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伏虎山麓连绵数十里,林木葱郁,相传三国时关羽曾率军驻扎在这里,因天旱缺水,人马无水饮用,关羽以刀卓地,泉水涌出,故名“卓刀泉”。宋时因泉建庙,名“御泉寺”,供奉关羽,香火极盛。井泉深三丈许,水质清冽,冬暖夏凉,味甘爽口,相传饮之可以疗疾,远近皆汲此水。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武昌为楚昭王,游历于此,尝饮泉水,赞叹不已,便筑台建亭,为修石栏环护,并书“卓刀泉”三字刻于石上。
卓刀泉历来为武昌之胜景,据寺内石碑载:卓刀泉“四周松柏缭绕,拔地参天,每当烟开日出,天朗气清,则百鸟腾声,欢如乐作。及微风披拂,而云飞涛涌,谷应山鸣。其澎湃之声,恍如万马奔驰,杂沓而至。往往呼吸之顷,百灵变幻,莫测其端,词客骚人,靡不以得睹斯泉为快。……故游其间者,恒累宿不能去”。
卓刀泉又是一处险要之地。它西接桂子山,东倚伏虎山,处九岭十八凹之间,是武昌城东古驿道隘口,为兵家必争之地。清咸丰初,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在此激战,使御泉寺建筑大部毁于战火。咸丰八年(1858),湖北巡抚胡林翼捐资重建。(www.xing528.com)
现存卓刀泉建筑,是在1916年修整的原址上重建的。山门上额书“卓刀泉”三字,山门背面墙上镶嵌着《御泉寺记》《卓刀泉记》等石碑。进山门后为一四合院的院落,中央为泉,左侧为桃园阁,供有刘、关、张塑像,左、右两侧为禅堂和客堂,正门楷书“关圣殿”,两侧门分别楷书“河岳”“日星”二字,大殿为宫殿式建筑,高16米,长24米,宽14米,盖黄绿两色琉璃瓦,全部花岗岩台基。殿内供奉关公青铜神像,高4米,手执青龙偃月刀,左右被关平、周仓护卫。
亭柱上刻有对联三副,分别为:“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义胆;古今几夫子,英雄面目圣贤心。”“大义秉春秋,辅汉精忠悬日月;威灵存宇宙,干霄正气壮山河。”“扶汉仰侯功,一心一德,浩气直吞吴魏;伏魔崇帝号,乃神乃圣,明威尚震华夷。”武汉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禅堂、客堂、桃园阁等修葺一新,游人可以来此品千年古泉,赏三国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