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州市三国文化遗迹-湖北三国文化调查

荆州市三国文化遗迹-湖北三国文化调查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三国时期为南郡所在地,也曾为荆州治所,是魏、蜀、吴三国反复争夺的古战场,荆州几乎遍地是三国遗迹,到处流传着三国传说。三国时吴建,面积约80万平方米。

荆州市三国文化遗迹-湖北三国文化调查

荆州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水下游江汉平原腹地,河流湖泊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在三国时期为南郡所在地,也曾为荆州治所,是魏、蜀、吴三国反复争夺的古战场,荆州几乎遍地是三国遗迹,到处流传着三国传说。

1.江陵城 位于今荆州市荆州区。秦时在郢城置江陵县,为江陵地名始见。东汉末年王睿任荆州刺史时曾治此,刘表任荆州刺史时以江陵为荆州军事物资后方供应基地。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夺取荆州,自当阳进驻江陵。后东征孙权,败于赤壁,乃引军北还,留曹仁守江陵。次年孙权夺取江陵,以周瑜为南郡太守,屯江陵。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卒,孙权以荆州南郡借与刘备,刘备以部将关羽董督荆州,长期镇守江陵。建安二十四年(219),吕蒙袭取江陵。此后一直至吴亡,江陵皆属孙吴。晋咸宁五年(279),晋分道伐吴,荆州刺史杜预伐江陵。第二年,杜预攻占江陵,东吴沅湘交广皆来归降。《水经注》载江陵旧城墙是关羽最早所筑。20世纪90年代曾在江陵城东南垣东端进行发掘,发现有三国时所筑土城,顶部宽度足有10米,地下有3米多深。并且从三国时代起,现存荆州城墙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城址始终没有离开现存城墙的范围。

2.公安门 即荆州江陵古城小东门,是古城唯一的水门。至今码头上的青石护岸栏杆、上下码头的石阶仍在。传说当年刘备借得荆州后,派关羽镇守,自己仍驻在公安。每由公安来江陵,则由水路从小东门入城。后人于是将小东门也称为公安门。

3.掷甲山 在荆州城西北角,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北伐樊城,东吴吕蒙乘机偷袭江陵,关羽回军救援,至城西土山,闻守将糜芳已降,愤而掷甲于此,后人遂称为掷甲山。清康熙年间,掷甲山改称余烈山,并于上建关庙。

4.卸甲山 在荆州城西南隅,传说关公凯旋时曾在此卸甲,故名。

5.松甲山 位于荆州城东北隅,相传关公曾在此地松甲小憩而得名。

6.张飞一担土 在荆州城公安门外护城河边。相传张飞驻公安时,闻关羽在江陵筑城,即挑土前来相助,见城已垒起,便将土倒在城外,化为一土丘,高约6米,长14米,丘顶平坦,当地人便将这土丘称作张飞一担土。

7.得胜街 荆州城大北门金水桥外的一条街道。相传关羽在镇守江陵时,北伐樊城,水淹曹操七军,得胜返回江陵时,全城百姓自发聚集此街道迎接,后人将此街称作得胜街,沿用至今。

8.洗马池 位于荆州城北门内东侧。关羽得胜回城受到盛大的欢迎,见其战马征尘满身,怜惜之情顿生,忽见北门内东侧有清澈见底的池塘,于是策马而至,亲手为赤兔马洗涤,民间遂将此池塘谓之洗马池。

9.点将台 位于荆州城西门外花园村。据传关羽北攻襄阳曹仁前筑此高台,阅兵点将,操练军士。清人汤右曾《江陵点将台》诗谓:“地形天险楚江宽,欲借荆州自古难。虚笑百人称武吏,岂同列郡领材官。云台特给亲军仗,玉帐新登上将坛。骏马健儿君识否?时平政要重师干。” 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还亲笔题写了“点将台”匾额。

10.拍马山 位于荆州城西门外花园村,点将台东北。相传是关羽北攻襄阳前拍马操练的场所。

11.马跑泉 位于荆州市八岭山南麓的马跑泉村。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泉旁所立“汉关公马跑泉碑记”谓:“刘备被曹操围困当阳时,关羽引师救之,取道过此,人马俱困,焦渴难当,寸步难移,赤兔马以蹄刨地,昂首嘶鸣。忠义感动山神,石开泉涌,人马得饮,精力复萌,速赴当阳救主。”马跑泉因此而得名。马跑泉呈马蹄形,泉水清澈,味道甘甜,久旱不竭。现石碑仍存,青石质,圭首方座,通高1.33米,碑文楷书,共10行286字。

12.落帽台 位于荆州市八岭山南麓,紧邻马跑泉东侧。传说是关羽赴当阳解刘备之危途经此地,战帽被大风吹落,后人遂将此台谓之落帽台。落帽台旁有一座大型封土堆古墓葬,也因此台得名为落帽冢。

13.偃月堤 在荆州城东北长湖边,全长近100米。传说关羽镇守江陵时,有一年,连降暴雨,汉水陡涨,连接汉水的长湖破口。洪水直向江陵城涌来。关羽率军民在长湖边赶修起了这道大堤。因形似偃月,故称偃月堤。

14.蚌城 在荆州城东南大江中燕尾洲上,城为关羽所筑,以防吴、魏。相传饥年百姓结伴拾蚌止憩于此,故名。一云城随洲势上大下尖,其形似蚌,故有蚌号。

15.纪南城 位于荆州市西北15公里。嘉平元年(250),魏征南将军王昶围江陵,东吴乐乡督施绩率军与王昶战于纪南城,先战胜而后援军不至,失利。

16.万城城址 位于荆州区李埠镇义合村,原名方城南宋时改名万城。三国时吴建,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城址平面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残存北城垣西段,夯筑,底宽20~30米,顶宽10~20米,残高4米左右。

17.刘备城 在今公安县治斗湖堤镇西北郊。建安十四年(209),孙权表刘备为荆州牧,辖荆州江南地区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刘备驻油口,《荆州记》谓刘备当时为左将军,人称为左公,故曰公安。《江表传》谓刘备立营油口,改名公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吴夺取公安,徙南郡太守治此,为军事重镇之一。唐人杜甫《公安县怀古》谓:“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是唐代人就至其地凭吊。

18.孙夫人城 在公安县西10公里。赤壁之战后,刘备自东吴迎娶孙权妹孙夫人,相互猜疑,在距孱陵城东五里处另筑此城供孙夫人居住,人称孙夫人城。现仍有一段10多米长的旧城城墙遗址。

19.吕蒙城遗址 在公安县夹竹园镇齐居寺村北,汉为孱陵县治,三国时吴将军吕蒙被封为孱陵侯,于此筑城。现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采集有汉砖及六朝陶罐、瓷碗等残片。

20.马头戍 位于今公安县北25公里,与江津戍隔江相对,为孙吴屯兵之地。

21.马鞍山 在石首县南1公里,传说为孙吴将领陆逊取荆州时,在此解鞍歇马。

22.绣林山 在石首城西北滨江处,本名阳岐山,传说刘备迎娶孙夫人时,命将士及彩女在此结彩迎候,山上绣幢如林,后人为纪念其盛事,改阳岐山为绣林山,山所在城区则称为绣林。宋黄庭坚有《咏十景》诗:“风流亭馆在岧峣,芬馥园林锦绣铙。红影绿荫成翠幄,叠萝盘薜上青霄。”是早在宋前就有此传说。(www.xing528.com)

23.望夫山 本名楚望山,在石首县西1公里滨江处江岳山巅,西接绣林山。山上旧有望夫台,相传刘备入蜀,孙夫人思念不已,常至此山登石向西瞭望。以至在她所站立的巨石山留下了一八字形脚印,后人就将此石称作望夫台。宋黄庭坚有《望夫台》诗:“筑台高处一峰孤,妃子当年此望夫。东下已曾书字去,南来还问见郎无。眼穿落照身留楚,泪洒东流意在吴。雁去不来消息断,洞庭烟水隔天隅。”可见此传说早流行民间。

24.照影桥 在石首县西楚望山下,有一堰清水,碧波如镜。传说孙夫人成婚后,常至堰上石拱桥边照影梳妆,后人将此桥名照影桥。宋朝大诗人黄庭坚曾有《照影桥》诗:“双城弄玉下蓬瀛,偶遇阳歧拥绛旌。只道空中声查漠,谁知桥下影分明。云头缥渺来何处,水底容仪画不成。寂寞仙踪几千载,碧波能感旧时情。”明人王启茂也有《照影桥》诗谓:“楚望玉华水,仙姝云锦裳。波心澄素手,池面见红妆。鹊度成虚幻,蛾眉重感伤。短缨吾欲濯,江上有沧桑。”现存石拱桥为清人重修,有清道光七年(1827)“重修照影桥记”碑,青石质,记修建照影桥事。

25.刘郎浦 位于石首绣林镇对面长江北岸万石湾洲滩一带,相传刘备娶孙夫人回,自此渡江,故称刘郎浦。也是民间传说诸葛亮二气周瑜的地方,即“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故事的发生地。唐杜甫有《发刘郎浦》诗,诗序谓“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吕温也有《刘郎浦口号》诗:“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说明远在唐代,关于三国的民间故事就在这一带流传。

26.万乘湖、披甲湖、曹屯湖、张屯湖 万乘湖,在石首县东20公里,相传诸葛亮屯兵处;披甲湖,在石首县东30公里,相传刘备迎战曹操,饮马披甲于此而得名;曹屯湖,在石首县西10公里,相传为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下荆州时屯兵处而得名;张屯湖,在石首县治西5公里,相传刘备将领张飞尝屯兵于此。

27.华容古道 在今监利县东约20公里处的汴河镇曹桥至毛市镇一带,是当时通往华容城的捷径。赤壁之战后,曹操率残兵自乌林退归南郡江陵,途经华容(今属监利县)小径,史称华容古道。监利县原系古云梦泽地域,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其南由西向东奔流而下,此地多泥泞沼泽,曹操使士兵负草填泥,骑兵乃得通过,老弱病残陷泥泽中,或为孙权、刘备追兵所杀,死者无数。20世纪50年代这条路仍然是民间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起点从原白螺镇老街到石码头下堤后经泰山庙南边(贺沈村)到夏家桥经柘木、聂河、向桥、朱河、上车湾镇、毛市镇、周老嘴镇。直至20世纪60年代后,此路才被逐渐破坏、废弃。至今沿途尚有子龙岗、狮子山葫芦口、马鞍桥、救曹田、曹鞭港、放曹坡、鸡冠沟等遗迹。

华容道

子龙岗遗址位于监利县白螺镇杨林山东南面的岔路口,西北距监洪公路约1公里,东南临长江约200米,东北距杨林山泵站约40米,西南距荆岳长江大桥约2.5公里。杨林山位于江滨,古名杨林矶,耸立长江北岸,距乌林百余里。山势蜿蜒曲折,林木茂盛,是曹军由赤壁撤退南郡的必经之地。相传诸葛亮派赵子龙带领三千士兵,曾埋伏在山冈上的树木丛中。曹军由乌林沿江逃至这里,曹操于马上仰面大笑,谓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没有在此预先埋伏军队。正庆幸脱险时,山两边鼓声动地,火光冲天而起,赵云率领三千士兵从丛林中杀出,曹操吓得几乎从马上坠落下来,被随从救下大败而逃。曹操残兵死伤无数,故后人将此称作“子龙岗”。

狮子山葫芦口遗迹位于监利县白螺镇西南端狮子山旁,东距荆岳长江大桥约2公里,西接长江大堤和红灯村居民点,南枕长江,北距监洪公路约800米。狮子山旁有一葫芦口,地势险要,是向北通到华容县城的要道口。赤壁之战时,相传诸葛亮派张飞带领三千兵马埋伏在葫芦口两边山上。当曹军溃逃至此准备埋锅造饭时,张飞带领三千军马杀出,杀得曹军四散逃亡,人马损失过半。

马鞍桥遗址位于监利县上车湾镇王塘村5组。东距随岳南高速公路约400米,西距上车湾镇约4000米,南邻王塘村5组居民点,北临监汴公路。相传曹操兵败赤壁后,从狮子山葫芦口一路向北溃逃到王塘附近,遇到河流挡住去路,周围人烟稀少,找不到架桥的材料,无法过河,后面追兵又紧。曹操正焦急时,见一士兵从一匹受惊的马上摔下来,露出马上的鞍。曹操顿时得计,乃令士兵卸下马鞍,在河上连接起一座桥来,得以渡过河去。在其遗址附近,今建有王塘桥。

救曹田遗迹位于监利县上车湾镇太平桥附近,为曹桥村7组、杨岭村3组、苏易村2组交界处,此处地势平坦开阔,面积约4800平方米。东距苏易村、太平桥老街约400米,西邻曹桥村居民点,南临杨岭村3组(周家门),北距曹桥村级公路约80米,西南距上车湾镇政府所在地约4000米。传说曹军从赤壁逃到这里,人饥马乏,难以前进,曹操急得头昏脑涨,朦胧中似见有人从天上丢下一块碧玉于地,忙纵马赶到丢碧玉处,只见田里长着一片绿油油的萝卜。曹操大喜,命将士每人拔一颗萝卜,每匹马吃一蔸萝卜菜。兵马吃后,顿时精神百倍,饥饿全无。因此称这块田为“救曹田”。相传曹操回到南郡后,曾派人在“救曹田”旁修“太平庙”,以感谢神人搭救之恩。

曹鞭港遗迹位于监利县上车湾镇曹桥村6组,又称宋家汊沟。东西两边为6组居民点,南距监汴公路约2000米,北临曹桥村级公路约150米,西南距上车湾镇政府所在地约4000米。相传曹军从赤壁逃到这里,道路淤塞难行,曹操骑马探路,人马陷进淤泥中,无法动弹。曹操只得扔掉马鞭,徒步行走。后人因称此处为“曹鞭港”。此地后世曾建有曹氏家庙,庙内供奉有曹操之子曹丕像。

在监利县上车湾镇曹桥村9组居民点西端的一块台基地上,立有一石碑,上刻“华容古道”四字。此处东为曹桥村5组居民区,西邻支刘村公路,南距监汴公路约2000米,西距上车湾镇约4000米。史书上有名的华容道,是指从曹鞭港到毛家口的一条湖区小路,全长10多公里,穿过沙湖和白滟湖之间的沼泽地带,小道由稀泥和蒿排淤积而成,两旁芦苇丛生,稍一不慎就容易陷进沼泽地之中。《三国志·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记载:“操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据此敷演为:曹操“遂勒兵走华容道。此时人皆饥倒,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行……操喝令人马践踏而行,死者不可胜数。”即是此路。

放曹坡遗迹位于监利县毛市镇上观庙村6组,此处现建有关公庙,庙前塑有关公像。东距随岳南高速路约1000米,西南接毛市镇老街上观庙村居民点,北临内荆河,距四湖总干渠约1500米。毛家口有一树木苍郁的高坡,古名“放曹坡”。传说关羽带领五百士兵埋伏在高坡后,幸存的曹军刚从沼泽险路走出,来到高坡前,准备小憩时,只听一声炮响,关羽带领士兵从坡后杀出,截住曹军去路。曹军士兵不由魂飞胆寒,曹操上前恳求,关羽念旧情放曹军过坡。故后人有诗谓:“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鸡冠沟遗迹位于毛市镇上观庙村6组农田内,距石码头村约1500米。东距随岳南高速公路约1500米,西南约50米处为放曹坡遗迹,距毛市镇政府约500米,北距四湖总干渠约1300米。放曹坡前有一沟,古名鸡冠沟。相传诸葛亮令关羽带兵在此捉曹操,又担心关羽念曹操旧恩。关羽乃于沟前割鸡冠发誓,倘若放走曹操,当如此鸡,砍掉冠头。后来,关羽被曹操言辞打动,最终放走曹操,关羽也为吴军砍头,鸡冠沟得名于此。明朝李纯朴在此写诗叹道:“翼德释颜颜可释,云长释操操逋珠。英雄已往惟陈迹,犹有当年绕树乌。”

28.华容城 三国时期古华容城位于今监利县北约30公里处新沟镇天竺三房台附近。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当时城西北有通往江陵车道。

29.汉寿祠 位于监利县东南20公里长江之滨的王家巷,古地名为芦花市。相传关羽镇守荆州时,有一年江水暴涨,江堤溃口,关羽昼夜巡视大堤,率士民奋力堵口,转危为安。乡民为感念关羽治水之功,立祠纪念,宋代就见于记载。后代祠经多次修葺,旧《监利县志》曾收有明崇祯(1620—1641)年间戴羲所撰《修复汉寿祠记》,现祠已毁,唯有遗址尚存。

30.仓库院 在监利县北40公里,今新沟乡华容故城遗址边,相传建安十三年(208),曹植曾在此修建城邑,设立仓库,为屯粮之处。

31.鲁洑江 监利县东南15公里,又名大马河,南通荆江,北入汉水。相传以三国时鲁肃尝屯兵于此而得名。元代人孔思明有《鲁洑口》诗:“吴蜀纷争事易休,长河依旧碧波流。因寻子敬行营处,芦荻萧萧月满洲。”

32.庞公渡 在监利西北1公里。以东汉末年庞德公得名,为一县交通要道。庞德公,东汉末年襄阳人,一生不入城市、官府。荆州刺史刘表多次延请入仕,屡拒。有知人之鉴,谓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后偕妻子隐居鹿门山,采药为生。

33.乐乡 今松滋市涴市镇东,三国时吴将施绩为乐乡督,始筑城,后陆抗任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荆州牧,治乐乡,改筑城,于此屯兵与西晋荆州都督羊祜相拒。晋王濬伐吴,在此获吴乐乡督孙歆、水军督孙景。

34.诸葛城 今松滋涴市镇西约10公里,相传诸葛亮所筑。

35.马鬃岭、射垛崖 在松滋老城镇西南7.5公里巴山上,相传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入蜀时,在此隔江走马射箭,矢至没羽。清人谢元淮《射垛岩》诗二首谓:“入蜀三分启霸图,隔江鞍马快驰驱。若将弧矢威天下,首射中原次射吴。”又谓:“跃马河山一世雄,弓弯救日箭穿风。当时气扫孙曹尽,岂独西川入彀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