不是曹氏对手,曾拜托刘备辅佐刘琦、刘琮,遂把刘备从新野移屯樊城,与襄阳仅一水之隔。曹军到达新野,仍不见刘琮有任何动静,刘备感到奇怪,派人前去打听消息,刘琮才不得不派人来向刘备说明准备投降曹操的情况。刘备听了十分生气,慌乱之中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只得仓皇带人撤退。有人劝说刘备攻取荆州,刘备认为刘表新亡,曾托孤于自己,不能背信弃义。路过襄阳时,要与刘琮相见,刘琮畏惧不敢出来。刘备又到刘表墓前祭祀,悲痛流泪而去。荆州不愿投降的官吏百姓都十分感动,许多人出城跟随刘备一起撤退。沿途百姓又不断加入,共约有辎重车辆数千辆,军民十余万人,每天只能走十余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江陵是军事重地,主公应赶快前去占领。像现在这样速度,如果曹操追来怎么办呢?”刘备说:“做大事要以人为本,目前百姓跟着我,就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怎么能丢下不管呢?”
曹操占领襄阳后,听说刘备正向江陵撤退。江陵是荆州储藏军用物资的重地,唯恐被刘备占领,就亲自带领五千骑兵日夜兼程前往追击。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路,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了刘备。刘备仓皇应战,被打得大败,妻子儿女都被打散,只与诸葛亮、张飞等几十人逃出来。几千辆辎重车辆所带兵马全部丧失,女儿被曹军俘虏,儿子刘禅和甘夫人在赵云拼死保护下才脱险。
到江陵的路被截断,刘备只得转而向东,在关羽接应下,逃往夏口(今湖北武汉),与刘琦汇合。当时刘备的军队除了关羽的水军一万多人外,刘琦所带的部队也有一万多人。而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荆州,刘琮部下七八万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曹操的新部属。以刘备单薄的力量,实在难于和曹操抗争。
孙刘结盟 柳暗花明
曹操平定了荆州,下一个目标就是灭亡江东的孙权。他在占领江陵后,就派人向孙权下战书,扬言要率80万大军与孙权会战东吴。对曹操的意图,孙权自己也很清楚。早在刘表病逝时,他就派谋士鲁肃前往吊唁,以观望形势。鲁肃在当阳遇到刘备,立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共同对付曹操。这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策战略正不谋而合,刘备马上同意了,并派诸葛亮为使节到柴桑(今江西九江)与孙权直接面议。双方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结成了军事同盟。孙权派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任赞军校尉,带领三万精兵与刘备部队会合,共同抵抗曹军。
刘备听到周瑜将要率军西上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驻在樊口(在今湖北鄂州),每天派士兵到江边守候,盼望周瑜军队早日到来。一天,巡逻士兵看到周瑜船队沿江到来时,急忙报告刘备。刘备亲自上船慰劳。建安十三年(208),孙刘联军在赤壁(今湖北赤壁)相遇,曹军大败。孙刘联军水陆俱进,直追到南郡,曹操退回到北方。刘备乘胜占据了荆州江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不久,刘琦病死,孙权举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今湖北公安东北)。
刘备占有荆州后,利用江南的赋税,积极扩充军备,力量迅速壮大。各地士人和百姓也都前来归附。仅庐江雷绪就带了数万人前来投靠。后来蜀汉政权的骨干也多是在这时进入刘备阵营。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刘备以探亲为名,亲自到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要求把荆州南郡地让给自己。当时诸葛亮力劝刘备不要东行,认为风险太大。但刘备分析形势后,认为孙权势力还不强大,现在不会贸然破坏联盟关系,最后仍然坚持去了京口。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当时周瑜上表孙权,劝孙权将刘备软禁在江东,让他享受荣华富贵,而剥夺他的实权。孙权担心扣留刘备会引发战争,最终还是让刘备回到了荆州,并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借荆州”。刘备终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为后来进军益州,创立帝业奠定了基础。
再争荆州 饮恨疆场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占据关中,益州牧刘璋担心曹操接着攻打汉中,邀请刘备入川,协助巩固益州防卫。刘备带着数万兵马,进入益州。第二年,刘备乘机攻占了成都,夺取了益州。孙权也曾有过夺取益州的计划,但遭到刘备的阻挠,未能实现。现在见到刘备夺取益州后,十分生气,派诸葛谨出使成都,要刘备归还荆州。刘备说:“我正要进军凉州,等夺取凉州后再把荆州送还江东。”孙权知道这是用空话推托,决定以武力手段强行收回荆州。他先向江南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出了地方官吏,但为刘备留守荆州的将领关羽所驱逐。孙权于是派吕蒙带三万军队强行夺取三郡。当年五月,刘备自益州亲自带五万人来争夺荆州。七月,曹操进兵汉中,益州内外受敌,民心不安,一日数十惊。刘备担心失去益州,只得向孙权求和。双方达成协议,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属刘备。
但孙刘联盟维系的时间并不长,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借口关羽擅自动用吴国储藏的军用物资,派吕蒙偷袭江陵、公安,关羽父子被杀,荆州被孙权夺走。荆州失守,对刘备是个沉重打击。他急于重新夺回荆州。黄初二年(221)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七月,就举全国之力,下令东征。对刘备仓促伐吴,蜀汉政权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许多大臣认为当前首要敌人是曹魏,不赞同伐吴,但刘备听不进不同意见。孙权遣使求和,也被刘备拒绝。吴国转而向曹魏称臣,全力对付蜀汉。
蜀军顺江东下,一路进展十分顺利,先后攻占了吴国的巫县(今重庆巫山县)、秭归(今湖北秭归县),一直逼进到夷陵(今湖北宜昌),深入吴境五六百里。吴国孙权以青年将领陆逊为主帅,采取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策略,在夷陵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最后用火攻大破蜀军。刘备主力几乎完全被消灭,舟船等军资器械损失殆尽。刘备狼狈逃入白帝城,无颜回成都,忧愧交加,终于在第二年四月,一病不起,病逝于白帝城永安宫,终年63岁。荆州既是刘备的发迹之地,也是他的伤心之地。
五、从隆中腾飞的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辉煌的事业,却是开始于襄阳隆中。
隐居求学 声名远播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父亲诸葛珪,当过泰山郡丞,在重视门第的东汉,这并不是显赫的家世。诸葛亮兄弟三人,上面有一个哥哥诸葛瑾,下面有一个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诸葛玄养大。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山东一带战乱不断,诸葛玄只好将诸葛瑾留下照看家产,自己带着诸葛亮兄弟和两个姐姐外出避难。先是投靠袁术,又辗转来到荆州,投靠早年的朋友荆州牧刘表。诸葛亮也跟着来到襄阳,这一年,诸葛亮14岁。
诸葛亮来到荆州不久,叔父就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先后出嫁了。他带着弟弟搬到襄阳城西10公里的隆中,过着晴耕雨读的生活。诸葛亮在隆中一共住了十年,这十年,是诸葛亮知识和才干不断增长的十年,正是在隆中的十年间,诸葛亮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略家。
诸葛亮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隐居期间,他广泛的阅读各种书籍,特别爱读兵家和法家的著作。他读书不喜欢死记硬背,而是注重深入地领会。闲下来的时候,他常常吟诵汉乐府民歌《梁父吟》。当时荆州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全国各地跑来避难的人不少,襄阳荟萃了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诸葛亮虽然是隐居躬耕,但同这些精英人物常有交往。其中如颍川(今河南禹县)的石广元、徐庶(字元直),汝南(治今河南平舆北)的孟建(字公威),博陵(今河北)的崔州平等,都是才华出众的青年精英,诸葛亮与他们一起切磋学问,砥砺品行,成了肝胆相照的朋友。
襄阳有个名士叫庞德公,在当地很有声望,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了。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两家是亲戚。诸葛亮常上庞德公家求教。每次到庞德公家,诸葛亮都很恭敬地跪拜在床前行礼,把他作为自己的老师。庞德公的朋友司马徽、侄儿庞统也都是很有才干的人,诸葛亮与他们也有密切的交往。庞德公善于品评人物,他很赏识诸葛亮的才干,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卧龙”,意思是说他就像一条蛰伏的蛟龙,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庞德公的品评经过世人的传播逐渐传开了,襄阳还有一个名士叫黄承彦的,也很欣赏诸葛亮,想招为女婿。他的女儿容貌不出众,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学过人。黄承彦直率地对诸葛亮说:“我的女儿长得不漂亮,但才学可以和你相配。”诸葛亮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本来就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于是欣然同意。据说后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就得到过妻子的帮助。
在诸葛亮的朋友圈子中,还有不少荆州的上层人士,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就是其中之一。刘表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琦,外貌举止都像刘表,自小就得刘表宠爱。小儿子刘琮,与刘表后妻蔡氏侄女联姻。刘表偏爱后妻,后妻的家族也就掌握了荆州的军政大权。蔡氏希望由刘琮继承荆州事业,经常在刘表面前挑拨是非,使刘表渐渐地疏远了刘琦。刘琦感觉到了这一点,但又无计可施,他几次求教于诸葛亮,诸葛亮都避而不答。诸葛亮的叔父是刘表朋友,诸葛亮的小姐姐嫁给荆楚大族蒯氏,而蒯氏与蔡氏同为刘表政权的政治支柱,刘表又心胸狭隘,诸葛亮不愿介入他的家事。直到有一天,刘琦与诸葛亮在后花园游玩,二人在园中楼阁宴饮时,刘琦命人抽掉楼梯,然后对诸葛亮说:“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只有你我两个人,今天你不用再担心什么话不能说了吧?”诸葛亮这才说:“君不见申生留在京城内丢掉了性命,重耳跑到国外而保全了自己吗?”申生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太子,也是遭晋献公骊姬的谗言,而被迫自杀。重耳是申生的弟弟,则出逃在外,直到19年后,才回国夺取政权。刘琦听后,恍然大悟。立刻向刘表要求出外任职。正好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杀害,刘表于是任命刘琦为江夏太守,出镇夏口。从刘琦向诸葛亮求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当时青年人中的声望。
隆中对策 卧龙腾飞
诸葛亮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春秋时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雄诸侯,战国时乐毅辅助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诸葛亮希望像他们一样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一般人都不以为然,而了解诸葛亮的人都相信他将来一定能够有所作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当时在荆州有一个落魄的军阀,就是后来创建蜀汉帝国的刘备,不过,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寄人篱下郁郁不得志的草莽英雄,曾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最后来投靠刘表。刘表表面上虽然欢迎,内心却十分猜忌,让他驻在新野,防守荆州的北大门。刘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虽然屡经失败,但他仍图东山再起,因此积极四处延揽人才。他听说荆州州学司马徽先生是个人才,就去拜访他,向他请教天下大势。司马徽谦逊地说:“我只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哪里懂得什么天下大势呢?只有杰出的人物才能了解天下大势。襄阳地方的卧龙、凤雏就是这样的杰出人才。”刘备问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向他介绍了诸葛亮、庞统。刘备了解到这是两个年轻人,就把名字记下来了。
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听说刘备好贤,就主动跑到新野,求见刘备。交谈之后,刘备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就请他留下来当谋士。过了一段时间,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襄阳有个卧龙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您愿意见他吗?”刘备已从司马徽那里知道了诸葛亮,忙说:“你能把他带来见我吗?”徐庶说:“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应该由将军亲自去拜访。”司马徽、徐庶都是刘备十分敬重的人,他们异口同声地推荐一位年轻人,这使刘备想到这个年轻人一定有过人的地方。
诸葛亮知道刘备要来拜访自己,并没有感到高兴。因为他知道刘备是刘表十分猜忌的人物,他不愿介入到眼前的政治是非之中,就借故外出了。第一次,刘备扑了个空,第二次,诸葛亮还是不在家。当年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刘备曾担任过豫州牧、左将军,政治地位也很高,连续两次跑到几十里外的隆中山地去拜访一个年轻人,都见不到人,诸葛亮想,刘备应该不会再来了。然而,诸葛亮不想见,刘备偏是要见,他想,这一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第三次,刘备、诸葛亮终于在隆中相见了,这一次会见,不仅为创立蜀汉帝国奠定了战略方针,也为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明主求贤的千古佳话。
无疑,刘备礼贤下士的举动深深感动了诸葛亮,以至于几十年后,他还深情地对后主刘禅回忆说:“当年,我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只求在乱世中平安度日,您父亲不以臣地位卑下,多次亲临茅舍咨询时政大事。我因此深受感动,决定跟随先帝闯荡天下。”诸葛亮首先为刘备规划的是怎样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他为刘备分析道:“曹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以与他争雄;孙权据有江东,已经三代,根基已固,此可以作为联合对象;荆州交通便利,可进可退,是大有作为的地方,但刘表却未必能守住它,这或许是上天给将军的礼物;益州是天府之国,汉高祖就是从这里成就了帝业。现在统治益州的刘璋是个平庸的人,又受到北方张鲁的威胁,不知如何治理。如果将军占有了荆益,争取民心,广结外援,天下一旦有事,则从荆益两路出击,老百姓谁不欢迎呢?那时,汉室就可以重新复兴了。”刘备听后豁然开朗,连说:“好!好!”从此,刘备与诸葛亮形影不离,大小事都要咨询求教。关羽、张飞等看了不高兴,刘备说:“我自从有了孔明后,就好像鱼儿有了水,诸君不要有什么意见。”大家才不再说什么了。
初出茅庐 联吴抗曹
诸葛亮来到刘备军中不久,发现刘备军中只几千士兵。这时曹操已平定了北方,将要南下,必须赶快扩充军队。当时荆州有不少外来人口,但都未登记户籍,四处分散居住,许多人依附于豪强地主。他建议通过清查户口,从当时豪强大族的依附人口中征集兵员,不多时,刘备的部队就扩充到几万人。
但新整编的部队还来不及系统训练,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就率领大军南下了。这时,正好刘表病死,刘琮继位。在州中大吏的劝说下,刘琮暗中联络曹操,准备投降。等刘备得到消息,曹操已到了新野,他只好仓促地带领部队转移。诸葛亮随之一起向江陵撤退,途中,在当阳长坂被曹军追上,刘备军队被打散。只有刘备、诸葛亮等带着几十个人逃了出来。在汉津赶上事先撤退的关羽,刘琦也带着江夏兵前来接应,两支部队合在一起,撤到了夏口(今湖北武汉)。
在这之前,孙权听说刘表死了,派鲁肃前往吊唁,以探听虚实。在当阳碰上刘备,就一起退到了夏口。鲁肃也是一个有远见的青年精英,他极力主张联合各种力量共同抗击曹操。刘备当阳失败后,一度曾想去投靠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太守吴巨。鲁肃劝他与孙权联合抗曹。这正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策不谋而合。而当时诸葛亮的哥哥正在孙权处,与鲁肃相熟。鲁肃告诉他诸葛谨现在东吴,诸葛亮得知哥哥的消息,十分高兴,与鲁肃也一见如故。刘备到了夏口后,为了与孙权靠拢,又移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市)。诸葛亮说:“形势已经很危急了,请派我出使东吴,向孙将军求救,联合抗曹。”
当时孙权正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西),诸葛亮和鲁肃一起到了柴桑,会见孙权。孙权接见诸葛亮时,对联合抵抗曹操还有些犹豫,缺乏信心。诸葛亮为了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故意激怒孙权说:“现在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平定了荆州,刘豫州(指刘备,因刘备曾担任豫州刺史)也被打败,逃难到了樊口。将军看看东吴的力量是否能够与曹操抗衡,要是不行,不如趁早投降。像现在这样外托服从之名,而内心犹豫不决,危急关头,当断不断,只怕大祸就要来临了。”孙权不高兴地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一名勇士,都能坚守不屈。刘豫州是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人仰慕,他不能成就大事,只是天意,怎么能低声下气地听命于别人呢?”孙权激动地说:“我不能以十万之众,全吴之地,去听人摆布,我的决心已定。只有刘豫州可以抵抗曹操,只是不知道刘豫州新败之后,还有力量吗?”诸葛亮具体分析说:“虽然刘豫州在长坂吃了败仗,但收容的战士和关羽的水军有万余人,刘琦的部队也有万余人。曹操士兵虽多,都已经疲劳不堪,而且北方之人,不熟悉水战,荆州百姓内心又不拥护,只是在大兵压境之下不得不服从。只要将军能挑选优秀将领带领几万精兵,与刘豫州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打败曹军。曹操失败后,只能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和东吴势力就会强大起来,形成鼎足之势。成败与否,就看将军您今天能不能下这个决心了!”孙权十分高兴,当即决定由周瑜、程普、鲁肃率领三万水军,跟随诸葛亮先与刘备汇合,共同抗击曹操。
在柴桑的时候,诸葛亮见到了分别多年的哥哥诸葛谨,但诸葛亮因为自己公务在身,只在公开场合见了面,没有私下拜见哥哥。孙权很赏识诸葛亮的才干,对诸葛谨说:“你和孔明是同胞兄弟,弟弟应该跟哥哥。你能不能劝孔明留在东吴呢?”诸葛谨十分了解自己的弟弟,他说:“孔明已经跟随了刘备,就决不会背弃他,就和我不会背弃东吴一样。”孙权虽然没有留住诸葛亮,但对诸葛谨更加信任了。后来多次派他出使蜀汉,不论是在两国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两国君主都未动摇过对诸葛亮和诸葛谨的信任,与他们善于处理公私关系是分不开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收复了荆州江南地区,任命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治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他利用三郡的赋税,积极扩充军备,荆州力量迅速壮大起来。建安十六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率军入川,留诸葛亮留守荆州。第二年,刘备进攻刘璋,诸葛亮带兵入川支援,从此离开了荆州,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一页。
六、关羽走麦城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更是忠义精神的化身,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和悲壮的归宿都留在了荆州。
追随刘备 转战荆州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因避难逃至涿州(今河北涿县)居住。因结识刘备,与张飞一起参加刘备领导的军队,并成为心腹。后一直追随刘备,先后投奔陶谦、曹操、袁绍等,最后来到荆州,依附于刘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仓皇中率部向江陵撤退,关羽带领水军沿汉水往江陵会合。曹操率精骑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刘备大败,改向汉水方向撤退,在汉水渡口赶上关羽,一起逃到夏口。
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实际上当时襄阳还在曹操手中,刘备以关羽驻守江北江陵,主要负责防御北方军队的进攻。建安十七年(212),益州牧刘璋要求刘备入川,刘备留诸葛亮、关羽守荆州,第二年,诸葛亮又与张飞、赵云等入蜀支援,关羽留守荆州。刘备夺取益州后,命关羽全权负责管理荆州军政事务。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诸葛谨出使益州,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借口夺取凉州后再归还。孙权不答应,派官吏接管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关羽率兵强行把这些官吏都驱逐出境。孙权遂派吕蒙率二万军队以武力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派鲁肃率一万军队进驻益阳(今湖南益阳),阻止关羽军队南下。刘备听说后,亲自率五万大军至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南),与孙权争夺荆州。后曹操进攻汉中,刘备遂与孙权和解,商定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关羽仍镇南郡江陵。
关羽独任一方,深受器重,自己也比较自负。凉州名将马超投奔刘备,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人才如何?诸葛亮说:“孟起(马超字)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当世英才,与汉代名将英布、彭越差不多,可与益德(张飞字益德)并驾齐驱,同你还有差距。”关羽接到信十分高兴,拿给宾客传看。他曾在战斗中负过伤,被流矢射穿左臂,每到阴雨天,左边胳膊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是因为箭头内有毒,伤害了骨头。需要切开伤口,刮骨去毒,才能消除疼痛。关羽便伸出胳膊让医生开刀去毒。手术时血流满盘,关羽仍与部下一起谈笑自如。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当年秋天,孙权攻合肥,曹操调兵防守。关羽乘机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自率领部队向北进攻樊城。樊城由曹仁驻守,曹操担心曹仁守不住,派将军于禁和庞德率军支援。八月,连日大雨,汉水猛涨,溢出堤坝,平地水深数丈。曹军营寨皆被水淹没。于禁、庞德登高避水,关羽率水军乘大船围攻曹军,于禁投降,庞德战死,于禁所率七军全军覆没。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降关羽。襄阳、樊城被关羽重重包围,内外断绝,危在旦夕。北方民众也纷纷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兵威传遍中原,威胁到许昌,曹操吓得与臣下商议是否从许昌迁都。
关羽为在樊城的军事胜利所陶醉,而忘掉了来自于东吴的威胁。早在刘表时,孙权就想占有荆州,曹操南征前,他就派兵西上与刘表争夺江夏,后迫于联合抗击曹操的需要,不得不与刘备结盟。但刘备占领益州后,荆、益位于东吴上游,对吴直接构成威胁。而关羽又骄傲自负,不善于处理双方的关系。孙权曾提出与关羽联姻,而关羽却面对东吴使节说:“虎女怎么能嫁给犬子呢?”当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在时,双方关系尚能维持,而鲁肃一死,吕蒙接任鲁肃出镇陆口,防地与关羽相邻,则极力主张夺取荆州。为了麻痹关羽,吕蒙还称病回建业休假,而改派尚不知名的陆逊接任。关羽果然中计,为了早日结束樊城战役,他把荆州精锐部队都调到襄阳樊城来,只留下一些老弱守城。在俘获于禁数万士兵后,军粮吃紧,关羽又擅自动用东吴仓库屯集的军粮,为孙权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败走麦城 丢失荆州
樊城被围,曹操与大臣商议对策,司马懿、蒋济等大臣认为孙权并不愿意看到关羽势力强大,可劝孙权从背后突袭关羽。这建议正与孙权所想的不谋而合,他特意写信给曹操,愿意讨伐关羽立功,但要求曹操为他保密。曹操虽然口头答应,却故意将消息泄露给关羽。关羽仗着荆州城墙坚固,认为可以防守一段时间,不肯马上撤军。建安二十四年(219)闰十月,孙权任命吕蒙为大都督,率兵袭击江陵、公安。留守江陵、公安的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一向对关羽的傲慢不满,又因樊城战役时军事物资供应不及时而受到责骂,担心关羽回来后受惩处。吕蒙大军一到,都不战而降。关羽听说南郡失守,仓皇南撤。曹仁准备派军队追赶,曹操急忙下令停止追击,让关羽与孙权互相争斗,自己坐观成败。
关羽士兵的家属都在江陵,听说江陵失守,大家都心无斗志,沿途逃散不少。关羽不敢与孙权、吕蒙争江陵,夷陵、秭归又被陆逊占领,只得带着部队向西撤退。十一月,到达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准备向上庸方向撤退。孙权派人来招降,关羽假意同意投降,暗中派人与蜀汉上庸守将刘封、孟达联系,请求支援。但刘封与孟达不和,二人皆坐视不救。关羽只好突围,只有养子关平与警卫战士十余人跟着关羽突围出来。十二月,逃到临沮(今湖北南漳东南),被孙吴将领潘璋俘获。孙权命人杀了关羽父子,把首级送给曹操。荆州全部失守。一代名将就这样悲壮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七、建都武昌的帝王——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南方势力的代表,出生于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他凭借父兄的余荫,以江东为根据地,建立了与魏、蜀汉鼎立的吴国,绵延近60年。而孙吴最早的建都之地,就是在鄂县(今湖北鄂州市),他为都城所起的新名武昌,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将门虎子 青出于蓝
孙权,字仲谋,父亲孙坚,在汉末动乱中投靠袁术,拥兵数万人。后在战斗中为荆州牧刘表部将黄祖杀死。兄孙策继领孙坚余部,创业江东,后为刺客杀死。19岁的孙权继位。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亲自带领江东子弟,去争夺天下,在战斗中相机取胜,这点你不如我,但任贤用能,人尽其才,保卫江东,这点我不如你。”
孙权很早就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与过人的才能。15岁时,就担任阳羡(今江苏宜兴)长,后又领兵打仗,磨炼出沉稳果断的性格。善于识人,从事业出发,不以个人好恶用人。他担任县长时,吕范是孙策手下掌管钱财的官员,孙权因私事要用钱时,吕范必定请示孙策,当时孙权对吕范十分不满;而另一掌管钱财的官员周谷则为孙权做假账,多领取钱财供孙权私用,蒙混孙策。孙权继位后,认为吕范坚持原则,让他担任重要职务,一直升迁到大司马;而周谷则弃而不用。他不光团结孙策时的老臣老将如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人,还大胆地启用鲁肃、诸葛谨、吕蒙、陆逊等新人。孙吴能在三国鼎立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与孙吴的人才济济是分不开的。就连孙权的对手曹操也不敢轻视他,看到孙权治军严整,曾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像刘表儿子那样,不过猪狗尔!”
三伐黄祖 西进图强
孙权继承父兄事业,并不仅仅只是想苟安江东,而是想利用江东成就王霸之业。因此,他在巩固江东根据地之后,很快就积极向外扩张。首要的目标是长江中游的荆州。建安八年(203),孙权向西征伐荆州牧刘表大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曾杀死孙坚,与孙权有杀父之仇,现驻守江夏沙羡(今湖北武昌东南),孙权攻破了黄祖的水军,正要围城,东吴境内的山越又发生动乱,只得仓促撤军。到建安十二年(207),孙权再次西伐刘表,将抢掠的百姓迁移到孙吴境内。
建安十三年(208),黄祖叛将甘宁向孙权献策说:“荆州交通便利,地势险要,是我们的西部屏障。刘表目光短浅,儿子更差,不是能够接班保位的人。将军应早有打算,不要让曹操抢了先。消灭刘表,可以一步步来,先夺取黄祖的江夏地区。黄祖年纪已老,昏庸贪婪,左右亲信,人人贪赃枉法,吏士上下离心,生产荒废,财政困难,舟船器械,年久失修,军队纪律,涣散松弛。将军出兵,一定马到成功。打败黄祖,顺势西进,占据荆州,以后还可向巴蜀发展。”孙权采纳了甘宁的意见,亲自带兵三伐黄祖。
吴军进至夏口时,黄祖以两艘大蒙冲舰横在沔水上,以大绳巨石为锚固定,上有战士千人,以弩轮换射吴军,飞矢如雨,吴军被阻在沔水口,无法前进。偏将军董袭和司马凌统各带敢死队百余人,穿上两层铠甲,乘船冲上黄祖蒙冲舰里,董袭以刀砍断拴锚的大绳,蒙冲舰失去固定,开始随水漂流,吴军乘势水陆并进,包围了夏口城。黄祖突围逃出城外,被追兵赶上杀死。吴军共俘虏黄祖百姓士兵数万人。(www.xing528.com)
一言九鼎 联刘抗曹
正当孙权夺取江夏,准备乘胜西进时,当年七月,曹操率领大军,开始了南征。八月,刘表病死。孙权只得退回柴桑,派鲁肃借吊唁刘表为名,前去观望形势。鲁肃还未到荆州,已得知消息,刘表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途中遇到刘备,只得一起撤到夏口。
曹操占据荆州后,派人给孙权送信,扬言要带领80万人与孙权“会猎于吴”。孙权把信拿给臣下看,大家都惊慌失措。谋臣张昭、秦松皆劝孙权投降曹操,独周瑜、鲁肃支持孙权联刘抗曹。孙权气愤地说:“曹操老贼早就想篡夺汉家天下,自己当皇帝,只是碍着二袁(指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现在其他人皆已死去,唯我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说着,拔出刀来,向座位前的书案砍去,说道:“诸位将吏有再敢说投降曹操者,与此书案一样下场。”于是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水军三万与刘备会合,共同迎击曹操。在赤壁大败曹军。曹操逃归北方。第二年,周瑜又收复南郡、夷陵,刘备夺取荆州江南地区。荆州大部地区都归孙权、刘备占据。
孙刘相争 建都武昌
赤壁战后,孙权占领了荆州的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刘备占有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还将自己妹妹嫁给刘备,最后又不顾众将领的反对,将南郡也借给了刘备。但是,随着刘备势力的增长,孙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
孙权在占领南郡后,在周瑜的劝说下,曾一度想向益州发展,但由于周瑜的去世和刘备的阻挠,最终未能实现。建安十九年(214),刘备自己夺取益州,孙权大怒,派诸葛谨去成都,要收回荆州。刘备借故推托,孙权派吕蒙、鲁肃等强行占据荆州江南三郡。刘备亲自率五万士兵与孙权争夺荆州。正在双方战火将要点燃时,曹操出兵汉中,刘备担心益州有失,只得与孙权中分荆州,孙权占有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地区。
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发动襄阳战役,俘获曹军将领于禁以下数万人。曹操为了解樊城之围,鼓动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许诺把江南之地封给孙权。吕蒙也劝孙权夺取荆州。孙权遂派吕蒙偷袭江陵、公安。二城失守后,关羽慌忙从襄阳撤退,退守麦城,为吴军包围,俘后被杀。孙权派人将关羽首级送到洛阳,曹操命以诸侯规格为关羽举行葬礼。
孙权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后,势力扩大到三峡以东的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但孙刘联盟破裂,使孙权面临蜀汉与曹操两面夹攻的威胁。献帝延康元年(220),曹操病死,曹丕继位,废除汉献帝,建立魏朝。第二年刘备也在益州建立汉政权。孙权为了避免两面受敌,主动派使节出使蜀汉,要求恢复同盟关系,被刘备拒绝。刘备称帝的当年,就亲自率大军东征伐吴。孙权只得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为加强荆州的防务,并将都城从建业迁到鄂县(今湖北鄂州市),改名武昌,取因武而昌之义。
孙权大胆启用年轻将领陆逊,任命为大都督,全面负责对蜀汉的军事部署。陆逊不负所托,在夷陵大败蜀军,刘备败退至白帝城,从此蜀汉再也无力与孙权争夺荆州,孙权巩固了在荆州的统治。
曹丕不愿看到孙吴势力的扩大,在孙权夺取荆州的第二年,就出兵进攻孙吴。孙权再度寻求与蜀汉和好。刘备也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强敌当前,两弱互相拼斗,是自取灭亡。他也给孙权去信,同意恢复旧日友好关系。孙吴派中大夫郑泉出使白帝城,两国重新开始了邦交往来。蜀章武三年(223),刘备在白帝城病死,孙权专门派遣使节前往吊唁,同年,蜀国也派使节出使东吴,吴国断绝和魏国来往,与蜀汉重新建立同盟关系。吴黄龙元年(229),孙权在武昌称帝,蜀汉派使节祝贺,两国约定中分天下,并规定在军事上相互支援,有侵害吴国的,蜀汉有义务前往救援,同样,当蜀汉受到侵害时,吴国也应出兵支援。两国军事同盟的建立,使吴国建都武昌的军事意义变得不重要起来,而自长江下游溯流供给上游的沉重经济负担则显得十分严重。于是,孙权再次将都城迁回建业,一直到嘉平四年(252)去世。
孙权的一生,他的政治舞台主要是在建业,但他一生最辉煌的军事业绩却是在荆州取得的,一直到今天,还到处都留下了丰富的遗迹。
八、赤壁第一功臣——周瑜
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谈到赤壁之战时,首先想到的无疑是周瑜,最有名的如苏轼《赤壁怀古》中吟咏的“三国周郎赤壁”,他“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作者所神往的公瑾,正是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
周瑜,字公瑾,出身于官僚世家,家族中东汉以来出过尚书令、太尉。他的父亲担任过东汉首都的洛阳令,叔父是丹阳太守。东汉末年大乱中,他随孙策起兵,深受器重。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创立吴国立下不朽功绩。他一生最重要的军事业绩,就是在荆州建立的。
赤壁鏖战 千古留名
在孙吴政权内,周瑜历来是积极主张独立自主的。早在建安七年(202),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就派人逼迫孙权送子弟到许都做人质。当时许多大臣都犹豫不决。周瑜强烈反对送子弟做人质,他说:“楚国最初封在荆山之侧,不到百里之地,但他的子孙奋发图强,开疆拓土,将国土扩大到荆州、扬州,并延伸到到南海一带,立国达九百余年。现在将军继承父兄基业,拥有六郡之地,兵精粮多,境内富饶,人心拥戴,士气高涨,为什么要送人质呢?一送人质,就受制于人。最好也不过封侯耳,挂一侯印,带着十余个仆从,几辆马车,怎么能与南面称帝相比呢?”孙权本来就不愿送人质,这下更坚定了决心。曹操当时正忙着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一时顾不过来,送人质的事就搁下来了。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平定北方后,亲自率大军南征,荆州刺史刘琮不战自降。曹操占据荆州后,又率大军直扑东吴。东吴大臣为曹操的气势所吓倒,大多数人都主张投降。主战派鲁肃势孤力单,他劝孙权把在鄱阳(今江西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召回,一起商议对策。周瑜接到命令,连夜赶到柴桑(今江西九江)。第二天,孙权特意把大臣召集起来讨论对策,老臣张昭、秦松等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占有政治上的优势;军事上在夺取荆州后,又据有长江之险,并拥有了荆州水军,再加上步兵数量远远超出吴国,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不如放下武器为好。针对投降派的议论,周瑜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进行了反驳。他说:“曹操虽然托名汉朝丞相,其实是阴谋篡夺政权最危险的敌人。将军(指孙权)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正要为国驱贼,况且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能够投降呢?从军事上说,即使曹操内部安定,能够长期与我在战场上相持,他的水军也不是我们的对手。何况西北地区的马超、韩遂成为曹操的后患,北方的骑兵在南方无法发挥特长,他只能依靠水军与我较量,在军事上也不占优势。现在又是寒冷的冬季,马缺乏草料,北方士兵来到江湖之间,水土不服,必定会流行疾病。曹操不顾兵家之忌,胆大妄为,正是将军活捉曹操的好机会。只要给我三万精兵,我一定能打败曹操。”孙权听了周瑜的分析,高兴地说:“我与曹操势不两立,你的主张与我想法一样,这真是天意派你来扶助我了!”
当天晚上,周瑜又求见孙权,再次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实力。他说:“许多人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有八十万军队,就被吓坏了,而没有想到这是否真实。实际上曹操率领的北方士兵只有十五六万人,经过长期作战,已十分疲惫,收编的荆州部队,至多也不过七八万人,相互之间并不信任。这样的军队虽然数量多,又有什么用呢?我只要有五万精兵,就一定能打败他。”孙权握着周瑜的手说:“公瑾,你说的正是我的心里话,子布(张昭字)、文表(秦松字)等只顾妻子儿女,各有私心,使我很失望。只有你与子敬(鲁肃字)与我同心同德,这是天不灭我!五万兵一时难以集中,你先带三万军队前去迎敌,我率大军随后就来。”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带领三万水军先出发了。
程普是孙坚、孙策时的老将,屡立战功,对周瑜位居自己之上,心里不服气。仗着自己的资格老,常常刁难周瑜。但周瑜以大局为重,不与计较。程普最后终于感动了,说:“同周公瑾交往,就好像喝美酒一样,在不知不觉间被他感化了。”从此,十分敬重周瑜。
周瑜溯江西上,在樊口与刘备相会。刘备问:“不知将军此次带来多少将士?”周瑜说:“有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少了点。”周瑜笑着说:“不少,请豫州听我的好消息。”刘备也带着部队和周瑜一起西上。在赤壁,与曹军相遇。曹军中正在流行疾病,刚一交战,就吃了败仗。曹操把军队驻扎在北岸,周瑜军队在南岸,相互对峙。周瑜又采纳部将黄盖计谋,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狼狈自华容道逃归江陵,沿途士众损伤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乐进守襄阳,自己退回北方。
赤壁战后,周瑜率军乘胜直达南郡,与曹仁隔江相对。首先派甘宁率兵突袭江陵上游的夷陵(今湖北宜昌)。夷陵是战略要地,直接威胁到江陵的安全,曹仁派军包围夷陵,想重新夺回来。甘宁守兵少,向周瑜告急。周瑜亲率部队前往增援,内外夹击,曹仁大败,率残部逃归江陵。周瑜又率部渡过长江,包围江陵。双方相持一年多。建安十四年(209),周瑜在前线视察部队时,为流矢射中右胸,伤势很严重,卧床不起。曹仁听到消息,集聚军队准备反攻。周瑜强忍伤痛,骑马巡视各军营,安定人心,曹仁无机可乘,只得下令退兵。周瑜率领部队发起攻击,占领了江陵城。曹仁把部队撤到了襄阳。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
图荆窥蜀 赍志以没
曹操早就听说过周瑜多才多艺,赤壁之战败于周瑜之手,亲身领教了周瑜的才华,他想将周瑜拉入自己一边来。扬州人蒋干,聪明善辩,与周瑜年轻时有过交往,曹操特意派他前往策反。
蒋干身穿布衣,头戴葛巾,托名私事,跋山涉水来到江陵。周瑜听说后,亲自出来迎接,一见面就说:“子翼(蒋干字),辛辛苦苦,不远万里,是为曹操作说客的吧?”蒋干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本来是同乡,几年不见,十分想念,特来敘旧,并看看你现在情况如何,怎么当成说客呢?”周瑜笑着说:“我虽不及古人闻弦赏音,但你弹的曲子我还是听得懂!”说着,把蒋干迎进屋内,设宴招待。酒宴结束后,将蒋干送去门外,说:“我还有紧急公务要办,你先到招待所休息几天。公务完后,我们再好好聚聚。”过了几天,周瑜又带着蒋干参观军营,巡视完后又请他到家吃饭。让他看看家人的生活状况,连佣人都佩戴着珍贵的服饰器物。席间,周瑜对蒋干说:“人生在世,难得遇到知己之君。我与孙将军,名义上虽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恩同骨肉,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苏秦、张仪再生,也难以说动我,何况足下呢?”蒋干只是尴尬地笑笑,一句话也没说。蒋干知道周瑜不是用言辞就可以说动了,住了几天,就回去了。曹操知道后,心里更器重周瑜了。
周瑜镇守江陵时,刘备驻守公安,占据荆州江南四郡,势力发展很快。昔日的盟友,很快就产生了矛盾。周瑜的意图,是想在占据荆州后,再夺取益州。而刘备早在诸葛亮献策隆中时,就有同样的战略目标。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东上京口(今江苏镇江),面见孙权,以人多地少为由,要求借荆州。周瑜上疏孙权说:“刘备为天下枭雄,并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龙虎之将,一定不甘久居人下。我建议把刘备安置在吴地,为他修建豪华的宫室,准备大量的美女和珍玩,让他尽情享受。将关羽、张飞二人分开,配属给我或其他人指挥,这样,荆州就会为我所有。如果像现在这样割让土地去资助他,让三人纵横在疆场,恐怕如蛟龙得水,最后难成池中之物了。”孙权见曹操势力正强,是东吴的主要威胁,要团结各种力量对付曹操,再也担心将刘备扣留在吴地,或许会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最后还是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让刘备回到了荆州,并答应将南郡借给刘备。
当时刘璋为益州牧,汉中则为张鲁占据。周瑜特地赶到京口,面见孙权,要求向西夺取益州。他说:“曹操刚刚打了败仗,内部人心不稳,一时不会再举兵南下了。请让我利用这个机会,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去进攻蜀地,夺取益州和汉中后,将奋威将军留下来镇守,与西北的马超遥相呼应。我回到荆州,与将军一起出兵襄阳,再进而夺取北方。”孙权同意了他的计划,让他回到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在回江陵的途中,箭伤复发,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临死前推荐鲁肃接替自己的职务。孙权亲自至芜湖迎接周瑜的灵柩,送到吴地安葬,他当了皇帝后,还对大臣们说:“没有公瑾,就没有我今天。”
九、孙刘联盟的维护者——鲁肃
历史上的鲁肃与民间传说的鲁肃是不同的形象,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常被看成是忠厚无能的人,而实际上,历史上的鲁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风流人物,湖北这块土地,就是他建功立业的主要舞台。
深谋远虑 规划帝业
鲁肃,字子敬,出生在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家庭富裕,自小就仗义疏财,广泛结交英雄豪杰,周瑜为居巢(今安徽桐城南)长时,慕名向他借粮。他有二囷粮,每囷三千斛,他将一囷送给周瑜。周瑜十分称奇,自此二人结交为好友。东汉末年大乱时,鲁肃率家族三百余人出外避难,随周瑜一起来到东吴,投奔孙权。周瑜特意向孙权推荐说:“鲁肃是个治国的人才,您千万要留住他。”孙权听说,马上接见鲁肃,交谈了几句,谈得十分投机。其他客人散了后,特意把鲁肃留下来,两人单独在一起密谈。
孙权问鲁肃道:“现在天下大乱,汉王朝处于危急关头,我想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建功立业。你来到这里,打算怎样帮助我呢?”鲁肃直截了当地说:“曹操早就怀有狼子野心,您怎么能扶持天子建立霸业呢?在我看来,汉室已不可能复兴,曹操也难以一时除掉。对将军来说,只有立足江东,等待天下形势的发展变化。现在北方正相互混战,趁这机会,将军可向西发展势力,夺取江夏,进伐荆州,占据整个长江流域,然后建国称帝,争夺天下,建立像汉高祖那样的功业!”
孙权当时只占有江东六郡之地,而哥哥孙策又刚死,主要精力在于巩固对江东的统治,还没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因而只是说:“我现在只顾得上江东,希望由此来辅佐汉朝,你说的那些,我恐怕达不到。”但鲁肃为孙权谋划的蓝图,肯定对孙权日后的立国产生过重要影响。黄武元年(222),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他念念不忘地说:“当年鲁肃曾经跟我说过这件事,他真是有远见之明呀!”
出使荆州 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派周瑜率军西上,消灭了荆州江夏太守黄祖。曹操听说后,七月率大军南征,与孙权争夺荆州,并打算接着顺流东下,占领江东,统一南方。八月,荆州牧刘表惊吓而死,儿子刘琮继任荆州牧。孙权也与刘表一样,面临着曹操的威胁。
鲁肃得知刘表的死讯,立即向孙权建议说:“荆州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百姓富裕。如果占领了荆州,就奠定了立国的基础。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相互争斗,军中将领各有彼此。刘备是天下枭雄,寄寓在刘表那里。刘表又不敢重用。如果刘备能与刘表部众同心协力,我们就和他们结成联盟;如果相互猜忌,四分五裂,那我们就设法夺取荆州。请让我以您的名义前往吊唁,安抚刘表军中将领,劝说刘备与刘表部属相互团结,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十分高兴。这件事要抓紧,不然,曹操就会抢在前面。”孙权立即同意了鲁肃的意见,派他出使荆州。
鲁肃走到夏口,听说曹操已接近襄阳,遂日夜兼程,等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向北迎接刘备,在当阳长坂与刘备会面。鲁肃向刘备传达了孙权的意思,并介绍了江东的实力,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正是大败之后,准备向南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的建议,无异给了刘备一线新的希望,又正与诸葛亮提出的联孙抗曹的既定战略不谋而合,因而十分高兴。刘备退到夏口,就派诸葛亮出使东吴,随鲁肃一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为了双方便于联系,鲁肃又建议刘备把部队集结到樊口(在今湖北鄂州),等候消息。
十月,鲁肃回到柴桑时,曹操已经占领了江陵,并派人给孙权送来了恫吓信,号称要率80万大军“会猎于吴”,孙权正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老臣张昭、秦松主张放下武器,投降曹操,其他将领也大都附合,鲁肃看到这种情况,一言不发,等孙权会议中间出来休息时,他跟了出去。孙权知道他有事,拉着他的手问:“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吧?”鲁肃说:“刚才那些人的意见,只会贻害将军,不值得与他们商讨大事。我鲁肃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而将军则不行。为什么呢?我鲁肃投降后还可以做官,有车坐,有人服侍,广交朋友,最后说不定还能当上个州郡长官。将军您要投降曹操,会是什么结果呢?希望将军早日作出决策,不要受众人的影响。”孙权叹了口气说:“这些人的意见很使我失望,你的想法,才与我相同,这是老天不肯灭我了!”
当时周瑜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鲁肃建议赶快把周瑜召回。周瑜闻讯连夜赶回,坚决支持孙权抗击曹操。于是,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各率一万精锐士兵,同诸葛亮一起溯江西上,在樊口与刘备会师,共同迎击曹操。
十一月,孙刘联军的舰队,行至赤壁,与曹军相遇,联军大败曹军,曹操狼狈逃回北方。周瑜、程普率军继续追击,鲁肃回柴桑向孙权汇报战况,孙权率文武大臣迎接。鲁肃向孙权行礼,孙权笑着说:“子敬,我亲自扶鞍下马相迎,是否足以让你感到荣耀?”鲁肃上前几步说:“这不算荣耀。”旁边的人听了,不由得吃了一惊。等大家坐定,鲁肃才慢慢举起手中的鞭子说:“等到主公威德遍及四海,海内一统,成就帝业,再用安车软轮来请我,那样才算荣耀呢!”大家听了,不由得一起鼓起掌来。
有理有节 维护联盟
赤壁战后,曹操缩回北方,荆州江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由刘备占据,孙吴占有南郡、江夏二郡。由于刘备势力的急剧扩张,孙刘之间产生了矛盾。刘备以地盘太小为由,亲自至京口要求孙权把南郡借给他。周瑜上疏反对,老将吕范也劝孙权软禁刘备。鲁肃阻止说:“这样不行,曹操实力还很强大,我们刚到荆州,百姓多存有疑虑,不如借给刘备,让他来安抚百姓,巩固统治。让曹操多一个敌人,我们多一个盟友。”孙权觉得有理,就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曹操听说此事后,正在起草文件,吓得笔都掉下地来。但周瑜以西上伐蜀为名,不愿交出南郡。周瑜死后,鲁肃继周瑜镇守江陵。他从大局出发,让出了江陵,将治所迁到陆口(今湖北嘉鱼县陆溪镇)。防区与关羽防区相邻,边境几次发生冲突事件,鲁肃从双方联盟的大局出发,息事宁人,避免了双方矛盾的扩大和激化。
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夺取益州。当年孙权曾想进攻益州,为刘备所阻止。现在益州为刘备所得,孙权很生气,派诸葛瑾出使成都,要收回荆州,刘备借故推托。孙权大怒,派吕蒙率军去占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派关羽进军益阳(今湖南益阳),自己率五万大军屯据公安,与孙权争夺荆州。孙权不甘示弱,亲自坐镇陆口,派鲁肃领兵至益阳,与关羽对阵。
眼看双方之间就要爆发一场大战,鲁肃主动要求与关羽谈判。其他将领担心会遭到暗算,都表示反对。鲁肃说:“现在形势紧急,双方应该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刘备对这场战争也没有把握,关羽不会乱来。”毅然决然地亲自前往谈判。双方的军队都驻扎在百步之外,只有将领出席会议。
两人见面之后,鲁肃责问关羽道:“当初我们同意借让土地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之后,无存身之地。现在已经得到了益州,为什么不归还呢?况且我们只要你们归还三郡,怎么连这点都不答应呢?”关羽说:“乌林之役,左将军(指刘备)不惧艰险,亲临前线,劳苦功高,难道徒劳一场,连一块土地也得不到吗?”鲁肃说:“不对,当初刘豫州(也指刘备,因刘备曾任豫州牧)在长坂时走投无路,准备逃往远方,哪里敢奢望有一块地盘?是我们主公见豫州无处安身,不计较土地百姓,才帮他渡过难关,有了今日。但豫州自私自利,得了益州,又想兼并荆州。这样的行为,一般人都不齿,更何况统率一方的领袖呢?背信弃义,一定会带来祸端。我们都身负重任,应该依据大义处理事情,如果只是凭借武力恃强凌弱,恐怕会遭天下人的耻笑吧?”关羽理屈,无言以对。座中关羽一方有位将军说:“土地又没有姓,哪个有德就归哪个。”鲁肃厉声呵斥,关羽只好说:“这是国家大事,他也不知道。”使个眼色让他离开了。
正巧曹操正派兵进攻汉中,刘备担心益州失守,就和孙权签订协议,双方商定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划归了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因病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在成都为他举行追悼会。鲁肃的儿子后来曾任夏口督,至今在武汉的龟山上,还有鲁肃的坟墓。
十、智勇双全的吕蒙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为吴国鼎立江南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孙权将他与吴国开国将领周瑜相对并论。荆州地区,是吕蒙人生最重要舞台之一。
士别三日 刮目以待
吕蒙是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出身贫寒,少年时随母亲渡江,投奔姐夫邓当。邓当为孙策将领,吕蒙十五六岁时就随邓当出征,作战勇敢,试图通过军功改变家庭命运。受到孙策的赏识,邓当死后,孙策将邓当部属交吕蒙统领,授别部司马。
建安十三年(208)春,孙权向长江中游扩展势力,进攻荆州牧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吕蒙率部队随同出征。黄祖派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吕蒙带领前锋部队,登上敌舰,亲手杀死陈就,部队乘胜包围了夏口城。黄祖听说陈就被杀,率军出城逃跑,被吴军士兵活捉。战后孙权亲自评定吕蒙为这次战役的首功,将他提升为横野中郎将。
同年冬,吕蒙又随周瑜、程普出征,迎战曹操,在赤壁大败曹军。又随周瑜追击曹军至南郡。周瑜派将军甘宁先夺取南郡上游的夷陵,曹军将领曹仁亲自领兵围困甘宁,甘宁处境十分危急,向周瑜求救。当时周瑜兵力不多,部将多不同意分兵前去夷陵解围。吕蒙分析形势认为,夷陵失守,会影响全局。不如留一将军守护大营,由周瑜、程普率主力部队前去救援夷陵,十日之内就可来回。并建议在险道用大树设置路障,阻断曹军退路。周瑜接受吕蒙意见,与程普、吕蒙率大军增援,当天即消灭曹仁一半人马。曹仁乘夜率残军退却,又遇路障,马不能行,只好扔下马匹逃命。吴军缴获马匹三百余匹。这次战役大大鼓舞了士气,吴军顺势渡过长江,将营寨设在江陵城边。曹军被迫从江陵撤退,吴军顺利占领了南郡,控制了荆州。吕蒙以军功升为偏将军,授寻阳(今湖北黄梅县北)令。
吕蒙自小家贫失学,虽然担任了一方统帅并掌管地方事务,但文化水平不高,办事常受影响。一次,孙权见到他说:“你现在身负重任,要多读书,增长见识。”吕蒙为难地说:“在军中事务十分繁忙,恐怕没有时间看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要你读经书去当博士,而是要你多看些历史书,了解前人的经验教训。要说忙,难道你比我还忙吗?我自小就读各种经书,自掌事以来,又常涉猎各种史籍、兵书,自己觉得收获很大。你天资不错,只要肯学习,一定会有收获。”自此以后,吕蒙发愤自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甚至超过了许多专门的读书人。
后来,鲁肃接替周瑜出守荆州,路过寻阳。鲁肃一向以为吕蒙只是一介武夫,并不十分看重他。有人提醒他说:“吕蒙立了不少功劳,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对待他,还是应该顺道拜访他。”于是鲁肃特意在寻阳下船去拜见吕蒙。吕蒙很高兴,专门设宴招待。席间,二人纵谈军国大事,吕蒙谈古论今,头头是道。鲁肃不由感叹道:“我原来以为老弟只有武略,今天听你这一番谈论,才知道你学识也非一般,已不是当年那个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笑着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更何况已经数年了。”接着又问道:“兄今继周瑜出任,既难超过前人,加上又与关羽为邻,此人也为一代英豪,但是个性刚强,为人自负,争强好胜,不知你打算怎么对付他?我想了几条计谋,不知兄以为如何?”鲁肃认真听取了吕蒙的意见,临走时,与吕蒙结为密友,依依惜别。
智斗关羽 巧取荆州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索要荆州未果,派吕蒙率军武力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两郡长官见吕蒙率大军前来,都不战自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率部坚守。
刘备听说孙权以武力争夺荆州三郡,也率五万大军自益州东下荆州,驻守公安,派关羽率三万人马南下,要夺回失地。孙权闻讯,命吕蒙放弃零陵,火速回援。吕蒙接到命令后,秘而不宣,当晚布置攻城计划。第二天一早,临攻城前,又派郝普旧友邓玄之进城劝降,他对邓玄之说:“郝子太(郝普字子太)孤城自守,是想等待外援。现在左将军(指刘备)在汉中,正被夏侯惇包围。关羽在南郡,主公(指孙权)亲自前去讨伐,他自顾不睱,哪来军队前来救援呢?我马上就要攻城,城破之时,不光本人受戮,百岁老母也要牵连送死,又于心何忍呢?恐怕子太不了解外面的形势,麻烦你前去把利害关系讲清楚。”
邓玄之进城,见到郝普,把吕蒙的话转告给郝普,郝普感到外援无望,只得开门出降。吕蒙事先派四位将军各领百名士兵,守在城外,等郝普一出城门,立即进城守据城门。郝普出城后,吕蒙拉着他的手,来到江边的战船上,把孙权的命令拿给他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郝普看到命令,知道刘备已到公安,关羽就近在益阳,才知道中了吕蒙的计谋,羞愧不已。
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病死,吕蒙调任汉昌太守,接替鲁肃出镇陆口,防地与关羽相邻。吕蒙对待孙刘联盟的态度与鲁肃不同,鲁肃认为孙吴的威胁主要来自于曹操,因而应该尽力团结刘备,所以与关羽协防数年,能保持相安无事。吕蒙则认为刘备占据荆州,地处上游,对孙吴构成威胁,而且对付曹操并不需要仰仗刘备。他给孙权写信说:“如果让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令潘璋屯兵白帝城,蒋钦带领机动部队沿长江上下巡逻,我去占领襄阳,这样,就不用担心曹操,也不用依靠关羽了。刘备、关羽这些人一向狡诈反复,不可不防。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向我们进攻,是因为主公英明,我们这些老将还在,不趁此时夺回荆州,一旦我们这些人不在了,再想夺回,恐怕就难了。”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孙权,他让吕蒙见机行动。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在汉中大破曹操,关羽乘机向樊城进攻。由于担心吕蒙,关羽在南郡、公安都留下重兵防守。吕蒙向孙权建议,以养病为名,将他召回建业,以麻痹关羽。孙权采纳了吕蒙意见,以年轻无名的陆逊替代吕蒙出任汉昌太守。关羽果然中计,把精锐部队都调到了樊城前线,只留下老弱士兵守卫江陵、公安。
吕蒙得到消息,立刻亲自带领精兵溯江西上,他命令将战船伪装成商船,摇橹的士兵都穿上平民服装,关羽沿江设置的瞭望哨台没有察觉,吕蒙大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江陵、公安城下。二城守将糜芳和傅士仁都不战而降。
吕蒙夺取江陵后,严明军纪,尽力安抚关羽及将士家属,每天早晚派亲信慰问贫困孤寡老人,送衣送药。严禁将士进入民宅,骚扰百姓。吕蒙手下的一个士兵,是吕蒙家乡汝南人,雨天拿了百姓家一个斗笠盖官府的铠甲,仍以违犯军令被斩首。从此,全军上下再无人敢侵犯百姓利益,路不拾遗。荆州秩序井然,民心安定。关羽听说江陵、公安失守,急忙回撤,沿途派人与吕蒙联系。吕蒙盛情接待使者,让他们自由地访问各自的家属。这些使者回来后,向周围的人透露了战士家属的情况,将士们听说家属平安,待遇甚至超过平时,皆无斗志,纷纷逃亡。关羽只得带领残部向西北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逃窜,最后全军覆没,兵败被杀。吕蒙智取荆州,被晋升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吕蒙夺取荆州不久,旧病复发,孙权当时正在公安,特意将吕蒙接到内殿治疗,并悬赏千金,招募境内名医为吕蒙治病,但最终还是一病不起,卒于公安。吕蒙未死之前,命将所得赏赐的金银珠宝皆封存,待死后一并上交国库,丧事从简。
吕蒙是孙吴时期智勇双全的一员大将,孙权认为他学问渊博,眼界开阔,勇而有谋,胜过鲁肃,可与名将周瑜相媲美。
十一、父子镇荆五十年——陆逊、陆抗
陆逊、陆抗父子是吴郡吴县人,二人先后担任荆州牧,前后在荆州镇守五十余年,几乎与孙吴对荆州的统治相始终。二人与荆州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建策图荆 以柔克刚
陆逊,字伯言,本名议,后改名逊。出身于江南大族,父祖在东汉时期都任高官。陆逊很小时父母就去世了,他随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生活。后进入孙权幕府,受孙权赏识,将孙策女嫁与陆逊,累迁至屯田都尉,驻芜湖。
建安二十四年(219),吕蒙为麻痹关羽,称病回建业疗养,路过芜湖。陆逊前往拜会,问吕蒙道:“您防区与关羽相接,怎么能离开呢?不怕以后出事吗?”吕蒙说:“我也正担心呢!只是我病加重了,没有办法。”陆逊说:“关羽仗着他的武艺,盛气凌人。最近攻打襄阳又打了大胜仗,志得意满,只想着继续北伐,未顾忌到我们。如果听说您病了,恐怕更加放松戒备了。趁这时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一定会取得胜利。等见了主公,请好好核计。”陆逊的想法与吕蒙不谋而合,但吕蒙为保密,表面上说:“关羽一向勇敢,最近又打了胜仗,气势更盛,恐怕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回到建业,孙权问谁可以接替他的职务,他马上推荐陆逊说:“陆逊考虑问题深思熟虑,规划细密,可以挑起这副担子。再加上他年轻,名气又不大,关羽不会顾忌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他上任后,要低调行事,暗中观察形势,等待机会,这样才行。”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出镇荆州。
陆逊来到陆口,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谦恭的信,信中说:“最近将军北伐,取得重大胜利,我作为同盟,也非常高兴,想必将军会取得更大胜利。我是一介书生,奉命出镇陆口,能与将军为邻,十分荣幸。希望以后能多得到将军关照。”关羽接到陆逊的信,知道吕蒙已经调走,接替的人只是一个书生,放松了警惕,不再防备孙吴,把军队都调到襄阳前线。孙权乘机命吕蒙率军队偷袭江陵、公安。陆逊率部随行,攻占宜都、夷陵,打败蜀国前来增援的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招降秭归大姓文布,前后消灭和俘虏的蜀军有数万人。孙权授陆逊为镇西将军,封娄侯,命他屯兵夷陵,镇守西部边境。孙权新占领荆州,当地大族和士大夫希望得到及时任用,陆逊建议孙权扩大官吏的选用范围,使荆州当地人士也有仕进机会,为孙权所采纳。
夷陵相争 青史留名
孙权夺取荆州,杀死了关羽,对刘备来说,这无疑是奇耻大辱。章武元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当年七月,便不顾群臣的反对,亲自率八万大军伐吴。孙权试图避免战争,曾派人向蜀汉求和,刘备不许。孙权无奈,起兵应战,授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马去抵抗蜀兵。
刘备大军顺江而下,很快占领了吴国巫县(今重庆巫山县)、秭归(今湖北秭归县)等地,第二年正月,又推进到夷道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区),已深入到吴国境内五六百里。陆逊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拒不与刘备决战。但陆逊手下的将军,都是自孙坚、孙策以来的老将,身经百战,对年轻的陆逊担任都督本来就不服气,加上自开战以来,一直退却,普遍对陆逊不满,纷纷要求与蜀军决战。正好蜀将吴班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向吴军挑战。诸将皆要出战,陆逊说:“刘备举国东伐,锐气正盛,而且他们占据有利地形,难以一下攻下来,即使攻占了一两个山头,意义也不大。而万一失利,影响整个士气,则后果不堪设想。现在重要的是鼓舞士气,保存力量,等待形势的变化。这里现在都是深山丘陵,蜀军依山行军,疲于奔命,我们只要等待时机,到时候一定能打败他们。”将领们虽然表面不说,可心底里认为陆逊只是书生谈兵,仍然愤愤不平。
这时,陆逊手下安东中郎将孙桓在夷道被蜀军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不愿分散兵力,按兵不动。孙桓是孙权族侄,诸将又来责问陆逊道:“孙安东是公族,现在遇到危险,为什么不派兵救援呢?”陆逊说:“孙安东部队战斗力强,夷道城又城坚粮足,不用担心。等我打败刘备,孙安东的危险自然就解除了。”诸将不服,纷纷要带兵去援救孙桓。陆逊按剑喝道:“刘备是天下英雄,连曹操都怕他,现在他亲自带大军前来进犯,这是我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诸君都是国家栋梁,应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既然受命带兵,就当不负重托。军令如山,希望大家好自珍重。”大家这才敢怒而不敢言,各自离开。
刘备屡次挑战,陆逊皆不应战,双方相持了将近半年,蜀军士气逐渐懈怠。夏天又到,士兵分成四十余营,散布在从巫峡自夷陵的数百里山地树林间避暑。陆逊见时机已到,准备组织反攻。诸将又说:“刘备当初进来时不打,现在已深入到我国境内五六百里,相持了七八个月,各个要害之地都为他们占领了,再打过去,肯定占不到什么便宜。”陆逊说:“刘备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发动东征,一定是深思熟虑,少有漏洞。现在相持时间长了,没有多少进展,士气低下,也难想出新点子来,我们反攻,正是时候。”于是先派一支部队佯攻,试探蜀军的虚实。然后命士兵每人带一束茅草,用火攻烧毁蜀军营寨。蜀军猝不及防,四十营寨接连起火,映红了半边天。蜀军士兵刚从梦中惊醒,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挤到江里淹死,逃出来的又被吴军堵截,或被射死或被杀死,刘备的几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刘备本人也差点做了俘虏,好不容易在关羽的儿子关兴、张飞的儿子张绍保护下,仓皇逃到鱼复(今重庆白帝城)。刘备气恼地说:“我败在陆逊小子手里,这恐怕是天意吧!”
夷陵之战后,孙权授陆逊为辅国将军、荆州牧,封江陵侯。刘备死后,孙吴又与蜀汉连和,孙权特意放了一个印章在陆逊那里,每次给蜀帝刘禅或诸葛亮的信,都要陆逊过目,凡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就请陆逊自行改定,盖上印章送走。孙权迁都建业后,将太子孙登留守武昌,特意征召陆逊至武昌辅佐太子。赤乌七年(244),又授丞相之职,仍留镇武昌。第二年卒,家无余财。
子继父业 声名远播
陆逊死后,第二子陆抗继领陆逊留下的部队5000余人,当时陆抗还只有20岁。之后累迁至镇军将军,先后镇西陵、乐乡,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负责孙吴西部长江中上游一带的军事。
凤凰元年(272)八月,孙皓召西陵督步阐至建业,步阐担心遭人陷害,举城投降晋朝。陆抗听说步阐叛变,立即派将军左奕、吾彦率军讨伐。晋朝遣荆州刺史杨肇率军接应步阐,车骑将军羊祜率步军出击江陵,巴东将军徐胤率水军东下建平(治秭归)共同牵制吴军。陆抗命令包围西陵诸军,并在城外修筑工事,隔断西陵与外界的一切来往,同时用来防备晋军。日夜加紧施工,士兵苦不堪言。有将领提意见说:“趁现在我军锐气正盛,加紧攻城,在晋军到来之前,一定能攻下西陵,何必要另外修筑围城工事,消耗士兵百姓体力呢?”陆抗说:“你有所不知,此城地形险固,粮食充足,防备器材也十分齐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攻下来的,如果晋朝援军到来,而无险可守,内外夹攻,那时怎么办?”诸将仍主张先攻城,陆抗为了服众,允许派一支部队尝试攻城,果然无功而返。
工事刚完工,羊祜就带领五万人马来攻江陵。陆抗要亲自带人马去攻打西陵,诸将皆以为应先救江陵,陆抗说:“江陵城固兵足,不用担心。即使敌人占据了江陵,也无法防守,对我们来说,损失较小。如果晋军占领了西陵,则江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会随之归晋,其后患无穷。”于是带领部队赶赴西陵。
当初,陆抗认为江陵以北道路平旷,命令江陵都督张咸修筑大堰蓄水,以阻塞交通,防止寇盗作乱。羊祜率军南下时,想利用大堰水运送军粮,故意虚张声势说要掘破堰堤,以通步车。陆抗听说后,立即下令张咸掘堤破口。诸将皆不理解,等羊祜来到当阳,听说堰堤已破,不得已改用车运送军粮,牵制了晋军大量人力物力。
十一月晋荆州刺史杨肇率二万人马来到西陵外围。陆抗命公安督孙遵沿长江南岸阻挡羊祜,防止晋军渡江;水军都督留虑在西陵上游防范徐胤,陆抗自己带领大军对付杨肇。将军朱乔手下有一军官俞赞投降晋军,陆抗说:“俞赞是军中老人,了解我军底细。我一向担心夷兵平常训练不够,如果敌人发起攻击,一定会首先从这里开始。当天晚上紧急调防,将夷兵守卫处换上精兵。第二天,杨肇果然向原来夷兵布防处发动猛烈攻击,但遭遇到激烈抵抗,晋军死伤无数。到十二月,杨肇无奈,乘夜带领余部撤退,陆抗派小部队沿途追击,晋军草木皆兵,争先恐后逃跑,羊祜也率领部队随之撤退。步阐失去外援,士兵心无斗志,陆抗很快攻进城内,将步阐等主要将吏正法,其他数万士兵皆请求赦免。陆抗率兵还镇乐乡。
西陵之役后,晋军遭受了打击,放慢了伐吴的步伐。陆抗也以保境安民为重心,注意和晋军将领改善关系。一直至陆抗逝世,晋吴边境都未再发生大的战争,吴国又延续了近十年。
十二、伐吴第一功臣羊祜
羊祜出身于汉末三国时期的名门望族,家族中连续有九代担任“二千石”以上的高官。祖父羊续东汉末年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曹魏时期为上党太守。母亲是东汉末年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姐姐是西晋景帝司马师的妻子。自曹魏末年司马氏控制朝政期间,羊祜就成了司马氏的亲信,共同参与以晋代魏的准备工作。司马昭让他担任中领军,掌管卫戍亲兵。晋朝建立后,羊祜因为在以晋代魏中的功劳,被授为中军将军,不久又升为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的重臣。
出镇荆州 肩负重任
司马昭灭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久,司马炎称帝,以晋代魏。新政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灭吴统一全国。当时荆州是晋朝对吴的前线地区,重兵屯聚之地。泰始五年(269),晋武帝派自己亲信羊祜出镇荆州,为伐吴做准备。羊祜出镇襄阳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和发展经济入手。当时在荆州地区有一种不好的风俗,凡是前任地方官员死于在任期间的,后任官员认为旧官府不吉利,都要拆毁后重新建造新的官府,劳民伤财。羊祜到任后,立即下令禁止。在经济方面,羊祜首先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他利用士兵进行军屯,新开垦荒地八百多顷。刚来时,军队的粮食储备不足百日,而到离任时不到十年时间,储备的军粮足够十年需要。
晋武帝为了加强对吴前线的军事实力,撤销了江北军区,把原属江北军区管辖的汉水以东江夏地区划归羊祜,都督的地区横贯长江中上游,统领的军队有八万,是当时最大的军区。而吴国荆州也是军事重镇,在羊祜出镇的第二年,吴国派名将陆抗出镇荆州,与羊祜对峙。陆抗是名将陆逊之子,具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泰始八年(272),吴西陵督步阐投降晋朝,晋派羊祜和荆州刺史杨肇率五万军队前往接应,为陆抗击败。羊祜为此被降职为平南将军,杨肇被撤职。这次战役也使羊祜深知对吴作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更注重采取政治攻势。
羊祜为了争取吴国民心,允许晋吴边境地区的百姓可以自由往来。并命令晋国军队在吴国境内凡一时需要割取庄稼作军粮的,都要留下相当价值的绢作补偿。甚至在边界打猎,士兵捉到吴人打伤的野兽,也都送还。有人从吴境内抓到两位吴军将领的孩子,他命令送回去。战斗中打死了吴军的将领,他以厚礼殡殓,遣人送到边境,交给家属。双方交战,首先定好日期,不搞突袭。吴国将领邓香战斗中为晋军俘虏,羊祜亲自将他释放。
与吴国统帅陆抗之间,二人也以礼相待,平常礼尚往来,互相问候。陆抗曾经送酒给羊祜,羊祜用来招待客人,带头饮用。陆抗得了病,羊祜把自己配好的药托人送过去,有人担心药中有毒,劝陆抗不用。陆抗不听,说:“羊祜岂是下毒药的小人。”
羊祜的政治攻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吴国的百姓对羊祜十分尊重,不直呼其名,只称“羊公”,经常有吴国士兵前来投降。尤其是陆抗在泰始十年(274)病死后,原属陆抗统一指挥的军队分属多人,荆州前线的兵力更加衰弱,吴国兵民对前途日益失望,大批吴军投奔晋军。咸宁三年(277),吴将夏祥等就率7000余人投降,当初羊祜所送还的两个孩子的父亲也带着部队一起来了。曾被羊祜释放的吴军将领邓香,不久也带部队归附了晋军。
力主伐吴 奠定胜局
咸宁二年(276),羊祜在出镇荆州七年后,晋军对吴军的优势日益明显,伐吴的条件基本成熟,他向晋武帝上书,请求派兵伐吴。他将吴蜀两国进行了比较,认为从地理条件上说,蜀国比吴国地形更险要,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但并没有阻止魏军的进攻,顺利地灭掉了蜀国。吴国的江淮之险,比不过剑阁,山川之险,比不过岷山汉水,而孙晧的暴政,超过了刘禅,吴国百姓所遭受的苦难,更远过于蜀汉之时。伐吴的形势,比当年伐蜀的形势要好。
而且长期将重兵屯聚在边境,役使大量民力,会消耗国家实力,拖垮国家。吴国战线长,如果以梁益之兵沿江直下,荆楚之兵向江陵,豫州之兵向夏口,徐、兖、青、扬之兵向秣陵,四处出击,吴国首尾不能相顾,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必然会出现众叛亲离的局面。
再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晋军兵力比魏国伐蜀时要多,军备器械要好,陆地战斗也是晋军的优势。吴国虽然善于水战,但一渡过长江,进入吴国境内,吴人只有保城守地,水军特长无法发挥。攻城掠地,正是晋军的长处,吴国灭亡必然是指日可待。
晋武帝接到羊祜的报告,深有同感。交给大臣讨论。但是朝廷中的大臣如贾充、荀勖等坚决反对,表面上的理由是伐吴的时机尚不成熟,实际上是从个人的得失考虑,想维持现有的既得政治利益,不愿让战争打破现有的政治格局。因为反对伐吴的人都是朝廷重臣,晋武帝无奈,只得暂时搁置伐吴的提议。羊祜感叹道:“天下事不如意者十有七八,天与不取,真要贻笑于后人了!”
两年后,羊祜因病回京城治疗。在朝见晋武帝时,又当面陈述伐吴计划。在治病期间,晋武帝派中书令张华前来探视,他诚恳地对张华说:“皇上虽是开国之主,但功业还不显著。吴国政治极端腐败,很容易就可以打败。统一了海内,皇上就可以建立光耀万代的盛大业绩。如果孙晧死了,吴国另立一个贤明的君主。即使有百万之众,也难以越过长江,那样就后患无穷!”张华也是积极主张伐吴的人,他极力劝武帝接受羊祜的意见。武帝才下决心伐吴,并想利用羊祜的威望,带病统率伐吴大军。羊祜说:“伐吴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并不困难,不一定非要我亲自去。我也不敢图这个虚名。请皇上再慎重地挑选合适的人。”
咸宁四年(278)十一月,羊祜病重不起,临终前推荐杜预接任。羊祜病逝的消息传到荆州时,正是襄阳的集市日,百姓人人悲痛,主动罢市,到处一遍哭声。襄阳百姓还在羊祜常去的岘山建庙立碑,岁时节日前往祭祀凭吊,百姓看到纪念碑,常常不由自主的伤心落泪,后人因此将它称作“堕泪碑”。羊祜为官清廉,生前,他的女婿劝他购置产业,他说:“作为大臣只想到自己发财,必然要损害国家利益,这是切不可为的事。”
羊祜死后,杜预出任荆州都督,他按照羊祜的灭吴方略,在两年后开始伐吴,不到两个月就灭掉吴国,统一了全国。在朝廷庆祝灭吴宴会上,晋武帝流着眼泪说:“这都是羊将军的功劳呀!”
十三、灭吴名将杜预
杜预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杜畿在魏时是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自小聪明过人,博学多通。妻子是晋文帝妹妹,因而深受司马氏信任。魏末钟会伐蜀,以杜预为钟会长史。钟会占领蜀国后造反,僚佐多牵连被杀,只有杜预靠智慧逃脱劫难。晋朝建立后,协助制定法律,改订历法,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深受朝廷器重,提出的各项建议措施,都被采纳实施。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意思是他如武器仓库一样,要什么有什么。
出守重镇 初战告捷
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力主伐吴的荆州都督羊祜病卒。死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晋武帝采纳了羊祜的建议,委派也是积极主张伐吴的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杜预到任不久,为了给吴军一个下马威,他挑选一批精兵,突然袭击吴国军事要地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陵吴军守将张政猝不及防,吃了一个大败仗,许多士兵被晋军俘虏。张政是孙吴名将,一向胜多败少,这次因疏于防备而失败,怕孙晧怪罪,没有如实向上面汇报战斗情况。杜预为了离间孙吴朝廷和边地将领之间的关系,特地派人把俘虏送还到建业。孙晧对张政隐瞒军情大怒,马上把张政调离,改派武昌监刘宪任西陵守将。孙吴在大战前夕,临阵换将,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正中了杜预的计谋。
在熟悉情况和布置完毕后,杜预认为伐吴的时机已经成熟。咸宁五年(279)八月,他向武帝上表请求伐吴,由于担心朝廷重臣贾充等的反对,武帝约定等到第二年。杜预又再次上表,强调迅速伐吴的重要性。他说:孙吴兵力不足,现在的兵力只能以守卫首都建业为中心,长江上游必然空虚。正是伐吴的好时机。如果不抓紧时机,孙晧加强战备,把首都移到武昌,加紧修筑沿江城戍,疏散百姓。到那时伐吴,困难会更大。而且伐吴成功的可能性有十七八,风险最多也就是无功而返,为什么不及早下决心呢?杜预的表送到朝廷时,武帝正在和中书令张华下棋。张华也劝武帝说:“现在晋国国富兵强,政令统一;吴主荒淫暴虐,上下离心,这时候伐吴,可不劳而定。”终于促使武帝下定了伐吴的决心。
伐吴功臣 万世留名
咸宁五年十一月,晋分六路伐吴,杜预率军直指吴荆州重镇江陵,第二年正月,包围了江陵城。益州刺史王濬也自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攻克了西陵、荆门、夷道等地。杜预派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部溯江西上,前往接应王濬部队。另派部将周旨挑选八百精兵乘夜渡过长江,潜入乐乡附近巴山,在山上虚设旗帜,点起火把,好似千军万马的样子。吴国乐乡守军惊慌失措,以为晋军是自天而降的神兵,不少男女百姓携老扶幼前来投诚。正好有一支吴军部队被王濬打败逃回来,周旨派人乘乱随着混进了乐乡城内,活捉了吴军乐乡都督孙歆。占领乐乡后,杜预加强了对江陵的攻势,江陵吴军都督伍延谎称投降,将部队埋伏在城楼后面,准备等晋军入城时突袭晋军。杜预识破了伍延的诡计,继续攻城,占领了江陵,杀死了伍延。至此,荆州沿江城戍已全部落入晋军手中,荆州南部沅水、湘水以南直至交州、广州吴国各地州郡,纷纷遣使节归附晋朝,杜预都派人前往接收。
按伐吴之前的部署,王濬进入荆州地界后,要接受杜预的指挥。杜预认为,如果王濬能够顺利地攻克吴国建平(治今湖北秭归)等沿江城戍,则军威已经形成,不应该再让他听我指挥,若他无法攻克吴国三峡堡垒,我也无法去指挥他。在王濬占领西陵(今湖北宜昌市)后,杜预主动写信说:“你既然已经摧毁了吴国的西部屏障,就应当顺流直下,夺取建业。解救吴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立万世留名的功业。”王濬接到信很高兴,派人送给晋武帝。武帝遂下令杜预留在荆州,安抚新平定地区。将兵力分一部分给王濬,由王濬带水军直趋秣陵,攻取吴国首都。
在占领吴国重镇武昌(今湖北鄂州市)后,伐吴各部队一起商讨下一阶段的军事计划。有人提出吴国建国已近百年,未必能一朝攻破。马上就要进入春天,江水要涨,行动不便,最好等到明年冬天再进攻建业。杜预坚决反对,他说:“历代兵家都是乘胜追击,直到最后胜利。现在我军节节胜利,敌军闻风丧胆,胜利指日可待,怎么能半途而废呢?”坚持要继续伐吴,并帮助规划攻取建业的具体方略。最后,王濬水军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顺利地攻取了建业,灭掉了吴国。杜预也因为在灭吴战役中的功劳,被封为当阳县侯。
为了巩固新收复地区的统治,杜预将吴国将士及其家属迁移到江北原来晋国占领地区,重新选派官吏接收吴国的各级地方地权,很快就恢复了社会治安,取得了吴国百姓的拥护。并修通了由江南到北方的运河,便利了当地的交通,加强了南北之间的联系。百姓歌颂说:“聪明勇敢的杜翁,为我们带来了和平和安宁。”杜预相信自己的行为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他作了两块碑,记载自己的业绩,一块立在襄阳岘山上,一块沉在襄阳万山下的汉水中。他说:“哪怕有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后来的人们都会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