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武昌西山》诗中的几句,诗中所吟咏的西山遗迹,就是当年吴王孙权的避暑宫所在之地。
自吴王城出西门,有一座山临江而立,逶迤曲折,林木葱茏,古称樊山,以在城西,又称西山,全山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主峰海拔170米,总面积4000多亩,是当年吴王孙权避暑读书之地,现存有避暑宫、即位坛、读书堂、广宴楼、试剑石等遗迹。主要景点有武昌楼、读书堂、避暑宫、秀园、九曲亭、松风阁、试剑石、石门开等20余处。古灵泉寺又名西山寺,是东晋太元年间高僧慧远在当年吴王避暑宫旧址上修筑的,殿堂为砖木结构,莲花斗拱,飞檐射脊,红椽彩厅,金碧辉煌,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寺中有一堂(文殊师利堂)、三泉(滴滴泉、涵息泉、活水泉)、六殿(天王殿、拜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武圣殿、念佛殿)。在西山寺大雄宝殿旁的左殿仍保存了避暑宫的一间侧殿,在月门正面写有“英雄避暑”,背面写有“清凉福地”。
现在的吴王避暑宫,出西山寺不远便可到达,是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仿汉风格的殿堂,占地80余亩,依山势而建,由武昌楼、议政殿、避暑殿、读书堂等仿汉古建筑组成。古时西山林深树密,绿荫避日,泉水潺潺,相传孙权常在西山避暑读书,修建了这座避暑行宫。避暑宫正中是孙权的塑像,宽额大口,炯炯有神。(www.xing528.com)
武昌楼矗立于山顶,是三国时期东吴军事瞭望塔,后人据孙权“以武而昌”之义,命名为武昌楼。楼高五层,气势恢宏,登楼远眺,水光山色,尽收眼底。楼门横额上“武昌楼”三个大字,是郭沫若的手迹。楼上还有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撰写的《武昌楼记》。议政殿,古朴典雅,是孙权君臣商议军国大计的地方。避暑殿宽敞气派,雍容华贵,正是君臣宴乐之地。读书堂是四合院结构,有孙权的书房、兵器室、会客室,堂内古色古香。
西山
秀园算是吴王避暑宫里比较别致的一处。是一座具有江南古典建筑风格的园林,位于剑石峰和石门峰之间,布局错落有致,汇松竹梅橘于一园之中,缩亭阁廊榭于盈尺之内,匠心独具,神韵无穷。
离西山寺不远,是广宴楼,相传是当年孙权宴饮群臣之地,今则可品尝源名于孙吴的武昌鱼。广宴楼南有九曲亭,建于西山南麓九曲岭上,据说山亭最早也建于孙权时,纪念孙吴将士开山修路的功绩,后来荒废。宋人苏轼谪居黄州时,过江游西山,在此扩地重建。今九曲亭内黄屏红柱上,在屏正反两面,分别书写苏轼的《武昌西山》诗和苏辙的《武昌九曲亭记》。
松风阁在西山寺附近,原来也是孙权与群臣讲武修文之地,后在宋徽宗时,黄庭坚游西山,在此过夜,夜听松涛有感,作《松风阁》诗,而《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行书精品,故后将此亭阁命名为松风阁。
松风阁诗
西山有九峰,第二峰名白虎峰,峰顶有一土坛,人称“即位坛”,公元229年,孙权即帝位后,在此筑坛告天。据载此台空阔约数丈,为一陡绝圆坛,如今已被掩映在荒烟野草之中。无怪乎后人有诗感慨谓:“人间万事尽浮埃,顾影穷途莫倦陪。吴王百世不复在,只有九仞即位台。”原来的吴王“读书堂”遗址掩映在修竹茂林之中,旁边有“吴王井”,相传吴王当年曾在此汲水煮茶。往西山主峰,半山处有两块巨石,一立一卧,仿佛用利剑劈削而成,旁边石碑上刻着“吴王试剑石”几个大字。距巨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平卧,一分为四,中间犹如一工整的十字,相传是孙权和刘备比试剑锋时留下的剑痕。旁边数十步远,有一潭池水,名“洗剑池”。池水清澈如镜。传说孙权、刘备二人试剑毕,都至此池洗剑,故留有此名。物是人非,正如宋时著名诗人秦少游曾在《风入松·西山》一词中吟咏道:“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观古思今,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