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茹毛饮血、筑穴而居、与野兽搏斗的原始时期,人类积累了原始的医疗知识,从而进入有相关记载的远古部落时期。这时期中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代表人物,如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伊尹制汤液等。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羲,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其为伏羲,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被朝廷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其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伏羲也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之纯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据《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氏……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这里的“九针”指的是九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金属针刺工具。据《黄帝内经》记载,九针包括:镵针,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用于割破;员针,一寸六分,针如卵形,用于按摩;鍉针,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锋针,长一寸六分,刃三隅;铍针,长四寸,广二寸半,末如剑锋;员利针,一寸六分,且员且锐,中身微大;毫针,长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长针,长七寸,锋利身薄;大针,长四寸,尖如挺,其锋微员。然而,九针皆为金属器具,伏羲所处的时间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之初,此时尚未使用金属工具,因此《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九针”并非真正产生于伏羲时代,只是出现了“九针”雏形,即砭石。因此,“伏羲制九针”仅是针灸的起源。
继伏羲以后,神农氏是又一个对中华民族作出了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除了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还发明了医术,制定了历法,开创九井相连的水利灌溉技术等,后成为神农氏。传说神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肚子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那时候,人们经常因乱吃东西而生病,甚至丧命。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断肠草”而死。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神农氏一生都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伊尹是夏末商初之人。其事迹在《尚书》《论语》《吕氏春秋》《列子》《楚辞》《孟子》等多种前秦古籍中可见。《尚书·君奭》记载:“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论语》曰:“大贤唯有伊尹。”《孟子》记载:“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伊尹圣之任者也”。由于后世多把伊尹比附圣贤,他的生平事迹甚至生卒地至今也有多种说法。他的故事大致是这样:伊尹名伊,或挚,尹为官名。伊尹的出生有一段传奇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说:“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名之曰伊尹。”伊尹提倡药食同源,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以前的用单味药治病,发展到用多味药的方剂治病。方剂治病法是伊尹对中药学的极大贡献,他是中药方剂理论的奠基者,他的《伊尹汤液》被后人传颂,千年不衰。后世著作《伤寒杂病论》就继承了《伊尹汤液》的学术思想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