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三国文化遗迹:深度调查

湖北三国文化遗迹:深度调查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三国时属荆州江夏郡,长江与汉水汇合之处,地势重要,常为各方势力争夺之地,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鲁肃将白马葬在荒洲,后人遂称此洲为白马洲。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行军至此,遭遇虎精袭击,关羽以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降伏虎精,使之变成白石山,故后人称为伏虎山。

湖北三国文化遗迹:深度调查

武汉三国时属荆州江夏郡,长江与汉水汇合之处,地势重要,常为各方势力争夺之地,留下了不少文化遗迹

1.鲁山 又名鲁公山、大别山,即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古称翼际山,相传因三国名将鲁肃而得名。鲁肃历任孙吴赞军校尉、奋武校尉、横江将军等职。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职,驻守荆州。与刘备将领关羽维持和平友好关系,共抗北方曹军,后病卒于荆州。鲁肃子鲁淑为吴夏口督时,将鲁肃葬于大别,易名为鲁山。后代曾在其墓旁修有鲁肃祠,现墓前立有大石碑,上书“汉将军鲁肃之墓”几个大字。东汉末年江夏太守刘琦曾在此筑城,后归吴。鲁山原有刘琦墓及祠堂,现已不存。

2.郤月城 在今汉阳龟山北,依汉水筑城,形似郤月,故名。东汉末年刘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夏太守黄祖在此驻扎,城即为黄祖所筑。孙权曾两次征伐郤月城。第一次在建安八年(203),攻破黄祖水军,惟城未能攻克。第二次在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攻破郤月城,俘虏其男女数万口。据载孙吴在攻占郤月城和鲁山城后,以两城合为石阳城,建铁门关,铁门关倚山面水,易守难攻,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据点。后历经战乱年久失修,多次被毁。1990年依据明清样式重新修筑了铁门关,城楼高二层,可远眺江城。今汉阳月湖古名郤月湖,名当由却月城而来,或谓汉阳月湖即为其城堑遗迹。

3.藏马洞、洗马洞、关羽洞、关羽磨刀石 都在今汉阳龟山山麓。相传蜀汉与吴交战时,关羽曾伏兵于此,又藏马于山洞中,故有藏马洞之称。旁又有洗马洞,谓关羽洗马之地。今汉阳有洗马长街,地名正来源于此。洞旁旧有关羽庙,庙内有磨刀石,谓关羽磨刀处。山顶又有一磨刀石,也谓是关羽所用。

4.锁穴 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北侧。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攻郤月城。黄祖以两大战舰挟守沔口,以巨大棕绳系石穴为碇固定舰船,船上以千名战士持弩交射吴军。吴将董袭与凌统冒箭雨冲进舰旁,以刀砍断棕绳,战舰横流,吴军乘机冲进,黄祖遂败。此石穴即黄祖系石碇处,故称锁穴。

5.吴王矶 龟山山麓晴川阁下有一巨石矶,今称禹功矶,原名吴王矶,得名于孙权。东汉末年,孙权征黄祖,曾在此激战,并因山筑城。后又由此西上,迎战曹操。吴魏分峙时,皆以沔口为重镇,吴守此矶以为险固,有铁门关在其旁。在江南蛇山又修夏口城,逐渐奠定三国分立的基础,留名后世,故后人名此矶纪念。

6.夏口城 夏口在今武昌区,或名沔口、或名汉口、或名鲁口,盖或以夏水得名,或以汉水得名,或以对岸鲁山为名。建安十三年(208),孙权西击刘表,刘表江夏太守黄祖以两艘蒙冲舰横守沔口,每舰千人,矢石雨下。孙权督军水陆并进,攻其城而克之,尽俘城内男女数万人而还。同年,曹操败刘备于当阳,刘备与刘表长子刘琦退守夏口。吴黄武二年(223),孙权在此筑城,其城西临大江,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孙吴军事重镇,鲁肃子鲁淑曾为夏口督。嘉禾三年(234)吴伐魏,遣陆逊、诸葛瑾由沔口向襄阳,司马懿将其比作吴之心喉。南朝刘宋在三国吴筑夏口城基础上扩建而成郢州城,南朝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现存郢州城城垣,自黄鹤楼后往东,残长300余米,基宽3~5米,残高1~2米,夯筑。

7.黄鹤楼 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上。三国时,孙吴在武昌(今鄂州)建都,于夏口(今武昌区)筑城为屏障。在城西南角黄鹄矶上建楼瞭望,即今黄鹤楼的前身。

8.鹦鹉洲 洲名为纪念三国名士祢衡。祢衡为三国时才子,平原般(今山东德州市东)人,以“击鼓骂曹”而闻名。辗转来到荆州,先后为荆州刺史刘表和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僚属。后为黄祖所害,葬于鹦鹉洲。祢衡曾有名作《鹦鹉赋》,洲名当为后人纪念他而起此名。《水经注》江水篇即载有鹦鹉洲,洲名应产生于南北朝以前。唐崔颢《黄鹤楼》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名句,更是千古流传。古鹦鹉洲在武昌蛇山前江中,头枕鲇鱼口,尾接黄鹄矶,全洲长约2500米,宽700~800米,自汉末以来常为屯兵据点,沉没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今鹦鹉洲是清初淤起的新洲,位于汉阳拦江堤外,长约6公里,宽约1公里,祢衡墓遂迁葬于此,并恢复鹦鹉洲旧名,现已淤成江滩,与汉阳城区连成一片。

9.黄军浦 位于鹦鹉洲下,以孙吴将军黄盖屯军于此而得名,后讹作黄金浦。一说位于武昌白沙洲,黄鹄矶西南。黄盖以赤壁之战献火攻计而知名,民间流传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俗语。

10.白马洲 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内,四面环水,为东湖北端一占地约百亩的沙洲,与磨山隔湖相望。洲西有一土冢相传是埋葬三国时名将鲁肃的白马之墓。传说赤壁之战前,鲁肃受命联系刘备抗曹。他骑着白马,日夜兼程,不料白马陷进湖滩沼泽之中,挣脱不得,累死在沙洲。鲁肃将白马葬在荒洲,后人遂称此洲为白马洲。现白马洲已是花果之洲,成为休闲胜地。

11.凤凰山 武汉有两座凤凰山,一在武昌城内北面螃蟹岬附近,一在汉阳龟山南,东临长江。东吴孙权建都武昌(今鄂州)时,相传有凤凰来栖于此两山,为孙权称帝之祥瑞,故以为名。

12.伏虎山 位于武汉市武昌大东门以西约15公里处,与桂子山相连。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行军至此,遭遇虎精袭击,关羽以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降伏虎精,使之变成白石山,故后人称为伏虎山。

13.卓刀泉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伏虎山麓,相传东汉末年关羽曾在此驻兵,时缺水源,关羽以刀卓地,水涌成泉,遂得名。宋时因泉建御泉寺,明初楚昭王朱桢筑井台,并亲书“卓刀泉”三字刻于井石栏上。现存建筑民国5年(1916)重建,四合院式布局,有山门、大殿及东西厢。(www.xing528.com)

14.沙羡城 汉置县,属荆州江夏郡。治在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偏北处。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所属江夏太守黄祖屯守此地。建安四年(199),孙策率周瑜、吕范、程普、孙权等围沙羡。城破,守军二万余人被杀,黄祖逃脱,妻儿男女七人被俘。今江夏区纸坊镇内有沙羡街,即由古县而来。

15.百人山 又名纱帽山,位于武汉市汉南区长江北岸,与赤矶山隔江相对。据载赤壁之战时,孙吴将军黄盖率百人带十船柴草诈降,由此动身,后遂烧毁曹军船舰营寨,故名。

16.赤矶山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长江南岸范湖乡赤矶村,与百人山隔江相对。是一片较开阔的丘岗地带,《水经注》《荆州记》等记载此是三国赤壁大战古战场,曾在此一带发现有残戟、断剑、矢头、尸骨坑和成排的单人墓葬。

17.大军山、小军山 大军山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军山镇境内,峰高197米,小军山近邻大军山,皆在长江北岸,相传曹操与孙权相持于赤壁时,为曹军与吴军屯军之地,故以大小军为名。当地相传,每逢风雨阴晦之夕,常闻金鼓喊战之声,或为当时将士阴灵之气。

18.鲁湖 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南,相传是三国时孙吴名将鲁肃训练水军处,故名。

19.阳逻 在武汉市新洲区西南长江北岸。江水由于受长山及礁石阻挡,至此由东北流急转东南流,故岸边有逆流和漩涡。其地东接蕲黄,西抵汉沔,南渡江至鄂渚,北拒五关,为四方来往要道。相传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相约联军抵抗曹军东下,每天派兵在此巡逻,等候吴军到来,因地处水北,故后人改称阳逻。

20.黄城 今武汉市黄陂区治。东汉建安年间,刘表以此地当江汉之要冲,为防御孙吴进攻,使江夏太守黄祖在此筑城,因名黄城。北齐时因之置黄陂县。

21.龙骧河 在武汉市黄陂区南35公里,旧志云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师伐吴时尝屯军此地,故名。

22.武湖 在武汉市黄陂区东南12.5公里,相传为东汉末年江夏太守黄祖在此操练阅兵校武处,又名黄汉湖、演武湖,古时其水上承安陆之延头,下至武口入江。孙吴时在此置兵戍守,现在此地建有武湖生态农场

23.诸葛城 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黄陵社区东褚山下,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屯兵城中,故名。一谓此城始建于晋代,为荆州刺史陶侃镇沌阳时所筑,城南临沌水,四周为夯土所筑城垣,现尚存遗迹。

24.汉阳赤壁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蔡甸镇东临障山麓,又名城头山。山南有乌林峰,相传为东汉末年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破曹军处,故也称赤壁。

25.郊天台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磨山主峰,相传刘备曾在此祭天。

26.武圣路 位于今武汉市江汉区武胜路。这里原有一座武圣庙,香火旺盛,时人将其周围地域亦称为武圣庙,将由其经过的道路称为武圣路。1956年江汉桥通车后,武圣路成为汉口连接汉阳和武昌的重要通道,后改名为武胜路,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